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

裴叔英當然樂意見到自己的弟弟與零陵縣主走到一起,因爲她早就從父親裴矩話裡話外中得知,晉王滯留京師,很可能是要上位了。

那麼楊嬋未來就是郡主,將來會是公主,弟弟如果真的拿下,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她現在非常感激楊銘的提議,這對她們裴家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既然心中有數,那麼返回包廂之後的裴淑英,便頻頻向楊嬋示好,並且大讚自己的弟弟知書達理,謙遜恭謹,是個非常好的孩子。

裴宣機被乃姐誇的都臉紅了,因爲姐姐純屬胡說八道,他根本沒有她所形容的那麼誇張。

楊茵絳終於反應過來了,一臉的不可思議。

她萬萬沒想到,楊銘竟然會看上裴宣機?這小子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啊?

整個席間,就聽到裴淑英叨叨個沒完,她在全力的跟楊嬋套近乎,此等天賜良機,她當然要替弟弟這個悶葫蘆爭取。

楊銘也非常配合,建議姐姐楊嬋多與裴淑英出去逛逛,別總憋在家裡。

楊嬋的小夥伴都在江都,來了大興之後連個聊天的人都沒有,如今裴淑英又這麼主動,自然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楊銘這下放心了,因爲裴淑英回去一定會將此事告知裴矩,只要裴矩能在楊廣面前稍微透露點這個意思,楊廣會願意的

接下來的日子,楊銘偶爾也會去探視陳淑儀,瞧瞧對方進展如何。

幸好他這次沒怎麼抱希望,所以也就沒有失望,好吧,你繼續呆著吧。

裴淑英幾乎每天都會來王府找楊嬋,然後帶著楊嬋到大興城各地閒逛,兩人如今已經成了很好的朋友。

九月初,

楊堅突然下詔:

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吏部侍郎蕭子寶、主璽下士何竦,斬首處死,妻妾子孫沒入官府。

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沉福寶、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家產田宅沒入官府。

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令其自盡。

前左衛大將軍元旻,斬首。

九月末,

楊堅下詔:

廢黜太子楊勇,子女全部廢爲庶人。

令左監門府大將軍元胃,大理寺少卿楊約,提審廢太子。

消息一出,天下譁然。

而楊廣,則表現的更加低調,只要是宮裡來的人,無論宦官宮女,他必親自送府門外。

也許是爲了避嫌,也許是爲了等待最後的消息,這段時間,除了楊堅夫婦派來探視楊昭楊銘的使者外,沒有任何人來過王府。

楊銘能夠看出,老爹一直在壓制著內心中的興奮,因爲他見到楊廣有一次吃飯,拿快子的手竟然在抖。

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了,因爲已經十月份了。

楊銘這段時間也識趣的呆在王府,沒有出門,他們全家,似乎都在等待最後的時刻。

….

十月中旬,

楊堅再次下詔,調河南王楊昭爲內史令,原內史令裴矩接任左武衛大將軍兼任大理寺卿。

十月下旬,

楊素就任尚書左僕射,蘇威就任尚書右僕射,賀若弼美夢成空。

十一月初一,

於前一天接到聖旨的楊廣,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一大早天還沒亮,便穿戴完畢,所有人皆著朝服。

楊廣來到楊昭他們面前,挨個的幫他們整理衣領,當輪到楊銘時,楊廣微笑著託在楊銘肩膀:「放鬆,深呼吸,今天

是咱們家的大事,到了大興殿,不準笑。」

你還是讓你自己放鬆點吧,你都緊張的出汗了,楊銘點了點頭。

天還未亮,一家子便動身啓程,前往大興宮。

一路上,所有參加朝會的官員車駕,非常默契的全部讓開道路,讓晉王府先行。

只等到朱雀門號聲一響,晉王楊廣率先入宮。

大興殿,楊堅夫婦高高在上,令內史侍郎薛道衡宣旨:

「晉王廣敬孝父母,寬仁德厚,天下稱賢,進封皇太子,王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軒闈,封皇太子妃。」

「河南王楊昭雅性謹重,君子之量,宗室楷模,襲封晉王。」

「豫章王楊暕,敏慧可稱、溫良謙恭,積善有餘,授揚州總管,」

「河東王楊銘,少年偉器,銳識過人,敬孝仁德,授荊州總管。」

「零陵縣主楊嬋,進封汝南郡主。」

當天晚上,他們這一大家子留在永安宮赴宴,

期間,楊廣同志竟然痛哭流涕,向二聖求情,希望能對廢太子楊勇從寬發落。

楊堅夫婦對此,沒有任何表態。

真是貓哭耗子啊,楊銘見自己老爹如此惺惺作態,心想也真是難爲他了,以後的四年纔是你最難熬的,入主東宮就在楊堅的眼皮子底下,稍有差池,小心你也出事。

歷史上,楊堅會於四年後過世,這四年間,楊廣必定得夾著尾巴做人。

如今,獨孤加羅心裡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下,望著楊昭和楊銘兩個嫡親孫兒,心情大好,在她看來,大隋再無後繼之憂也。

因楊銘年幼,所以獨孤加羅刻意安排了一個叫元文都的人,出任總管府長史,負責幫助楊銘處理荊州事務。

元文都是北魏宗室之後,洛陽元氏出身,現任太府寺少卿。

他爹就是安昌郡公元孝則,任江陵總管,江陵是荊州的首府,因元孝則年事已高,即將調任回京,而他的兒子元文都熟悉江陵事務,所以纔會被安排在楊銘身邊。

元孝則的弟弟就是元孝矩,元孝矩是前太子妃元珍的父親。

也就是說,元妃是元文都的堂妹。

至於什麼時候赴任,楊堅夫婦讓楊銘自己定,最好在一個月之內。

他才十二歲,竟然要遠赴他鄉,出任大隋四大總管之一的荊州總管。

….

楊麗華真的做到了。

眼下廢太子楊勇仍被軟禁在東宮的一處院落,未來會由楊廣看守。

而楊廣夫婦第二天便回家收拾行裝,準備入住東宮。

三個兒子都有了好的去處,等於便是分家了,此時的晉王府,便是楊昭一個人的了,楊銘名義上,屬於無家可歸。

確切說,他的家在河東縣,但是還沒有蓋好呢。

接下來的日子,因楊廣同志還沒有完成搬家,晉王府門口每天都是車水馬龍,有在京的,有地方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數不清的官員趕來拜見新的皇太子。

資格不夠的,直接在門口就被管家褚季打發走了。

李淵這小子因爲親戚的關係,這段時間每天一大早就跑來王府幫忙待客,因此結交了不少朝中大老。

聽說每晚都醉的不省人事,被人給擡走的,看樣子替堂弟楊廣擋了不少酒。

其實也就這段時間,他們能和楊廣走的這麼近,還能坐下喝杯酒,等入住東宮之後,想見楊廣一面都難了,介時君臣關係將越發鮮明。

這天,裴矩來青山房找楊銘。

看其微醺的模樣,應是喝了不少,等楊銘揮退下人

後,裴矩小聲道:

「小女前些日子曾跟下臣提及一件事情,不知是殿下的主意,還是」

這是探口風來了,裴矩這是想知道撮合楊嬋和裴宣機,是否是楊廣授意,又或是蕭妃的意思。

楊銘道:「裴公現在不開口,以後這口可就不好開了。」

這句話是在暗示裴矩,純純就是我自己的意思,你不趁著現在跟我爹提一提,以後可就難了。

裴矩也是老狐貍,一句話就聽明白了,微微點頭道:

「近日王府人多眼雜,下臣實難有機會與太子提及此事。」

這是想請楊銘幫忙了,怪不得會專門抽身,來青山房一趟。

楊銘知道,宇文述已經在返京的路上了,因爲老爹剛一繼任太子,就將宇文述從壽州總管調任東宮左衛率,將郭衍調任太子左監門率,一個管東宮禁衛,一個給東宮看大門。

等到宇文述一回京,只怕楊嬋的事情就會有變數。

楊銘絕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可是裴矩這老小子也不給力,我早就做了安排,你不早點跟我爹提,現在才提,人家未必將你當回事了。

「這樣吧,我現在去一趟母妃那裡,你就在這等我消息,成不成,就這一遭了。」

裴矩趕忙起身,揖手道:「殿下恩遇,裴矩必不能忘。」

蕭妃住處,此時也是貴婦雲集,郭衍的老婆,李淵的老婆,還有一些人不認識的,都聚在蕭妃這裡,這可真是一朝得勢萬人捧。

正如隋末老爹失勢之後,一夕落魄衆人唾一樣,都特麼是虛的。

楊銘進來之後,這幫聒噪的貴婦們,又開始吹捧楊銘,什麼少年英才,俊逸無匹,貴氣天成之類的虛僞話。

….

楊銘面帶微笑的一一應付了過去,然後來到母妃蕭氏身邊,小聲道:

「孩兒有一急事,要與母親談。」

蕭妃微感錯愕,不過還是點了點頭,拉著楊銘的小手來到隔間,

「說吧孩子。」

於是楊銘便將姐姐楊嬋和裴宣機的事情詳述出來,並且又大讚特讚的表揚了一番裴宣機。

裴宣機若是聽到了,一定耳朵都會發燙。

蕭妃聽罷,不禁莞爾:「你這孩子,竟還惦記嬋兒的事情?」

說著,蕭妃沉吟一陣後,點了點頭:

「如今你與昭兒暕兒都有了著落,阿爺阿孃也算是放心了,嬋兒的事,是該提上日程了,這樣吧,你讓裴矩跟你阿爺提出來,我這邊會幫著說說話,嬋兒下嫁裴矩之子,應還算一門得體的親事。」

楊銘大喜:「裴小子人品不錯,嬋兒下嫁,必不吃虧,全倚仗阿孃了。」

「傻孩子,」蕭妃溫柔的撫摸著楊銘的臉蛋,心想著,正如長子楊昭所言,銘兒總是在爲這個家暗自操心。

小小年紀,也真是難爲他了。

返回青山房,得到準話的裴矩大喜過望,在楊銘的建議下,他打算今晚多留一陣,等到人少時,再覷準機會找太子提上一提。

裴宣機是他的嫡長子,怎能不爲其傾力謀劃。

圓盤大佬粗

wωω⊕ тt kān⊕ c o

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517章 嚴防死守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684章 五五開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574章 平反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561章 不準迎接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十章 爽約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84章 五五開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541章 嶺南爆雷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507章 殘部補充二八二章 做嫁衣一零六章 上嫁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647章一一九章 撮合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84章 五五開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十八章 關中盟八二章 實話實說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677章 我舅老爺七九章 負荊請罪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736章 徐景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九八章 洗白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第553章 公主將嬪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90章 善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八三章 皆大歡喜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710章 蠻子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
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517章 嚴防死守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第684章 五五開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574章 平反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561章 不準迎接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十章 爽約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84章 五五開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541章 嶺南爆雷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507章 殘部補充二八二章 做嫁衣一零六章 上嫁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647章一一九章 撮合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84章 五五開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十八章 關中盟八二章 實話實說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677章 我舅老爺七九章 負荊請罪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736章 徐景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九八章 洗白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第553章 公主將嬪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90章 善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八三章 皆大歡喜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710章 蠻子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松桃| 巴塘县| 安平县| 江孜县| 大邑县| 精河县| 五莲县| 开阳县| 海南省| 德钦县| 五原县| 郁南县| 固原市| 通榆县| 威信县| 彩票| 长汀县| 准格尔旗| 南部县| 元谋县| 枣阳市| 石家庄市| 金湖县| 东源县| 囊谦县| 额济纳旗| 永济市| 绥中县| 灌南县| 鹤岗市| 璧山县| 囊谦县| 闸北区| 湖州市| 原阳县| 伊春市| 黔西| 墨脱县| 民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