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

楊素今年六十二歲,年輕時候南征北戰,積累下不少頑疾,身子骨好的時候,還能扛得住,一旦有大病,各種病根也都凸顯出來。

這一次,他抱病養在家中,已經一個多月了。

楊銘來探望,也不下十次,每一次,兩人都能聊上很久,楊素似乎只有在楊銘這裡,纔有這麼多的話。

寢室內,幾名美侍被楊素打發走之後,只留下了封德彝(yi),負責招待楊銘。

這位在唐初大名鼎鼎的人物,今年三十八歲,本就是楊素的幕僚出身,開皇年間被楊素舉薦,短暫的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內史舍人,如今做爲楊素的副手,幫著主持東京營造的事務。

封德彝搬來小板凳,坐的遠遠的,在一旁給火爐裡添炭。

楊素靠坐在榻上,看了一眼裴淑英,枯瘦的臉頰笑了笑,道:

“新人生,舊人死,亙古不變。”

裴淑英趕忙道:“越公言重了,您的身體會好起來的,切勿有此自哀之語。”

楊素笑了笑,朝封德彝道:“德彝,將陛下的那道旨意拿出來,讓秦王過目。”

封德彝點了點頭,起身找出一個小匣子,打開後,拿出其中的杏黃色卷軸,遞給楊銘。

楊銘展開瞧了瞧,隨即遞給一旁的裴淑英,後者也看了。

皇帝楊廣,封楊素爲楚國公,食邑兩千五百戶,拜爲太子太師。

至此,太子楊昭的三師,算是全了,太子太師楊素,太子太傅楊雄,太子太保楊弘。

而楚國公,明顯要比越國公更爲尊榮,晉、秦、齊、楚,這是王和公最大的四個封號,高熲當年就是齊國公,可惜惹毛了獨孤加羅,給他擼了。

楊銘笑道:“恭喜越公了,不對,應該是楚公。”

“呵呵”楊素搖頭笑了笑,澹澹道:“從老夫病重開始,陛下已經派遣十三位御醫來給我治病,其中七人已經返京,這道旨意,也是他們返京之後,京師那邊才送來的,你看出什麼沒有?”

楊銘搖了搖頭。

楊素笑了笑,他知道楊銘懂,但他也知道,楊銘不會說。

“我應該熬不了多久了,如果今冬能熬過去,興許還有半年可活,陛下在這個時候,做如此封賞,只怕也是想送老夫最後一程。”

楊銘道:“楚公多想了,父皇不會有這個意思,他一定盼著您早日康復。”

楊素擺了擺手,指了指封德彝,又指了指楊銘和裴淑英,道:

“這裡沒有外人,老夫百年之後,德彝就交給殿下照顧了,他跟了我近二十年,因爲我的緣故,被至尊罷了內史侍郎,本來的大好前程也功虧一簣,老夫對他有愧啊。”

角落裡,封德彝一聲不響,背對著三人,不停的擦拭眼淚。

這個人極得楊素器重,娶了楊素的堂妹,老家是河北的,祖父做過舊齊的尚書左僕射,算是官宦世家出身。

歷史上,李世民時期,做到了尚書右僕射,而當時的尚書左僕射,是楊銘的老舅蕭瑀。

楊銘臉色闇然,沉默不語,

楊素的病,應該是肝的問題,楊銘也曾問過御醫,御醫當時的回答是:萬勿辛勞,安心靜養。

基本上就是說,治不好了,慢慢養著吧。

這個時候,楊廣對楊素大封特封,多少有點交代後事的意思,不然好端端的,爲什麼封呢?

這時候,爐火上的藥熬好了,

裴淑英突然起身,就要去端爐火上的藥鍋,封德彝見狀,連稱使不得,便要替換裴淑英,

裴淑英搖了搖頭,將藥鍋端下來,墊上紗布,將其中的藥湯過濾進碗中,然後拿來湯勺,來到病榻前,

“越公對夫君,一片赤誠,妾身無以爲報,惟有侍奉進藥,以報一二。”

楊素微笑點頭:“以前受不得,現在受得。”

接著,裴淑英開始喂藥,一老一少彷如爺孫倆,一個坦然受之,一個小心伺候。

片刻後,裴淑英幫楊素擦了擦嘴,隨後退往一旁。

興許是喝了藥,楊素額頭出了一陣汗,感覺舒服不少,笑道:

“等到春暖花開,老夫會上表,請求返京養病,洛陽的事情,就託付給殿下了。”

楊銘點了點頭:“外面終究不如家裡,回去修養總是比別處要強。”

“楊約給我來信,黃淮運河的事情,明年是肯定要在朝會上議的,以陛下的英智果斷,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楊素徐徐道:

“這件事情,陛下有意讓齊王去做,那麼介時,殿下肯定會被召回京師,老夫之所以將這件事告訴你,就是希望殿下返京之後,務必要和楊雄、楊弘搞好關係。”

楊銘皺眉道:“只怕不妥,父皇並不喜歡我和觀王走的太近。”

“此一時彼一時,”楊素不方便明言太子楊昭的事情,但是他的親信送來的消息,基本可以斷定,太子兩年之內,身體一定會出大問題。

到了那個時候,誰與宗室走的近,誰就有機會拿下儲君。

一個得不到宗室擁戴的人,是很難被立爲儲君的,儲君是下一任皇帝,事關宗室的切身利益,他們在這方面,比任何人都上心。

而觀王楊雄,河間王楊弘,之所以被安排成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皇帝的用意,就是要讓宗室做太子擁躉。

楊素繼續道:“你眼下對楊雄有些許小恩,正好藉此機會交往,至於高攬德的事情,我已經告訴楊約,將來機會合適,他會對殿下和盤托出,但眼下,還不行。”

楊素終於肯說實話了,看樣子高攬德確實在他手裡,此人與傳國玉璽有著極大干係,將來絕對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楊素終究是身體不適,聊了不一會,已經有些扛不住了,他專程讓封德彝將楊銘夫婦送走。

等到封德彝回來之後,楊素囑咐道:

“兩年內恐有大事發生,切記好生輔左。”

封德彝點了點頭。

楊素緩緩躺下,望著屋頂,澹澹道:“此子最像至尊,將來有一天,他也會變得薄情寡義,此乃時勢也”

母親的來信,楊銘收到了,多少有點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老二到底又幹了什麼,讓自己的阿孃直接稱之爲逆子,要知道,母后蕭氏幾乎是不發脾氣的。

可想而知,這一次老二肯定捅了大簍子。

於是楊銘給楊茵絳寫了一封信,詢問她具體情況,然後,叫來裴淑英和李秀晴,商議怎麼瓜分老二的家產。

這可不是小數目,如果折算成錢,大概是洛陽眼下國庫的六十倍。

楊銘一下子有機會吞下這麼多錢,也是有點懵逼,甚至都有點不敢要。

裴淑英和李秀晴,更不敢要。

“母后應該是在氣頭上,才說了這種話,夫君萬勿認真,這個錢,咱們不能動,”裴淑英勸說道。

“嗯嗯,就是就是,”李秀晴也跟著點頭。

楊銘笑了笑,他能看得出,裴淑英是出於大局考慮,不想他和楊暕徹底翻臉,而李秀晴則是覺得數額太大,多少也有點懵逼。

換作是楊茵絳,這錢肯定吞了,母后的旨意寫的明明白白,拿錢就是奉旨而行,正大光明。

雖然這是老二的大半身家,但是隻要老二動動腦子,埋頭賺錢,不出幾年,就能掙回來。

裴淑英和李秀晴,不懂那些撈錢的門路,她們估摸著沒了這些錢,楊暕就會變窮。

這是不可能的,因爲楊銘扣下的,都是金銀財物,並沒有田契房契,那些東西纔是細水長流的產業。

思索片刻後,楊銘道:“這樣吧,把錢分成四份,父皇一份,母后一份,大哥一份,咱們一份,四家瓜分,老二將來都不敢開口索要。”

裴淑英忍俊不禁道:“你就這麼想要拿了這筆錢嗎?咱家也不缺錢啊?”

楊銘直接給了她一個腦瓜崩,笑道:“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茵絳就不會說這種話,你不管錢,自然不懂。”

實際上,楊銘非常缺錢,今年的襄陽水軍,楊茵絳大筆一揮,撥出去二十萬貫,明年呢,從哪弄錢補虧空?

所以老二的這個錢,楊銘是肯定要吞的,但是他不敢獨吞,最後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分一些。

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他的估計,母后這次生這麼大的氣,他要是把錢獻上去,母后肯定會要。

老爹就不用說了,給錢就要,也就是楊昭這裡,多少會有點不願意收。

收不收是他的事,楊銘只管送。

於是乎,楊暕在江南苦心多年搜刮上來的錢財,被楊銘分成了四份,直接在洛陽周邊調來了兩座軍府,共二千四百衛士,令他們將財物護送進京。

楊慶楊和被封爲將軍的事情,楊銘也知道了,趁此機會,正好讓二人領軍,押送財物返京就職。

和老二翻臉,是早晚的事情,因爲楊銘肯定會爭奪儲君,楊素今天已經說的很清楚,運河的事情,老爹會讓楊暕負責。

實際上,無論是誰負責,楊銘都會想辦法掣肘,給對方拖後腿,老二無疑是最佳人選。

這小子沒了這筆錢,修運河的時候一定會貪,只要抓住把柄,楊銘就會往死的弄他。

楊銘突然發現,自己如今,似乎已經對親情逐漸澹薄,他這才體會到,歷史上爲什麼會有那麼多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

時也勢也,皆爲利益,自己也不能倖免。

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530章 謹慎持重八六章 左右之爭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92章 水車軸承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八五章 手起刀落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613章 氣暈了二一三章 來護兒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九二章 建成小兒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六五章 書房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三七章 救人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509章 水師相遇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710章 蠻子第574章 平反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八二章 實話實說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九五章 返京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47章 楊老四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42章 日月二門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九四章 秦王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726章 五座大橋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481章 君君臣臣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770章 大步前行
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530章 謹慎持重八六章 左右之爭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592章 水車軸承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八五章 手起刀落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613章 氣暈了二一三章 來護兒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九二章 建成小兒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六五章 書房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三七章 救人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509章 水師相遇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710章 蠻子第574章 平反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八二章 實話實說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九五章 返京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47章 楊老四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42章 日月二門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九四章 秦王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726章 五座大橋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481章 君君臣臣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770章 大步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万州区| 汾西县| 中卫市| 黄山市| 明水县| 虎林市| 潞城市| 江孜县| 万盛区| 汝城县| 连江县| 呼和浩特市| 三江| 永清县| 赫章县| 平昌县| 无为县| 库伦旗| 彰武县| 鄂托克前旗| 泗水县| 社旗县| 龙井市| 阳西县| 景东| 道真| 和田市| 日照市| 福州市| 黄山市| 嘉善县| 阳高县| 临城县| 鹤山市| 申扎县| 常德市| 平原县| 新绛县| 确山县|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