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一發

陳王兵敗,世家們又慢騰騰地回到都城來。沒事的人一樣,該上朝上朝。

皇帝開朝,看著大殿之上神色淡定的半朝臣子,也沒有以前的憤怒。商討完太子喪儀,處置完叛王黨羽,立刻便將再立太子的事提上議程。

下頭閣老不動聲色“是否過急?”

皇帝說“早早立了,朕心裡也放下了一樁事。”像徵性地問一句“衆位以爲,哪位皇子堪當重任?”

頓時朝堂之上一片熱鬧。

有說四皇子的,有提十皇子的,一時衆說紛紜,就是沒有一個提九王。

皇帝坐在高椅之上,靜靜聽著這些老臣子們吵個沒休,注視著大殿之外白玉石階。現在上頭的血跡還沒有完全洗乾淨。

吵到最後,寒門那一卦便當先說道“江山社稷,雖是國事,可更是皇帝陛下的家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請陛下定奪。”

閣老們攔都沒攔得住。

皇帝這時候才終於回過神來,說“朕有意立九王爲太子。”

閣老們還要說,皇帝就擺擺手“朕累了。”起身退朝。

還不用到第二天,纔將將下午晌過了,參九王的摺子就雪花一樣飛到宮裡去。

主旨無非是一樣,陳王雖有錯,可到底是皇嗣,九王手段殘暴,恐難當大任。若爲帝君,恐非天下之福。

把告老的前臣都擡了出來。沒二天,宮門口就跪了一排。一個個垂垂老矣,邊跪邊講,先帝如何,祖皇帝如何。個個身體虛弱,恐怕一個不好,就要死在宮門。可個個也胸懷天下,願以命爲國盡忠。還有名士跑到宮門口大哭,恐暴君當道。

皇帝不聞不問。半個月不上朝,也不看摺子。

最後站出來的竟然是徐家。

徐鱗打馬,衝到宮門口看著那些哭天喊地的老臣名士,厲聲喝問“陳王誅殺太子,難道罪不該死?行暴之人,必當以暴對之。如果連誅殺親族的罪行,都能得到厚待,不受到應有的懲治,這天下才是真的要完了!再者,你們說九王暴戾,我看不見得吧。若九王真正暴戾,我徐氏一門,早就成了埋在地下的亡靈。九王並不遷罪,分明是仁義之極。”

一時衆人靜默。但也不走,還是有許多誓要跪死在原地。

九王去了看見,也並不生氣,只說“某唯願天下之民不受戰苦,家家有屋不受風雨,戶戶有田不受飢寒。”

次日起,九王便叫了下僕每天送水送吃的,與年老之人舉傘遮陽避雨。一時圍觀的路人也多了起來,任誰看到都要罵一句“九王這樣爲民,竟要受這些人的氣!先時世族避走,還不是留得我們在城裡等死,如今活著的,十戶中總有五戶是家裡死了人的。要不是九王殺將回來,我們還在這裡嗎?現在又好跳出來作怪了。九王不做太子,難道給你們這些老傢伙做不成?”

說“我全家命懸一線,是九王軍衆救了我們,你們這些人彼時又在何處?”又說“陳王害死了多少人,便是暴屍百年也不足以解人恨!你們這些人,竟要爲他說話!還說是什麼讀過書的人,恐怕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一時民情激奮,還有民衆自發拿了家裡的爛菜瓜果,跑去砸人的。

那些跪請的人初時不防,竟活活被砸死了一個。

那老翁本來年紀就大了,又有病在身,令晚輩把自己擡到宮門口來,砸中他的也只是個拳頭大的果子,他原是想躲一躲,自己沒站穩頭先著地摔在宮門口,一下就沒了。

鬧成這樣,世族的家將出來護人,民衆卻越發激奮“現在出來顯能耐,彼時你們又在哪裡?”又道“也怪道你們不願意九王將來做皇帝呢,要是天下的人都有了田地,有了生計,誰還給你們使喚!”“憑甚麼你們這些人滿屋糧食滿鉢金銀,我們卻累死累活,無以爲繼!”

又有人說“他們就是怕九王做了皇帝,把他們的田收了去,發給我們呢。”

兩邊對峙,不曉得是哪一個丟了一塊石頭出去,頓時打成一團。

家將們到底還有些顧忌,那些家裡死過人的民衆卻是滿腔的恨意。若是那時候世族不走,借了家將出來共同禦敵,陳王怎麼能進城來?手下再沒有半點情面。

民衆之中還有人糾結成一大隊,跑到世族門口去砸門的。

田氏知道,連忙去把田府和徐府的人都接到周府裡來。自己家的家將也都約束在府中。

去田府接人的前腳接走,後腳田府就被人砸得稀爛。說守門的都被一棒子敲在頭上打死了。

因爲徐府離得遠,人竟沒接得出來,現在也不知道那邊形勢如何。

齊田聽得心驚,連忙叫人在門口打著鑼喊“這是寒門周大人府邸!”田氏死守的事城裡誰不知道。也有幾隊往這邊來,聽到喊叫,低聲商量了幾句,就繞開了。

一時之間,城裡的世家們人人自危。

半夜裡都能看到外頭燈火通明,時不時有消息傳來,哪一家的家將跟上門的亂民打了起來,打死了好幾個人,現在亂民擡了人堵在大門口,打算撞門進去。原先沒有聚集過去的亂民,現在都跟蒼蠅聞到肉臭,全往那家去了。大半夜那邊還人聲鼎沸。

打探消息的下僕回來說,個個手裡都拿了東西作武器,老女老幼都有。

嫫嫫又擔憂又憤恨“原先打陳王要是有這麼股勁,難道城就會破了嗎?主家有田有地,那些不是天下掉下來的,那是祖祖輩輩攢的。恨別人有自己沒有,怎麼不恨自己的祖宗不知道發奮些?祖宗不曾發奮,那自己便發奮些吧,至少給子孫留些好,卻偏要去害人。這哪裡走的是正道呢?”

府裡的世僕紛紛稱是。

齊田也得了消息,椿辦事原來原機靈,現在一天到晚都在外頭跑,聽到什麼事都回來講給她聽。

跟在齊田身邊的則是另提了個叫阿桃的小僕過來。阿桃跟椿不同,她是田氏身邊嫫嫫的孫女兒,是世僕。

椿講起外頭的惡行繪聲繪色“都說沒了世族,九王就要分田分地給這些平民了。先時還只是城裡傳,後來郊野的人都知道了,聽說城外頭都鬧了起來。好多人結伴跑到大姓的莊子上頭去搶東西。現在城裡好多鋪面也都不開張了,一說是哪一家的,人就衝進去搶,搶不走的就砸掉。要不是怕火勢不能控制,恐怕還要放火呢。”

才說這個,下午就看到城西半邊天濃煙滾滾。看著方向田氏就有些緊張,立刻差人出去問,一說,是關府被燒了,現在形勢怎麼樣還不知道,說是有人困在裡面沒出來。

田氏不敢告訴田老夫人,又派了好幾批人去問。

到了傍晚,那邊火勢才弱一些,回來的人進門就腿軟,說關閣老燒死了。

關家是田氏祖母的孃家。是關家嫡脈三房的女兒。消息報到田老夫人那裡去,田老夫人飯都沒能吃得下,只說“如今竟有了亂世的光景。”叫了田中姿和田氏來“世族恐怕是不能行了。你們兄妹以後更要相互扶持。”

田中姿還有些不信“百年大族,豈是一朝能亡。”

第二天便傳了信來,劉閣老告老還鄉去了。劉家是田老夫人的孃家。送信的人來,說劉家打算半夜裡走,簡服夜奔,家裡什麼都沒帶,打算往老家去。田老夫人便是想送,也不得出門。只能囑咐幾句。

李氏出來,眼睛裡也含著淚。李家到是沒被攻進去,但家裡下僕作亂,把李氏長嫂的小兒子給溺死了。被抓了也不認罪,反而說自己解了恨,死也值得。“她原也是世僕,是女兒沒了才做乳母的,如今一說,她婆婆爲了爭這個乳母的位子,生生把她小女兒溺死的。”

田氏警覺,立刻吩咐下去,家裡下僕去到哪裡必得三人成行。跟著小主人身邊,值夜也不得少於五人。家裡下僕但凡有哪一戶是死了人,傷了身的,必得叫嫫嫫去打聽清楚,人是怎麼死的,可有恩怨沒有。

一時之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好在田氏一向寬和,便是有處置些人,也都是有理有據,不偏不倚,也從來不斷人絕路。只是才被拔了舌頭的那些,一個也不敢留,但凡還有親故一起被買來的,都立刻送到城外的莊子裡頭圈起來種地去。

押了人出去,嫫嫫還一直在說“你們自己做錯了事,原就該打發出去任你們死也好活也罷。可夫人心善,還願意給你們一口飯吃。以後,你們遇事可都想得仔細些,要是主家沒了,誰來看顧你們?同姓同族,有你們這些啞巴的容聲之地?”

這些人也聽了外頭說九王的好話,那可不理,要不是九王,自己怎麼會成這個樣子?只以爲自己以後都完了,現在一聽還有事可以做,有飯可以吃。再沒有不肯的。一個個都點頭。或有不情不願,看著便是暗恨在心的,下了車嫫嫫就領走交到家將手裡。至於以後會怎麼樣,便不管了。

嫫嫫出門一趟回來說,關家掛了喪幡,竟有人跑到關家去放炮仗,在門口拍手稱慶呢。嫫嫫低私下議論,說那些人裡頭,還有這個嫫嫫相識的幾個,這些人平常也不是壞的,這個時候卻像瘋魔了似的。

“人家死了人,也沒有對他行什麼大惡。怎麼就這樣沒有人性的事都做得出來。”

又說原先幾個去宮門外大哭的名士,草廬都被人掀了。也不知道現在流落到了哪裡。

還有外頭來信,說順州也在鬧了。到處都傳言,九王想叫百姓過得好,可世族還想壓榨民衆,不給他皇帝做。

好幾個地州治官,因爲寒門出身在世族面前直不起背來的,現在看到這個形勢,背也直起來了,找了由頭,抓了世族子弟來問罪,不是強搶良家婦女,就是鬧市行兇之類。還有強迫一家母女孫三個侍奉一個的,說人家祖母都已經八十歲餘,竟要受這樣的屈辱!好不氣憤,判了人家小郎君一個五馬分屍。

當天就叫了那一家子人不論男女,全站在高臺上看著行刑。

十里八鄉的人都跑去看熱鬧,好好一個人,活生生被五輛馬車扯得四分五裂。一家子裡頭當場就嚇死了一個。回去家裡還有個小娘子自縊死了。只因爲這一家雖然是世族一姓,但真也不算是嫡系,遠到人家祭祖都跟他們沒關係。家境實在只是略好一些,可越是中層的這些,越是在意女兒教養是不是合符禮制。

那小娘子生下來一板一眼,都是往大家娘子去教,走路說話,擡眼看人,接物待人,斷然不肯有半點行差踏錯的,男女之妨也是嚴到了天,在家裡連兄長都沒有見過,一直嬌養在深閨裡的,陡然被拉到大廳廣衆之下,連個帷帽也沒有,莫約又被臺子底下的男人說了幾句什麼,回家過不了心裡的坎,就一條白綾吊死了。

椿去前面聽了,回來說給齊田知道。

阿桃怪她“這些東西怪嚇人的,怎麼好說給小娘子聽!”百般不悅,只恨不得立刻就要找良嫫告狀去。

齊田說“外頭是什麼樣子知道也沒甚麼不好的。你瞧那個自己吊死了的,可不就是什麼都不知道才這樣心窄嗎?”心裡也是爲這突然而來的亂相心驚。不知道楚則居在這件事中,是一個什麼身份。

阿桃聽了齊田這麼說,便也不多說什麼。不過到了晚上她阿孃過來送東西給她,免不得還是要說幾句“椿也實在太胡來了些。成天在外頭跑,我問她出去做甚麼,她也不說。還跟小娘子說些嚇死人的事。我聽了現在心肝還在跳呢。”

她娘卻反過來說她“她出去做甚麼,四娘都不說,自然是四娘叫她辦事。你去打聽什麼!人家不說給你聽有甚麼奇怪。”

阿桃怨道“她一個外頭買來的下僕……哪裡能懂得規矩!我也是爲小娘子好。怕小娘子跟著她,學得壞了樣子。”

她娘說“你怎麼就這麼糊塗!你是去伺候四孃的,又不是去當監工的,四娘好不好,自有嫫嫫看顧,有夫人提點。你纔將將進了四孃的門,算得了什麼?嫫嫫不說話,夫人也不說話,你竟要件件去問,件件評判?”

阿桃沒意料自己還落個埋怨“我都是爲了四娘好!”

見她不服,她阿孃沉著臉說:“你若是改不掉,我明日就去回了夫人,把你派到別處去,省得自己惹了事還不知道。”

阿桃才連忙說“我再不敢了!”

她阿孃臉色纔好些“你原也不是個聰明人,就不要管太多,聽阿孃的,以後盡心爲四娘辦事,不要自做主張,保準沒有錯。我是瞧得見,四娘子行事自有分寸,你跟著不會有差的。在府裡辦事辦得好,將來的日子纔會好,一家人體體面面,日子才得好。”想一想現在的事端,特別囑咐“爲主家盡忠,就算是死了,家裡人也只有更好的。你懂不懂!”

阿桃打小就是聽這些耳提命面長大的,在這一件事上自然深以爲然“不敢忘記。”她今天這樣也不是爲了別的,真心是爲了主家好。

她阿孃這才欣慰些“人活著,沒有哪一個容易。要想出頭,只是光一張嘴巴皮子不能行。前頭茶嫫嫫爲什麼有那麼大的體面?那都不是白來的。我們家爲什麼這麼得夫人青眼?也不是白來的。”

正說著有小僕過來說夫人那邊叫,她阿孃囑咐了幾句,便匆匆走了。

寧國這一亂,就亂了莫約四個月。

世家受難,但死不改口。皇帝那邊也沒有半點動靜。五月裡李閣老帶著一家人跪在宮門,請皇帝爲自己主持公道。

提的就是那個母女孫三個伺候一個,最後被五馬分屍的那一樁事。

那一戶是姓李的,日前舉家往都城來,要告本地治官草芥人命。雖然是遠得不能再遠的親戚,到了都城還是先往李閣老那裡去。原也沒有想過真能見到李閣老,可沒想到門子一問,還真把他們請到裡頭去了。

那一家的阿翁跪在李閣老面前,那麼大年紀的,哭得泣不成聲“我的兒,不說容貌如何過人,但也有幾分人才。房裡便是姬妾也沒有一個,不過是出門遇雨,借住在那家農戶,在人家土炕上睡了一夜。那一家窮呀,一大家子人有七八個,統共就一張長炕。我的兒也是稟性和善,不願意叫他們在地上睡,叫了下僕在地上坐著睡,自己再往炕上放了東西隔開來躺下休息了一夜。第二天還給了他們好些謝禮,他們當時也是千恩萬謝。卻遇到了這樣的時候,那一家人跑來找我要錢,我也是傻呀,給他們不就好了,偏偏不肯上這個當。還把人趕跑了。人一轉眼,就跑到治官那裡相告。那治官問了一句,查也沒有查證,就把人給判了。”

挪著膝蓋移到李閣老面前大哭“大侄子,你就出去瞧一瞧,外頭都是什麼光景!我們可還要死多少人!”

這樣的事,也不止李家,但凡有些年月的姓氏一族,哪一家沒有這些。老翁還跪在李閣老那裡,外頭就傳了消息來,許家一衆人一齊上摺子辭官了。

朝野上下,一個姓許的都沒留下。

都城裡許氏一族,都打包行李要回老家去了。李閣老安撫好了來告狀的老翁,又往許家去。許家門口堵的全是亂民,有些軍士和家將在外頭維持秩序,可也把人趕不走。之前傷的庶民,全被擡了放在大門外,許多人又是罵又是哭。一個不對,恐怕就要打起來。

李閣老還好是便服,見這個情況也走近不得,跟幾個家將一道圍著許家走一圈,硬是沒找到能進去的門。還是有個許家的世僕遠遠看到了李閣老,擠出來引路。

許家在少有人經過的那一面牆上砸了個一人高的大洞來出入。李閣老問“外頭軍士是哪裡的?”

那下僕說“是從軍營那裡來的。”如今各官衙自身難保,雖然有向防軍求助,可防軍那邊一直沒有迴音。往宮裡頭去的摺子也跟丟在了深潭裡似的,沒個音信。許家的家將又大數都在老家不曾過都城來。

還好軍營裡頭有個副將是姓許的,私自調用了一些人往許家來,要不然,許家大門早被砸了,還只敢派家境好些的軍士,家境不好的怕人反水,最後得寥寥幾人“如今也不敢拿這些亂民怎麼樣,怕更激起憤恨再引許多人來。”

見到李閣老,許老爺子神色憤恨“一直小看了九王。”想想也是自己挖的坑,兵權是他們自己交到九王手裡。九王得勝,兵符一直沒再還回去。對李閣老說“如今,進一步進不得,那些亂民,打死多容易?只怕事態更甚一發不可收拾。可退一步吧,也退不得了。九王這樣的手段,登基之後世族也難長久。”說著長嘆“沒有想到,百年基業就要毀在我們手裡。”

李閣老想勸一句,竟也不知道從何勸起。回家路上就聽到小孩在唱歌謠。全是歌頌九王如何英武,如何厲害,殺陳王如何神勇,只把他往救苦難的菩薩比。只要他能做太子,將來做爲帝君,就要救天下蒼生於水火。

李閣老氣悶。回家就得了宮裡的消息。

皇帝叫了秉筆進長壽殿要寫立太子詔。秉筆姓李,是四房幼子。無論如何也不肯寫。只跪請皇帝以天下爲重,讓九王放出兵權平亂。這一跪,是本著被去官的心跪的。

可皇帝任他跪了一天一夜,並不去他的官,只對他說“既然老九不能得人心,可見得他也有不足之處。”也不提兵權還不還,更不說都城治安如何去平,就叫他走了。

李閣老坐在書房裡頭意難平,一時惱奮,把硯臺都砸了。半夜叫了下僕進去,不知道吩咐了什麼。

第二天外頭就有在議論九王面慈心恨。說九王跟戲子無異,一面假裝好人,弄得天下大亂,就是自己想做皇帝而已。什麼救不救世的,都是哄騙這些無知民衆。

消息不要幾天就傳得很廣,有信的,有不信的,信的罵不信的傻,不信的罵信的居心不良,可人呢,總是更相信對自己有好處的,一心覺得九王當了帝君自己就要過上好日子,到底還是不信的居多。

後來傳出來說,抹黑九王的人就是世族那邊派來的,形勢更加一面倒。

於是每天都有外頭怎麼亂的消息傳到都城來。亂相越演越烈。世族請辭,好多地縣,官衙都不開門了,各級府政幾乎癱瘓。宮裡始終平靜,皇帝不上朝也不理政,對外說心憂天下,臥病在牀。到是聽說九王日日在宮裡侍疾。

僅存的幾位閣老到是想把這紛亂壓制下來,由李閣老主理,纔出了幾條政令,就被堵在了宮門口。

“皇帝病了都理不得政了,你們還還許立太子。”大罵“居心不良!”被一頓好打。要不是家將衝上來擋開,人都要打死了。

護宮城的近衛不聞不問。好幾個官員往回跑,又氣又急,質問“你們難道看不見嗎?!”

近衛似笑非笑“我們守著宮門,離開半步都是瀆職。”皇帝一早與世族不合,近衛都是挑了沒什麼出身的人。再加上頭又有令在,哪裡會去淌這渾水。

李閣老鼻青臉腫回了家,哪知道禍不單行。李夫人孃家的侄兒死了。

原是下頭莊戶交不出租,跑去找主家求情,不知道哪裡說得不好,被家將失手打死,這下可好,第二天被打死了的那一家集結了一大羣親眷上門,衝突之中死了好幾個民衆,這些死的到也並不是死者親眷,也不知道是看熱鬧的,還是趁亂鬧事的。

就因爲死了這幾個人,不到半天工夫,到處都在喊世族仗勢欺人。前有都城做榜樣,風言傳到地當民憤更甚,又聽說都城裡燒了一個閣老都沒事,大家還平分了好多東西,於是當天晚上好多‘正義之士’舉了火把去討公道。

這一場亂仗打起來,大亂之中侄兒被打死了。家將護主,當即就打死了二十多個人。結果十里八方的民衆都被引了來。連房子都給扒了。

扒了侄兒家的還不算,氣不平,說隔壁也是一家,連隔壁的也扒掉。如今不知道哪個打了頭,要聚萬人入都城‘護九王,爲國除害’。那個地方治官是世族弟子,一開始還想平了亂事,但九王出都城的時候,爲了禦敵,拿了從都城防軍到各地駐軍一應兵權,他哪裡能調動得了。再說本地防軍,也難免有親眷在那些亂民裡頭。治官怕連自己都保不住,立刻就收拾了行裝回家去了。

李夫人看著李閣老臉上青的青紫的紫,再想到自己侄兒,也不禁垂淚“便服一服軟吧。”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九王不喜歡世族,要除去總要一段時間,現在不服軟,她怕鬧起來第二家被燒死的,就是自己夫君。

李閣老即惱怒又無奈,不得不承認,世族走到這一步,已經無力迴天了。世族雖然家將了得,可庶民是殺不光的。民憤四起又豈是一姓之族可以承擔?至於低頭這件事,既然有了打算,就是宜早不宜遲,得搶到其它家的前頭。

於是五月裡,李閣老終於跪到了宮門口。請皇帝爲自己主持公道。

皇帝到還客氣,雖然‘病體不支’還是讓人派了自己的步攆去,把李閣老接到宮裡來。九王扶著他,從高座上下來,他走到李閣老面前一臉關切:“李卿何故跪於宮門?”

李閣老心裡便是有一團火,也不顯露,跪伏下來,也不提別的,只說自己家那個被冤枉而死的小郎君的事。

皇帝大驚失色“竟有這樣的事?”卻再不說別的。

李閣老伏身道“陛下體弱,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以爲,該早立太子,監理國事。”

皇帝感慨“也怪朕。太子早逝,朕心中積鬱深感疲憊,便犯了舊疾。”他哪有什麼舊疾呢,他打小別的不說,能吃能喝能睡。但他說有,就有吧。

皇帝一臉卒鬱,問李閣老“朕原想立九王爲太子,後聽衆臣所言,似乎都覺得九王不妥。朕想,□□皇帝早年就教導過,身爲君主,斷不能一意孤行。也就罷了。現在李卿再提,不知道是想立哪位皇子呀?”

李閣老心在滴血,表情誠懇:“臣以爲,當立九王。”

九王站在一邊,表情平靜。

皇帝挑眉“哦?”喝了內待端來的藥,又用了一塊蜜餞,才又開口“朕記得先時,李卿是不喜九王的。”在世族面前再沒有這樣心情舒暢過。

“臣慚愧。”李閣老伏身。

三天之後,李閣老並劉閣老領百官請立九王爲太子。

立太子的告書貼得到處都是。皇帝重病,太子監國,都城裡四處都喜洋洋的。九王寫了告民衆書,也不用雅文,用的是大白話,貼出來就算了,每張還派一個站在旁邊車軲轆似地念給人聽。先是感念民生艱難,後又宣稱誰都可以往九王府門口投信。但有什麼不平之事,都儘可以報呈。

街坊們坐在一起,都在議論著等九王一心爲民,等九王當了皇帝纔是好日子呢。

防軍也成隊地出來巡視,對那些還在街上的民衆到也和氣,只勸他們快回家去。也還有想裹亂的人,巴不得天下大亂自己賺點好處呢,怎麼肯回去,扯著嗓門喊自己忠君愛國。

但巡防官手下一點也不軟,抓起來當衆綁了遊街。邊牽著走,邊向民衆高喊其罪名。這幾個人中,一個打著爲九王不平的旗號禍害好人家的女兒,先殺後jian,一個喊著忠國愛國卻一直趁亂偷別人的東西,連家裡窮得只剩一張牀的都不放過。

喊了一整天,第二天九王親手把人砍了。行刑時裡三層外三層,沒有一個說殺得不好的。這些人壞呀,禍害惡富之人就算了,連窮人都不放過。

街上游蕩著那些不懷好意的,立刻就跑得精光。

沒半個月,事態就漸漸平息,周家這才鬆了口氣,等街上平靜,立刻便差人回田家去,一看田家沒收起來的東西都被搬了個精光。哪裡還是能住的樣子,門扇都被拆掉,不知道被誰擡走了。

齊田帶人往徐家去,遠遠就看到徐家的下僕正在拆門上釘的橫條。

先前徐二夫人一看形勢不動,立刻就叫了下僕拿了木條把家裡各門釘了個嚴嚴實實。釘得太多,現在一層層拆下來,門板都沒用了。

齊田進門便看到,院子裡全是裝滿水的水缸。徐錚到還好氣色“可嚇死人了。徐鱗還要天天進宮。我真怕他被誤傷。”

“他做宮做甚麼?”齊田奇怪。

徐錚說“陛下不理事,九王將近宮防務,交給徐鱗了。”說著十分感慨“沒有料到,我們家還能再受器重。徐鱗恨不得爲九王去死。”

齊田問“你呢?”

“我?”徐錚十分認真“如果沒有九王,我恐怕不能站在這裡跟你相談了。”

見徐家沒事,齊田便返身回家,回去的路上椿見齊田臉色不好,便想著說些好消息給她聽“那個受了冤枉的小郎君,現在可算得了清白。誣告的那一家都下了牢,本地那位治官聽說也獲罪了。”這也算得一個好消息吧。

齊田問“誣告之人是何罪名?”

椿想了半天,說“好像割舌。”

“那治官呢?”

椿說“治官殺了呀。案子九王殿下主理,說,譬如稚子無知,若有罪,當屬父母監管不力。而庶民不化,未必不是本地治官之責?身爲父母官員,卻不知事理,不明是事非,不分黑白,其罪當死。”

齊田又問“關閣老那件事又是怎麼處置?”活活燒死了一個閣老。總不是小事。

椿說“聽說抓不到放火的人。也只能不了了之。不過宮裡賞了關氏長房好些東西。”

齊田坐在車中,看著外頭人人喜氣洋洋,街上一片百廢待興的景像,只覺得由內而外徹骨的寒意。

這時候,突然車子停下來。

椿連忙出去看“甚麼事?”

外頭的人不知道說了一句什麼,椿回來車內,一臉奇怪“那位內官說認得小娘子來。”

齊田把簾子掀開一線,外頭有個穿著內官服飾的男人,對她一笑露出一口大黑牙。腆著笑臉“是我啊,小娘子!我是來給小娘子報喜的!”

第17章 九王第90章第203章第124章第108章第27章 委屈第37章 父母第159章第11章 黑牙第6章 轉移第59章 -=首3發第72章第123章第177章第27章 委屈第6章 轉移第119章第138章第78章第32章 媽媽第189章第48章 別亂用誠語第52章 手發第202章第57章第93章第94章第70章第187章第93章第52章 手發第131章第135章第64章 高賽第10章 人心第14章 準備第115章第155章第126章第205章 喜慶第110章第1章 工作第13章 打算第78章第79章第16章 演員第179章第37章 父母第70章第173章第88章第127章第92章第6章 轉移第140章第154章第130章第129章第97章第24章 大火第144章第86章第182章第103章第202章第205章 喜慶第107章第150章第20章 困境第63章 中秋快樂第19章 回家第168章第20章 困境第79章第135章第102章第98章第145章第95章第196章第18章 周旋第133章第122章第112章第139章第30章 琳娘第12章 治傷第20章 困境第34章 阿珠第23章 弟弟第131章第135章第11章 黑牙第155章第120章第160章第96章第84章第173章第190章
第17章 九王第90章第203章第124章第108章第27章 委屈第37章 父母第159章第11章 黑牙第6章 轉移第59章 -=首3發第72章第123章第177章第27章 委屈第6章 轉移第119章第138章第78章第32章 媽媽第189章第48章 別亂用誠語第52章 手發第202章第57章第93章第94章第70章第187章第93章第52章 手發第131章第135章第64章 高賽第10章 人心第14章 準備第115章第155章第126章第205章 喜慶第110章第1章 工作第13章 打算第78章第79章第16章 演員第179章第37章 父母第70章第173章第88章第127章第92章第6章 轉移第140章第154章第130章第129章第97章第24章 大火第144章第86章第182章第103章第202章第205章 喜慶第107章第150章第20章 困境第63章 中秋快樂第19章 回家第168章第20章 困境第79章第135章第102章第98章第145章第95章第196章第18章 周旋第133章第122章第112章第139章第30章 琳娘第12章 治傷第20章 困境第34章 阿珠第23章 弟弟第131章第135章第11章 黑牙第155章第120章第160章第96章第84章第173章第190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邯郸县| 兰坪| 兰溪市| 三门峡市| 偃师市| 连州市| 孟州市| 乡宁县| 永靖县| 安庆市| 和静县| 三门峡市| 辽阳县| 凉山| 福州市| 四平市| 南川市| 巢湖市| 连平县| 武安市| 金门县| 青阳县| 龙游县| 封丘县| 大埔县| 肥城市| 彝良县| 府谷县| 二连浩特市| 岳西县| 磐安县| 当涂县| 应用必备| 临江市| 新余市| 民县| 平南县| 陆丰市| 阳城县|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