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

楊銘是親王了,爵位再提一級。

如今的大隋朝堂,正一品的就三個,楊素、高熲、楊銘。

楊廣特意將兒子叫回自己的寢宮,好生囑咐交代。

大概意思是,你要多聽楊素的意見,事關國家大事,不要固執。

楊廣這是在暗示他,你這個行軍元帥,是個虛名,行軍作戰,還得靠下面這幫人,贏了,功勞是你的,輸了,他們背鍋。

當然,不能輸!

楊銘不迭的點頭,總之,老爹說什麼,他都表示阿爺說的對,兒子肯定聽話。

接下來,就要準備出征事宜了。

三個行軍總管,史萬歲、郭衍、長孫成,這都是能打的,何況還有楊素,楊素的幕僚,都很牛比,跟了楊素半輩子,什麼場面都見過。

四人於當天傍晚,在兵部衙門,商討出徵大事。

糧食,不愁,楊銘出征的路上,會經過廣通倉,民部的人已經先一步趕往糧倉,調集糧草。

廣通倉的糧食,供給十萬大軍,綽綽有餘,因爲這座倉,是供應京師的。

不過軍隊出征,還需要徵調民夫,修橋鋪路,運送糧草,這些都得他們幹,不過這種事情,是需要兵部、民部、吏部協同辦理。

至今爲止,兵部這邊還沒有湊出十萬大軍,攏共才湊了七萬人,當然了,關中地區都是精銳。

關中乃京兆重地,裴矩做爲兵部尚書,也不敢把京兆周邊的府兵都讓楊銘帶走,否則楊銘一敗,京師立即空虛,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楊素聽了之後,大手一揮,道:「七萬足矣,但你要給我配夠戰馬鐵甲,軍械弓失。」

裴矩點了點頭,道:「衛尉寺和太府寺的庫存,會撥出來一半給你,兵部這邊給你湊一湊,攏共能湊出三萬副鐵甲,皮甲五萬,太府寺能出三萬馬,一概軍械輜重,足保供應,大可放心。」

三萬鐵甲,五萬皮甲,三萬戰馬,這絕對是精銳了。

楊銘一直在旁邊聽著,很多時候插不上嘴,畢竟他是真不懂,也沒人教過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

不過衆人之間的商量,都會顧及到楊銘的面子,大小事宜商討之後,都是由楊銘點頭。

只要是楊素說的話,楊銘非常利索的就點頭,史萬歲說的話,楊銘會裝模作樣的皺一皺眉。

至於郭衍長孫成,楊銘會「嘶」的一聲,思考一番後,再點頭。

他雖然不懂,但是不能讓別人覺得自己不懂,就算他們都清楚自己真不懂,也要讓他們覺得自己稍微略懂。

他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與衆人商討時,架子放的很低,謙虛客氣,只此一點,楊素就認定了此戰必勝。

只要楊銘不掣他的肘,就輸不了,他對漢王楊諒,是打心眼裡瞧不上,攻打高句麗,能敗成那副吊樣,他也是服了。

….

如果他能活到楊廣三徵高句麗那一天,只怕會吐血而亡。

當晚,衆人各自返回本部衙門休息,並且派出親信幕僚,前往徵兵大營整編人馬。

他們這些人,都有開府的資格,手底下的幕僚不少,而楊銘的王府屬官,都特麼在荊州,現在的他,除了李靖、蕭摩訶、房玄齡之外,孤家寡人一個。

翌日,收到消息的裴淑英趕忙令龐牛等人做好準備,王府部曲,是必然要隨軍出征的。

「殿下若有閃失,汝妻兒老小,不得保,」楊茵絳挺著大肚子,嘴裡喋喋不休的警示龐牛。

秦王府部曲,都是關中人,家卷都在關中,他們死了,無所謂,秦王府會負責料理後事,但如果楊銘出事,那麼秦王府會送他們家卷歸

西。

之所以有禍不及妻兒這一說,正是因爲總是禍及妻兒。

龐牛自然不敢大意,心知此番出征,自己掛了,都不能讓楊銘出事,否則王妃不找他家的麻煩,陛下也不會放過他們家。

在楊素等人看來,此仗許勝不許敗,在龐牛看來,楊銘許傷不許死,至於勝敗,那不是他的事。

王府部曲,那是和羽林衛一樣的配置,都是灌了鑌鐵的甲胃,最好的兵器。

楊茵絳和裴叔英,又緊急從各自孃家,徵調了一撥人手,充實楊銘的親軍,以至於楊銘的護衛等級,已經達到五千人的規模。

楊銘根本沒有時間返家,於當天中午,由羽林衛護送他和楊素等人,奔赴徵兵大營。

徵兵大營,就在大興城郊外,由臨時徵調的民夫兩日兩夜內建成。

大隋基建,華夏之光。

這玩意是臨時性質,等到仗打完了,就得趕緊拆掉,不然京師外有一座大營,算怎麼一回事。

平叛大軍,共有七萬四千人,外加楊銘的親軍,以及楊素等人的部曲,已經過了八萬之數。

不過打仗的時候,一般不會算上親軍,他們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登場。

楊銘他們議出來的作戰方案,是直接將這八萬人從大荔縣渡河,進蒲津關,與裴文安決戰。

渡河之後,纔會分兵,畢竟八萬人攪合在一起,非常的亂。

不要談什麼軍紀,軍紀就是用鞭子抽,軍法就是砍頭。

老百姓連大字都不認識,懂什麼叫軍紀。

大荔縣那邊,黃河水位不高,馮翊郡太守已經徵調當地民夫,臨時搭建了幾十座浮橋。

河東縣有軍情遞至大營,

別說蒲津關了,裴文安的八萬人,眼下連河東縣都還沒打下來。

李靖死守河東,糧草軍餉源源不斷的從蒲津關後方送來,士氣不跌,不過東面的城牆快被打爛了,用不了多久,河東縣鐵定要丟。

裴文安那裡,不管怎麼說也是正規軍,投石車和撞車都有,但數量不會很多。

因爲幷州兵,主要是跟突厥打,突厥沒有城池用得著投石車。

….

再者說,投石車這玩意,時靈時不靈,據楊素說,他攻城從來不用這玩意,因爲投石車運輸非常麻煩,拖延行軍速度,到了城外還需要組裝起來,頗爲消耗時間。

楊素攻城,就是拿人命堆,幾十個人扛著一根圓木,頂著盾牌去撞城門,死了就把屍體拖走,換下一撥,還有類似於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那樣,以高梯攀上城牆。

大隋的城牆,不高,用梯子其實是比較方便的。

投石車是一種比較雞肋的選擇,因爲你打掉城牆外城的牆磚之後,裡面那層夯土才最難打。

但是可以打成個斜坡,利於軍卒攀爬上去,這就講究技術了。

所以投石兵,類似於足球守門員,基本上不會換的,還能將技術傳給兒子。

攻城最下選,就是挖地道,找個合適位置挖進城裡去,基本上很少有人會用,因爲太難挖了,需要躲避地下巨石,所以經常挖著挖著就偏離了方向。

第二天一大早,大軍開拔。

裴矩那邊,雖然張羅了三萬匹馬,但實際上,一萬是騾子,這玩意是不能當騎兵的,而且這些騾子,是從府兵身上徵調來的。

大隋制,府兵除了軍資、衣裝、輕武器,以及糧食自備之外,還得提供騾子和驢。

事實上,騎兵的規模本就不宜過大,兩萬,可以說是黃金配置,多了少了都不合適,這是楊銘在路上的時候,從楊素那裡請教過來的。

萬歲等人,各領兵馬,不在楊銘身邊,所以楊銘但有疑惑,只能詢問楊素。

wWW● TтkΛ n● ¢〇

而楊素也不藏私,知無不言,畢竟楊銘是他的孫女婿。

騎兵作戰,優勢有三,

一,機動性,

二,遠程騎射,

三,衝擊力。

戰場上,騎兵的主要作用是衝擊敵方軍陣,從而扯開防線,攪亂部署,遠程騎射殺敵只在其次。

再有就是敵方潰敗的時候,追殺得用到騎兵。

當然了,這些都是楊素的一家之言,他的這個用兵習慣,楊銘可以當做參考,但不能全盤接收。

河東縣那邊已經告急,所以他們必須加快行軍。

怎麼加快,還是用鞭子抽,腿腳不夠快的士卒,免不了會被那些校尉和旅帥抽打。

大隋的軍府,叫做驃騎府,設驃騎將軍一人,車騎將軍一人,另外還有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一人。

三百人爲一團,長官爲校尉,一百人爲一旅,長官是旅帥,五十人隊,是爲隊正,十人爲火,是爲火長。

京兆地區的驃騎府,基本上佔據了整個大隋的十分之三,而且所有的驃騎將軍,全部由二品至五品官員的子孫擔任。

這些子孫,不用說,肯定不是長子,嫡子都不多,大部分是庶出。

清一色的關中子弟,兵力強悍程度可想而知。

楊諒那邊就比較雜了,而且他手底下,也有不少關中子弟,所以楊諒打出的旗號,絕對不能是造反,不然這幫人,他就使喚不動。

因爲他們的家卷在關中,他們要是成爲反賊,就會牽連家人。

整個叛軍基層將士,眼下都只想著早點殺了楊素,好結束這場戰爭。

兩天兩夜的快速行軍,火油就消耗了三分之一,火油就是石油,大隋稱之石漆。

這玩意非常金貴,有一個說法:將石漆取入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所以也叫黑脂或黑膏。

楊銘他們夜晚行軍,爲了省著點使用石漆,也是三十米一火把,照亮前路,後面看不清的,就抓著前面人的衣服,一個連一個的往前面跑。

這天晌午,走走跑跑,先頭部隊,終於抵達大荔縣。

往東三十里,就是黃河,河上有浮橋,怎麼渡河,也有講究。

圓盤大佬粗

九九章 黑吃黑第594章 雙子同出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五四章 配婚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26章 不差錢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一三章 來護兒一一九章 撮合第592章 水車軸承二六四章 高玥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723章 三十歲整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五九章 豪放名士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零七章 檢校衛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四二七章 捱打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五五章 吃剩飯第477章 總領西路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69章 大冢宰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545章 雙眼皮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89章 巨馬河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31章 可稱公子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一九六章 亂戰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第579章 弔唁長孫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九章 香味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03章 如嫡十四章 太子妃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七三章 挖牆腳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08章 冒失僭越
九九章 黑吃黑第594章 雙子同出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五四章 配婚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26章 不差錢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一三章 來護兒一一九章 撮合第592章 水車軸承二六四章 高玥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723章 三十歲整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五九章 豪放名士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零七章 檢校衛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四二七章 捱打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五五章 吃剩飯第477章 總領西路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69章 大冢宰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545章 雙眼皮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89章 巨馬河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31章 可稱公子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一九六章 亂戰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第579章 弔唁長孫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九章 香味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03章 如嫡十四章 太子妃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七三章 挖牆腳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08章 冒失僭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泊头市| 金寨县| 楚雄市| 广汉市| 报价| 天等县| 准格尔旗| 大安市| 水城县| 和平县| 泰兴市| 宜昌市| 南岸区| 北碚区| 饶平县| 阿瓦提县| 苍溪县| 农安县| 莱阳市| 云龙县| 冕宁县| 汾西县| 阿克苏市| 南投市| 黔江区| 肥西县| 甘肃省| 柳江县| 尚志市| 永康市| 乌鲁木齐市| 霍州市| 胶州市| 大理市| 金寨县| 石家庄市| 武清区| 卓资县| 凉城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