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

思過谷的來訪者突然暴增,都是借祭拜爲名,來看一場轟動四方的論辯。

範門弟子當中,寇道孤名聲最響,與師父不相上下,原因卻不全在學問上。

寇父與範閉本是至交,寇道孤原名寇珍,從小就經常來範家做客,往往一往就是十幾天,聰明伶俐,一邊玩一邊聽範伯父授課,竟能過耳不忘,範閉提問,學生還在思考,小寇珍則已侃侃而談,聲音稚嫩,說出的話卻能閤中微旨。

範閉是一代名士,從來不收啓蒙弟子,唯獨對老友的這個孩子破例。

寇珍七歲拜師,從此再不與同齡孩子玩耍,一心讀書,鑽研學問,最愛的就是與師兄弟們辯論,可以從旦達晚,中間不停嘴,非要說得對方心服口服不可。

十歲之後,寇珍突然變得少言寡語,別人挑起話頭,他也充耳不聞。

十三歲時,寇珍故態重萌,又變得好辯,與此前不同的是,要由他提出問題,對方解答,他來挑錯,僅僅用了一個月,範門弟子沒人敢接他的話。

寇珍只能去找師父,一老一少,只爲一個話題能辯上三天,甚至更久,其他弟子只能旁聽,根本插不進話。

寇珍在同窗之間的名氣越來越響,無論年長、年幼,對他都十分尊敬,以爲他必將成爲範學的繼承者,能夠發揚光大。

範閉卻不這樣想,有一次當著衆弟子的面感慨道:“鳩佔鵲巢,寇生之謂歟?”

當時沒人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十六歲時,寇珍再次收聲,讀書卻越發刻苦,隨手拿起書能看上一天,中間不吃不喝,家裡人嚇壞了,專門安排一名僕人,端著食物守在他身邊,得空就送上去,求他吃上一口。

寇母早亡,父親也在他十七歲時去世,寇珍守廬兩年,十九歲那一年突然宣佈要出門遊歷,大家對此既驚訝又感到惋惜,只差幾個月他就能守滿三年孝,博一個好名聲,結果說放棄就放棄。

範門弟子倒不意外,他們算好了,一到三年頭,寇珍必然來次蛻變,唯一讓他們稍感驚奇的是,一向只肯動嘴、動眼,連吃飯都要僕人喂的寇珍,竟然要去行萬里路。

又是三年,寇珍遊歷四方,憑著師父的名頭,所至之處皆有人接待,他想拜訪之人,沒有不開門接納的。

在遊歷的過程中,寇珍漸漸顯示出背離師門的傾向,所拜訪之人不全是儒生,佛、道大師以至雜家名流,他都要去見一見,談論一番。

二十二歲,寇珍回到範閉身邊,不肯娶妻,改名“道孤”,帶回好幾箱子書籍,其中一些,在範門弟子眼裡乃是邪端異說,範閉卻不阻止,但是禁止其他弟子借閱:“饕餮能食,以其肚能容。在學問上,寇生是老饕,不拘酸甜苦辣、四方異珍,皆可進食。爾等沒有同樣的胃口,只可擇其一味,多食必傷身,萬不可學寇生之貪。”

到二十五歲時,寇道孤又有了講述的慾望,這回他不想爭辯,只想傳道,而且所傳之道與範閉截然不同,更近於佛道的雜糅,經常語出驚人,甚至公然聲稱師父範閉所授皆爲小術,配不上他的名聲。

同門弟子對他的變化深感驚慌,許多人想起師父曾經說過的話,終於明白“鳩佔鵲巢”四個字的評語一點沒錯,寇道孤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範閉卻不阻止,也不驅逐,任冠道孤在門內散佈種種異說,但是拒絕再與這名弟子直接爭辯,通常是其他弟子被寇道孤說得心中生疑,來向師父求教,範閉才肯講解一二。

範門的正式弟子有二百多人,前來求學的人,數量卻幾十倍於此,居留少則一日,多則一年,從來不缺好學的青年,寇道孤居然真的得到一批人的認同與追隨。

寇道孤開始收徒了。

二十八歲時,“三年一變”失效,寇道孤沒有回到沉默中去,反而變本加厲,要勸服師父範閉改變學說。

一直不肯與弟子爭辯的範閉,這一次接受挑戰,選了一個日子,公開論道。

那一天,不期而至者近千人,能進屋旁聽者,只有三十多位,其他人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結果,如臨其境,時不時有旁聽者出來,轉述師徒二人所說的話。

論道持續了七天,白天時師徒二人你來我往,到了晚上,聽衆也都爭執不下,有的是支持某人,有的是反對某一方,但是支持某句話。

到結束那一天,旁聽者已多達三千餘人,卻難得找出兩個人的看法完全一致,許多至交好友爲此決裂,同門弟子惡語相向……

範門論道轟動一時,很快就有好事之徒將雙方言論集結成書,版本七十幾種,範閉與冠道孤的話都差不多,差異全在註釋與其他人的評論上。

隨著書籍的傳播,引發的分裂也越來越廣泛,正好趕上天成張息帝駕崩,萬物帝登基,禮部參了一本,以爲異說太多,擾亂士心,論道之書當一律禁止。

皇帝下旨,各地官府雷厲風行,只用一個月時間,就將七十幾種論道之書化爲灰燼,只有極少數被藏起來。

論道總有勝負,奇怪的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說法卻各不相同,就連當時親臨現場的旁觀者,也是各持一端。

總體而言,認爲師父獲勝的人更多一些,原因是冠道孤在第七天中午起身離去,放棄了繼續爭辯,一副無言以對的樣子。

少數人堅信寇道孤纔是勝利者,他們手持論道之書的某幾個版本,摘句誦讀,試圖證明無言以對的其實是範閉,寇道孤得勝而去,無需再辯。

等到書籍遭禁,少數者變成罕見者,尤其是在朝廷頒旨,重申尊師之道,並賜與範名士重賞之後,所有人都明白過來,師父獲勝纔是正道,於是紛紛棄暗投明。

三十而立,寇道孤卻依然不肯娶妻,不肯尋個營生,更不肯改變己說,在一個初夏的早晨,趁著涼爽,背一卷行李,帶著貼身僕人飄然而去,沒向任何人告辭。

一年以後纔有消息傳來,寇道孤在冀州尋了一座小山隱居,不論道,不講書,每日躬耕,做上了農夫。

範閉從未記恨這名弟子,聽說他的下落之後,將寇家資產變賣,派人將銀錢送過去。

寇道孤接受,師父沒寫信,他也不回信。

五六年前,範閉移居鄴城外的思過谷,熟悉師徒糾葛的人悄悄議論,以爲這是師父在主動示好,希望弟子能夠上門拜訪。

雖然相距不過二百里,寇道孤卻像沒聽說過一樣,從未親自登門,也不派人問候,直到師父的死訊傳來。

安重遷等人都是後來拜師,對當年的論道只有耳聞,連相關書籍都沒看過,唯知其大略,知道範門有這麼一位辯才無礙的師兄,而且人就在冀州,堪爲吳王的對手,於是寫信邀請,請而不來,又派代表親往說明。

去的人是嚴微,回來之後連連搖頭,“還好沒請來,咱們都錯了,寇道孤根本不是咱們範門弟子,嘴裡盡是邪說,聽得多了,令人心志動搖。還好他不肯來。”

幾天之後,寇道孤卻不請自來,出現在鄴城。

範門弟子這時已聚集八十多人,每日爭論不休,商量著如何奪回思過谷與範門正統,因爲聽說另一位善辯的尹甫師兄正在趕來的路上,因此耐心等待。

尹甫的經歷毫無瑕疵,就連出仕做官,也事先得到了師父的同意,範閉曾說:“有傳道之人,自然也得有行道之人,尹生行道,當不偏不斜。”

東都陷落時,尹甫追隨皇帝前往江東石頭城,確認皇帝安全之後,棄官不做,徑回淮州老家,得知師父死訊,不顧道路艱險,輾轉前來,只是走得比較慢,被寇道孤搶先一步。

寇道孤不與同門弟子相見,直接放出消息,三日之後,他要親往思過谷,與吳王爭奪範門正統之位。

寇道孤久不出山,當年的支持者卻沒有完全消失,見到他來,無不喜出望外,自願爲他奔走,很快就將消息傳遍鄴城內外。

範門弟子大驚,一名老人道:“師父曾說‘鳩佔鵲巢’,咱們這是‘引狼入室’,這兩人無論誰獲勝,都是咱們範門的大不幸,唯願尹師兄能快些趕到,以正道斥逐異說。”

當初建議請寇道孤來的弟子,這時一個也不敢吱聲,嚴微因爲親自去請過寇道孤,脫不開干係,只好一遍遍道歉。

正統之爭對範門弟子來說關係重大,在外人眼裡卻只是一場熱鬧,尤其是傳言冀州軍又要開戰,正在廣徵將士,思過谷裡將要發生的爭論越發不受重視。

寇道孤親赴思過谷的前一天,發生了兩件事,令許多人重新生出興趣。

第一件事發生在範門弟子內部,一直在頻繁道歉的嚴微,出人意料地改變態度,竟然去投奔寇道孤,臨行前還向同門道:“範先生之說白壁微瑕,寇先生之論完美無缺,兩相比較,冠先生纔是正道,見正道而不行,妄讀十年書。”

這次公開“背叛”激怒了範門弟子,也讓看熱鬧的人覺得有趣。

第二件事引發的影響更大一些,濟北王世子張釋虞,宣佈自己要去思過谷臨觀雙方爭論。

鄴城早有傳言,說濟北王世子很可能被立爲皇帝,他的重視,立刻引來全城人的關注,此前對這場爭論一無所知的人,也打算去看一眼。

第四百八十四章 傾己第一百三十六章 選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六章 醉不休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藥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三百三十六章 答酒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五十二章 將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英雄兩種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五百零三章 遺落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七十八章 識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二百五十三章 婦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顧不暇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二十章 點醒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二百章 絞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四百八十九章 順天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八十七章 許諾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四百九十章 大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義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驚夢第五章 榜單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一百六十章 變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中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
第四百八十四章 傾己第一百三十六章 選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六章 醉不休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藥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三百三十六章 答酒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五十二章 將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英雄兩種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五百零三章 遺落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四十九章 酒意第七十八章 識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二百五十三章 婦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顧不暇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二十章 點醒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二百章 絞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四百八十九章 順天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八十七章 許諾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四百九十章 大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義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驚夢第五章 榜單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一百六十章 變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中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德安县| 贵州省| 南丹县| 桂林市| 察雅县| 安平县| 中宁县| 封丘县| 将乐县| 安国市| 彭州市| 浦城县| 泽普县| 翼城县| 铜川市| 龙江县| 石渠县| 台州市| 碌曲县| 紫阳县| 伽师县| 团风县| 马公市| 古蔺县| 孟连| 三穗县| 鄱阳县| 海阳市| 九寨沟县| 成武县| 宝应县| 兖州市| 隆回县| 岚皋县| 昌邑市| 湟中县| 翼城县| 五寨县| 宜黄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