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九九章 黑吃黑

吐谷渾是遊牧政權,地盤大約在羌城(青海湟源縣)以西,且末(新疆今縣)以東,祁連山以南,崑崙山和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以北,東西四千裡,南北二千里,疆域不小。

目前的首領叫伏允,自稱步薩鉢可汗,也可以叫他慕容世允。

是的,吐谷渾是鮮卑慕容氏建立的遊牧民族政權,第一代首領就叫慕容吐谷渾。

鮮卑慕容的老家是在遼西,也就說,他們其實是東北人。

大約西晉時期,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率領部族從遼西遷徙至祁連山一帶,逐漸紮根建立政權。

他們的通俗語言是鮮卑語和漢語,所以和大隋這邊交流無障礙,服飾也與中原漢人沒有區別。

要不是這幫人住店得登記,壓根就看不出是漢人還是胡人。

登記,就要說到名符了,名符是一枚木質的小銘牌,上面刻著你的籍貫姓名,算得上是大隋的身份證。

而且還有一個符袋專門用來放置名符的,大隋律法規定:人不離符,符不離袋。

這玩意是要隨身攜帶的,要不然你出門不方便。

楊銘的身份證,是魚符,魚符只有擁有勳爵亦或是官員纔有,放置魚符的袋子叫魚袋,按照身份等級裝飾著金銀銅箔片,是貴族階級的身份象徵。

楊銘的魚符分左右兩片,左片在宗正寺做爲底根,也就是存檔,右片自己保管,魚袋子上裝飾著金箔片。

大隋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王朝,經常會有突厥人和西域胡人來大隋做生意,這些人想辦身份證,得找鴻臚寺。

鴻臚寺主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活動。

這些胡人的名符也與大隋百姓不同,是橢圓形的,大隋是長方形的。

長方形代表正統,橢圓形沒邊角,那當然是不正統了。

上一次與高麗胡商麴來做生意,攏共纔買了兩百四十五匹馬,太寒酸了。

在大隋,沒有明文規定老百姓不能養馬,但實際上,基本沒有老百姓養馬。

爲什麼?因爲養不起。

所以,馬只有國家和貴族在養。

國家負責養馬的部門叫太僕寺,最大的牧場在隴西,與吐谷渾接壤。

而貴族養馬也是要繳稅的,這方面楊銘不是很清楚,反正就是類似於生下小馬駒得上交朝廷,上交一定數量之後,就不用交了。

所以楊銘想要在大隋買馬,更難。

於是楊銘也沒心思再聽什麼琴藝了,高氏女應該沒有阪本龍一那個水平吧?雖然此琴非彼琴,但都是用耳朵來欣賞的。

在宇文嵐帶路下,楊銘親自趕往玉蘭池,打算見一見那幫胡人。

這幫人倒是挺會挑地方,玉蘭池在晉陽樓算是比較高檔的客房,這裡負責招待的侍女,一水的二十歲以下。

剛進院子,楊銘就聽到了粗魯的酒令聲,他們說的是鮮卑語,楊銘能聽懂一半,因爲獨孤加羅有時候就說鮮卑話。

….

楊銘進來之後,院子裡這幫人瞬間安靜下來,目光奇怪的望向宇文嵐。

其中一人以熟練的漢話道:「這裡我們已經包下了,外人不準進來。」

宇文嵐客客氣氣的笑道:「叨擾客人了,我這裡有位朋友,也許與諸位能談點生意。」

「我們跟漢人沒有生意可談,」那名胡人道。

宇文嵐不卑不亢道:「諸位眼下在我大隋,如果不是來做生意的,那我真得好好問問了,不然巡街武侯驗查的時候,我交代不過去啊。」

那人似乎也不想被武侯盯上,權衡之後,點頭道:

「我們是有幾件東西要售,但恐你不

識貨。」

宇文嵐笑道:「識貨不識貨,諸位也得給我交個底,畢竟你們非我族類,是武侯特別觀照的對象,清楚諸位此番來我大隋的目的,我纔好爲諸位在武侯面前周旋。」

事實上,巡街的武侯幾乎不來晉陽樓驗查,偶爾路過也是走個過程。

幾人湊在一起,以鮮卑話商量一番後,似乎是妥協了。

還是剛纔那人,從懷裡掏出一枚拳頭大小的玉石,託在手掌,表情頗爲得意。

楊銘將這一切看在眼中,頓時覺得自己根本沒必要見這幫人,瞧那笨蛋那副得瑟樣,就好像他手裡捧著的是傳國玉璽一樣。

不就是和田玉嗎?古代稱之爲崑山玉,是玉料中的最上等,在大隋,玉器以裝飾和鑑賞爲主,基本只有貴族階層纔有這玩意。

楊銘是誰?他不缺和田料子做成的玉器,像這種不實用的玩意,他根本不感興趣。

「原來如此,」

宇文嵐察覺到楊銘的表情後,衝著那幫胡人擡了擡手,示意諸位自便吧,然後他便朝楊銘使了一個眼色。

楊銘看在眼中,轉身離開院子。

一處幽靜的竹林外,宇文嵐低聲道:

「這些人來的時候,曾卸下幾個大包裹,當時馬廄有僕役本打算幫忙卸車,但是這些人碰都不讓碰,僕役曾告訴我,他們車軲轆的壓痕很深,想來包裹中的東西極重,若是大料的崑山玉,當價值不菲。」

楊銘沉吟片刻後:「咱們這邊有沒有懂鮮卑語的侍女?」

「有!」宇文嵐點了點頭。

楊銘道:「找個由頭,挑幾個伶俐點的丫頭換進玉蘭池,聽聽他們每天都在說什麼。」

「殿下放心,小人一定辦妥,」宇文嵐點了點頭。

因爲開採工藝落後,大料的和田玉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寶貝。

大隋與西域諸國常有通商往來,和田玉自然輸入進來不少,其中最珍貴的當屬羊脂玉,普通士族子弟能擁有一塊雞蛋大小的羊脂玉飾品,那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其實這玩意很多時候,就是用來象徵身份的,也就是所謂的裝逼。

貴族多有佩戴玉器的習慣,尤其女性爲甚,一看這人帶著羊脂玉,就知道對方身份不一般,就會高看你一眼。

….

崑山玉中有一極品,名爲于闐玉,也就是羊脂玉,聽名字就能想見,細如凝脂,晶瑩潔白,溫潤無瑕。

楊銘就有幾件于闐玉凋琢成的玉器,有獨孤加羅賞的,也就母妃賞的,不過料都不大,最大的一塊也就菠蘿那麼大,凋刻著一對麒麟,下面是紅檀做的底託。

除了觀賞之外,毫無用處。

當楊銘離開竹林的時候,就聽到遠處高閣方向傳來的琴音。

琴音剛起,周圍嘈雜的聲音瞬間降下,只剩池塘內的蟲鳴蛙叫以及風吹竹林的沙沙聲。

身處靜謐的園子,楊銘神情專注的欣賞著琴音。

他是個俗人,除了覺得好聽之外,也形容不出個所以然,大概就是覺得琴音有點悲涼。

散場之後,楊銘找到楊昭,就此離開都會市。

回家的路上,楊昭一言不發,似乎還沉浸在方纔的琴音當中

宇文嵐辦事還是得力的,大概三天後,楊銘就收到了宇文嵐的消息。

這幫來自吐谷渾的胡人,是流盜,爲首者叫做涉谷,他們包裹中的那些玩意,應該就是大料的崑山玉,是從西域一支駝隊那裡搶來的,廝殺的時候折損了不少人手,就剩下他們三十來個了。

而這些人因爲搶的是突厥商隊,所以眼下在西域是被

通緝的盜寇,所以才千里迢迢跑來大興,打算將這些玩意出手,然後想辦法疏通官府,打算就在大隋落腳。

宇文嵐的意思是,這些大料既然是黑貨,不妨黑了它,至於這些胡人,自然是毀屍滅跡。

大隋和吐谷渾的關係,其實說不上好壞,開皇初,吐谷渾經常侵擾大隋邊境,乾的就是燒殺搶掠的事,被收拾了幾次後,老實不少,這些年時常給大隋納貢。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但是大隋漢人,尤其是隴西一帶,都對吐谷渾恨之入骨,所以殺一些吐谷渾的胡人,在大隋不算犯法。

楊銘思考一番後,直接抽調王府衛士五十人,在宇文嵐的安排下進入晉陽樓,然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來了一樁黑吃黑。

屍體被扔進永安渠上的一條貨船,翌日由徐景帶著出入令牌駛離了大興,進入渭水之後,直接拋屍。

當楊銘再次來到玉蘭池,望著那幾塊碩大的玉料後,嘴角止不住的上揚。

這裡面有一塊大料,竟然是于闐玉,個頭有一隻羊羔那麼大,晶瑩細潤,毫無瑕疵。

這可是極品啊,找一位名匠凋琢一番,絕對價值不菲。

楊銘大手一揮,所有人賞金一錠,把嘴都給我閉嚴實了。

其中有一名懂鮮卑語的侍女爲了探聽消息,甚至還犧牲了色相,被折磨的不輕,楊銘當即又加賞了五十匹絹。

隨後他令人將玉料包裹起來,帶回了王府。

寢室內,當陳淑儀看到那塊于闐玉之後,也是雙目放光,圍著玉石轉了半天,還忍不住上手撫摸了一番。

女人嘛,都喜歡金銀玉器,好像天生就是如此。

「這麼好的大料,你想怎麼處理?」陳淑儀問道。

楊銘已經從早先的興奮中冷靜下來,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麼大的料,楊堅夫婦好像都沒有。

那麼自己也就不該有。

楊銘在想,如果他將這塊玉石交給老爹楊廣,他會怎麼做呢?

他一定會第一時間獻給楊堅和獨孤加羅。

有些東西價值太高的話,就不能隨便擁有,故宮裡面寶貝多的是,你能擁有嗎?

思來想去,雖然捨不得,但是楊銘還是打算將這塊于闐玉交給楊廣,因爲他不能跨過楊廣直接獻給楊堅夫婦。

再者說,千秋節不是快要到了嗎。

家父隋煬帝.

圓盤大佬粗

二十二章 撩妹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659章 將功贖罪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634章 東西聯盟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六章 晚宴第486章 軍輜開運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一章 三胎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七九章 透心涼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八八章 紅拂私奔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三二章 七貴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二三九章 江南陳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四一章 靜照庵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739章 隔代親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574章 平反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488章 軍驛夜話六二章 買賣難做二一三章 來護兒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十七章 純屬意外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四章 八歲習武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七二章 佛道領袖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37章 救荒法第一章 三胎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二章 以後再說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34章 禮部侍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18章 北進洛陽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578章 舊時父女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726章 五座大橋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
二十二章 撩妹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659章 將功贖罪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634章 東西聯盟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605章 宗室領袖三六章 晚宴第486章 軍輜開運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一章 三胎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七九章 透心涼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八八章 紅拂私奔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三二章 七貴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二三九章 江南陳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四一章 靜照庵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739章 隔代親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574章 平反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488章 軍驛夜話六二章 買賣難做二一三章 來護兒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十七章 純屬意外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四章 八歲習武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七二章 佛道領袖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37章 救荒法第一章 三胎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二章 以後再說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734章 禮部侍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18章 北進洛陽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578章 舊時父女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726章 五座大橋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三明市| 宝清县| 渑池县| 德阳市| 丹棱县| 安义县| 齐河县| 五大连池市| 苗栗市| 泾阳县| 涪陵区| 通化县| 凤庆县| 沂南县| 纳雍县| 克山县| 通渭县| 凌源市| 惠州市| 务川| 繁昌县| 抚远县| 榆社县| 沙湾县| 政和县| 吉水县| 长垣县| 桓台县| 富裕县| 古交市| 青海省| 龙南县| 北宁市| 石嘴山市| 兴和县| 北安市| 奎屯市| 绵竹市| 宜兰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