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

“顧鄉紳,你也是有臉面的人,怎麼做出這等放賴之事!”

見到顧之道竟使出這等無賴撒沷的手段,陳子龍眉頭直皺。他的聲音很冷,卻有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

“陳大人,你別站著說話不要腰疼,若是你家的7000畝田地,這般被官府直接沒收,看你還能說得恁般輕鬆!”頹坐在地的顧之道,恨恨地直視著陳子龍,咬著牙說道。

“顧之道,你這般撒沷放賴,目無法度,不會真要與官府作對到底吧?”陳子龍一臉肅然之色,語氣也是愈來愈冷。

他的話語說完,立刻有四五名全副武裝的軍兵,向顧之道沉默走近。

一旁的管家見勢不妙,急急走過去,湊到顧之道耳邊低聲說道:“顧老爺,人爲刀俎,我爲魚肉。該縮頭時且縮頭,這奪地這仇,日後再報,亦是不遲。”

顧之道一臉灰白,情知此事已不可挽回,他搖頭嘆道:“唉,罷罷罷,想不到我顧之道一世精明,竟著了李嘯之道,復之何言。也罷,這事,只能待來日算帳了。”

隨後,一臉慚恨的顧之道,在管家的攙扶下,緩緩地離開,返回自家府邸。

見顧之道離去,陳子龍也下令,將他那幾名家丁放回。

那幾名顧之道的家丁被放開後,立即有如受驚的兔子一般,跳躍著逃走。

陳子龍望著他們快速逃去的身影,臉上劃過了一道輕蔑的冷笑。

又是十天時間過去,整個黃縣與招遠縣境內,那些所謂的無主之地,已全部統計整理完畢。

黃縣、招遠、甚至原先的赤鳳衛之地,在這次沒收統計無主之地的活動中,鬧了個翻天覆地,有不少象顧之道一樣的地主鄉紳,爲保住自家土地,與覈查人員當場鬧事,不過,皆被李嘯軍強力鎮壓。

不過,李嘯這般行事,其實也還留了個底線。

因爲有些田畝較少的自耕農,也學那些地主鄉紳一樣,瞞報土地,不少人家呈報的畝數,甚至只有十幾畝。李嘯經仔細考慮,決定還是不要做得太絕,至少要讓這些人有基本的生活條件。

於是,他下令,所有上報畝數不足20畝的自耕農,全部補足到20畝的數額,以保證全家人的用度開銷。

這樣一來,最終統計的結果,共有無主之地32萬畝收歸官府。這大批的土地,對李嘯軍來說,可謂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般。

而根據陳子龍的統計,約有3000戶有功軍兵家庭,得以授田,一戶分得40畝,共授下12萬畝田地。

分完有功將士後,還有20萬畝土地授給流民與當地無地貧農,以一戶人家20畝地計算,共可授給1萬戶人家,約可安置3至4萬人。

自這些土地劃定之日起,赤鳳衛的軍民,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大批選定的流民,從宣府,北直隸,河南,山東各地,源源不斷地來到赤鳳衛中。

赤鳳衛的各類農業生產活動,至此又到了一個新高潮。

相比授了田畝,對李嘯感恩戴德,喜笑顏開地開墾土地的流民百姓們,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地主鄉紳,無不對李嘯恨得咬牙切齒。

這天晚上,黃縣、招遠各地,二十多名失去了土地的大地主與中等地主,聚集在顧之道府中的客廳內,濟濟一堂,共商對策。

客廳內,各人首先哭嚎自已丟失了多少土地,紛紛用最狠毒的語言,啐罵那巧施詭計騙走土地的李嘯,搞得會場氣氛悽悽慘慘慼戚。

“夠了!”

一臉怒色的顧之道,打斷了衆人的哭訴,他煩躁地喝道:“現在事已至此,這般哭訴,卻有甚用!還是要想辦法奪回本屬我們各人的土地要緊!”

他的話說完,一旁的中等地主王升桐急急而道:“對,對,顧兄的話說得對,大家一起想辦法,如何奪回土地,方是要緊。”

此人雖有如復讀機一般說了一遍顧之道的意思,但在他心中,其實難過的程度,比顧之道之類大地主要小得多,甚至還隱隱有一絲慶幸。

因爲,有5000畝地的王升桐,當日只瞞報了2000畝,後來,因爲心虛膽怯,在官府準允的複覈時間內,他又去追加了1000畝土地的核報。這樣一來,他實際只是少報了1000畝土地,損失不過五分之一,相比那些動輒損失過半的大地主們,損失要少很多。

不過,少了這1000畝土地,也足以讓王升桐肉疼得緊,故這次地主們秘密開會,王升桐還是立刻參加了。

“顧兄,不如我等直接向山東巡撫李大人聯名舉報,說李嘯故設詭計,惡意謀奪我等祖傳之地,請巡撫大人爲我等主持公義。”

一個坐在牆角的地主大聲地喊了起來。

有幾個地主喳喳叫著表示附合,顧之道卻是一聲冷笑。

“你們還不知道吧,那巡撫李懋芳,向與李嘯交好。其膝下獨子,目前都是在李嘯帳下效力。我只怕,我等的聯名信件遞上去,那李懋芳反而會與李嘯一起來整治我等。”

顧之道冷冷地說完這句話,房間中頓時喧譁不已。

“那怎麼辦?難道這山東地界,都由他李嘯一手摭天不成?真真豈有此理!”一名頭髮花白身材肥胖的地主,憤恨地說道。

一衆地主,也紛紛隨著他表達憤恨之情。

這時,一名地主彷彿想到了什麼,他臉上閃過一絲狠色,對顧之道低聲說道:“顧兄,你那貴子顧泰,不是在山東總兵劉澤清大人處做幕僚麼,不如讓他向劉大人請求,乾脆發兵滅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李嘯!劉大人出兵的糧餉,由我等全力支持便是!”

聽了這名地主的建議,房中的地主們頓是情緒高漲了起來。

“對,對,我們籌齊糧餉,就讓劉大人出兵,滅了李嘯,奪回我等土地。”

“就是,劉大人是山東總兵,可比李嘯那小小的赤鳳總兵強得多,只要他一發兵,李嘯這點兵馬,肯定不是劉大人的對手。”

“是啊,只要劉大人兵到赤鳳衛,我等還可做爲內應,定能裡應外合,一舉致李嘯於死地!”

不料,衆人激昂說完後,顧之道又是連連搖頭。

“各位,你們有所不知,劉大人去年年末,在河南之地剿匪,其部軍兵陷入流賊包圍,十成兵馬倒損了七成,可謂一敗塗地。他這般大損元氣,哪裡還有兵馬,來剿滅李嘯啊。”顧之道仰頭長嘆。

“哼,若這般說來,李嘯這廝,莫非,竟沒有辦法對付他不成!”一名地主咬牙怒罵。

一衆地主紛紛抱怨起來,房間中,氣氛明顯消沉了下來。

顧之道環視了衆人一圈,冷笑道:“各位,李嘯雖然猖狂,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漏洞。他自以爲,抱住了山東巡撫李懋芳這條粗腿,便可在山東肆意妄爲,卻也沒那麼容易!”

顧之道此言一出,衆皆臉露喜色,紛紛來問顧之道可有何好主意。

“各位,以顧某之見,不若我等重金送予山東總兵劉澤清大人,不求他出兵,而是請他向朝廷轉呈我等鄉紳意見,這樣一來,李嘯這般詭謀,朝中自會知曉。”

顧之道說完,房間中卻沒有擁護的聲音。

一名地主疑惑地說道:“我等村野鄉紳,縱有劉總兵代爲轉奏朝廷,畢竟人微言輕,朝廷恐怕只會置之不理吧。”

顧之道臉上劃過一絲冷笑,他壓低聲音對衆人說道:“爾等不知,我家那小子,在劉大人處久已聽聞,那山東巡撫李懋芳,其實朝中對他早已不滿,只不過,一直沒抓住他甚麼把柄,這才讓他一直混到現在。如果劉總兵轉奏了我等信件,則正好給上面一個藉口,可讓朝廷以李懋芳馭下無方,激起民怨爲由,光明正大將其撤職拿辦。若是再派了新巡撫過來,我等重奪土地一事,便能有轉圜的餘地了。”

顧之道此話一出,衆人皆以爲妙。

一名地主站了起來,信心滿滿地說道:“國朝重視鄉紳,乃是國策。那李懋芳被李嘯綁上了賊船,我等沒辦法。但那新來的巡撫,必定會以穩定山東爲考量,重視我等鄉紳之意見。只要新巡撫有這番心思,那李嘯爲所欲爲的好日子,可算到頭了。”

“說得對,說得對,只要這新巡撫一來,我等好生孝敬拉攏,那新來之巡撫,根基尚淺,斷無胳膊肘向外拐的道理。”

“就是就是,依我看,界時我等再把事情鬧大,甚至聯合整個山東地界有頭臉的鄉紳,一齊鬧事,那李嘯,想不下臺也難!”

衆地主羣情振奮,人人臉上滿是期待之色。

“好,既然各位皆已同意,那由顧某起頭,此事便這般辦理吧。”顧之道也興奮起來,眼中閃著灼灼的光采。

只過了一天,由顧之道起頭,合寫了一封舉報信件,又共湊合了三千兩銀子,著人快馬加鞭送往濟南劉澤清處。

隨後過了八天時間,劉澤清向朝廷密奏的信件,被送到首輔溫體仁府上。

溫體仁看完奏章,面無表情地陷入沉思中。

此時,司禮監太監曹化淳,正在相府中喝茶,見得溫體仁這般思索之狀,忙問道:“溫大人,卻是何事憂慮啊?”

溫體仁將劉澤清的奏章,遞給曹化淳,一邊淡淡地說道:“山東總兵劉澤清,上章彈劾赤鳳衛李嘯,說李嘯與山東巡撫李懋芳合謀,故設詭計,強奪鄉紳土地,他出於公憤,故而上疏,希望朝廷明辨是非,嚴查李懋芳李嘯等人,以安衆鄉紳之心也。”

曹化淳一邊聽溫體仁說話,一邊迅速地看了一遍劉澤清的奏疏,隨後放下奏章,一臉複雜之色地說道:“這個劉澤清,明爲公憤,實謀私利,卻是打草摟兔子,想趁機將李懋芳與李嘯一把全拿下呢。”

溫體仁笑道:“他這點花花腸子,本輔自是看得清清楚楚。只不過,那李嘯方派人贈送黃金,與我等交好,這人情尚在,依本輔看,縱其得罪了黃縣招遠之地的一衆鄉紳,卻不可因此輕動了他。”

曹化淳連連點頭:“咱家亦是此意,這李嘯,乃是國之良將,又這般識時務送你我二人千兩黃金,倒是個頗爲上道之輩。以咱家看來,不若將擾亂地方,激怒鄉紳之罪責,全推在那李懋芳頭上。”

溫體仁冷笑道:“本輔亦有此意。那李懋芳,在山東已近兩年,庸碌無能,政績平平,又是前輔周延儒所提拔之輩,與我等向來生疏。卻是正好利用這次鄉紳告狀之機,換其下臺。”

曹化淳感嘆了一句:“只不過,這個李嘯啊,真真少年氣盛,爲了謀得土地,竟一下子將這兩縣之城的鄉紳全部得罪,實是魯莽之甚。”

溫體仁斂眉道:“曹公公說得是哪,這個赤鳳總兵李嘯,雖然使詐,但其行事這般狠厲果決,與遍佈我大明天下之一衆庸官相比,實實令人刮目,倒是個頗具雄心之輩啊。”

曹化淳壓低聲音道:“若是這般,這雄心勃勃的李嘯,長久以往後,還肯在我等掌控下,伏低就範否?”

溫體仁哼了一聲:“那李嘯僅據了兩縣之地,縱有些須兵馬,力量尚弱,還無能力跳出老夫的手掌心。至於將來之事,朝廷之中,尚且波詭去譎,暗爭不休,這李嘯將來如何,本輔也實難探之。”

溫體仁頓了下,輕嘆一聲道:“總之,在老夫任期內,能讓這李嘯聽命於我等,便已足矣,將來之事,且看其造化如何吧。”

溫體仁說完,房間中沉默了一陣。

曹化淳打破沉默,輕聲問道:“李嘯之事,暫且休提,那溫首輔心下,可已有續任山東巡撫的合適人選?”

溫體仁淡然道:“此事本輔早已想好,原太常少卿顏繼祖,守孝期滿,正好以右僉都御史之職,接替李懋芳繼任山東巡撫一職。且待本輔稟奏皇上後,便行此人事變革吧。”

。。。。。。

又過了八天,在三月中旬之際,李嘯赤鳳衛境內,規劃的荒地也均開墾改良完畢,處處皆是在忙碌耕作之際,朝廷傳來了旨意,原山東巡撫李懋芳因爲治理無方,民間多怨之故,被撤職罷官,著其回鄉閒居。

而繼任者,便是福建漳州人顏繼祖,此人字繩其,原任太常少卿,向來是溫體仁之親信,以右僉都御史之職,接替李懋芳繼任山東巡撫一職。

得到李懋芳被撤職罷官的消息後,李嘯嗟呀不已。

他與李懋芳,說實話,交情並不算深,很多時候,亦多有抵捂,只不過,隨著李懋芳之子李浩然在其軍中效力,這些不愉快早就隨風而逝了。

現在,李懋芳最終還是如歷史上那樣,被顏繼祖接替,還是讓李嘯十分感慨。看來這歷史走勢,想改變何其難矣。

隨後,爲表以往交往提攜之情,李嘯安排其子李浩然,帶領100名飛鷂子騎兵,護送其父返回浙江杭州老家,並讓李浩然帶去1000兩銀子,贈予了去職返鄉的李懋芳。

李浩然十分感激,再三致謝後,方帶著飛鷂子騎兵們離去。

望著李浩然率衆離去的背影,李嘯的臉色十分複雜。

他的心裡,一直在想一件事情。

那就是,不知道這位新來的顏巡撫,好不好相處,會不會與那些鄉紳沉皬一氣,以致來找自已的麻煩。

這是現在的李嘯,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一百章 到達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一百章 到達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石屏县| 电白县| 阿图什市| 乌兰浩特市| 陇南市| 达日县| 盈江县| 红安县| 象山县| 正定县| 凉城县| 华容县| 当阳市| 潮安县| 靖西县| 沈阳市| 大埔县| 邵阳市| 洛南县| 开封县| 凉城县| 无棣县| 镇沅| 进贤县| 富宁县| 阿克| 南平市| 湖北省| 海南省| 北京市| 怀来县| 池州市| 若羌县| 木兰县| 武胜县| 成武县| 甘洛县| 定襄县| 剑阁县|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