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2章 你別幹了

六月二十一,楊廣抵達洛陽。

這邊自從收到皇帝要南巡江都的消息後,便一直在準備船隻。

楊廣第一次巡遊江都,六千條船,第二次五千條,這次肯定別想了,不可能有那麼多,能湊出兩千條,已經很不錯了。

往河北山東江南運輸物資,徵調了太多的船,不過主要的那些大樓船,肯定沒人敢動。

這些船就像洛陽紫微宮一樣,是皇帝的私產,楊銘也沒膽子動,要是真能動的話,這些船改成戰船,能抵五個襄陽水軍。

紫微宮,徽猷殿。

楊廣一身常服,身上沒有絲毫旅途勞頓帶來的疲憊,整個人仍是精力旺盛,在看著宦官們整理書架的藏書。

一衆高級別官員,就坐在這裡。

“九百萬石?去年只有這麼一點糧食入庫?”楊廣沒有回頭,皺眉問道。

獨孤纂趕忙起身:“回稟陛下,上交歲糧的,只有河南和荊州,其中河南所繳歲糧,不足前年的五成,荊州不足七成。”

國庫歸民部管,但獨孤纂是洛陽尹,四大倉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有監管之權。

“往年又該是多少?”楊廣明知故問道。

大家清楚,這是找茬罵人呢,所以一個個的都悄咪咪的不敢吭氣。

獨孤纂嚥了口唾沫:“前年情況最好,河南一地上繳歲糧八百一十三萬石,荊州七百二十萬,兩地共計一千五百三十三萬石。”

“呵呵.”楊廣轉過身來:“這麼大的虧空,你是怎麼辦事的?河南有兵災,可以原諒,荊州去年沒有吧?怎麼就少了這麼多?”

荊州也不歸我管啊?我是看倉庫的,又不是收糧食的?獨孤纂嘴角一抽,看向民部的侍郎韋津:“這個.得問韋侍郎啊。”

韋津趕忙道:“前年荊州三個郡鬧水災,所以糧食欠收,請陛下明鑑。”

歲糧,是收上一年的,荊州前年有水災,但是不影響收取大前年的歲糧,水災那年的糧食應該是去年收,早就減少了很多。

所以獨孤纂是拿前年做例子,沒有以去年來和今年比較,因爲去年收上來的也很慘。

楊廣看向獨孤纂,冷哼道:“朕將四大倉交給你看管,你是怎麼管的?齊王拿朕的旨意,在你這要不到糧食?江都用兵,你把去年的歲糧撥給了河北和山東?到底是何用心?”

完犢子了,這是要狠辦,獨孤纂心臟碰碰直跳,我是你表哥啊?你幹嘛拿我開刀,是個人也知道不關我的事。

楊銘起身道:“是兒臣”

“閉嘴!”楊廣呵斥一句,將楊銘的話打斷,因爲他知道兒子想往身上攬責任,你要是攬了,我還怎麼收拾獨孤纂?

楊廣道:“朕說過,洛陽糧食出了問題,你這個東都尹就算幹到頭了,把印璽交給皇甫無逸,你別幹了。”

獨孤纂一臉不爽的低下頭顱。

也就是他這種外戚,臉上敢表達這種情緒,因爲他知道皇帝肯定不會殺了他。

楊廣也有自己的算盤,皇甫無逸本來就是他安排的東都留守,楊銘來了之後,直接給架空了,成了閒人一個,自己馬上就要去江都,這裡必須留下一個可靠的人,幫他盯著太子。

“御史臺江都巡查使奏報,”治書侍御史陸知命道:“齊王曾經有奏疏,告襄陽水師不服從調派,可是奏疏,門下省沒有見到,太子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

陸知命是個直臣,沒有黨派,是效忠皇帝的,他這裡只問是非曲直,不看人臉色。

楊銘皺眉道:“你的意思,我將奏疏扣下了?”

陸知命道:“臣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覺得,太子應該派人查一查的。”

“我坐鎮洛陽,節制天下兵馬,你覺得我有閒工夫查這個?”楊銘臉色陰沉道:

“襄陽水軍,哪裡不服調派了?來護兒攻取丹陽、歷陽,水師去了,江夏失守,水師又趕去援救,東奔西跑的,出力不討好,反倒被人在背後中傷,齊王要是真有這道奏疏,我倒想好好看一看,當著諸位的面,駁斥之。”

虞世基笑道:“太子息怒,事情沒有查清楚,您無需動氣,興許是驛站哪個地方出了點問題。”

“驛站不會有問題,”兵部尚書段文振趕忙撇清關係:“奏疏非同一般,沿路都有備檔,也會派人護送驛卒,但是通濟渠一路上的驛站,沒有一家有備檔,說明沒有見過這道奏疏,臣以爲,齊王的奏疏絕對不是在驛路上出了問題。”

楊暕也不是傻子,人家的奏疏是走驛站,但是人家是皇帝的兒子,還可以寫信派心腹送回京師。

你能攔下奏疏,攔不下家書。

楊廣是收到楊暕來信的,但是他不能明說,只能說是御史臺有人奏報。

所以他知道,楊銘在撒謊,敢攔奏疏,能攔奏疏的,只有自己兒子有這個本事,和膽子。“朕已離京,你的旌節可以交還了,”楊廣緩緩坐下後,道:“這段日子,太子辛苦了,朕南巡之後,你繼續留在洛陽,負責河北山東安撫之事。”

等於是剝奪了楊銘節制天下兵馬的權利。

楊銘點了點頭:“兒臣遵命。”

不管怎麼猜疑,楊廣至少覺得,老三還是聽話的,自己的命令在老三這裡,沒摔在地上過,態度也一直都不錯。

於是欣慰道:“山東的情況也差不多了,等到戰亂平定,便讓史懷義回京師服喪吧。”

“父皇仁德,”楊銘點頭道。

史萬歲的老家,就在京兆郡長安縣,他也是埋在那裡。

段文振此時道:“敢問太子,荊州眼下局勢如何?”

目前來說,肯定是楊銘這邊得到的消息最快,畢竟離的近。

楊銘解釋道:“蕭銑正在攻略荊州南岸,我軍難以渡江,形勢不明朗,楊玄獎兵力不足,不敢妄動,我雖派人通知丘和北上,但是後來得到消息,齊王令馮盎出兵,想來世民在桂州,也不好辦了。”

段文振點了點頭,看向楊廣道:“江南如果不能打開局面,荊州之亂,恐曠日持久,馮家包藏禍心,不可不防啊。”

左驍衛大將軍段達道:“我們似乎應該給馮盎一些好處,比如冊封他爲江表諸郡黜陟討捕大使,以安其心。”

“用不著了,”左備身府大將軍張瑾道:“我關中精銳一到,江南形勢頃刻之間便能明朗,我觀馮盎沒有膽子亂來。”

“萬一有呢?”楊達皺眉道:“我北人不擅水戰,南方水路縱橫,不可輕視啊。”

楊廣眼角撇向楊銘,道:“太子怎麼看呢?”

楊銘內心嘆息一聲:“兒臣看不明白。”

實際上就屬他最明白,他明白馮盎一定會反,而老爹也一定會幹嶺南,已經無解了。

如果是他坐鎮江都,主持江南平叛,他第一時間就會選擇安撫馮盎,並且快速掃平江南,斷了馮家的念頭,如今嘛,蕭銑有稱霸沅湘諸郡的跡象,杜伏威有結盟南方各路叛軍的跡象,整個舊陳地區,也就剩下江都那一片和李世民的嶺南西道,尚在朝廷控制之中。

這種情況下,馮家必然要下場試一試。

南方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覺得只要據守長江,就能跟北方徹底阻斷,劃江而治。

雖然朝廷近些年一直在大力扶持南方士族,使其歸心,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分裂三百年,統一不過二十五年,歸心哪有那麼容易。

一場小型會議,就這麼結束了。

楊銘返回東宮,與自己的家人團聚。

他心裡清楚,老爹帶上他的親眷去江都,就是當人質,爲了提防他一手。

楊廣這麼著急離京,也是爲了避免他在外統兵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勢,你可以瞧不起楊廣的人品,但不能瞧不起楊廣的腦子。

這跟當年楊廣南下滅陳,還沒有返回京師,就被楊堅擼掉尚書令一職,是一樣的。

“阿雲瘦了很多啊,”楊銘在自己的親人這裡,心情還是很放鬆的,家庭的溫暖,可以消除人的疲憊和煩惱。

裴淑英笑道:“你也瘦了很多嘛。”

楊茵絳在一旁講述了一些關於楊約病情的事情,楊銘聽完之後,嘆息道:

“年紀到了,這種事情看天意,尤記得當年春遊與楊約相處的時光,我一開始對他的印象一直都不怎麼好,太能算計了,不過後來,他變了很多,變得越來越讓人喜歡,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與楊約的關係,其實超過了越公和獨孤公,但願我與老傢伙還有再見之日。”

楊茵絳黯然道:“就看能不能撐過今冬了,我請袁天綱去了府上一趟,他說叔公的大限,在冬末。”

楊銘淡淡道:“陽春白雪,冬去春來,但願明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裴淑英點頭道:“但願楊公早日痊癒,與夫君暢歡。”

當晚,楊銘第一次和楊茵絳、裴淑英睡在了一張牀上。

這也是她們倆嫁給楊銘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一起伺候丈夫。

關係非常要好的兩人,坦誠相見從一絲不掛開始.

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739章 隔代親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740章 留活口第690章 善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09章 水師相遇五五章 吃剩飯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二三七章 救人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724章 傳染第659章 將功贖罪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八六章 左右之爭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622章 監門將軍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七章 化險爲夷三一章 吾教當興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504章 五女山城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751章 十五道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563章 有失遠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743章 焉能背主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478章 倚老賣老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612章 一諾千金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491章 軍府亂象二四零章 秦王嬪四六章 一敗塗地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08章 小奸巨猾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669章 大冢宰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18章 北進洛陽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09章 大昏招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727章 吃虧是福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六二章 買賣難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70章 大步前行九三章 祖籍九江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四十章 爽約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四三二章 七貴第701章 自命不凡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
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739章 隔代親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740章 留活口第690章 善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09章 水師相遇五五章 吃剩飯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二三七章 救人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724章 傳染第659章 將功贖罪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八六章 左右之爭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625章 登高之門第622章 監門將軍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七章 化險爲夷三一章 吾教當興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504章 五女山城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751章 十五道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556章 改換門庭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563章 有失遠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743章 焉能背主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478章 倚老賣老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612章 一諾千金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491章 軍府亂象二四零章 秦王嬪四六章 一敗塗地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08章 小奸巨猾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669章 大冢宰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18章 北進洛陽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09章 大昏招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727章 吃虧是福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六二章 買賣難做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70章 大步前行九三章 祖籍九江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四十章 爽約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四三二章 七貴第701章 自命不凡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阜康市| 望奎县| 邯郸市| 慈利县| 迁西县| 谷城县| 渭源县| 公主岭市| 从化市| 临汾市| 盱眙县| 剑阁县| 黄平县| 吴旗县| 丹东市| 奈曼旗| 普兰店市| 汽车| 都安| 英超| 宜宾县| 东方市| 古蔺县| 贺州市| 太和县| 措美县| 攀枝花市| 南木林县| 齐河县| 明光市| 东丽区| 大竹县| 瑞昌市| 玉屏| 弋阳县| 西藏| 尤溪县| 祥云县| 望江县|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