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

裴淑英是非常好相處的一個人,以前性子直,說話不中聽容易得罪人,後來當了媽,改變了很多。

尤其是身居高位,心知多說多錯,所以養成了話少的習慣。

當然,這是在外人面前。

她在殿門外打量了一陣崔奕,又和陳淑儀說了幾句悄悄話,便離開了。

崔奕更是手足無措,他本以爲裴淑英叫她出來,會問長問短,誰知道什麼都沒說。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裴淑英給崔奕留下了一個這個婆婆不好惹的印象。

河東煉場扛把子獨孤懷恩來洛陽了,是楊銘讓他來的。

國家要開墾荒田,需要農用工具,楊銘讓他來,就是去太府寺商議工具定購一事。

今年朝廷的頭等大事,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丈量田畝,開墾荒田,儘量讓百姓手裡能夠擁有更多的田畝。

百姓手裡的田畝多了,對國家賦稅沒有什麼影響,因爲大隋是按人頭繳稅的,但是對國家穩定,意義重大。

他們田多了,糧食也就富足了,也就有了閒錢消費,可以促進國內經濟。

那麼手工業的發展就要提上日程了。

古代商業,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貿易、手工業以及農業,其中貿易,是建立在後兩者的基礎上。

楊銘認爲,手工業從官辦官督,可以逐漸向民辦官督轉變了,也就是說,國家在某些行業開放壟斷。

關於這一點,世家門閥是非常支持的,爲啥呢?當今民辦,其實就是世家辦,老百姓能辦的起來嗎?

而官督,是爲了監管民辦不要亂來,比如私自鑄造兵器。

“可以適當流出一些冶煉工藝,今年先找一些人試一試,看看效果,”楊銘在朝會上道。

首先裴家就願意攬這個工程,大隋最大的精煉場,就在河東,裴家經過這幾年的滲透,已經逐步掌握核心技術。

可以說,只要國家批準,人家現在瞬間就能拉起來幾座精煉場。

於是裴蘊道:“河東之地,鹽鐵密佈,適宜先行。”

“好,那就從河東找些人,準許他們開辦煉場,”楊銘微笑的。

你以爲讓你白辦呢?手工業民辦,是要收重稅的,非常狠的稅,你們製造出來的產品,還會被朝廷控價,賣的高了,朝廷不允許,賣的低了,稅太重會賠本。

所以只能降低產品質量,那麼追求工藝革新的念頭,會增加,便於促進工藝改進,銷量也會很好,因爲便宜嘛。

這是一塊大蛋糕,像裴家這種門閥世家,族內有那種仕途無望的旁支,就是專門爲家族賺錢的,各行各業的專家都有,很容易上手。

但是必須要控制好,否則會出亂子。

除此之外,南方北方,楊銘會給二十個名額,山西三個,河北五個,山東兩個,河南四個,江淮地區六個,嶺南和隴右道,沒有。

如果這些精煉場建起來,也只佔國家總量的十分之一,但是它們會提供十分之九的稅收。

聽起來真悲哀,但就是這麼幹。

等到國家緩過勁來之後,將繼續承繼開皇之制,施行無稅。

是的,大隋立國之後的政策,就是無稅,因爲鐵,在開皇年間是官辦。

鹽和酒,被楊堅廢除專賣,既不專賣,也不徵稅,楊堅制定國策:食鹽之利與百姓共享之。

那麼楊銘等於是將最後一項鐵的專賣,廢除了。

楊廣繼位之後,這麼多年一直缺錢,也沒想過從鹽上面徵稅,歷史上直到開元十年,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爲了籌集平叛軍費,開徵鹽稅。

“鹽事,如今是民制、官收、官運、官銷,”楊銘道:“如今也要改一改,改爲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節省國家開支,利用鹽商擴大銷路。”

崔民燾皺眉道:“那麼鹽商又該如何定義?何人可爲鹽商?”

“設鹽商爲專業戶籍,世代爲業、父子相承,由朝廷在地方選擇適業者,”楊銘道。

底下一幫人頓時雙目放光,好傢伙,我們也可以賣鹽了。

楊銘接著道:“鹽戶者,家中不得入仕,子孫後代亦如此,只能售鹽,不得售賣它物,祖上三代,不得有爲官者。”

等於是不準世家插手了,因爲在大隋,你祖上最多也就三代可以在大隋當官,四代那就是北周北齊了,大隋不認舊朝的官。

這下子衆臣又恍惚了,也就是說,賣鹽的,永遠都是賣鹽的,不過這個好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可以在背後操控嘛。

楊銘當然也計算到了,所以官賣這一條,就是針對世家的,首先是民制,但是隻能賣給官府,然後官府賣給鹽商,那種世家支持的鹽商,我不賣給你,那就沒有了貨源。

所以鹽池總監,必須是寒門出身的人擔任,楊銘在背後撐腰,讓他們跟門閥對著幹。

大隋有鹽池四面監,即東、西、南、北等四監,歸門下省,只是正八品的官。

但是楊銘一下子給提到了正五品,一口氣換了四個人,御史臺陸知命,西南行臺省陳孝意,東宮黃鳳麟,國子監孔穎達。

開放壟斷,對世家有好處,但對國家的好處更大,那麼楊銘要做的,就是壓榨世家利益,儘可能的爲國家爭取利益,當然,要掌握一個度。

畢竟他現在沒有能力收拾世家,反而得倚仗世家,但是鹽事廢除專賣,就得一兩年籌備,他沒有楊廣那麼急性子,慢慢來,我幹不成,我兒子幹,孫子幹。

朝會過後,也有小朝會,參會者就那幾個大佬。

他們之間要說的,肯定是不能在朝會上說的事情。

“一條通濟渠,養護著近六千條船,這是一筆龐大的開資,你們說說,怎麼解決?”楊銘問道。

這六千條船,是楊廣的巡遊船隊,其中一半,別人不能用,反而需要耗費國庫,年年養護。

如今楊廣已經不可能再巡遊江都了,楊銘將來就算去,也不會這麼大張旗鼓,所以眼下需要解決掉那一半的大船。

如果在朝堂上提出來,等於是告訴大家,楊廣回不來了,這不合適。

裴矩道:“賣了吧,可暫解眼下燃眉之急,國家在外的欠賬數目太大,處理掉這些船,也可以應應急。”

楊銘笑了,其他人都不敢說,你說出來了,好樣的。

其他人對視一眼後,也紛紛贊成裴矩的意思。

“洛陽是運河樞紐所在,國庫正好欠著洛陽這些家族不少錢,不如就頂給他們吧?”崔民燾建議道。獨孤纂點了點頭:“我這裡可以的。”

你可以什麼啊可以?你的錢我都沒打算還,你還跟我頂賬?

楊銘笑道:“先解決了別家,再說你的問題,通濟渠獨孤家和蕭家兩頭吃,別家拿了船,總得在運河貿易上,分給人家一些,你們吃了這麼多年,不勻出一些來,我這邊也不好交代。”

其實就是要削弱獨孤家和蕭家對運河的壟斷,吃了十幾年了,太肥了。

關於這方面,有意見的人多了去了,以前吧,是戰亂,這兩家玩命撐著後勤,現在沒亂子,很多人已經開始鬧不滿了。

獨孤纂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條通濟渠,南方和北方最大的貿易線,說句心裡話,他和蕭家吃不下。

如今國家逐漸走向正軌,南北貿易無疑會重新繁榮起來,惦記他們的人肯定很多。

這種時候不放手,要出大事。

世家門閥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是因爲知進退。

“殿下怎麼安排,臣都聽您的,”獨孤纂表態道。

楊銘點了點頭:“這個工部要議一議,開放一半的貿易給民間,剩下的你們再分,如今國勢傾頹,要給民間輸血,等將來情況好轉,咱們再議。”

其實只要不再發生戰亂,國家就不會任由豪閥壟斷運河,戰爭時期集中起來,也是爲了國家便利。

獨孤纂一臉可惜的點了點頭。

好運不會一輩子都有,人活一世,總是跌宕起伏,禍福相依。

小朝會結束之後,裴矩笑呵呵的湊至獨孤纂跟前,兩人聯袂而行:

“趙國公勿要難過,太子也是爲了大局,各方對你們霸佔通濟渠漕運的事情,屢有怨言,御史臺那邊也告過不少回了,太子也難啊。”

獨孤纂笑道:“老夫自然知道太子的難處,家業大了,別人眼紅也是很正常的,有得必有失嘛,老夫並不在意。”

“聽說貴女兒又有了身孕,我這邊先向趙國公道賀了,”裴蘊拱手笑道。

獨孤鳳兒又懷孕了,因爲她和高玥住在一起,楊銘平時寵幸高玥的時候,也會去她那換個口味。

在東宮,除了楊茵絳是三個,裴淑英是兩個之外,其她都是一個,原因在於,她們都是小的。

不是不想生,是不能多生,這是規矩,除了楊裴二人生育子女不設限制之外,其她人最多可以生兩個。

算是一種不成文的潛規則吧。

獨孤纂捋須笑道:“這是小女的福氣。”

“唉”裴蘊嘆息一聲:“世事無常,若非當年那檔子事,趙國公恐怕已經是外孫成羣。”

獨孤纂臉色不變,微微一笑。

裴蘊是在暗指獨孤鳳兒當年瘋了的那回事,如果不是瘋了,誰也搶不走她的正妃之位,畢竟鳳兒是被獨孤伽羅罩著的。

如果獨孤鳳兒是正妃,她可以隨便生,生的越多,地位越高。

獨孤纂也清楚,這樁陳年舊案背後必然有人作祟,不然閨女當年病好之後,不會賴在洛陽不走。

“裴尚書舊事重提,莫非是要提醒老夫什麼?”獨孤纂笑道。

裴蘊哈哈一笑:“趙公多慮了,我能提醒什麼?我不過一事外之人,根本不曉得當年情形,只是突然想起,覺得惋惜吧。”

“舊事已然隨風去,傷心事就莫要再提了,”說罷,獨孤纂便走了。

不過他沒有走遠,而是等到裴蘊返回尚書省之後,又繞回了東宮,藉口是去探望有了身孕的女兒。

“當年那樁事,你早就記起來了對不對?”獨孤纂屏退侍女,朝女兒道。

獨孤鳳兒皺眉道:“好好的問這個做什麼?沒想起來。”

“嘖~~~你這孩子,我在問你正事呢?”獨孤纂板著個臉道。

獨孤鳳兒挑眉道:“我說的是實話啊,是你自己不信。”

“呵呵,知女莫若父,你是我一手拉扯大的,我還不瞭解你?”獨孤纂道:“有什麼難言之隱,不能跟你阿爺說的?”

獨孤鳳兒笑了笑:“您老就別多想了,好好幫著太子處理國事吧。”

獨孤纂追問了半天,沒個結果,悻悻然的走了。

女兒的這件事,當年是獨孤家的一根刺,那時候族內不是沒有調查過,但卻沒有結果。

本來獨孤纂也放下了,不去多想了,但後來女兒來洛陽探親後,死活不肯再回到太子身邊,他就知道有問題了。

以女兒對太子的情深意厚,不肯回去,肯定是有原因的。

原因不在太子身上,而是在太子的那幫女眷身上。

當年有能力在獨孤皇后的永安宮下手的人,屈指可數,楊銘後宮之中,只有楊、裴兩家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動機。

因爲楊茵絳和裴淑英,是一前一後嫁給楊銘的,要不是當時楊素是楊廣的晉王黨,誰壓誰一頭,還說不定呢。

當時楊素極得獨孤後器重,而裴矩,是內史令,楊堅身邊最近的大臣,可隨意出入宮廷,只有他們倆能辦到。

高熲也能隨便進永安宮,但高熲不會幹這種事。

獨孤纂只懷疑過這兩家,但是今天,他懷疑一家了,因爲裴蘊明擺著是在提醒他。

雖然對方什麼都沒有說,但話裡話外都有挑撥的意思,似乎在誘導自己繼續調查此事,也就是說,裴家知道是誰幹的,但是人家不會告訴你,讓你自己想辦法。

獨孤纂越想越火大,當年沒想到楊銘能當太子,所以沒怎麼將這件事當回事,如今悔之晚矣。

他乾脆也不去官署了,直接回家去找獨孤白樓。

琢磨著再仔細詢問一番,也許能從她身上,問出一些當年的蛛絲馬跡。

楊銘掌權之後,獨孤纂恢復舊職,東都尹兼任左侯衛將軍,加上家族在宮變過程當中出了大力,人家在朝堂上也是很有分量的。

上午休息一下,下午返程,喪事結束了,今天還是一章啊兄弟們,因爲我大伯是三個女兒,二伯兩個女兒,我爸是老三,我是長孫,所以事情比較多,我們這的習俗女人不能去墳地,所以下葬的時候得是我去,我也是這次回老家才知道,我爺爺當年,是和他的兄弟從河南林縣,逃荒來的山西,然後在這裡成家立業,我姥爺呢是陝西漢中人,立國之前的黨員和軍人,打洛陽受了傷,被國家安頓在山西,以前是個連長,所以我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混血,哈哈。

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34章 東西聯盟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85章 你混蛋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六章 女賊第756章 兩全其美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六十章 兩難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17章 嚴防死守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一零六章 上嫁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三章 小狗崽子十六章 高門大閥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第585章 你混蛋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34章 禮部侍郎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763章 告狀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二十二章 撩妹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79章 任人唯親八十章 有罪無功二七三章 挖牆腳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15章 攔河大壩五六章 胡商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43章 各就各位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九九章 黑吃黑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03章 初步試探二七九章 透心涼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三七一章 裴看穿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515章 攔河大壩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736章 徐景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79章 弔唁長孫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648章 兩撇鬍子
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34章 東西聯盟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85章 你混蛋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六章 女賊第756章 兩全其美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六十章 兩難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17章 嚴防死守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一零六章 上嫁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三章 小狗崽子十六章 高門大閥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第585章 你混蛋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34章 禮部侍郎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763章 告狀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三十章 深不可測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二十二章 撩妹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79章 任人唯親八十章 有罪無功二七三章 挖牆腳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15章 攔河大壩五六章 胡商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43章 各就各位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九九章 黑吃黑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03章 初步試探二七九章 透心涼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三七一章 裴看穿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515章 攔河大壩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736章 徐景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第579章 弔唁長孫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03章 依律而行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648章 兩撇鬍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阳曲县| 刚察县| 陈巴尔虎旗| 蓝山县| 黄冈市| 正蓝旗| 祁连县| 平安县| 济宁市| 吴桥县| 神木县| 微山县| 定日县| 清远市| 抚顺市| 镇安县| 桓台县| 旬阳县| 缙云县| 攀枝花市| 和林格尔县| 曲麻莱县| 那坡县| 河北省| 界首市| 巴塘县| 聂荣县| 张家港市| 南丹县| 五莲县| 屏山县| 台南市| 太保市| 寿阳县| 岳西县| 方城县| 衡东县| 临邑县| 临江市|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