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

大隋所有的冶煉礦場,都歸太府寺管,而眼下的聞喜煉窯,太府寺的兩個少卿都在,可見朝廷對這裡的重視程度。

太府卿閻毗就不要說了,在搞馳道,當他聽說聞喜的事情後,已經徹底放心了,心知皇帝交給他的這件差事,眼下已經被太子順利接手過去。

沒了後顧之憂,那便專心督建馳道。

少卿元壽終究是老牌家族出身的老牌官員,最近這段日子,他在徹底視察完煉場之後,給楊銘提出了一個非常中肯的建議。

於煉場外圍構築堡壘,以免受匪盜所擾。

其實他說的非常含蓄了,匪盜能侵擾這裡?那得是什麼樣的匪盜啊?

河東之地,豪門大族頗多,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其實元壽暗指,就是堤防這些家族。

和平時期,這些家族不會亂來,但如果有民變、兵災,湯營鄉煉場,無疑是所有人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必然會想方設法據爲己有。

楊銘對這個建議,是非常認同的,很有必要。

堡壘這玩意,在北方特別常見,主要源於晉末之亂以及南北朝時期,兵戈之事不斷,以至於各大家族皆築堡樓以御外敵,尋求自保。

這也是門閥世家的最鼎盛時期,薛、裴、柳三家,都是堡壘重重,守衛森嚴。

開皇年間,楊堅勒令他們拆了一些,但是大部分還是保留了下來。

構築營堡工事,工部不拿手,拿手的是將作寺。

將作寺最大的官是左右校署,左校署是裴弘策,右校署眼下是宇文智及。

這兩人都不合適,首先就不是專業選手,是特麼關係戶,再者,你讓裴弘策在這裡構築堡壘,裴家必然知曉防衛構造,這不合適,至於宇文智及,原本是將作寺下面一個小吏,後來右校署王裕在洛陽被楊暕弄死之後,他接了這個位置。

他能接嗎?他接不了,下面不服他的人一大堆。

“將作寺,有誰擅構築堡壘?”楊銘問道。

元壽道:“匠師中大夫元哲,可爲大匠?!?

瞧見沒,大隋就沒有用人唯疏的時候,只要是推薦,就是推薦自己人。

楊銘又看向一旁的雲定興,問道:“你覺得呢?”

雲定興跟元壽不對付,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伱呢,於是他道:

“司木大夫蘇會,精通營石構築,其祖父曾參與鄴城和晉陽的防務督造,臣以爲這個人比較合適?!?

這麼看來,這個人原本是齊人,因爲鄴城和晉陽,曾做過北齊的首都和別都。

楊銘問道:“此人在京師?”

“是在京師,”雲定興沒有搭理臉色陰沉的元壽,點頭道。

楊銘道:“速召此人,令其招募工匠,總監煉場營堡構造。”

像蘇會這樣的大工匠,手底下常年有一撥得力的手下,專門輔佐他處理工程事宜,其實就是一個團體,可單獨稱之爲一個工程公司,而且內部分工也很明確,經驗技藝不會外泄,都是傳代的,所以裡面沾親帶故的不少。

這種現象在大隋是最爲常見的,或者說,在華夏古代都很常見,即使後世也是如此,一個包工隊,很多都是鄉里鄉親。

外人越多的包工隊,工作效率越是低下,因爲包工頭指揮不動。

京師到河東,也就五六天的路程,所以蘇會接到命令之後,很快便帶著三百多人的嫡系隊伍來到了聞喜。

首先是勘察地形。

楊銘當初選址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煉場的防衛體系,這裡依山傍水,剛好處在一個夾溝內,只有南北兩個出口,只要卡好這兩個地方,煉場就攻不進來。

“孤全權交付於你,只管放手去幹,一應物料所需,去找永富郡公(竇慶),他要是給你供不上,你再來找我。”

楊銘與蘇會等人一起,沿著山中小路,登上了煉場西邊的一座高山。

準確來說,不是一座山,而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其實就是湯王山了。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楊銘望了一眼上山時那僅容一人通過的陡峭小徑,腿肚子一陣發軟。

蘇會張望著周遭山勢走向,皺眉道:“此地防禦並不簡單?!?

元壽冷哼道:“還不簡單?東西山高難攀,只留南北缺口,你想要多簡單?”

蘇會面無表情道:“難攀,我們不是也攀上來了嗎?如果元少卿覺得煉場防衛不過是做做樣子,那在南北構築城關即可,如果是保萬無一失,則周邊山巒都要起長城,南北爲關隘,以長城連接一體,煉場再構築堡壘,引涑水爲護城河,還需在營中興建大倉屯糧,挖蓄水深池,如遇變故,亦可堅守。”

元壽冷笑道:“修長城?你是覺得朝廷有花不完的錢?”

蘇會淡淡道:“太子讓我總領營堡構造,我自然不敢馬虎,當然也要因財力物力而定,我剛纔說的,是上策,如物力不足,還有中策和下策?!?

“說說你的中策下策,”元壽道。

楊銘頓時皺眉,轉頭瞪了對方一眼,嚇得元壽趕忙低下頭。

“有上策爲何要用中下?元少卿做事,一直都是棄優選劣嗎?”

元壽頓時一陣心慌,趕忙道:“臣不敢,只是覺得工程太大,恐供給不足?!?

楊銘問道:“那你是該操心的事?”

“臣不敢,”元壽低頭道。

楊銘看向蘇會,道:“用料多少,人力多少,耗時多久,你好好琢磨琢磨,給孤做一個預算出來,孤要這裡固若金湯一般。”

蘇會點頭道:“臣領命。”

下山的時候,楊銘硬撐著自己不要發抖,實在太驚悚了,小徑一旁就是懸崖,一步踏錯就是萬丈深淵。

正如做事一樣,要小心翼翼,既然構築防衛工事,就不要在乎代價,丟了煉場和浪費點錢,哪個重要?捨本逐末的事情不能做。

河東的中條山,或者說整個山西的所有山脈,都是以青石爲主,也就是石灰巖。

這玩意以前開鑿,特別費勁,但是眼下有了精煉鋼鐵做成的鑿具,相對容易一些。

沿著山體構築長城,這就跟雁門關差不多了,屬於是頂尖防禦工事。

蘇會認爲,構建長城宜爲磚石土木結構,但當下的情況,顯然不太允許,那麼重的料如何上山,這是一個難題。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取材,以石灰巖代替牆磚,山腰開挖,山頂堆砌,可以節省出巨大的人力物力,雖然有失美觀,但卻實用。

開鑿青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麼說千錘萬鑿出深山呢,後世挖掘機帶鑽頭,都鑿不動一種叫驢皮青的石灰巖,鑽頭冒火,崩著火花,就是鑿不動,可見這玩意有多硬。

所以後世要開石料廠,先得批雷管。

蘇會合計之後,認爲煉場的防禦工事,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完成。

兩年就兩年吧,幹工程哪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楊廣那套幹法,是拿人命堆呢。

十一月的時候,京師來信了。

太子妃楊茵絳還有兩個月就會誕子,側妃裴淑英還有三個月,陳淑儀四個月。

看樣子,三個孩子都要生在明年了。

眼下煉場的事情,還沒有完善,楊銘確實走不開,只能寫信安撫三人。

京師,觀王楊雄這段時間,一直會前往東宮與楊茵絳見面,因爲楊銘走後,他是京師的總負責人,有些主意他可以拿,但是有些,他得問一問楊茵絳。

這其實也是人情世故,人家完全是可以全權做主的,但是爲了照顧東宮的面子,所以會和楊茵絳商討,雖然最後幾乎所有公務,楊茵絳都同意按照楊雄的辦法來處理。

但是這樣一來,出了一個問題,楊茵絳漸漸的習慣了干政。

魏徵頭鐵,直接就給楊茵絳提意見了,意思是你是太子妃,不能參與政務,太子已經將關中事務全權交付觀王,你就不能再插手了。

楊茵絳沒有反駁,因爲她也清楚,自己這麼做丈夫會不高興。

但是楊玄挺和楊元慶這對叔侄倆沒忍住,私下裡把魏徵給打了。

魏徵是娶了裴家媳婦的,所以東宮河東系裴爽、薛萬述、薛收等人不樂意了,雙方直接就吵起來了。

都是頂級豪門出身,後臺也都是硬的一批,所以誰也不鳥誰。

楊茵絳無奈之下,令人鞭打了玄挺和元慶,纔將事情壓下去,不過她也看出,東宮已經出現派系了,其中又以自己的孃家一派勢力最大。

這不是丈夫想要看到的,而她和裴淑英挺著大肚子,又不方便干預,以免因瑣事動了胎氣,於是她讓李靖返回東宮處理。

李靖在東宮的威望極高,誰都知道人家是太子的第一心腹,其他人都比不上,而李靖心知東宮眼下的屬官多爲新進,派系林立,情形比較複雜。

如今正妃側妃都在待產,值此關鍵時期,他只能擔起這副擔子,雖然他也清楚,這樣一來會得罪不少人。

於是他第一個找上楊玄挺,打算給對方做一做思想工作,畢竟玄挺眼下是東宮第一刺頭,有爵位又有戰功,豪橫的一批。

兩人見面之後,李靖的第一句話就是:

“你在給太子妃惹禍,你知道嗎?”

本來還笑臉相迎的玄挺,頓時懵逼了:“藥師,咱們可是自己人啊,你別嚇唬我?!?

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483章 一代巨匠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四二七章 捱打第653章 江淮羣賊七六章 至善至孝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92章 水車軸承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585章 你混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十二章 南北之爭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560章 大封宗室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六五章 書房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七五章 舐犢情深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七章 化險爲夷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四四章 說和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747章 楊老四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89章 巨馬河第703章 如嫡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14章 野心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627章 潮汕地區八十章 有罪無功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第581章 出使突厥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484章 僧籍道戶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508章 冒失僭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三四章 造化弄人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12章 你別幹了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709章 大昏招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六八章 入山剿匪六五章 書房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94章 雙子同出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
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483章 一代巨匠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四八章 瑯琊郡公四二七章 捱打第653章 江淮羣賊七六章 至善至孝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92章 水車軸承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585章 你混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十二章 南北之爭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560章 大封宗室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六五章 書房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七五章 舐犢情深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七章 化險爲夷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四四章 說和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747章 楊老四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89章 巨馬河第703章 如嫡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14章 野心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627章 潮汕地區八十章 有罪無功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第581章 出使突厥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第484章 僧籍道戶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508章 冒失僭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三四章 造化弄人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712章 你別幹了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709章 大昏招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六八章 入山剿匪六五章 書房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94章 雙子同出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富顺县| 财经| 南京市| 抚顺县| 吉木乃县| 桃源县| 白水县| 山阳县| 陕西省| 平顶山市| 五大连池市| 新平| 贵溪市| 禄丰县| 泰来县| 甘孜县| 黄浦区| 太湖县| 宣汉县| 兴安盟| 将乐县| 镇安县| 华池县| 龙门县| 丹寨县| 呈贡县| 县级市| 右玉县| 介休市| 额敏县| 阿合奇县| 农安县| 通道| 砚山县| 龙海市| 荃湾区| 宜宾县| 灯塔市| 沾益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