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

爲了平定漢州之亂,樓礙只好從荊州借兵,作爲交換代價,還從奚家請來一位新牧守。

奚儻乃奚耘長子,原本在朝中擔任閒職,後來回荊州替父親治理事務,天下大亂,他保住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迅速招募到一支軍隊。

荊州軍雖然沒什麼大的勝績,但是至少因此立足,成爲勢力最強的羣雄之一。

奚儻也因此備受父親寵信,一有機會就被推爲漢州牧守。

單于召見羣雄時,奚儻不得不去一趟,原因衆(zhòng)多:一是替父親向單于“請罪”,奚耘不願也不敢離開荊州,因此讓同爲牧守的長子代勞;二是希望爭取到單于與皇帝的承認,奚儻的牧守乃是“便宜行事”,必須得到朝廷的任命才能算數(shù);三是漢州尚未完全平定,仍有一些郡縣自立名號,聲稱是官兵,卻不服從牧守的命令,這些小股勢力的頭目,搶著來見單于,奚儻必要防備。

秦州之行不算完美,所謂的羣雄魚龍混雜,其中一多半來歷不明,奚儻連聽都沒聽說去,唯一讓他欣慰的是,晉王也在其中,沈、奚兩家雖是仇敵,這時卻有同病相憐之感,兩人很快就成爲朋友。

上百名“雄傑”混在一起,向單于和皇弟漁陽王行跪拜之禮,在這之後受到的待遇卻大不相同,沈耽與奚儻成爲單于最重視的人物,但是單于對奚耘沒有親來,還是感到不滿,命令奚儻傳話:兒子是兒子,老子是老子,各自爲臣,不能代勞,一個月之內(nèi),奚耘必須單獨來拜見單于。

奚儻不敢提出異議,但是其它事情還算順利,他的牧守職位得到單于的承認,很快就能獲得朝廷的任命,漢州諸頭目見機行事,立刻投向新牧守,紛紛去掉自立的名號。

奚儻還獲準參與賀榮人的南攻計劃,這是他最不情願,但也最不敢拒絕的一件事,他從沈耽那裡得到一些安慰。

沈耽對他說:“英雄因時而動、乘勢而起,現(xiàn)在的時勢就是這樣,沈家將整個幷州都獻給單于,初時的確覺得有些爲難,可是單于不分華夷,晉軍立功,依然得到重賞,我也就坦然了。何況單于是來幫助天成皇帝平定天下,咱們是爲朝廷做事。”

奚儻同意了,不僅參與圍剿降世軍與益州軍,入冬之後,還要爲進入漢州的賀榮軍提供糧草。

羣雄陸續(xù)告辭,奚儻自願多留一陣,結(jié)交賀榮權(quán)貴,小心翼翼地向單于求情,終爲父親征取到更多時間:奚耘可以等明年開春再來拜見單于。

賀榮騎兵飛馳散關(guān)發(fā)動突襲,奚儻立刻動身返回漢州督戰(zhàn),對留守的長史樓礙,他心裡有點不放心。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並不多餘。

聽說漢平城已被奪回,奚儻很高興,可是又聽說樓礙竟然與益州軍議和,奚儻大吃一驚,馬不停蹄,直奔谷口小城,也不讓士兵通報,帶人闖入議事廳,奪取兵權(quán),然後下達一連串的命令,阻止正在進行中的議和。

徐礎剛從昌言之那裡得到消息,就有士兵過來傳喚,奚牧守要見他。

議事廳裡擠滿了人,多是奚儻帶來的隨從以及將領(lǐng),樓礙及其部下被擠到一角,已沒有插話的餘地。

徐礎被帶到奚儻面前。

奚儻四十多歲,雖是武將裝扮,容貌卻頗爲儒雅,坐在椅子上,手裡仍握著馬鞭,正與一名部將小聲交談,瞥了一眼徐礎,繼續(xù)交談,說完之後才挺身道:“你是徐礎?”

徐礎拱手道:“正是,奚牧守不記得我了?”

“咱們見過面?”

“應該是六七年前,奚牧守與中軍將軍樓硬會面時,我也在場。”

奚儻與樓硬曾是好友,在東都時經(jīng)常見面,長長地哦了一聲,“那時你還小吧。”

“嗯,而且當時在場的樓家子弟很多,難怪奚牧守對我沒有印象。”

奚儻陰沉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當年最默默無聞的樓家子孫,卻惹出最大的麻煩。”奚儻看向一邊的樓礙,“這是你們樓家的事務,平西將軍就這麼聽之任之,一句話也不說嗎?”

樓礙道:“上有兄長,我不敢擅自作主。”

“嘿。硬胖子連自己都管不了,這次在單于營中,我見到他了,他與那個所謂的樑王馬維一同去的,又胖了些,諂媚功夫也日見增加,可我不明白,馬維朝夕難保,硬胖子爲何非要吊在這樣一棵垂死之樹上?”

奚儻停頓片刻,看一眼樓礙,“你們樓家人都很古怪。”又向徐礎道:“但是最古怪的人是你,樓礎,還是徐礎?”

“徐礎。”

“嘿,連姓都改了,但是與我無關(guān)。單于很是想念閣下,待會你就上路,我派人送你去往秦州。”

“單于很快就將進入漢州,何必捨近求遠,將我送去秦州?”

“因爲單于不等人,在哪裡拜見單于,不由你決定。”

徐礎拱手笑道:“任憑牧守安排就是。”

奚儻多看徐礎幾眼,“傳聞你伶牙俐齒,專擅蠱惑人心,怎麼當我的面卻沒有話說?”

“先有可勸之人,纔有可勸之言,奚牧守心意已定,令我無從進言。”

“哈哈。”奚儻向樓礙道:“聽見沒有,平西將軍就是因爲心意不堅,破綻百出,纔會上他的當。”

樓礙道:“我不是被勸服,而是自己做出的決斷。牧守大人,我仍然以爲……”

“閉嘴!”奚儻喝道。

奚儻初入漢時,根基不穩(wěn),對樓礙禮讓三分,從單于那裡回來之後,形勢卻已大不相同,他不僅有賀榮大軍做後盾,還帶來投靠他的漢州羣雄,要兵有兵,要將有將,對樓礙已不像從前那樣忌憚。

樓礙的部下都露出憤懣之色。

奚儻全不在意,“羣雄拜見單于,益州甘招不肯親至,只派去一名使者,已經(jīng)惹怒單于,明春必要攻佔益州。單于說了,‘來見我者,待之以禮,我去見者,必加以刀兵’,甘招這個蜀王,當不了多久。褒斜道里的益州軍,乃是賀榮軍的囊中之物,絕不能在漢州給他們開口子,至於漢州境內(nèi)的其他益州軍,也要一一捕剿。”

樓礙看一眼徐礎,什麼也沒說。

徐礎上前一步道:“城外有五百益州將士,奚牧守允許的話,我可以勸他們投降,免去一場戰(zhàn)鬥。”

“區(qū)區(qū)五百人,還需要勸降嗎?”

“漢平城裡的魏懸軍昨天逃亡,各郡縣的益州軍聽到風聲,必然也會棄城,漢州軍當快馬加鞭,直撲漢、益之間的關(guān)隘,不該在區(qū)區(qū)五百人身上浪費兵力。”

奚儻看一眼左右兩邊的部將,得到他們的暗示之後,冷淡地道:“那你去吧,我只等半個時辰,五百益州軍要投降,你也要上路,別以爲你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就能從我這裡換得什麼。”

“不敢存此奢望,唯願奚牧守寫給單于的信中,寫明我是自願上路,並無反抗。”

奚儻露出一絲鄙夷,揮下手,“快去快回。”

徐礎被帶出去,奚儻轉(zhuǎn)向樓礙,這纔是他面臨的最棘手問題,也是他同意徐礎前去招降的最重要原因:他得保留兵力,用來對付樓礙黨羽。

“當初平西將軍邀奚家人入守漢州,我是有些疑慮的,但是相處下來,情誼日深,我去拜見單于,將整個漢州託付給你,誰想到,平西將軍令我大失所望。”

樓礙道:“奚牧守不在的這段日子裡,漢州形勢變化頗多,我也是見機行事。”

“漢州變了,天下未變,平西將軍只看小勢,不看大勢嗎?”

“有些事情……我懇請與奚牧守單獨交談。”

奚儻掃了一眼,“先讓你的人退下。”

樓礙向自己的部將點頭,衆(zhòng)人不願走,樓礙道:“都是漢州人,也都爲漢州著想,奚牧守與我必能商談出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結(jié)果。”

部將們這才陸續(xù)退出。

奚儻這時只需一道命令,就能將樓礙除掉,但他不想這麼做,樓礙在漢州經(jīng)營已久,頗有一批將士對他忠心耿耿,廳裡一殺人,外面必生亂,至少要等到剷除益州軍之後,慢慢再做打算。

奚儻屏退自己的人,但是留下四名衛(wèi)兵守在自己身後,向樓礙道:“可以說了。”

“單于佔據(jù)漢州之後,必然要求漢州軍前往益州作戰(zhàn),漢州相當於不戰(zhàn)而降,日後還要爲他人做嫁人,不死不休……”

“平西將軍用不著說這些,未見單于之前,我也擔心鳥盡弓藏,可單于是一代明主,並無華夷之分,晉王曾與他爲敵,歸順之後仍得重用。”奚儻滔滔不絕,將自己在賀榮營中的所見所聞講述一遍,最後道:“說到底,你我都是人臣,決定不了天下大勢。天成若有轉(zhuǎn)機,也要張氏自己努力才行,看眼下形勢——”奚儻連連搖頭。

雖然沒見到皇帝本人,奚儻對天成朝廷已經(jīng)失去希望。

樓礙仍不放棄,論述漢州可守、天成可救之意,奚儻逐一駁斥,說的話比樓礙更多。

多時過去,外面的部將進來通報:“徐礎回來了,帶著益州降將。”

“益州軍不得不降,倒讓徐礎搶了一功。讓他們進來。”奚儻仍與樓礙交談,對徐礎與降將都不太感興趣。

樓礙逐步靠近奚儻,已到他的近前,固執(zhí)己見,心裡希望徐礎的想法能與自己一樣。

第三章 吹笛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計第九章 奠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十四章 順序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三百六十一章 單于第一百四十四章 換夫第二百二十九章 時風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三百八十一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五十章 無險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會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防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子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shù)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二百五十三章 婦人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五百章 留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四十四章 換人
第三章 吹笛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計第九章 奠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十四章 順序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三百六十一章 單于第一百四十四章 換夫第二百二十九章 時風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三百八十一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勸誘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五十章 無險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會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五百二十七章 險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防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子第三百零六章 軍報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三百三十八章 欠酒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shù)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二百五十三章 婦人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五百章 留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四十四章 換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辛集市| 磐安县| 长子县| 兰州市| 鹰潭市| 二手房| 偃师市| 安平县| 神农架林区| 栖霞市| 林周县| 三门县| 安化县| 高唐县| 六枝特区| 尚志市| 长沙县| 开江县| 岚皋县| 阿瓦提县| 磴口县| 天津市| 鸡西市| 灵丘县| 巩留县| 绥德县| 文昌市| 信丰县| 林周县| 灌阳县| 襄城县| 青岛市| 江源县| 环江| 司法| 吉木乃县| 封丘县| 延寿县| 大荔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