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

翌日,楊銘神清氣爽的前往皇城參加朝會。

他昨晚沒有喝多,因爲當他拎著酒罈子下去的時候,元文都他們一個個的開始裝醉,紛紛找藉口開熘了。

今天的朝會,由太子楊昭主持,就在東宮的千秋殿,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

楊昭是穩重的,畢竟楊廣花費了大心思在長子身上,自打楊廣繼位之後,楊昭每天都會參加朝會。

以前楊堅時期,太子楊勇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今天參議的大事,還是以洛陽爲主,修建洛陽,聽起來是一個超級大工程,肯定會花費一個天文數字,實則不然。

工程花費,總的可以概括爲人力、物力和運輸成本,

大隋是府兵制,人力叫做徵調,可不叫僱傭,勞工沒有工資,會節省很大一部分開支。

修建洛陽徵調百姓,叫做服力役,大隋規定,丁男每年的力役只有一個月,也就是說,這一個月,朝廷連糧食都不用管。

眼下大家正在商議的,就是從何處徵調民夫。

河南的老百姓肯定是跑不了的,因爲洛陽在河南。

民部尚書韋衝道:“營造洛陽,工程浩大,陛下定一年之工期,但以河南之力,恐大不足,尚需從山西河北征調。”

楊昭點頭認同,皺眉道:“當年先皇營造京師,徵調民夫六十萬,此番營造洛陽,當不少於這個數?!?

六十萬好啊,楊銘趕忙贊成:“太子所言極是,此用工之數,可分攤出去,河南山西河北各出一部分?!?

老爹不在,楊昭是特別需要自己的弟弟給他壓場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有些話說的不妥當,得楊銘出面給他兜著。

當年高熲主持營造大興,真沒用多少人,石料木料都是就地取材,很多都是從漢長安城那邊扒下來的,由此可見楊堅高熲是節儉的。

蘇威這時候提出了不同意見:

“六十萬只怕是不夠,金石木料,洛陽都不能自給,石料需從山西開採,木料也需要從南方運送,此兩項用工,還需加進去?!?

人家這是老成之言,雖然楊銘不喜歡聽,但他說的是實話。

洛陽是盆地,沒有幾座山,這地方非常適合種糧食,雖然北面就是邙山,但石頭不能從那開採。

有兩個原因,

一,邙山是風水勝地,又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裡面埋了那麼多牛人,開採的話會壞了人家的風水,肯定會遭到很多人阻攔,畢竟人家是住進邙山了,但是人家的子孫後代都還活著呢,壞祖墳的風水,擱誰也不樂意。

二,邙山的石頭不算好,質地密度都遠遠比不上長平郡,而且長平郡有礎石,也就是大理石。

大理石,一般分佈在我國的沿海省份,內陸比較稀缺,只有零散分佈。

長平郡在洛陽以北兩百里,倚靠太行山,算是最合適的石料取材之地。

在大隋,開採大理石,是要命的,這玩意太硬了,沒有炸藥,只能靠人工一點一點的鑿,但是卻非常適合用在地面、臺、柱、碑、塔、凋像的營造。

據蘇威判斷,單是從長平郡開採石料,運至大興,就需要民夫二十萬。

大隋的長平郡,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晉城、高平一帶,白起的長平之戰,就是在高平打的。

高熲雖然不贊成如此消耗民力,但確實也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楊昭點頭示意蘇威繼續說。

蘇威道:“城牆構造所用磚石,最宜紅土爲坯,長平郡皆爲紅土,加之青石可燒製堊(e)灰,所以目下急需在長平郡開挖磚窯灰窯?!?

紅土是燒磚的主要材料,堊灰就是石灰,太行山遍地石灰巖,也就是青石,屬石灰巖的一種。

城牆磚與磚的夾縫,包括與內部夯土粘合,是需要將糯米熬製成湯後,與沙土、石灰漿混在一起,做爲粘合劑,等同於古代水泥。

眼下長平郡的磚灰窯數量,肯定供應不了洛陽,所以必須提前開挖,以作準備。

這一項,有需要增加人力近十萬之巨。

楊銘聽的頭都大了。

太子楊昭倒是不在乎這些,他只想著怎麼做好前期工作,於是他看向工部侍郎竇彥,說道:

“長平郡諸事,由你安排,陛下返京之後,洛陽便會動土開工,務必不能延誤?!?

竇彥趕忙點頭:“臣明日便出發,往長平郡佈置?!?

他被楊廣封爲營東京土工監,材料這一塊,是他和另一位工部侍郎柳肅負責。

柳肅是前任兵部尚書柳述的親叔叔,知道爲什麼不能給柳述安個造反的罪名的了吧?

至於竇彥,得管李淵叫姑父,但是他比李淵大一歲。

最後議來議去,開採石料、燒石灰、造磚窯,連帶運輸,一個長平郡就需要徵調民夫五十萬。

楊銘認爲太多了,於是道:“如此大規模的徵調,恐會造成動亂,山西叛亂剛平,眼下實在不宜強徵。”

長平郡沒多少人,根本供應不了五十萬勞力,所以這些人,肯定是得整個山西來出,河東也跑不了。

說完,他輕咳一聲,高熲立即會意,說道:

“臣以爲,當在山西暫時徵調二十萬民夫,否則我後方供給不上,必出問題,漢王之亂,山西民心尚未安定,確實不宜徵調過多?!?

楊昭被說動了,皺眉沉思。

他其實也認同楊銘和高熲的觀點,山西不比別處,剛經過一場大戰,就在民間徵調五十萬人,只怕百姓會心生牴觸。

於是他道:“然洛陽供應,必不能緩,諸位還是要多多想些辦法。”

工部侍郎竇彥搖頭道:“五十萬民夫,只少不多,長平郡至洛陽,隔著一座太行山,山路崎區狹窄,多溝壑急彎,難行之至,既要保障洛陽供應,單是運輸一項,二十萬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是實話,大家說的這些,其實都是以實際角度出發,一點毛病沒有。

唯一的問題,就是楊廣只定了一年的工期,當年楊堅,可是定了四年。

楊銘已經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推翻這些人的意見,高熲本來就是替楊銘強出頭,他心裡比誰都清楚,按照這個方案,長平郡那邊,怎麼也得五十萬人。

眼下的朝會,似乎只有楊銘一個人在持反對意見,於是太子楊昭安撫道:

“銘弟不通工事,很多地方還是需要向諸位請教,這樣吧,咱們暫時先定下,竇彥立即著手安排,以後視情況而定?!?

楊銘嘆息一聲,看向竇彥道:“徵調五十萬,必有損耗,竇侍郎以爲,傷亡應維持在什麼範圍,纔算合理?”

既然人數上,楊銘已經沒辦法爭取,那麼只能是想辦法,不要造成過大傷亡,五十萬人,死兩萬,這是楊銘能夠接受的極限了。

工程死人,無法避免,後世機械發達,智能化操作都避免不了,何況是這麼落後的大隋。

竇彥思索一番後,道:“長平郡地形複雜,幾乎沒有像樣的道路,損傷避無可避,臣以爲,亡者當在五萬之間,甚至更多?!?

他這是非常保守的說法,實際上竇彥心裡的數目,是八萬以上。

楊素修一個仁壽宮,就死了好幾萬,也是因爲趕工期。

工程死人,死因非常之多,有累死的,餓死的,摔死的,曬死的,凍死的,受傷無法治療導致的死亡,甚至是一場風寒,都能死人。

想要規避這種情況,只能靠上面的主官,合理安排,有序供應,適當勞作,便可以大大減輕。

楊銘直接拉下臉來,冷哼道:“亡者超過兩萬,本王必不相饒。”

竇彥瞬間變色。

其他官員也是面面相覷,就連楊昭都愣住了。

因爲這是楊銘參加朝會以來,說的最重的一句話,而大家也都知道,楊銘一向說到做到。

竇彥慌了,我特麼跟你無冤無仇,你針對我幹什麼?洛陽也不是我要修的?。磕悴皇峭澩瑔幔?

一時間,大殿的氣氛有些詭異,不少人出面當和事老,勸楊銘消消氣。

楊銘是真的生氣了,朝堂裡這幫衣冠禽獸,沒有幾個把老百姓當人看,在他們看來,傷亡就只是一個數字。

但在楊銘心裡,那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揹負著家庭的重任。

“最多兩萬!”楊銘陰沉著臉,斬釘截鐵道:“超了這個數字,要麼你死,要麼本王死?!?

這下好了,沒人再勸了,人家都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誰敢勸?

就連楊昭,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竇彥現在,已經打算撂挑子不幹了,難度這麼大,既要保障供應,還不能多死人,我特麼幹不了。

延誤工期是死,死人多了還是死,於是他直接站起來,怒氣衝衝道:

“我這便寫奏疏,上奏陛下,這差事我幹不了,請陛下換個人幹?!?

吏部侍郎,官可不小,這可是副部級,再說人家老竇家也不是吃素,被楊銘逼到這個份上,竇彥也是豁出去了。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楊昭也不高興了,沉聲道:

“讓你們來,是議事,不是吵架,秦王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你動什麼火?還敢撂挑子,你以爲你是誰???”

被太子一番訓斥,竇彥不敢說話了,悻悻然坐下,

他今天也就四十歲,如果是四十五歲,他都不會跟楊銘叫板。

年輕嘛,火氣大。

楊昭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爾等暫回本部,此事下午再議?!?

接著,他又補充道:“秦王留下?!?

第596章 關稅第635章 河西戰線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758章 清理門戶第653章 江淮羣賊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52章 弒君者第751章 十五道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12章 你別幹了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730章 殺心起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507章 殘部補充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99章 盡善盡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85章 悍兵難管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九七章 吃軟飯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二六一章 寡婦三二章 以後再說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710章 蠻子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740章 留活口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三六章 晚宴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八一章 嚴重警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八一章 嚴重警告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68章 他們好著呢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六十章 兩難第581章 出使突厥四三二章 七貴第491章 軍府亂象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
第596章 關稅第635章 河西戰線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758章 清理門戶第653章 江淮羣賊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552章 弒君者第751章 十五道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12章 你別幹了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730章 殺心起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507章 殘部補充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99章 盡善盡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85章 悍兵難管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九七章 吃軟飯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二六一章 寡婦三二章 以後再說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第710章 蠻子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740章 留活口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三六章 晚宴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著去八一章 嚴重警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八一章 嚴重警告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68章 他們好著呢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六十章 兩難第581章 出使突厥四三二章 七貴第491章 軍府亂象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保定市| 延安市| 永丰县| 抚远县| 阿勒泰市| 桓仁| 宜章县| 瑞安市| 申扎县| 海晏县| 河曲县| 呼玛县| 奉化市| 兴城市| 准格尔旗| 宣城市| 常山县| 弋阳县| 泰安市| 连城县| 苗栗市| 新营市| 咸丰县| 政和县| 许昌市| 方正县| 台东县| 中牟县| 浮山县| 龙州县| 盘锦市| 岑巩县| 漳浦县| 丽江市| 南丰县| 祁连县| 乌拉特中旗| 高阳县| 南召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