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

正所謂下雪不冷消雪冷,真正難捱的日子到了。

整個洛陽周邊,冷風蕭瑟,寒冷刺骨。

這要是放在後世,這樣的天氣是沒辦法勞作的,但是在大隋不行。

禦寒的冬衣,取暖用的柴禾,大量短缺,而且是那種根本補給不上的短缺。

地面更是堅硬無比,一鋤子下去,鋤子崩裂,地上卻只能刨出一到淺痕,就這麼堅持了三天後,出現了洛陽營造以來,最大規模的減員。

屍體一車一車的從工地上被拉出來,凍得僵硬,他們不會被送回老家掩埋,而是在距離洛陽三十里外的一處地方,挖個深坑,集中埋了。

面對每天都在新增的減員數字,加上楊銘這邊給的壓力,宇文愷迫不得已之下,選擇暫時停工。

這樣的天氣,別說是民夫了,就連那些督工的官員也頂不住,叫苦連天。

今天晌午,上百官員坐在大監府的大廳,商討接下來的施工步驟,人人身上都披著斗篷,廳內爐火擺了二十多個。

“熬至初春,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介時我們需加快進度,朝廷那邊一直都在催,”楊達小口抿著熱湯,雙手端著湯碗不肯放下。

民部侍郎柳肅,也從豫章郡趕回來了,他原本是負責荊、揚兩州的宮殿大料供應,如今的大料已經全部運抵洛陽,

只聽他說道:“總算是不負陛下所託,宮城基本上算是完工了,接下來的郭城雖然最耗時間,但在九月之前,肯定是能夠完成的,朝廷那邊打招呼了,新京皇城以東,共二十九里坊,全部劃歸官員住宅,至於怎麼分配,最後還得是殿下來定,我這裡,倒是有個民部初議的方案,請殿下過目?!?

整個工地停工,民夫歇著了,但是他們這些人歇不了,很多事情都要是議的。

洛陽做爲將來的東京,肯定會有很多官員常駐於此,關中各大豪閥也會來此劃分領地,開闢宅院。

宇文愷最初的規劃,洛水以北,西爲皇城,東爲官宅,也就是說,未來的洛陽,以洛水爲南北分界線,北邊過了河,跟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這與大興非常相似,大興城是過了九三線,就跟老百姓沒關係了。

楊銘接過徐景遞來的民部方案,在桌子上展開,仔細瀏覽著。

雖然柳肅嘴上說,最後得楊銘來定,實際上也就是走個過場,人家既然定好了,楊銘這邊就不好太作更改,不然就是掀民部的臺。

Www ●tt kan ●¢ 〇

官宅也是分等級的,眼下的官宅區域還沒有建,所以他們必須早點商量出一個方案,好讓宇文愷參照圖紙,劃分各家的宅基地。

第一梯隊,肯定是親王公主,大致會分佈在最靠近皇城的五個裡坊當中,政道、光道、化清、德立、福承。

其中楊銘爵位最高,楊麗華資格最高,所以他們倆的宅邸,面積最大,其中楊銘的秦王府,佔地480畝,在光道坊,幾乎佔了三分之二的區域,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三個侯爵。

一個叫元壽,現任太府寺卿,隆城縣侯。

一個叫韋德政,襲了他爹韋師的井陘縣侯,現任門下省給事郎,妹妹嫁給了楊勇的長子楊儼。

最後一個是郭榮,蒲城縣侯,現任左候衛將軍。

這三人,會成爲楊銘的鄰居,楊銘本來是可以改一改,給自己換個鄰居,但是他覺得,民部這套方案,多半是上呈父皇默認的,所以沒有改的必要。

第二梯隊當中,宅邸面積最大的,無疑是楊素,現在應該叫楚國公府了,另外還有許國公宇文述,宋國公賀若弼,樑國公蕭琮等等。

整個方案,楊銘只有一處變動,將齊王楊暕的府邸,從化清坊挪到了德立坊。

這小子無德,是得立點德了,想來父皇知道以後,也不會說什麼。

郭城內的工程,進度一定會很快,畢竟裡坊這種設計,就是出自宇文愷之手,有了大興城的經驗,可謂是輕車熟路。

關鍵是民夫足夠的多。

糧食問題,基本上已經不是問題,大隋對於糧倉的管控,是空前的,雖然也冒出一些貪墨小吏,但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楊銘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好過,幾乎沒有什麼可操心的事情了。

所以他的注意力,已經開始挪到了大運河上面。

等到衆人散去之後,楊銘單獨留下了宇文愷。

最早的時候,開挖運河的事情,就是宇文愷在朝會上提出來的,而將來負責開挖運河,也必然是宇文愷,楊暕不過是名義上的工頭。

“陛下的意思,除了黃、淮一線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念頭,”楊銘笑問道。

這個時候,宇文愷沒必要在藏掖了,畢竟朝廷那邊已經給他傳來消息,讓他隨時做好準備,監工洛陽的同時,負責督建運河事宜。

宇文愷道:“開皇七年,至尊下令在春秋時邗溝的基礎上,將入淮口從末口改到了山陽,但是當時我大隋已經整軍備戰,集全國之力討伐南陳,所以這條河道並沒有來得及完善,現如今非常狹窄,淤泥積聚,小船尚且難行,當初臣與陛下巡視洛陽的時候,陛下就希望能夠重新開挖山陽瀆,渠寬擴爲四十步,兩岸栽種柳樹,以固河堤?!?

楊銘又問:“黃淮一線的運河,加上山陽瀆,共一千五百里,宇文尚書認爲,此項工程需要徵調多少民夫?”

實際上,宇文愷是非常樂意與楊銘共事的,雖然他已經知道,運河的負責人會是齊王楊暕。

如果他能更改,他寧願是楊銘來總督運河,不單單是因爲對方實心用事,更是因爲楊銘從來沒有插手過他對工程的任何部署安排。

大雪封天,這就不要說了,人家緊急叫停,也是出於大局考慮。

只聽宇文愷非常耐心道:“黃淮一線,由滎陽出至盱眙,需要徵調民夫六十萬,山陽瀆需要二十萬,加上沿途行宮,打造陛下南巡所乘的水殿龍舟,總的需要徵調一百多萬?!?

楊銘抱肩笑道:“從哪徵調?”

宇文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應該是從河北與河南征調?!?

“河北戰亂剛平,河南正全力營造洛陽,怎麼徵調?”楊銘笑道。

宇文愷道:“只能是強徵了,我知道殿下體恤百姓,然這條運河,關乎我大隋國祚,南方現今已是富饒之地,糧食富足,百業繁榮,惟民心不穩,這條河勾連南北,促使南北百姓交流融合,貿易互通,將來我大隋南北歸心,我華夏漢室三百年的分裂之局,將由此朝徹底結束。”

說著,宇文述不由得感嘆道:“陛下眼光之遠大,雄心之壯闊,臣歎爲觀止。”

楊銘點了點頭。

古代華夏,南方真正發展,其實是從晉室南移開始的,也就是衣冠南渡,在此之前,那邊基本上是蠻荒之地。

大量漢民進入南方,歸化當地少民,傳授農耕紡織水利等技術,才使得南方在經過三百年後,已經呈現出不次於北方的富庶繁榮。

楊廣在江都幹了十一年的總管,早就看明白這一點,所以大運河的開通,實際上就是爲了實現南北大融合。

南方人口少,田畝多,產量大,與北方正好相反,所以大運河,也是以南補北。

後世有很多人批判過這條河,說什麼隋朝的大運河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廢棄了,什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都是廢話。

其實他們說的纔是廢話。

如果隋朝沒有這條河,會是怎麼樣呢?如果沒有隋朝打下的南北融合的基礎,華夏又會是什麼局面?

楊廣固然借用這條河,三巡江都,鋪張奢靡,但是不可否認,這條河是事關華夏民族交流融合的一道橋樑。

它的屬性,可不單單是一條運河。

所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來形容運河,一點都不誇張,但不能用來形容楊廣。

因此纔有了皮日休那句: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他其實也錯了,隋亡不是因爲這條河,根結還是在三徵高句麗,空前消耗了大隋的國力,以至於大隋國祚再沒有絲毫延續的可能。

“那十六條國策,還希望宇文尚書在開鑿運河的時候,也能記得,”楊銘道。

宇文愷點了點頭:“事關國家,事關百姓,臣一日不敢忘?!?

楊銘又道:“如果齊王亂來,務必照實稟奏陛下,萬不能包庇。”

“殿下怎知是齊王總監?”宇文愷愣道。

楊銘笑了笑:“你能知道的,我都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還知道,”

宇文愷訕訕一笑:“是我愚笨了,聽說年關過後,越公會返京養?。俊?

楊銘點了點頭:“運河的事情,應該會在明年的三四月份,那麼齊王就會先一步來洛陽,與你協商安排,眼下的東京,已經沒有什麼大事了,介時本王應該會被調回京師,所以這裡的一切,就託付給你了?!?

“唉”宇文愷嘆息一聲,在他心裡,與楊銘和楊素共事,可謂如魚得水,一個肯放權,一個本身就是行家,再加上楊達,四人此番合作,實際上是非常成功的。

他知道楊銘說的沒錯,早先因爲糧食供給,兩位親王就鬧得很不愉快,所以陛下不會讓他們同時呆在一個地方,齊王來,秦王肯定就會走。

可是齊王

唉一言難盡啊,但願他不要掣我的肘。

第543章 諡號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479章 任人唯親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17章 嚴防死守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第760章 右僕射第761章 勸酒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490章 非大不可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三六章 晚宴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718章 北進洛陽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第730章 殺心起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650章 宗團驃騎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482章 老少談心三一章 吾教當興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17章 楊老八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四一章 靜照庵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96章 關稅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二一三章 來護兒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733章 狼頭大纛二九四章 河間王八九章 宇文都知十三章 老實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556章 改換門庭六二章 買賣難做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五十章 破鏡重圓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738章 五鳳樓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751章 十五道第709章 大昏招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664章 滎陽之圍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四二七章 捱打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四五章 未雨綢繆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二五零章 武士彠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七二章 佛道領袖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
第543章 諡號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479章 任人唯親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17章 嚴防死守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第760章 右僕射第761章 勸酒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490章 非大不可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三六章 晚宴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718章 北進洛陽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第730章 殺心起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650章 宗團驃騎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482章 老少談心三一章 吾教當興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17章 楊老八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四一章 靜照庵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96章 關稅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二一三章 來護兒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733章 狼頭大纛二九四章 河間王八九章 宇文都知十三章 老實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556章 改換門庭六二章 買賣難做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587章 門當戶對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五十章 破鏡重圓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738章 五鳳樓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751章 十五道第709章 大昏招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664章 滎陽之圍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四二七章 捱打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四五章 未雨綢繆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二五零章 武士彠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七二章 佛道領袖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道真| 乌拉特后旗| 牟定县| 达尔| 陕西省| 清涧县| 萨迦县| 安达市| 栾城县| 南木林县| 肥西县| 泾源县| 蓝山县| 阿巴嘎旗| 错那县| 茂名市| 鹤峰县| 枣阳市| 碌曲县| 无锡市| 通许县| 莱西市| 合作市| 昔阳县| 荆门市| 南安市| 钟祥市| 清丰县| 潢川县| 阿拉善右旗| 涟水县| 汶川县| 德阳市| 个旧市| 定日县| 金溪县| 综艺| 托克逊县| 武夷山市|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