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

宜春宮的露華殿,是陳淑儀的寢殿,這裡有服侍的宦官奴婢兩百多人。

眼下非常熱鬧,老陳家在太子妃楊茵絳的默許下,被準許進入東宮,探視陳淑儀。

大隋的宮廷禮儀制度,遠沒有明清時期那麼複雜,尊卑界限也沒有明清時期那麼明顯,主要原因,還是世家門閥勢力過大。

要是放在明清,皇帝后宮又或是太子後宮的嬪妃,是不可能讓這麼多孃家親戚進宮探視的。

老陳家幾十號人,都聚在這裡,不論男女都在幫忙收拾打點,錦衣新被送了一大堆,陳淑儀的牀榻都被墊高了好幾層,柳敬言做爲輩分最高的長輩,正握著陳淑儀的手,在廳堂內與一衆小輩談笑著。

楊銘進來之後,大家明顯變得非常不自然,原本挺歡快的氣氛,瞬間拘謹起來,也就是柳敬言不卑不亢,該怎樣就怎樣,畢竟是見過大風浪的。

陳淑儀剛吐完,如今嘴裡一陣犯苦,嚼著烏梅用來去除苦味,她挽著楊銘的胳膊,十分乖巧的扶楊銘坐下,然後坐在一旁。

楊銘環顧衆人,笑道:“淑儀平時任性刁蠻,今日是否因爲大家在場,所以她才裝出這副舒雅莊重?”

這話一出,頓時引得衆人發笑,氣氛也隨之緩和了一些。

陳淑儀撇了撇嘴,含笑不發。

柳敬言笑道:“人說稟性難移,姮兒雖多經波折苦難,然骨子裡的嬌蠻貴氣終還是不變的,今得太子垂憐,否極泰來,也是她的造化。”

楊銘正色道:“淑儀與我少年之交,情深意厚,她從前所受苦楚,我會加倍彌補她。”

陳淑儀嘴脣一抿,將手悄悄伸了過來,握住楊銘。

楊銘微笑著撫著她的手背,道:“今日難得團聚一堂,你該給我好好介紹一下。”

陳淑儀點了點頭,開始給楊銘介紹起老陳家這幫人。

其中大多爲陳淑儀的弟弟們,因爲年紀尚輕,還未入仕,不過吏部那邊已經備檔了。

這兩年,在陳淑儀和楊廣的兩位陳氏夫人奔走下,老陳家的子弟不斷涌入京師,被安排至一個又一個的崗位上,像武安太守陳君賓這樣的久負盛名之輩,是被優先安置的。

陳家並不清楚,楊廣重用他們是因爲有心扶持江南子弟,他們一直都以爲,是陳淑儀三人費盡心機在幫家族說話。

其中陳淑儀的倚仗,就是楊銘,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認爲,是楊銘在幫他們,所以對楊銘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和尊重。

實際上楊銘沒有幫多大忙。

陳叔寶的長子次子,都已經過世了,如今三兒子陳彥最大,比陳淑儀小一歲,舊陳時被封爲永嘉王,如今只是大隋吏部的一個候補吏,什麼時候能做官,得看他前面排了多少人。

楊銘今年二十三歲,陳淑儀比她大四歲,二十七(前文少算了一歲,已經改了),那麼陳彥就是二十六。

“來京師也有兩年了吧?”楊銘問道:“若是拮據,只管開口,我這邊必然幫忙。”

“不敢不敢,”陳彥趕忙道:“家資雖薄,仍能勉強度日,太子厚愛,草民心領了。”

陳叔寶的家產,都在老四陳淵手裡,陳彥是沒有錢的,但老陳家終究也是舊陳皇室,南方那邊有不少田畝,人家這個勉強度日跟老百姓的勉強度日,那是兩回事。

老百姓夜晚照明,靠的是月亮,人家至少燈油火燭都不缺,晚上還能看書,老百姓晚上只有聊天和羞羞兩個項目。

楊銘笑道:“承懿(陳彥字)正值盛年,久居京師難免荒廢,我近年政務繁重,沒有機會安置你們,今日便趁此時機,給大家謀劃一個前程。”

說著,楊銘令千牛備身獨孤凌雲,前往吏部調閱候補名單。

堂內的陳家子弟,內心已經抑制不住的興奮起來了。

眼下太子監國,給他們安排點差事,那真是舉手之勞,何況淑儀得寵,又知他們心意,有淑儀在旁,他們的事情就會更好辦。

柳敬言也給陳淑儀使了一個眼色,陳淑儀還了一個“收到”的眼神。

楊銘安排老陳家,很容易,但是有時候也得注意輿論,眼下趁著陳淑儀懷孕大肆安排陳家子弟,在其他人看來,這是賞賜,無可厚非,阻力就會很小。

吏部候補,那是要排隊的,而且插隊的很多,誰家有本事,誰家的子弟先上,所以說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很難做,稍有不慎就得罪人。

而楊銘也無需擔心老爹會反對,因爲他們爺倆的政治方向是一樣的,都是重用南人,“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這道聖旨,可是人家楊廣下的。

吏部侍郎崔君肅,親自帶著候補名單來了,因爲他怕楊銘看起來費勁,由他在一旁詳解會很方便。

陳家子弟紛紛起身,朝崔君肅行弟子禮,畢竟是正三品的大佬。

崔君肅一一客氣的微笑還禮。

換成其它地方,崔君肅正眼都不會看他們一眼,但是在這裡,很明顯論與太子親近關係的話,他不如陳家這幫人。

楊銘接過厚厚的名錄,開始翻閱。

纔看了沒多久,有一個名字特別扎眼,不是說這麼人名氣很大,而是開皇十年添爲候補,至今仍是候補。

這是被插了多少隊啊?一看姓氏,龔,那就怪不得了。

接著,楊銘又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劉焯,就是因爲珠算口訣,被從太常寺踢出去的那位。

這個人,是絕對的頂尖大才,是楊銘曾經考慮過的太子冼馬人選,可惜歷史上,再有一年,劉焯就該掛了。

在陳家子弟一臉的期盼下,楊銘開口了,不過他第一個向崔君肅詢問的,是劉焯。

“劉博士現於何處?”

崔君肅道:“前年春,已歸河北信都老家。”

可惜了,這麼遠的距離,年紀又大如果長途奔波,估計是扛不住,而且人家回了老家,明擺著是不打算再做官了。

楊銘又問:

“劉炫劉光伯,現居何處?”

劉炫與劉焯,並稱“二劉”,是河北名氣最大的兩位學術大家,楊廣繼位初,授太學博士,後來以品行卑下,被辭退了。

歷史上,劉炫於隋末戰亂時期,顛沛流離,孤身一人反回老家,最後凍死在老家河間郡景城縣的城牆腳下,屍體被門生弟子收斂安葬,被尊爲“宣德先生”。

崔君肅答道:“眼下就在京師,開設學館授業。”

“讓他進宮,就說我要見他,”楊銘道。

崔君肅點頭道:“是。”

接著,楊銘又開始翻閱各地郡縣的出缺情況,大隋一百九十郡,統轄一千三百餘縣,所以出缺的情況非常多。

正常出缺只有兩種情況,死了,或者被調任了。

楊銘邊翻閱邊道:“承懿喜歡南方還是喜歡北方?”

陳彥先是看了一眼陳淑儀,隨後道:“我大隋南北歸一,哪裡都是一樣的,但憑太子安排。”

實際上他喜歡回南方,畢竟在北方要看關中門閥的臉色,做人難,做官也難。

所以他的那個眼色,就是希望姐姐陳淑儀,能幫他將不便說的心裡話,說出來。

但是陳淑儀沒有理他,給你官就老實接著,挑三揀四伱以爲這是陳朝嗎?

楊銘當然不會讓他回南方,南方人在北方做官,有助於對關中集團形成挑戰,而且有助於南北融合。

“眼下河北出缺較多,又有運河之利,武陽郡館陶縣,緊鄰運河,漕運通達,你就去這裡吧。”

陳彥大喜,趕忙謝恩。

楊銘不用明說,陳彥也知道是讓他去做縣令,大隋制,縣一級主官由吏部任命,縣令僚佐由縣令自行闢置。

接下來是老五陳虔,被安排到了涿郡的固安縣做縣令,老六陳祗被安排進了司隸臺

大隋眼下,地方加上皇城各機構在內,一共有七十多個缺,楊銘一口氣安排了八個。

崔君肅不動聲色,心裡則是盤算著,今晚回去之後就得給尚書牛弘寫信,告知對方這一情況。

七十多個缺,早就被瓜分了,崔君肅手裡就有四個名額,都是求他幫忙的人,而他也答應人家了,眼下看來,只能讓這些人再等等了,先緊人家太子安排吧。

上一任吏部尚書楊恭仁走的時候,火線安排了一撥人,這些人眼下還沒有安頓好呢,所以楊恭仁那邊,崔君肅也得寫封信說明緣由。

今天在場的沒有官身的八個人,全被楊銘安頓好了,柳敬言不斷的稱讚楊銘,滿臉的皺紋都堆積成一朵花了。

陳淑儀也一句句的調侃著族裡的人,堂內的氣氛一時變得融洽。

楊銘乾脆讓人設宴擺酒,與陳家子弟共飲,還讓人從家令寺將陳叔達喊來。

如此隆重,楊銘也是爲了向衆人昭示自己對淑儀的絕對寵愛。

當晚,裴蘊散值之後,便派隨從聯絡在京的族內核心碰頭,準備商量一下煉窯的事情。

右監門將軍裴仁基父子、禮部下設膳部司侍郎裴南金,在京養老的臨汾郡公裴獻,新任長安縣令裴熙載的弟弟裴熙績,兵部下設駕部侍郎裴亨,養老人士正議大夫裴子通,京兆郡司馬裴文度,秘書丞裴慎,將作寺左校署裴弘策,這個人和李淵是連襟,妻子竇氏是李淵妻子的親妹妹

攏共二十七個人,在已經七十多歲的臨汾郡公裴獻家裡碰頭。

裴蘊在族內這些人裡面,屬於官很大,但是地位卻不高,但聚會是他牽的頭,於是他先起了話題,給大家從頭至尾解釋了一遍。

“既然是太子牽頭,又是掛靠太府寺,咱們纔出五十萬貫能幹成什麼氣候?”年紀尚輕的裴南金直接道:“要我看,要麼不幹,要麼大幹,反正陛下也是知曉此事的。”

他爹裴政,當年是楊勇的太子左庶子。

主事者,也是輩分最高的裴獻,吹了下雪白的鬍鬚,道:

“事情還沒開始議,不要妄下結論,大傢伙都好好商量商量吧。”

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705章 水軍出動第751章 十五道第665章 目有重瞳九九章 黑吃黑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第520章 大柱國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613章 氣暈了第498章 兩項技能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756章 兩全其美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596章 關稅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第507章 殘部補充九六章 頂包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九八章 藝人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第657章 一步登天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479章 任人唯親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三四一章 靜照庵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701章 自命不凡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五一章 天大的事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754章 高玥求子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477章 總領西路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二十六章 河東裴四四章 說和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六十章 兩難一一九章 撮合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六一章 背鍋俠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724章 傳染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九三章 祖籍九江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第519章 終極目標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四二章 形勢大好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三章 爭取儲君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511章 兵械優勢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574章 平反第543章 諡號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705章 水軍出動第751章 十五道第665章 目有重瞳九九章 黑吃黑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第520章 大柱國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613章 氣暈了第498章 兩項技能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756章 兩全其美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596章 關稅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第507章 殘部補充九六章 頂包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九八章 藝人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第657章 一步登天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479章 任人唯親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三四一章 靜照庵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701章 自命不凡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五一章 天大的事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754章 高玥求子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477章 總領西路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二十六章 河東裴四四章 說和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六十章 兩難一一九章 撮合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六一章 背鍋俠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724章 傳染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九三章 祖籍九江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第519章 終極目標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四二章 形勢大好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三章 爭取儲君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511章 兵械優勢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574章 平反第543章 諡號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邓州市| 噶尔县| 和硕县| 鄯善县| 广宁县| 长春市| 磐石市| 东明县| 小金县| 石泉县| 上杭县| 噶尔县| 宁夏| 庆阳市| 西畴县| 康保县| 衡阳市| 贵定县| 潼关县| 古浪县| 井陉县| 临猗县| 松阳县| 嵊州市| 西平县| 金乡县| 中山市| 同德县| 临邑县| 屏东市| 清涧县| 化州市| 顺昌县| 广西| 大悟县| 武山县| 周口市| 石嘴山市| 伊川县|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