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6章 天寒地凍

楊玄縱兄弟倆麾下有四千河東部曲,再加上洛陽的一萬城防軍,一萬四千人浩浩蕩蕩的奔赴興洛倉。

至於他們到了之後,怎麼配合屈突通,這就是他們倆的事情了,楊銘不會遙控指揮。

大軍統帥就是這樣,我給你一個大致方案,你按照這個方案去具體實施,怎麼實施,是要依照當下形勢去決定的。

楊銘坐鎮洛陽,不知道滎陽到底會發生什麼,所以不能定死命令。

別說微操大軍了,lol的英雄攏共四個技能,他都操作不好。

所以啊,行軍在外,不要以爲自己是萬能的,比你懂的人多的是。

統帥就應該做好統帥該做的事情。

史懷義、宋老生、史萬寶他們這六千步卒,已經進駐偃師,偃師是洛陽東面門戶,武王伐紂時期,築城息偃戎師,意思是大軍駐紮在這裡休整,偃師的名字就是來源於此。

要打洛陽必打偃師和伊闕,這是必然的。

滎陽郡有運河最大的板渚碼頭,史懷義他們得從這裡,由官船擺渡過河,下游不到一百里就是汲郡,汲郡爲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爲這裡有四大倉之一的黎陽倉,所以楊廣纔會派遣繕國公李景坐鎮那裡。

“天寒地凍,行軍殊爲不易,滎陽叛軍太多偏偏就囤積在黃河下游位置,若不然,我們其實可以早點渡河的,”史萬寶他們在一個小屋裡面烤著火,商議道。

他們三個史懷義是主將,沒有誰會不服氣因爲史萬寶也在,主將是親哥惟一的兒子,他不擁護誰擁護?

“洛陽方向來消息,玄縱他們往興洛倉去了,我們應立即派人聯絡,請玄縱能在沿河一線爲我提供策應,好讓我軍儘早渡河,”史懷義道。

軍中,一般都是稱呼軍職,但是這一次隨太子出征的將領,都是一夥的,大家是自己人,平時怎麼稱呼,大可不必改口。

宋老生皺眉道:“臘月行軍,天寒地凍,怕將士們受不了啊,眼瞧這天氣,洛陽今冬的第一場雪,恐怕就要來了,若我行軍遭遇風雪,只怕路上的折損會無法想象。”

史懷義斷然道;“汲郡繕國公的求援信,就沒有斷過,他那邊攏共不到三千人,兩千人守在黎陽倉,真要打起來能不能堅持五天都說不準,好在叛軍因天寒拖延了行軍速度,我若不及時前往,汲郡丟了,有何面目見太子殿下。”

“太子並未催促,”宋老生道,他這個還是不太行啊,怪不得歷史上被李淵給弄死了,要不是他丟了霍邑,李淵也沒機會從龍門渡過河,進入關中。

實力有限,爲什麼楊銘還要用呢?因爲是自己人外出征戰,必須用自己人。

特殊情況下,魚俱羅、楊義臣、屈突通等人都可能出現不遵楊銘將令的情況,但是自己人不會。

史懷義道:“太子身兼統帥之責,擔子何其之重,若事事需太子囑咐,還要我等何用?立即通知碼頭準備渡船,讓玄縱派出一支騎軍,於岸邊掩護,我們明日就登船。”

黃河兩岸,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登陸的,過河,也不是我從這頭坐船,直接就能過對岸,而是登船以後,尋找合適的登陸地點,而汲郡就是最合適的。

碼頭是有區別的,擺渡碼頭如關中的龍門渡,蒲津渡,這是直接可以過對岸的,但是板渚碼頭不是擺渡碼頭,它是貿易碼頭,主要功能,是吞吐經運河過來的各種貨物以及兵員物資運輸,有極大的戰略屬性。

碼頭就在虎牢關外,如今仍被朝廷牢牢控制著。

平時,碼頭歸工部管,戰時,碼頭歸虎牢關守將監管,而虎牢關的守將,是金紫光祿大夫堯君素,楊廣晉王時期的親衛。

堯君素在得知史懷義這個時候要渡河,也是一臉詫異,北風呼呼的颳著,船隻於河面行駛極爲困難,何況還要往下游走一百多裡,才能登陸。

“調派小船吧,大船這個時候在河面不好掌控,”堯君素下令道。

六千人坐小船,得多少呢?至少得兩百艘,大隋任何一個碼頭,都沒有板渚碼頭這麼富裕,船實在是太多了,楊廣巡遊江都用的五千多條船,現在還有三分之一,停靠在板渚,因爲與河北的貿易暫時中斷,所以船隻走不了,還有一部分被衛玄借走,南下去江都了。

楊玄挺這邊派出心腹孫開,攜帶五日軍糧,領著一千騎兵往北,準備接應渡河大軍。

他們是負責清除騷擾船隊的叛軍,一千人足夠了,因爲是騎兵嘛,能打能跑。

兩百多條船,緩緩朝著下游行去,小船沒有遮蓋擋風的東西,衛士們只能拿盾牌頂著,以及從虎牢關借來的一些殘破披風。

河面的冷風嗖嗖的灌進衛士們的脖頸,一個個打著寒顫,咬牙堅持著,這其中不乏有直接被凍死的。

李德逸手底下這麼多人,監控範圍自然輻射了黃河區域,他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出一股五千人的賊兵,撲向黃河。他以爲這支船隊,是要繞到他們背後收拾他。

一場圍繞船隊的游擊戰,就這麼開打了,人數不多,卻異常慘烈。

孫開原本是楊約的幕僚,楊約早期掛靴之後,他的人便分配給了玄感幾個兄弟,都是跟著他和楊素南征北戰的好把式,沒有一個慫貨。

孫開完全不知道來了多少賊軍,但眼瞧對方連幾件像樣的鎧甲都沒有,這還說什麼呢?打唄。

他麾下的,可是河東部曲精銳,以一當十不在話下,何況玄縱是給他下了死命令的,必須保障史懷義部順利過河。

像他這種家臣出身的人,腦子裡只有一個忠字。

數千人就這麼在黃河岸邊打的熱火朝天,鮮血剛一落地瞬間便會凝固,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沿著黃河一路鋪開。

身在洛陽的楊銘,正在舒服的烤著炭火,他也是要去河北的,但是前提是,汲郡必須穩固,否則他去河北沒有落腳點。

“一條黃河,將河北河南相隔開來,古今雖不斷改道,但是這裡沒有變過,瓦崗賊衆一旦拿下汲郡,便可渡河南下,若與山東叛軍合兵,洛陽還真不好守,”房玄齡蹲在一旁,給爐子里加碳。

河北河南的名字,就是因爲黃河來的,君在河之北,我在河之南,共飲一河水。

薛收縮成一團,搖頭道:“河北人信不過山東兵,他們結盟的可能性不大。”

他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河北的兵一直都是非常猛的,但是山東就差點意思了,北方兵員素質,以山東爲最差,別看他們人高馬大的。

當然了,這是隋朝時期啊,跟後世毫無關係。

原因是什麼呢?因爲山東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糧食富足,不缺吃喝,所以其彪悍程度,自然比那些吃不飽飯的人差點。

不論是遠征高句麗,還是北征,山東兵一直就沒有被當成主力,而河北總是做前鋒,關中兵用來攻堅,山西擅守,河南團結,這就是因材而用了。

至於江淮軍,就是炮灰了。

翟讓雖然是河南人,但是進入河北之後收服了王伯當部,麾下的河北人已經很多了,讓他跟李德逸結盟,可能性確實不大,除非是危急關頭。

楊銘笑道:“任何事情,都不要下定論,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山東叛賊這次來的太急,其中勢力錯綜複雜,一旦遭遇潰敗,內部恐會大亂,屆時散亂的叛軍若被翟讓所用,威脅還是不小的。”

李靖點頭道:“李德逸爲主帥,其主力在中軍,若將其擊潰,其聯盟之勢當瓦解一空,玄縱臨行前,殿下曾經囑咐過他,想來他會找機會的。”

“賊衆晝夜攻城,不計損耗,可見其後勤已然告馨,臣以爲,玄縱奇襲敵中軍,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杜如晦分析道。

楊銘的主力,要等到史懷義站穩汲郡才能出發,眼下是唯一的機會,因爲翟讓的大軍還沒有開始攻打汲郡首府衛縣,而是窩在湯陰、內黃、頓丘、堯城等縣。

因爲太冷了,出不來。

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失算,如果他身邊有李密的話,李密一定會勸他立即拿下衛縣,免得官兵在黃河北岸擁有落腳點。

人嘛,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思己及人,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敲別人的想法,翟讓覺得我凍的不能出去,官軍肯定也是一樣的。

你纔讀過幾天書啊?人家史懷義古之兵法,都讀過了。

一旦史懷義順利進駐衛縣,等於是給大軍提供了登陸保障,我可以堅守不出拖延時間,等到大軍陸續抵達,局勢便會瞬間扭轉。

而李德逸,眼下已經不在楊銘的擔憂範圍之內了,因爲對方也犯錯了,死磕滎陽而不是興洛倉,糧食必斷。

斷了糧,會有很多人餓死,進不去滎陽,會有很多人凍死,這支山東叛軍,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就差玄縱捅上一刀,便是支離破碎的局面。

寒冬臘月,正常熬都不好熬,別說是外出行軍了。

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58章 斛律明月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九四章 換防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94章 雙子同出第514章 野心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653章 江淮羣賊七十章 一車美酒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743章 焉能背主九一章 終於見面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40章 沒錢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88章 豪放派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四二章 形勢大好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693章 不可能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七九章 負荊請罪第767章 貓哭耗子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七七章 孤魂野鬼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715章 敗興一場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第746章 齊王楊暕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488章 軍驛夜話三九四章 三推讓七四章 家大業大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20章 大柱國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612章 一諾千金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739章 隔代親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74章 頂級投機者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568章 他們好著呢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
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658章 斛律明月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九四章 換防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94章 雙子同出第514章 野心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653章 江淮羣賊七十章 一車美酒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743章 焉能背主九一章 終於見面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40章 沒錢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588章 豪放派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四二章 形勢大好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693章 不可能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七九章 負荊請罪第767章 貓哭耗子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七七章 孤魂野鬼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715章 敗興一場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第746章 齊王楊暕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488章 軍驛夜話三九四章 三推讓七四章 家大業大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20章 大柱國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612章 一諾千金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739章 隔代親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貍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674章 頂級投機者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568章 他們好著呢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务川| 灵川县| 张家港市| 西吉县| 汤阴县| 蒙自县| 栾城县| 太康县| 弥渡县| 平陆县| 凌源市| 沙洋县| 太白县| 苏尼特右旗| 隆回县| 改则县| 伊金霍洛旗| 崇义县| 自治县| 泾源县| 察雅县| 新闻| 托克托县| 云浮市| 连州市| 崇阳县| 瑞金市| 阿拉善盟| 务川| 新和县| 大英县| 大冶市| 太康县| 哈尔滨市| 康马县| 耒阳市| 洪江市| 闸北区| 启东市| 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