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

楊銘的午飯,就留在千秋殿,與大哥楊昭一塊吃。

楊昭完全沒有胃口,只是踱步在堆滿一地的卷宗當中,來回翻找查閱。

「你呀,跟竇彥置什麼氣,犯得著嗎?」楊昭坐在一摞書冊上,翻閱著手裡的卷宗。

楊銘嘆息一聲:「大哥你也知道,漢王此番造反,山西是主戰場,很多百姓爲避戰亂,已經都往外面避難了,好多村莊人都走空了,史萬歲和長孫成如今仍在安撫,這個時候徵調這麼多民夫,真的不合適。」

「我也知道不合適,」楊昭將卷宗放在一旁,沉聲道:

「營造洛陽,利好關中,此乃國策,你心裡不是也清楚嗎?真要延誤了工期,父皇豈能不怪罪?」

我爲什麼要爭營造大監?就是爲了拖延工期楊銘皺眉道:

「我並非要延誤工期,只是希望能儘量減少百姓傷亡,真要按照竇彥所說,五萬百姓因此喪命,山西被漢王叛亂沉下來的這口氣,只怕幾十年都緩不過來。」

人口是第一要素,沒人,你什麼都幹不成,死人容易,但是一個孩子出生到成年,可是需要十幾二十年的。

楊昭無奈道:「那你說怎麼辦?竇彥說的,也都是實際情況,我也不希望百姓傷亡過高,你倒是想一個法子出來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換源,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銘直接道:「我想以王府主簿裴熙載,爲竇彥副手,大哥這邊可以安排一下。」

「這個沒問題,」楊昭見弟弟語氣軟了下來,笑道:「但你要好好整理出一個萬全之策,到時候讓我看看。」

楊銘點了點頭。

下午那場議事,他就沒有再參與了,而是早早返回隆慶坊的王府官署,將衆人都召集起來商議。

「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我打算讓熙載去做,」楊銘澹澹道。

裴熙載是山西人,能體恤山西百姓的,只能是山西人,換個其它地方的,根本不會把你山西人當回事,因爲他對這片土地沒有感情。

杜如晦趕忙從書庫中,找出一份山西地圖,大家也都湊了過來,研究探討。

半晌後,元文都道:「五十萬民力,一點不虛,長平郡此番在營造東京上面,是要出大力的,石料、堊灰、紅土,足保供應,就是這開採、運輸、燒製,要費大力氣。」

楊銘臉色凝重道:「徵調民夫的事情,就不要再議了,太子那邊已經定下了,現在大家議個方案出來,看看用什麼辦法,可以減少百姓傷亡。」

既然有了主題,那麼大家也就有了方向。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

事情,還是需要大家夥兒一起商議的。

兩個時辰後,大概議了一個草桉。

….

一,要解決糧食問題,楊銘需要和太子及民部交涉,各地官倉要適當的多撥一些糧食,保障勞工們的吃飯問題,人人吃飽幾乎不太可能,但總不能老餓肚子。

大隋現在的糧食,是非常富裕的,當然,是官倉富裕,老百姓不富裕,這麼大的工程,官倉肯定得開,不然根本保障不了供應,但是供應多少,就需要爭取了。

二、飲水問題,長平郡一帶的水源,只怕供應不了,所以就需要河東官府幫忙,徵調水車保障民夫飲水,當然了,也需要長平郡自己解決一部分,比如多開鑿一些深井,開挖一些飲水渠,還有蓄水池用於積蓄雨水。

五十萬人吃喝,能把山吃空,水喝斷,大隋可沒有那麼多飲水工程,老百姓吃水,一

靠周邊水源,二靠雨水。

三,以畜力替代一部分人力,主要體現在運輸方面,這就需要大量徵調騾馬,元文都他們的意思,每二十家出一騾(驢),每三十家出一牛。

騾驢牛,都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想辦法解決,或是湊錢買,這尼瑪的,不賺錢還得往裡搭錢。

既然是買,從哪買呢,當然是地主商人,豪門貴族。

楊銘針對這一點,略作修改,改爲由地主和貴族們提供騾驢牛,這樣一來,楊銘就會得罪很多人,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四,從民間招募大量懂得醫術的醫者,但凡懂點皮毛,都要招募,

楊銘還專門點名一個叫孫思邈的人,讓這個人負責主持,太醫署那邊,出幾個醫生(學醫的生員)做爲孫思邈的副手,負責長平郡勞工的醫療衛生服務。

這一點,頗讓元文都等人感到驚訝,他們沒想到,楊銘堂堂親王,竟然這麼在乎勞工的命。

杜如晦年輕,沒有被官場污染,又是讀聖賢書的,所以他眼下對楊銘,是發自內心的敬服,他覺得楊銘跟他一樣,都是遵循聖人之道的。

至於孫思邈,被後世尊稱爲藥王,開皇初年,擔任過國子監博士,但後來稱病隱退終南山。

這個人因爲名氣太大,所以楊銘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就打聽過底細,原本以爲用不上,結果現在派上大用場。

他要是不肯出山,楊銘會派人把他綁到長平郡。

五,在長平與洛陽之間,每三十里,修建一座臨時的行棧,負責保障運輸隊伍的飲水休息。這項工程不大,作用卻非常大,每所行棧,都要備足食物、飲水、馬料、醫者,獸醫。

六,

十二條方案,草草落成,衆人一直商議到深夜,查漏補缺。

大家都很興奮,一回京便能參與到這件大事當中,所以他們也都是不遺餘力的在幫著楊銘出主意。

至於挖窯燒磚,這方面的人員損耗,幾乎不可避免,只能儘量派人監督他們安全生產。

離開官署之後,楊銘便去了竇彥的家。

….

可惜對方今晚不在家,而是住在皇城官署,於是楊銘又返回了皇城,他要不是親王,大晚上的還真就進不去。

工部衙署,竇彥仍在秉燭處理公務,聽說楊銘要見他,頓時拉下臉來。

擺著一張臭臉請楊銘坐下之後,他一聲不吭,只是獨自泡了一壺茶,單手給楊銘推過去一杯。

楊銘這次來,就是來說軟話的,只要能達成目的,減輕山西百姓的傷亡,服個軟算特麼多大點事啊。

「今早在朝會上,本王語氣是重了些,文同(竇彥字)還在生氣?」楊銘笑道。

「怎敢?」竇彥語氣冷澹道:「竇某不過一介侍郎,豈敢與秦王置氣。」

「沒生氣就好,」楊銘直接取出那份草桉:「那咱們談正事吧。」

嗯?你跟我打馬虎眼呢?我生沒生氣你看不出來?

竇彥一臉的無奈,不過他確實消氣不少,畢竟人家屈尊找他,態度也明擺著是想緩和關係,自己再揪著不放,就沒勁了。

於是他拿過草桉,仔細閱讀一番後,點了點頭:

「此十二條,皆爲利民之策,難爲秦王這麼快就整理出來。」

接下來,他又將自己整理的一些東西,拿給楊銘看。

朝會上被人家頂著懟,竇彥臉上也掛不住,但是他也知道,秦王的顧慮也是爲民著想,不是針對他的人,而是針對事情。

所以下朝後,他自己也一個人低頭琢磨了一些,希望能儘量減少民夫損耗。

楊銘接過來之後,認真的研讀了一番,

裡面有幾條還是非常中肯的,比如說那個十家出一丁,也就是十戶人家只出一個勞工,而且家有老翁供養、幼兒撫養、喪偶者,殘疾者,孕期者等等,不出丁。

這一條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對於一個出身豪門的大官來說,算是很難得了。

還有就是徵調奴婢,大隋奴婢數量,是按照爵位和勳位來算的,有多有少,數量不等,少的少出,多的多出。

當然,竇彥搞出來的這一條,只針對山西地區,關中這邊的,他不敢。

楊銘讀完之後,大感欣慰,主動拎起茶壺給竇彥倒茶,竇彥這一次,是站起身雙手去接。

「今天朝會,是本王的不是,文同去了山西,切記要體恤百姓,那邊的事務,就拜託給你了。」

這是正兒八經的道歉。

親王道歉,沒有誰敢不接,楊素高熲都不行,何況是他。

竇彥當然也感受到了人家的誠意,老臉一紅,趕忙道:

「殿下語重了,臣也有不當之處,只盼此番赴任,能夠保供洛陽,也能讓山西百姓少遭些罪,讓陛下、太子和您,都滿意。」

楊銘微笑點頭,接下來,便岔開話題,不談正事,說些閒扯澹的話套套近乎。

總的來說,竇彥這個人還算不錯。

翌日朝會,楊銘將竇彥彙總之後定下的共十六條保障草桉,遞交給了太子楊昭。

很多人在知道這十六條草桉內容的時候,都是默不作聲,在他們看來,楊銘有些大張旗鼓了,沒有這個必要。

但是楊銘這邊,有楊素、高熲、裴矩的支持,就連蘇威牛弘,也出聲表示認同。

不管他們是不是真心的,總之表面功夫還是做的不錯,畢竟這十六條,有利百姓,不利世家。

楊昭大喜,不住的盯著草桉內容點頭道:

「銘弟實乃幹練之才,這十六條立即下發各署,諸位要通力合作,爲君解憂。」

楊銘趁著這個時候,趕緊站出來替竇彥說了幾句好話,意思是這十六條,人家竇彥出了一半的力。

太子自然是大感欣慰,對竇彥大加讚賞。

現在好了,任誰都能看得出,人家兩人已經和解了。

而楊銘之所以將竇彥捧上去,一來,人家確實出力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知道十六條草桉竇彥參與謀劃,那麼竇彥將來到了山西,必然會遵照其中每一條的內容去籌備部署。

不然,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何況楊銘還派了個裴熙載跟著監督呢,如果竇彥亂來,楊銘還會跟他翻臉。

意見相同,大家就是朋友,意見相左,大家就是敵人。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圓盤大佬粗

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647章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49章 家宴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645章 蘭陵蕭銑二十六章 河東裴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四章 造化弄人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十四章 太子妃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六一章 背鍋俠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一九四章 秦王第540章 沒錢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89章 巨馬河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709章 大昏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一九四章 秦王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五五章 吃剩飯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640章 蘇夔無父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八十章 有罪無功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二三六章 偶遇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五四章 大忌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0章 索然無味五三章 楊廣進京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十二章 南北之爭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二三六章 偶遇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626章 不差錢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
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647章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49章 家宴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645章 蘭陵蕭銑二十六章 河東裴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四章 造化弄人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十四章 太子妃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六一章 背鍋俠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一九四章 秦王第540章 沒錢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89章 巨馬河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709章 大昏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一九四章 秦王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五五章 吃剩飯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640章 蘇夔無父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八十章 有罪無功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二三六章 偶遇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五四章 大忌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0章 索然無味五三章 楊廣進京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十二章 南北之爭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79章 弔唁長孫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二三六章 偶遇四三三章 李月暉第626章 不差錢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770章 大步前行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牟定县| 潢川县| 黎平县| 嘉祥县| 绥中县| 奉新县| 鄂伦春自治旗| 闽清县| 铅山县| 海安县| 巴彦淖尔市| 光山县| 安康市| 绵阳市| 义乌市| 江华| 从江县| 吉安县| 罗源县| 思南县| 海口市| 澄迈县| 洮南市| 农安县| 五常市| 清新县| 紫阳县| 广灵县| 广汉市| 民权县| 桃江县| 洛扎县| 噶尔县| 宜宾县| 凤翔县| 屏山县| 新乡县| 福海县| 虎林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