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

“很意外,都過去這麼久,魏徵的事情沒有任何人過問,”杜淹找到楊銘,彙報道:“我一直在讓人盯著韋晏,可是他毫無反應,難道韋家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韋晏,是韋彤的弟弟,杜如晦妻子的三叔,任刑部司門郎。

楊銘皺眉不語,按理說應該有反應纔對,敢同時辱罵兩個親王的人,以後可遇不到了,這麼好的機會都不肯把握住嗎?

半晌後,楊銘覺得自己這次突然讓杜淹復職,有些太過明顯,也許是露餡了。

“你繼續盯著,記住,不準任何人將魏徵提走,也不要讓刑部再審了。”

“臣明白,”杜淹告辭離開。

然後,楊銘拿著刑部提審魏徵的供詞,又看了一遍,哭笑不得。

這小子也許是覺得死定了,什麼話都敢罵,這樣的供詞如果讓老爹知道,魏徵必死無疑,因爲你這麼一罵,等於是側面諷刺皇帝教子無方,教出來兩個混蛋。

翌日朝會,

楊銘故意在期間,提及魏徵的事情,然後詢問衆臣,這個人該怎麼處置。

韋津直接道:“辱罵親王,大逆不道,應該千刀萬剮。”

好傢伙,真沒上套啊,楊銘笑道:“本王處置並不合適,畢竟人家罵的是我,我殺人的話,有徇私仇之嫌。”

嘿嘿,你果然不願意殺人,韋津繼續將軍道:“這種小民不勞秦王大駕,刑部遞交大理寺,可直接判死,這種人留著,都是浪費飯食。”

“不能殺人!”御史臺黃鳳麟起身道:“事情在十天前已經呈報陛下,需等陛下降旨,方可定奪。”

韋津一愣,好傢伙,你們御史臺這幫人嘴巴可真快,這種小事都給呈報上去了?

楊銘也是一愣,這下好了,魏徵的小命懸了。

御史臺,他管不了,人家這個部門,只服務於皇帝一人。

黃鳳麟並不知道魏徵的事情是楊銘在搗鬼,否則的話,他會提前一步告知。

這下子韋津沒什麼好說的了,事情捅到皇帝那裡,也就輪不到他提意見了。

“陛下應該快到晉陽了,”觀王楊雄岔開話題道:“宇文述親自率兵去了河北,那麼叛軍很快就會被剿滅,運河也就成了,今年這一年雖然不好熬,但咱們也算勉強熬過去了,那麼明年開始,河北是不是應該有些安民政策落地?”

“觀王柱國也,”楊銘點頭道:“河北經此一難,免除賦稅勢在必行,大家都各抒己見,咱們一起擬個奏疏,派人送往晉陽宮,上呈陛下。”

這個提議倒是沒有人反對,畢竟大家也都清楚,河北這次是慘大發了,徵調民夫最多,徵糧最多,造反最多,不敢說生靈塗炭,那也是百業凋零,水深火熱。

生靈塗炭這四個字,不要命的纔敢說出口。

眼下的河北,確實需要一副補藥,好固本養身。

運河一成,按照楊廣的節奏,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應該就要提上日程了。

楊銘這一次必須硬頂,去打亂老爹的節奏,最少都得拖三五年,而且將來就算對高句麗用兵,也不能從河北征調了。

你不能讓你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去扛鋼管,也不能讓一個年輕人七十二小時加班,會死人的。

至於高句麗,是不得不打,歷史上楊廣三徵高句麗,也不都是爲了面子,是因爲這個地方很重要。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不允許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坐大,因爲他們一旦坐大,就會打中原的主意,一直都是如此,從未改變。

如今啓民在大隋的扶持下,已經於北方坐大,那麼東北方向,就不能再出現一個勢力龐大的政權。

高句麗的問題比較複雜。

北魏時期,高句麗趁著中原內亂,進一步坐大,

連年征戰之下,北面的靺鞨(黑龍江吉林東部,東至日本海,包括海參威)、室韋(黑龍江吉林西部,內蒙古東部),都成爲了高句麗的附庸國。

西邊的契丹,奚,也開始給高句麗上貢,這樣一來,高句麗騰出功夫,不斷的對南邊的新羅、百濟(棒子)用兵,意圖統一朝鮮半島。

也就是在這個關鍵時期,北周順利統一北方,然後楊堅篡周,原本臣服於高句麗的契丹、奚、室韋等部,開始派出使臣,交好大隋,高句麗的形勢瞬間窘迫。

不得已之下,當時的高句麗王高陽成也派出使者交好大隋,接受楊堅的冊封,被封爲平原王大將軍,遼東郡公,而他背地裡,又派出使臣交好南陳,又被陳朝封爲平原王寧東將軍。

直到大隋順利滅陳,統一天下,高陽成嚇壞了,趕忙遷都長安城(平壤)。

是的,高句麗的首都也叫長安城。

大隋的崛起,直接影響到了高句麗的戰略方針,當時的東北亞一帶,因爲歷史傳承原因,只有高句麗是正兒八經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經濟制度,農耕冶煉技術,與中原無異,只是稍顯落後。

而且地理條件,對大隋不利,先有遼西走廊,可以威脅河北,還可從渤海登膠東半島,直接威脅山東。

如果大隋和突厥翻臉,高句麗必然犯境,屆時便是兩面受敵的不利局面。

而中原抵禦塞外,構築有長城這條完整防線,但是對高句麗,沒有,最扛打的只有臨渝關,而且也扛不了多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就是爲什麼,歷史上楊堅、楊廣、李世民,李治先後對高句麗用兵。

甚至李世民還說過一句: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可見這個地方,不能不打

裴淑英在晉陽等了七天之後,皇帝楊廣終於來了。

他一到晉陽,就覺得晉陽宮太小,想要重建,幸好衆臣紛紛反對,楊廣迫於當下實在沒錢,暫時作罷。

晉陽宮,原爲東魏所建,開皇九年,就被擴建一次,十六年,又增設倉城,面積不算小了,但楊廣還是看不上。

既然帶個“宮”字,那就不是別人能住的地方,京師大興宮,洛陽紫微宮,揚州江都宮,外加晉陽宮,這都是皇帝住的,裡面的宦官奴婢,地方官根本管不了。

河北叛亂平定的消息,已經急遞至晉陽,楊廣大爲開心,當晚便在晉陽宮設宴。

裴淑英做爲正一品外命婦,帶著從一品的滎陽王楊瑾,身穿禮服,被接入宮中,朝見皇帝。

“讓朕的孫子上前來,”楊廣笑道。

裴淑英將兒子交給高野,隨後由高野領至皇帝面前。

楊廣從袖中伸出雙手,捏了捏楊瑾的臉蛋,皺眉道:

“如何瘦成這樣?”

裴淑英趕忙跪下:“兒媳有罪。”

楊廣頓時皺眉,轉而看向裴矩,裴矩一臉無辜的攤了攤手,意思是我不知道啊?

“起來說話,不論多大的罪過,看在楊瑾的份上,朕都不會怪罪你,”楊廣沉聲道。

● ?????● ¢O

這時候,太原通守於仲文趕忙站出來,行禮道:

“啓稟陛下,王妃北上途中,接濟難民多達數千人,以至自身口糧耗罄,是臣接引失職。”

坐在底下的楊約頓時皺眉,下意識的看向楊玄感,楊玄感撇了撇嘴。

“原來如此,”楊廣沉聲道:“秦王妃路經郡縣,一應主官,罰俸一年。”

他是隻字不提難民的事情,轉而看向孫子,道:“去找你的兄長去,近幾日就呆在朕的身邊,朕總不能讓自己的孫子吃不飽飯。”

這話一出,好傢伙,幾百位大臣紛紛起身請罪。

楊廣冷哼一聲,語氣慍怒道:“朕的兒媳,孫子,能秉持朕意,克勤克儉,爾等當效行之。”

“臣等羞愧!”衆臣趕忙附和。

隨後,楊瑾被帶到了楊瑞身邊,兄弟倆手牽手,老老實實的坐下。

裴矩微笑著看向女兒,說道:“哪來的那麼多饑民,不過是王妃一路施捨,引來的好事百姓而已。”

他這是要挑事了,運河即將完工,算總賬的時候到了,不過裴矩只想點到爲止。

裴淑英仍然跪在地上,臉色闇然,朝楊廣道:

“兒媳親眼所見,沿途饑民瘦若干柴,幼童舉步維艱,流民所過,果腹之物惟有草莖樹皮,易子而食之慘象,比比皆是,兒媳是陛下的兒媳,自當秉承陛下愛民之德,救濟百姓於水火。”

楊廣面無表情,呼吸逐漸凝重。

虞世基直接開口道:“王妃這套說辭,是有人授意的吧?榮國公奉陛下之命,先一步抵達晉陽,怎麼就沒見過流民饑民呢?”

裴淑英擡頭直視對方:“你的意思,我在欺君?”

“不是不是,”虞世基道:“臣只是疑惑,您本來在大興,初到山西並不熟悉當地情形,是誰教王妃這麼說的?”

裴淑英冷笑一聲,道:“如果我是被人指使,那也是蒼天,皇帝,以及我大隋的祖宗基業,社稷江山,天下萬兆黎民。”

說罷,裴淑英朝著楊廣拜倒。

大殿內瞬間安靜,很多人都意識到,秦、齊二王的決戰就要拉開帷幕了。

“張衡、楊達,韋貞,還有一個薛道衡,”楊廣沉聲道。

四人趕忙出列,心知這是要背鍋了,一個御史大夫,一個司隸大夫,兩個門下省黃門侍郎,都是正三品上。

楊廣繼續道:“山西到底有沒有饑民,有多少,你們一點都不知道?”

我們知道,我們也告訴你了,您放心,這個鍋我們知道怎麼背,

張衡率先道:

“各路消息出入太大,臣這裡一時間也無法驗證,真僞難辨,所以纔沒有呈奏陛下,是臣失職。”

“那就查清楚!”楊廣怒道:“朕的兒媳總不會誆朕,山西百姓皆爲朕的子民,誰讓朕的子民餓死,誰就去死。”

四人連忙應聲,好傢伙,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666章 天寒地凍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一零七章 檢校衛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26章 形勢複雜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590章 索然無味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652章 救火將軍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18章 西方之劫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八四章 又保一個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490章 非大不可五六章 胡商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六四章 高玥第625章 登高之門十六章 高門大閥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744章 寧願一死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736章 徐景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九九章 黑吃黑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70章 大步前行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47章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623章 朱雀門下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724章 傳染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585章 你混蛋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683章 南面可汗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669章 大冢宰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16章 世民北上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
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666章 天寒地凍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一零七章 檢校衛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26章 形勢複雜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590章 索然無味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652章 救火將軍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18章 西方之劫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504章 五女山城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八四章 又保一個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490章 非大不可五六章 胡商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六四章 高玥第625章 登高之門十六章 高門大閥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744章 寧願一死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736章 徐景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九九章 黑吃黑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70章 大步前行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47章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623章 朱雀門下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724章 傳染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585章 你混蛋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683章 南面可汗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669章 大冢宰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16章 世民北上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平湖市| 布拖县| 阳谷县| 吉木萨尔县| 樟树市| 朔州市| 濉溪县| 永兴县| 贵德县| 河西区| 民权县| 永顺县| 宝鸡市| 崇明县| 吴桥县| 凤阳县| 汕头市| 芒康县| 于田县| 莎车县| 尼木县| 哈巴河县| 民勤县| 黑水县| 田东县| 罗山县| 铜鼓县| 祁门县| 建昌县| 石家庄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临汾市| 三河市| 安龙县| 吉木萨尔县| 屏山县| 太仓市| 柳州市| 穆棱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