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

韋福嗣這麼一抽,民部侍郎韋津立即大驚失色道:

“快傳太醫,將人帶下去醫治。”

人家這都是私底下約好的,韋福嗣這是傳遞信號呢,意思是別特麼指望我了,趕緊把我弄出去。

人成了這樣,不管是真是假,楊廣也肯定不會讓韋福嗣繼續呆在大殿,於是令侍衛將人給擡出去,交給太醫署。

這下好了,就剩下韋義節了,他是太子妃韋盈的親哥哥,楊嶽媳婦的親弟弟。

他現在非常虛,自己一個人面對這麼多大老的口誅筆伐,不好扛啊。

只見他朝著楊廣磕頭道:“臣所做的一切,都屬分內之事,然有操之過急之嫌,以至於河北生亂,請陛下治罪。”

這種主動請罪的方式,其實非常保險,早早分攤點罪名,自己就可以滾下去了,若是一直呆在這裡,被高熲、裴矩牛弘等人揪著不放,鬼知道會給他扣多大的罪。

韋津、韋貞等人也站出來,希望楊廣治罪韋義節。

他們倆出來是表明一個態度,我們這邊已經頂罪,你們要是還不依不饒,咱們就撕破臉。

韋貞是支持楊銘的,但是他不能坐視族內的子弟損失過重,韋福嗣韋義節這都是家族的後起之秀,必須保。

人家這是劃出道來了,你們是要往死的幹,還是留個餘地,你們自己決定吧。

高熲肯定不願意把京兆韋氏給逼急了,畢竟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當年的他,若是開皇年間,高熲能把這倆人整死。

有獨孤加羅坐鎮的朝堂,高熲是沒有對手的。

所以秦王黨這邊,選擇了沉默,算是高擡貴手,放兩人一馬,因爲裴矩他們也清楚,兩人獲罪太大,楊暕的罪名就小,這不符合他們的既定戰略。

這時候,楊廣冷哼道:

“朕的國策,下面總是有一些人陽奉陰違,將朕的愛民之心漠然置之,汝二人處事屢屢急躁,難堪大任,怎可擔任中樞要職?即日退出尚書省,添爲候補,今後酌情補錄。”

好了,民部戶部司兩個正五品的侍郎,就這麼被免職了。

看上去,楊廣的處罰好像太輕了點,是的,人家兩人的姓氏就已經決定了,只要不是謀反,就死不了。

大隋是門閥天下,而韋福嗣和韋義節,是京兆韋下一代當中少數進入中樞的後起之秀,假以時日便是家族未來的門面,楊廣一清二楚,所以雖然免官,卻還是來了一句酌情補錄,也是爲了照顧京兆韋的面子。

因爲眼下皇帝用人,主要還得依靠關中世家,也只有關中世家能把事情辦漂亮。

韋氏兄弟還是佔了那條:於上有功,於下有罪,所以不會被怎麼樣。

因爲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楊廣本人。

高熲開始主攻宇文述,道:“河間郡,如果老夫沒有記錯的話,郡內十三個縣,戶籍百姓不過四十八萬人,民部定下的徵調數額足足八萬,試問許國公,你覺得這個數量,合適嗎?”

高熲曾經是尚書左僕射,雖然不管民部,但人家對民部的事情瞭如指掌,百官之首經略天下,大隋各個州郡的情況,都在高熲的腦子裡。

宇文述答道:“所有的徵調數額,只是初選方案,後來分發各地時,都會因地制宜,河間郡最後仍是能湊出八萬人,說明民部當初的預桉是合理的。”

“真的合理嗎?”楊玄感站出來道:

“河間太守楊萬石接到民部奏報之後,第一時間便上書狀告許國公,河間郡丁男,總計七萬五千餘人,除此之外皆爲老弱婦孺,你一下子調走了八萬人,以至於耕田荒廢,百業凋敝,民亂四起,虧你能說得出合理二字。”

楊玄感雖然比宇文述小了二十多歲,但兩人無論爵位官位,都是平級,甚至楊玄感更高,因爲人家是楚國公,宇文述是許國公。

河間郡的人口統計,在民部的備檔,是四十八萬人,實際上應該有七八十萬,甚至更多,首先部曲奴婢不被列入戶籍,再者,地方家族也一直在隱瞞人口。

宇文述當初也是針對這一點,提出的八萬人,他覺得河間郡完全可以供給足額民力。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世家大族不出人,而他們又隱瞞了大量的戶籍,隱瞞戶籍是爲了逃稅,有些家族隱瞞的人口,甚至多達數萬人。

河北三大家族,兩崔一盧,隱瞞的戶籍人口,加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

宇文述冷笑道:“楊萬石還有臉告我?他的河間郡都被叛軍給攻下來了,他這個太守猶如喪家之犬,左奔右逃,小命才得以殘存,按律,丟城失地,當立即處斬。”

說著,宇文述看向大理寺卿鄭善果,道:“大理寺到現在還沒有拿人,讓人匪夷所思。”

鄭善果道:“地方太守,皆由陛下任命,拿不拿人,大理寺說了不算。”

宇文述起身朝楊廣道:“臣請即刻緝拿罪臣楊萬石。”

“準了!”楊廣沉聲道:“刑部現在就安排人手,將這個蠢貨給朕押回京師。”

刑部尚書長孫熾起身領旨,開始安排外面的刑部官員,出門抓人。

楊萬石肯定是跑不了,他錯就錯在沒有抵抗,就把河間的首府給丟了。

大隋就是這樣,哪怕你打輸了,但你不能打都不打就開熘跑路,好在楊萬石後來有立功表現,家族這邊也很給力,所以罪名不會很大。

同樣是丟城失地的崔弘峻,就要輕很多,因爲人家打了,還被俘了,態度是端正的。

不打就跑這樣的口子不能開,否則以後都會有樣學樣。

這樣一來,韋家損失兩個,楊家損失一個,各有傷亡。

牛弘冷笑道:“我們還是接著說一說許國公的事情吧,此番南北運河,河北奉獻空前,損失也空前,許國公作爲民部尚書,徵調民夫糧食,你都管了,那麼這個責任,恐怕戶部兩個侍郎,擔不了吧?”

“一個高熲,一個你,總是揪著老夫不放,”宇文述冷笑道:

“你們別忘了,我也跟著陛下北巡了,河北的事情,我知道的不比你們多多少,民部涉事的兩個官員已經被陛下治罪了,你們還要怎樣?”

高熲冷哼道:“楊萬石狀告許國公的那封奏疏,我剛纔也看了,上面直呼你爲國賊,我覺得極爲妥當,魏徵的供詞,也稱許國公爲河北之亂的次惡,民心如此,許國公是否考慮主動請罪?”

“一個大放厥詞的犬吠之徒,也可以代表民心?”宇文述挑眉道。

一直做爲旁觀者的魏徵直接道:“民心幾何,陛下派賢良之臣巡視河北,便可窺得真貌。”

“你給我閉嘴!”說罷,宇文述直接朝楊廣道:“臣請立刻誅殺此狂妄之徒。”

裴矩見狀,正打算開口保人,卻見楊廣擡起了手臂,分別朝兩個兒子看了一眼,道:

“人家罵的是你們倆,你們覺得,該不該殺?”

楊暕直接冷笑道:“早該殺了,這樣的人都不應該帶進皇城,魑魅魍魎,污了這威儀莊重之地。”

楊銘道:“雖是狂悖,卻也是爲民請命,兒臣閱其辱罵之言,觸目驚心,只覺羞愧,河北今日之局面,兒臣也難辭其咎,願舉薦民部侍郎裴蘊爲河北巡查使,糾察官員,視察民情。”

“老三你什麼意思?”楊暕冷笑道:“你是不覺得他罵你的那些話不痛不癢,而罵我的則是極盡詆譭之能事,你讓他活著,不就是想往我臉上潑髒水嗎?”

“齊王此言大謬,”魏徵道:“我於刑部的供詞當中,稱宇文述爲次惡,而首惡,就是齊王殿下。”

我草泥馬!楊暕起身撲向魏徵,擡腿就是一個飛腳,直接將魏徵踢翻在地,然後又接連補了幾腳,每一腳都是踢的要害位置。

“放肆!”楊廣頓時大怒:“身爲皇子,與一介平民逞口舌之爭,成何體統?”

楊暕這才收手,憤憤然的返回原位坐下。

魏徵被踢到臉、胸口,外加小弟弟,已經是說不出話來了。

楊廣皺眉片刻,澹澹道:“一個要殺,一個不願殺,那朕就取中,將此人貶爲秦王府奴婢,讓他好好看看,朕的兒子到底有沒有他說的那麼不堪。”

然後,魏徵就被侍衛給擡下去了,他的歷史使命算是完成了。

這時候,楊玄感站出來道:

“河北之亂,民部難逃罪責,臣請革去宇文述民部尚書一職。”

“臣附議!”高熲起身道。

“臣亦附議!”牛弘道。

接著,蘇威、裴矩、楊恭仁、楊文思、盧楚、楊義臣、裴蘊等等,也都附議。

尚書省左右僕射一致反宇文述,他想繼續呆在民部,已經不可能了。

宇文述也知道,自己完蛋了,這個位置保不住了,只是不知道自己這麼一頂,能幫楊暕頂掉多少罪名。

楊廣擡了擡手,示意衆人安靜,接著道:

“許國公難辭其咎,民部的事情就不要再管了,調任清河太守崔仲方,補任民部尚書。”

這道聖旨一下,博陵崔家的又一位大老,就要返回中樞了。

崔仲方是博陵崔,但卻在清河郡當太守,這其實很正常,還是制衡,當地人不能做當地最大的官,這是華夏曆來的傳統,因爲怕你在地方尾大不掉,形成氣候。

正如地方外放主官每幾年就要更換一次,是一個道理,你在一個位置上乾的太久,對地方的把控就越大,朝廷政令就無法在地方有效施行,對於皇家統治是不利的。

崔仲方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物,北周滅齊之策,他提出來的,大隋皇朝屬五行之中的火德,他提出來的,三省六部的官制,也是他提出來的,平陳之策,還是他提出來的。

崔仲方在開皇年間,先後擔任過民部、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爵位爲固安縣公。

這個人,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唐初高士廉主編的《氏族志》當中,他這一房被列爲門閥第一等,中晚唐時期,更是被稱爲“天下士族之冠”。

而崔仲方,就是博陵崔氏當下的話事人。

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六一章 寡婦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七五章 舐犢情深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25章 登高之門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736章 徐景第639章 舉個例子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596章 關稅四二七章 捱打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70章 太平清河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三七章 救人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690章 善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758章 清理門戶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第749章 君臣相合五七章 胡姬酒肆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733章 狼頭大纛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702章 紙上談兵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六一章 寡婦第585章 你混蛋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18章 北進洛陽一五六章 薨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64章 牽扯太多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34章 臨洮縣公九七章 吃軟飯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761章 勸酒第650章 宗團驃騎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十六章 高門大閥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六一章 背鍋俠
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六一章 寡婦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七五章 舐犢情深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25章 登高之門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736章 徐景第639章 舉個例子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596章 關稅四二七章 捱打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70章 太平清河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三七章 救人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690章 善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758章 清理門戶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第749章 君臣相合五七章 胡姬酒肆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733章 狼頭大纛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702章 紙上談兵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六一章 寡婦第585章 你混蛋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18章 北進洛陽一五六章 薨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64章 牽扯太多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34章 臨洮縣公九七章 吃軟飯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761章 勸酒第650章 宗團驃騎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十六章 高門大閥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六一章 背鍋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喜德县| 乌拉特前旗| 高州市| 绩溪县| 日喀则市| 政和县| 兰州市| 上饶市| 南郑县| 长岭县| 乐清市| 腾冲县| 涿鹿县| 余江县| 邹城市| 壤塘县| 安丘市| 罗源县| 讷河市| 栾川县| 全州县| 志丹县| 搜索| 崇礼县| 文化| 蒙山县| 扶沟县| 北票市| 西宁市| 新源县| 清新县| 长兴县| 福泉市| 甘南县| 湄潭县| 宝丰县| 城固县| 桐庐县| 合水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