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

三月十五,楊銘參加朝會。

有太子的朝會和沒太子的朝會,區別在於羣臣忌憚的人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宇文化及是昨天封的爵,本來他的傷勢還沒有好,但是楊廣不能等了,一旦等到自己兒子參加朝會,給宇文化及封爵的事情,就會出岔子,所以楊廣乾脆也不見人了,一道旨意頒出去,直接給還躺在家裡的宇文化及封了爵,一個縣公。

二十鞭子,楊約痊癒得兩個月,屈突通挨鞭子也有半個月了,他都沒好,宇文化及更好不了。

今天的朝會上,議的是兩件事,一件事是張須陀要離京了,皇帝撥給山東的六百萬石糧食,怎麼分配,需要理清楚,二就是嶺南了。

本來馮、寧二人進京,已經做好了跟皇帝談判的準備,畢竟高句麗已經完蛋了,朝廷現在完全可以抽出功夫對付他們,所以嶺南的問題所有人都清楚,是要解決的。

但是他們倆跟皇帝的第一次會面,就被鎮住了,楊廣雖然一句威脅的話都沒有,但是態度非常強硬,嶺南必須改制。

人家可沒有說你們不改會怎麼樣,因爲你們可以猜到會怎麼樣。

當今皇帝,獨斷專行,做什麼事情是不顧及國力和民力的,人家敢徵調百萬大軍打高句麗,爲什麼不敢打嶺南呢?

今天朝會的兩件事,都是重頭戲。

“六百萬石糧食,還是賑災糧,但是不能賑出去,只能借,”裴矩道:“以受災百姓戶數計算,每戶借糧十石至二十石不等,爲期五年歸還,情況嚴重的,可以適當放寬期限。”

撥糧的事情,是歸民部管,而裴矩的右僕射,就是管著民部、刑部、工部。

華夏封建社會,只有在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纔會以糧賑災,而這個賑不是給你發糧食,而是有一個施賑的地方,能管你飯吃,這個飯的定量,是餓不死你就行了。

施賑是官員在做,所以賑災也是一些官員中飽私囊的絕佳時機。

山東的兵亂結束了,但是各地的糧荒還很嚴重,要不是楊銘派武士彠下去,以商人的那套方式控制糧價,借糧給百姓,山東還得亂。

武士彠借出去的糧,是甭指望要回來了,但是朝廷借給百姓的糧,一粒都不能少。

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許就是朝廷這次撥糧,不跟百姓要利息,借你多少,你還我多少,不按市場價格計算,咱們只稱斤重。

楊約皺眉道:“六百萬石糧食,是陛下的一片愛民之心,如果都能落在實處,其實是可以解決河北和山東的問題,就怕這六百萬石能落在平民手裡的,不足一半,臣以爲,應派安撫使,授予使持節,監督撥糧過程。”

他這話一出,李渾頓時發出一聲冷笑。

他爲什麼要笑呢?很多人都能聽明白,因爲玄感在山東兼併土地,你們叔侄是真會說漂亮話啊?但是背地裡乾的事,卻是一件比一件黑。

楊銘挑眉望了過去,問道:“你笑什麼?”

李渾一愣,趕緊低下頭去:“臣沒有笑什麼。”

“我聽見你笑了,答話,你笑什麼?”楊銘冷冷道。

這下好了,其他人看熱鬧了,馮、寧二人今天也在,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太子在朝堂上,是什麼樣子。

李渾支支吾吾半天,道:“臣以爲楊司隸的顧慮,額是多慮了,眼下的山東和河北,肯定沒有官員敢忤逆陛下的這片愛民之心,所以,六百萬石糧食,應該能落到實處。”

楊銘在場的情況下,他是不敢提玄感那檔子事的,畢竟玄感是人家老丈人。

楊銘冷哼一聲:“國事重大,全靠猜啊?你覺得能落到實處,就能落到實處了?”

“是臣考慮不周,太子教訓的是,”李渾趕忙道。

楊銘不說話了,玄感可樂壞了,一個勁的偷笑。

楊約繼續道:“陛下撥的這六百萬石糧食,就是六百萬,運輸之損耗,不能算在裡面,糧食是從洛陽興洛倉調撥,走運河分往河北山東,魚俱羅和張須陀已經證明,他們倆對地方的治理,是有能力的,應授使持節,監督糧食下撥,確保用在正途。”

楊廣點頭道:“卿的建議,朕深表贊同,誰敢吃朕的撫民之糧,朕要他的腦袋。”

“陛下聖明,”牛弘道:“御史臺、司隸臺,也應派遣官員巡查山東河北,去年的那場大亂,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處理,有沒有誰藉機兼併百姓土地,或是囤積居奇,還有那些擡高糧價的商人,都要調查清楚,因爲就是這些人,在給朝廷潑髒水,民亂也是由此而來。”

楊玄感聽了之後無動於衷,內心稍微有點擔心,正常來說,沒有人敢查他,就算查到,他也可以推給下面的人。

但問題是,司隸臺是楊約管著,沒事,但是御史臺,現在是裴蘊。

老裴家會不會搞什麼幺蛾子,他也說不準。

接下來,楊廣分別冊封魚俱羅和張須陀爲河北、山東安撫使,授使持節,有專殺官員之權。

他肯定不願意自己的一片好心,被下面的官員糟踐了,雖然楊廣很清楚,下面不貪是不可能的,就是貪多貪少的問題,喂不飽官的時候,不要想著餵飽百姓。

皇帝和老百姓,是不會打交道的,楊廣今次之所以這麼大方,是怕再出亂子。

而六百萬石糧食,分給河北的有四百萬,別看河北這次的亂子不大,但是那邊要是起了亂子,可比山東難收拾多了。

一直到晌午,民部才和張須陀合計出一個詳細的方案,並且會派官員與張須陀一同回去,負責糧食調撥。

楊銘直到此刻,除了衝了李渾一句,都沒怎麼說話,搞得宇文述非常心虛,他就怕太子提他兒子的事情。

“兵部的覆盤,結束了沒有,”楊銘一開口,宇文述心裡頓時咯噔一下,怕什麼來什麼啊,不是衝著我兒子,就是衝著我。

段文振點頭道:“已經在做最後整理,明天就可以呈給陛下和太子。”

“這麼巧啊?”楊銘沉吟片刻:“明天我去兵部瞧瞧去。”

“臣恭候殿下,”段文振點了點頭。

接下來,張須陀可以走了,因爲這裡沒有他的位置,吏部侍郎崔君肅負責給人家送行,也走了。

“嶺南二十郡太守,只有七個是朝廷下放的,剩下的都是照顧你們當地,但是今後不行了,”裴矩看向馮盎道:“朝廷至少會對十五個郡的太守,直接安排,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楊銘聽到這句話之後,內心忍不住嘆息一聲,裴矩的話,肯定是老爹的意思,這麼苛刻的條件,老爹這是在逼嶺南啊。

聽起來好像沒有毛病,做爲大隋疆域,嶺南一直搞本土世襲,朝廷肯定是不能容忍的,但是一下子改的太急,也不合適。

畢竟嶺南直到唐朝中期,朝廷對他們那裡,還是採用“放歸法”,也就是對部分地區實行寬鬆政策,允許當地部落自主管理本地事務,畢竟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

而裴矩的這個法子,有點過激,馮盎和寧長真肯定不能接受。

楊銘算是看出來了,這場談判,兩邊都不是真心的,老爹恐怕是有意動武啊。

既然不是誠心談判,那麼兩邊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不聽了,因爲全是假話。

什麼是真的?還在“大業”這兩個字上面,以老爹的性格,恐怕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嶺南問題。

這不是不可能,因爲唐朝對嶺南的容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隋末大亂鬥摧垮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民生結構,人口銳減三分之二,國力不足以對嶺南動武。

但是眼下的大隋,是具備這個能力的,但弊端是,一旦動武,又得倒退好多年。

楊約不方便出面反駁裴矩,因爲他們是一邊的,但是他也琢磨出來了,皇帝要挑事啊。

開一個不可接受的條件,挑撥嶺南主動反抗,而身在江南的來護兒,其實就是在爲用兵嶺南做準備。

於是楊約朝楊銘看了過來,傳遞了一個“危險”的眼色。

楊銘一下子也想不出解決辦法,只能是沉默。

馮盎臉色頹敗至極,跟裴矩爭論了幾句後,不再說話了,他也沒想到,這次赴京會是這樣的場面。

皇帝太狠了,這是要將我們連根拔起?

反而是寧長真頗爲淡定:“要是按照這麼一個法子改,我和馮盎都改不了,裴公還是另請高明吧。”

崔仲方愣道:“欽江公可不能撂挑子啊,嶺南的事情,還是要靠你們的。”

“靠我們?”寧長真冷笑道:“我沒有這個本事,您可真是高看我了。”

民部侍郎韋津道:“觀城縣公韋約,熟諳嶺南民事,可以讓他下去給你幫忙。”

說是幫忙,其實下去之後,肯定是韋約說了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韋約靠著二哥韋洸掌握的嶺南情況,終於變的有用了。

ωwш?тTk Λn?C○

“行,派誰都行,我和馮盎照辦就是了,”寧長真呵呵道。

崔仲方笑道:“欽江公不要動氣嘛,具體方案,咱們還是要在底下好好議一議的。”

“沒錯,事關重大,大家都要謹慎一些,”楊銘終於表態了:“可以爭論嘛,辦法都是論出來的。”

說罷,楊銘看向老爹,道:

“兒臣以爲,此事不宜操之過急,還是要慢慢來。”

楊約趕忙附和:“臣附議。”

只從這一句話,楊廣就能看得出,兒子不希望動武。

楊廣微笑點頭:“太子所慮極是,嶺南的事情,不能著急,急則有失,慢慢論吧。”

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628章 誠信第一十四章 太子妃一八零章 齊國公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第644章 苛捐雜稅四八章 個子最高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五四章 配婚三九章 香味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498章 兩項技能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559章 條件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九八章 洗白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752章 下手太快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480章 太師李穆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八二章 實話實說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735章 創造需求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45章 蘭陵蕭銑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第657章 一步登天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五六章 胡商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九四章 換防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53章 江淮羣賊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
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628章 誠信第一十四章 太子妃一八零章 齊國公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第644章 苛捐雜稅四八章 個子最高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五四章 配婚三九章 香味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498章 兩項技能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559章 條件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二九八章 洗白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752章 下手太快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480章 太師李穆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八二章 實話實說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735章 創造需求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45章 蘭陵蕭銑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第657章 一步登天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五六章 胡商第652章 救火將軍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九四章 換防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53章 江淮羣賊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诏安县| 许昌市| 宁波市| 措勤县| 梁河县| 鹿泉市| 梓潼县| 安阳县| 池州市| 保康县| 望都县| 夹江县| 扶绥县| 安吉县| 三都| 通江县| 北京市| 遂昌县| 宜川县| 乌恰县| 麦盖提县| 汾西县| 靖安县| 徐闻县| 蓝山县| 荔浦县| 天祝| 拜泉县| 开鲁县| 恩平市| 宕昌县| 罗山县| 东港市| 墨江| 武鸣县| 富顺县| 阿勒泰市| 万荣县| 宜春市|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