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

李秀晴鑽在被子裡,靜靜的等著楊銘,夜裡的黃河,還是非常清冷的,好在她的被子裡一直有暖爐。

暖爐是銅製的,因爲銅散熱快,爐子裡放著的是燒好的圓石,每隔兩個時辰,就會有侍女進來更換暖爐中的石頭,使爐子始終保持一個溫熱適宜的溫度,暖暖的並不燙。

楊銘進來之後,李秀晴的心臟砰砰直跳,兩名侍女爲楊銘更衣之後,知機退下。

(這段被系統刪除了,剛看到,大家自己遐想吧。)

翌日晌午時分,船隊抵達砥柱山,也就是三門峽。

相傳上古時期,這裡有一座巨大的砥柱山,阻塞了黃河水道,使得黃河不能順利通過,夏禹治水時,破山通河,以至於河水分爲三股,繞過砥柱山,所以有“以入砥柱之中流”一說,中流砥柱的成語便是源自於此。

這三股分流的河水,被稱爲人、神、鬼三門,這便是三門峽名字來源。

實際上就是許多超大的礁石,橫亙在水道中間,迫使河流疏分而過。

這裡水流湍急,遍佈暗礁,特別容易出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對此頭疼不已,無數次試圖開鑿,都無功而返,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炸掉了人、神、鬼三座最大的礁石,以及周邊許多暗礁,建設了三門峽大壩。

不過砥柱石卻被保留至今,因爲這塊礁石,在華夏曆史上名氣太大,有著超脫其本身的象徵意義,現今就矗立在三門峽大壩的中央位置,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就是砥柱山的廟會。

楊銘的船隊已經進入砥柱山的湍流之中,這裡非??简炈值牟僦奂夹g,以及對周邊水域的熟悉程度。

哪裡有暗礁,這是他們必須要熟記於心的。

岸邊的棧道上,早已有官府組織的數百民夫等候於此,大船吃水較深,需要縴夫拉縴。

往前拉的縴夫數量不多,主要是往後拉,以控制船速,因爲這裡水流太急了。

整整半天功夫,船隊纔算是順利通過這段天險,沒有一條船隻受損。

這期間,楊銘也見到了那座砥柱山,實際上並不大,但卻給人一種巍峨聳立、巋然不動的震懾感,彷彿一位神靈,擋在了險惡洶涌的黃河中央。

楊銘長鬆了一口氣,他是第一次從這裡經過,沒有那些常年行船的水手來的輕鬆。

至此,黃河一路通暢,不出四天,楊銘就會抵達河陽縣

京師,

楊約終究是躲不過去了,老老實實的令人打開府門,迎長公主楊麗華進府。

他確實是皇帝楊廣的絕對心腹,但人家是皇帝的親姐姐,人家要收拾他,沒人會攔。

楊麗華進來之後,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給身後的侍衛使了一個眼色,立即便有三人站出來。

其中兩個一人抓著楊約一條手臂,將其按倒在地上,另外一個手持皮鞭,來到楊約背後。

楊玄感一臉無奈的與家卷站在一處,不敢吭聲。

一名侍衛拎過來一桶水,皮鞭沾水,神仙都下不了牀。

楊約面如死灰的擡起頭:“臣是奉先帝遺詔”

“啪”的一鞭子,狠狠抽在了楊約後背,後者慘叫一聲,渾身劇顫。

“長公主手下留情啊,”楊玄感趕忙跪倒:“叔父重傷未愈,實受不得如此重刑。”

楊麗華面無表情:“凡有求情者,與其同罰?!?

楊玄感嘴角一抽,再也不敢說話了。

不大一會,楊約已經被抽暈了過去,楊麗華上前瞧了一眼傷勢,大致滿意,這才率領衆人離開。

大門外邊,已經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其中有些宗室子弟,更是鼓掌歡呼,頻頻起鬨。

“快快快,把叔父他老人家擡進去用藥,”

楊玄感趕忙讓他幾個兄弟幫忙,並令僕人將府門關上。

楊約剛被放在榻上,便勉力睜開雙眼,痛苦哀嚎道:“總算是熬過去了哎喲”

兩儀殿,楊廣坐在龍桉後翻閱卷宗,站在大殿下的,是太子楊昭、宇文述、來護兒,張衡、裴蘊、虞世基,以及尚書右丞皇甫議。

尚書省,有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兩個職位,分別是左僕射和右僕射的屬官,主要負責省內的行政事務,有監察之權。

以前這兩個位置經常空置,但是楊廣登基後,讓裴矩做了尚書左丞,提拔皇甫議爲尚書右丞。

原本左右僕射的屬官,還有都事八人,但是楊廣將這八個人分攤去了六部,另外增設左右司郎各一人來代替。

皇甫,也是大姓,起於西周,源於姬姓,有京兆堂、威遠堂和安定堂三個堂號。

皇甫議這個人,以前是晉王府屬官,楊廣的親信,歷史上,通濟渠就是他負責修的。

楊銘的那封奏疏,已經擺在了楊廣的龍桉上,他閱完之後,心裡又憂又喜。

憂的是,自己這個三兒子,膽子可真大,這種事情他都敢請奏。

喜的是,父子倆想一塊去了。

楊廣將奏疏遞給身邊的內侍高野,由高野遞下去,讓衆人傳閱。

不多時,奏疏重新被放回龍桉。

太子楊昭神情著急道:“銘弟這是要幹什麼?這種事情他怎麼敢提出來?”

楊廣眉角一動,瞥了長子一眼,隨後望向衆人,道:

“你們怎麼看?”

宇文述站出來道:“秦王湖塗,滿紙荒唐言,此事就連三歲小兒,也知行不通。”

“荒唐?”楊廣皺眉道:“你是說,朕的兒子荒唐?”

宇文述一愣,趕忙下跪:“臣知罪,祈陛下寬恕?!?

張衡見狀,下意識與一旁的裴蘊對視一眼,他倆算是看出來了,皇帝似乎覺得秦王這個法子不錯。

暫時免除奴婢、部曲的授田兩年,這可是針對整個關東的門閥士族,抗力可想而知。

來護兒剛剛返朝,就聽說秦王楊銘在朝堂中樞聲威極高,可惜未曾謀面,今日得見奏疏,不由覺得,秦王的膽子,可真夠大的。

楊廣冷哼一聲:“吾兒所言,皆爲國所慮,爲朕所憂,洛陽工事,糧食補給不足,是你們出,還是朕出???”

裴蘊趕忙站出來,道:“秦王所奏,治國之言,臣以爲,此策可以推行。”

楊昭愣住了,你這是幹什麼?如此大事,豈能因父皇一語便轉換立場?這不是坑我弟弟嗎?

此策若是推行,關東豪族必然視銘弟爲眼中釘。

“父皇,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多加商議,洛陽的供應肯定不能斷,但或許有其它法子,”楊昭道。

楊廣心內嘆息一聲,真要有其它法子,你弟弟也不會用這個辦法。

“楊約呢?他怎麼還沒有痊癒?”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的都不敢說話。

楊廣皺眉道:“到底怎麼回事?”

最後,還是楊昭站了出來:“回父皇的話,今晨大姑母率人去了越公府上,鞭打楊約,聽說楊中書又下不了牀了?!?

楊廣無奈的搖了搖頭,怪不得一個個的都不敢說,原來事關阿姐。

大哥楊勇的死,阿姐一直都耿耿於懷,明知是自己授意楊約做的,卻故意裝傻,將冒頭指向楊約。

雖然是替自己開脫,但你這鬧得也太大了。

罷了罷了只要她能消了氣就好。

沒有楊約這個知心人,楊廣只能自己來了,於是他道:

“洛陽糧食問題,迫在眉睫,爲生民計,朕實無時間以拖延,就按秦王所奏,略作修改,暫時在河南推行,爲期兩年。”

“懋世(虞世基字)草擬旨意,等朕御覽之後,即刻傳發河南各地,務保洛陽供應。”

“臣遵旨,”內史侍郎虞世基,著手草擬聖旨。

“還有,”楊廣突然看向衆人:“此策雖秦王所奏,但諸卿切勿傳揚出去。”

這句話,等於是主動替楊銘頂了這口鍋,老子替兒子給擋下了。

楊昭也鬆了一口氣,父皇終究還是庇護銘弟的。

等到衆人離開之後,楊昭笑道:

“銘弟雖然在運河的事情上,沒有支持父皇,但終究心裡是爲父皇著想的。”

楊廣澹澹道:“仁壽宮,沒有老三,咱們一家子還不知道會如何,這孩子雖然頑固執拗了一些,但只需慢慢糾正即可,他能獨當一面,朕還是欣慰的?!?

說著,楊廣的眼神上下打量了長子一遍,皺眉道:

“你似乎又胖了許多,飲酒要有度,閒時也出去騎馬遊獵一番,你看你都胖成什麼樣子了?”

“是是是,”楊昭趕忙道:“兒臣一得空,便出城耍一耍?!?

楊廣沒好氣的搖了搖頭:“老二也是仗著離朕遠,在下面沾花惹草,胡作非爲,你要多管管他。”

楊昭點了點頭,道:“必當時時規勸?!?

免除奴婢、部曲授田,這麼大的事,楊廣都沒有經過朝會,而是隻跟幾個心腹商量之後,便下了詔書。

當蘇威高熲他們知道後,聖旨已經送往河南了。

尚書省的權利,在楊廣繼位之後,遭到極大削弱,六部尚書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好像誰跟皇帝親近,誰就可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零七章 檢校衛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703章 如嫡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599章 盡善盡美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87章 火燒糧草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766章 體面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563章 有失遠迎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84章 五五開第583章 荊州故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八四章 又保一個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十四章 太子妃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第627章 潮汕地區十四章 太子妃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669章 大冢宰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608章 小奸巨猾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479章 任人唯親九九章 黑吃黑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532章 一觸即潰五七章 胡姬酒肆十六章 高門大閥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二一一章 妾妃第730章 殺心起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24章 傳染第534章 臨洮縣公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710章 蠻子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13章 臨陣抗命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
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零七章 檢校衛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703章 如嫡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599章 盡善盡美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87章 火燒糧草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766章 體面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563章 有失遠迎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84章 五五開第583章 荊州故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八四章 又保一個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十四章 太子妃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第627章 潮汕地區十四章 太子妃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669章 大冢宰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608章 小奸巨猾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479章 任人唯親九九章 黑吃黑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532章 一觸即潰五七章 胡姬酒肆十六章 高門大閥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二一一章 妾妃第730章 殺心起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24章 傳染第534章 臨洮縣公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710章 蠻子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13章 臨陣抗命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屏东市| 达孜县| 灵石县| 和硕县| 信宜市| 嵊泗县| 托里县| 凤山县| 兰坪| 公安县| 丽水市| 恩平市| 阳春市| 怀宁县| 民县| 莫力| 囊谦县| 莱西市| 澄江县| 武强县| 上犹县| 荔浦县| 忻州市| 桑植县| 翁源县| 璧山县| 宜宾市| 宣恩县| 四平市| 敖汉旗| 麻阳| 宝丰县| 新邵县| 明溪县| 崇明县| 山西省| 镇坪县| 遵义县| 佳木斯市|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