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

徐礎(chǔ)這回被送上馬車,走了將近兩刻鐘,路程倒是不長,走走停停耽誤許多工夫,下車之後,他跟隨孫雅鹿進入一間小屋,隔著薄薄的門板,能夠聽到另一頭的爭吵聲。

太多人的叫聲混雜在一起,徐礎(chǔ)只能偶爾聽清幾個詞,其中就有“秦州”兩字。

屋裡有一鋪矮炕,上面擺放小幾,孫雅鹿請徐礎(chǔ)坐下,親自斟茶,小聲道:“官兵在漢州大敗。”

“漢州?”徐礎(chǔ)很意外,他一直等候的是秦州消息。

“賊軍——很可能是曹神洗的主意——據(jù)守西京,暗中派人前往漢州,籠絡(luò)那裡的小股賊軍,聚爲一部,偷襲荊州軍的糧道。荊州軍聞訊大駭,連夜逃遁,然後……唉。”

又是老套路,各州官兵互不信任,荊州軍逃走的時候,甚至沒跟友軍打聲招呼,等到消息傳開,淮州軍隨即撤退,跑出數(shù)十里之後,纔派人通知冀州軍主帥。

西京外面還剩下冀州軍與幷州軍,這兩州是主力,依然可以一戰(zhàn),但是士氣驟降,爲誰打頭陣爭執(zhí)不下。

隔壁房間裡,衆(zhòng)人爭論不休的就是這件事情,人執(zhí)一端,誰也不能說服其他人。

孫雅鹿最後道:“徐公子想必明白我?guī)銇磉@裡的意思,歡顏郡主想聽聽你的看法。”

“西京與鄴城相隔遙遠,這邊做出決定,那邊的戰(zhàn)事可能已告終結(jié)。冀州軍的統(tǒng)帥是哪一位?”

“左武侯將軍楊彤彩。”孫雅鹿馬上答道。

“姐姐是張息帝貴妃的那位楊將軍?”

“是,選他也是不得已,王鐵眉王將軍遇難之後,冀州軍無首,頗有將士思念舊主皇甫開。楊將軍雖然沒單獨帶過兵,但是曾經(jīng)跟隨先帝南征北戰(zhàn),聲望仍存,鄴城武將當中,只有他能壓得住皇甫一家。”

皇甫開、皇甫階父子佔據(jù)遼東,在賀榮部調(diào)解下,他們率領(lǐng)一支軍隊加入冀州軍,雖是強援,也是鄴城的心病,不得不找一位勳貴掌軍。

徐礎(chǔ)對楊彤彩不是很瞭解,只知道此人不以軍功聞名,於是又問道:“幷州軍呢?”

“前屯衛(wèi)將軍沈庵,晉王的一位遠房叔叔,徐公子應(yīng)該聽說過此人。”

“略有耳聞。”

“徐公子覺得這兩人都不足以打敗西京賊軍?”

“這兩人若有真本事,就不會坐視荊州、淮州軍逃走。皇甫開駐軍何處?”

“潼關(guān),這是他自己要求的,但他將大部分兵卒都交給了楊將軍,自己只留數(shù)千人。”

“嗯,我已明白,孫先生不必著急。”

孫雅鹿笑了一聲,“這種時候說不急都是撒謊,但是徐公子應(yīng)該更急一些。我能將你帶到這裡,就是因爲郡主的一句話,她說亂世需用非常之人,茍有利於國家,再大、再重的罪過都可以原諒——徐公子至少得證明自己是非常之人,要不然,我沒法向郡主交待,郡主沒法向太皇太后交待。”

孫雅鹿看來真是著急,語氣、神情都沒有平時的穩(wěn)重。

徐礎(chǔ)卻依然不急,笑道:“歡顏郡主已有主意,她召集衆(zhòng)人,不爲問計,而是要聽其言,從中找出一位合適的執(zhí)行者,應(yīng)該快有結(jié)果了。”

孫雅鹿微微一愣,“郡主若有主意,肯定會先與我商議……”

“沒錯,如此重要的一次議事,孫先生沒有獲邀參加,反而被派去接來一名囚徒,正說明歡顏郡主認爲此事無可商議,她需要的只是一個合適的人。”

孫雅鹿又是一愣,“既然如此,郡主何必請徐公子過來呢?”

“等等就知道了。”

兩人慢慢喝茶,再不說話。

良久之後,隔壁的聲音漸漸弱下去,孫雅鹿道:“在下剛纔一時失態(tài),讓徐公子見笑。”

“孫先生之急,乃是出於關(guān)心,鄴城得此忠臣,我唯有敬佩,並無嘲笑。”

“嘿,徐公子……也有會說話的時候。徐公子剛纔所言極是,郡主想來已有主意。荊州、淮州軍先後撤兵,官兵軍心必亂,敗相已露。此時再盼著冀州與幷州軍大破賊軍,徒勞無益,不如想辦法減少損失。鄴城需要的是一位有膽有識的將軍,能夠帶兵西進,阻止冀州軍的全線潰退,然後帶回儘可能多的將士。”

“想必如此。”

隔壁聲音已經(jīng)減弱到聽不清,很快傳來雜亂的腳步聲,顯然是衆(zhòng)人告退,議事已然結(jié)束。

濟北王世子張釋虞走進來,向徐礎(chǔ)點下頭,一言不發(fā),對他的出現(xiàn)並不意外。

孫雅鹿讓出自己的位置,又去將矮炕對面的一張椅子擺正,自己卻不坐,倒好茶水,侍立一邊。

又等一會,歡顏郡主進屋,同樣不說話,坐到椅子上,慢慢喝茶,看樣子還在思考某個難題。

張釋虞先忍不住,起身道:“侍郎尹甫帶兵、兩王監(jiān)軍前往支援,沒準仍能攻下西京,即便不能,也足以接回冀州將士,不至於一敗塗地。總之西邊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歡顏,你還有什麼擔心,這就說出來吧,大家一塊商量。這裡沒有外人,無需隱瞞。”

說到“外人”兩個字時,張釋虞瞥了一眼徐礎(chǔ)和孫雅鹿。

歡顏郡主放下茶杯,開口道:“麻煩孫先生說下四方形勢,好讓徐公子心裡有數(shù)。”

“是。”孫雅鹿一直陪著徐礎(chǔ),但是沒有郡主的允許,一句多餘的話也不說,“西京的情況我剛剛說過,還需補充兩句:荊州奚家和淮州盛家都派使者過來,一個說是本部不穩(wěn),必須退兵平亂,一個說是江東失火,必須儘快回去佈防,以免受到殃及。”

“江東的情況一如所料,石頭城裡已沒有皇帝,樑昭與蘭恂願意歸順鄴城,那是在西京的消息傳來之前。寧抱關(guān)也派來使者,聲稱只要鄴城封他寧王,他也願意稱臣。”

“北邊的賀榮部比較仗義,賀榮平山聲稱,只需鄴城一句話,十萬騎兵數(shù)日內(nèi)就能南下,任憑調(diào)遣。”

孫雅鹿說完了,看一眼歡顏郡主,見無補充,退立一邊。

張釋虞道:“事已至此,鄴城士民當同舟共濟,以度難關(guān)。徐公子也別推辭,你既然住在冀州界內(nèi),就是冀州之人,危急之時,應(yīng)當出一份力。”

徐礎(chǔ)拱手道:“只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你就別謙遜了,大家都知道你神機妙算,曾經(jīng)用在冀州軍身上,這回幫我們用到敵人身上吧。”

“好啊,可是……需要我做什麼?”

張釋虞微一皺眉,“明擺著嘛,請你參議一下,看鄴城如何擺脫眼下的困境,重新贏得天下諸州。”

徐礎(chǔ)想了一會,“世子需儘快登基。”

張釋虞眉頭皺得更緊,“這就是你想出的主意?如果需要奉承話,我會另找他人。”

“這是我的真心話。鄴城能夠聯(lián)合諸州軍平亂,所恃者有二,一是賀榮部以爲後援,二是各家皆有擴張之意。但這兩者也是軟肋,賀榮部只可爲紙上強援,不可真的動用……”

張釋虞打斷道:“這話可不對,十萬騎兵呢,幹嘛不用?”

歡顏郡主道:“聽徐公子說完。”

張釋虞笑了笑,沒再插話。

徐礎(chǔ)繼續(xù)道:“各家皆願向外擴張,自然也要防備別家擴入自家地盤。所以荊州軍一退,淮州軍也退,兩州都對江東和東都懷有野心,怕對方搶先。而淮州軍既然撤兵,冀州軍也只能儘快班師,以免南邊之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此之謂也。曹神洗計已得逞,無人可破。”

張釋虞沒忍住,“說完了?還不知道是誰的計,甚至是不是計尚屬未知,沒準漢州之亂只是意外,荊州軍庸人自擾,壞了平亂之事。”

“即便此前無人設(shè)計,荊州軍一退,西京降世軍也會將之變成計策。”

“等冀州將士安全退回,鄴城自然無憂,問題是聯(lián)軍一破,再難聚合,諸州又將各自爲政。”張釋虞將話題引回原處。

“所以世子需儘快登基稱帝,趁諸州混亂之際,先下手奪得正統(tǒng)之位,然後再圖號令天下。”

“就像徐公子佔據(jù)思過谷那樣?”張釋虞笑問道,“範門弟子可一直沒承認徐公子的‘正統(tǒng)’。”

“但他們也沒有另推‘正統(tǒng)’。”

張釋虞嘿嘿兩聲,雖然稱帝的人是他,他卻不能表現(xiàn)得太著急,需要聽歡顏郡主的意見。

歡顏郡主道:“此時稱帝,雖得正統(tǒng),卻也會惹來諸州猜忌,如何應(yīng)對?”

“稱帝之後,必須拉攏到淮州,只要得到盛家的支持,則帝位可穩(wěn)。”

張釋虞道:“先不說是否應(yīng)該在這個時候稱帝,晉城的強援不應(yīng)該是賀榮部嗎?爲什麼要拉攏淮州?”

“賀榮部有不臣之心,可借其力狐假虎威,不可引至身邊。淮州靠近冀州,互爲犄角,盛家野心不著,憑此兩點,乃是最適合的盟友,世子便是將天下之半讓與盛家,也要將其爭取過來。”

“天下之半?”張釋虞邊笑邊搖頭,“可能是我想太得多,我隱約覺得,徐公子似乎特別不喜歡賀榮部,不會是因爲我妹妹吧?”

徐礎(chǔ)拒絕回答。

歡顏郡主起身,“就是這樣,世子與我這就去見老太后,商議登基之事,之後是北託賀榮,還是南引盛家,再議。”

“兩王在外,登基不可操之過急……”張釋虞顯得很爲難。

“兩王尚未出城,一同到老太后面前商議就是。”歡顏郡主當先出屋。

張釋清隨後,轉(zhuǎn)身向徐礎(chǔ)告辭,眨下眼睛,以示感謝。

孫雅鹿沒有跟出去,“徐公子這算是爲鄴城出謀劃策嗎?”

徐礎(chǔ)搖搖頭,“這都是歡顏心中早有的想法,我說出來不過是爲自保。請孫先生諒解,鄴城風雨飄搖,我無意爲之出謀劃策。”

第六十章 出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四十章 拒婚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七十二章 收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八十七章 許諾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五百零四章 誤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棒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二百六十章 西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都第四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十六章 見微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三章 吹笛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難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十章 三哥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七十二章 收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二百四十二章 義軍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三十章 空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
第六十章 出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四十章 拒婚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七十二章 收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八十七章 許諾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五百零四章 誤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棒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二百六十章 西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都第四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十六章 見微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三章 吹笛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難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二百三十六章 無辜第十章 三哥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七十二章 收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二百四十二章 義軍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三十章 空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沙河市| 巧家县| 泸水县| 桐乡市| 广平县| 赞皇县| 门头沟区| 涟水县| 吉水县| 北海市| 安多县| 思茅市| 神农架林区| 南和县| 乌兰县| 富顺县| 稻城县| 内乡县| 林芝县| 洪湖市| 林口县| 墨脱县| 大化| 盈江县| 南木林县| 龙岩市| 鸡泽县| 北安市| 广东省| 盐津县| 和政县| 公主岭市| 西华县| 宜黄县| 罗定市| 全州县| 梅河口市| 彩票| 瑞安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