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96章 關稅

吐谷渾被滅、西突厥處羅臣服,大隋的西出通道算是徹底打開,與西域各國的貿易越發(fā)頻繁,包括更遠的波斯和天竺。

其中五種貨物:種子、藥材、礦物、香料、馬匹,是不準走私的,只有朝廷可以統(tǒng)購統(tǒng)銷。

負責與西域貿易的部門,眼下是司農寺,司農寺買回來之後,部分充入內庫,供應皇家使用以及皇帝賞賜,剩下的交給民部於民間出售。

其實是比較亂的,畢竟西出貿易剛剛走上正軌,整個對外通商的監(jiān)管也不夠完善。

楊銘今天在東宮,就是跟屬官們商議,西域貿易到底該怎麼捋順。

“伊吾城去年的關稅,是兩百二十萬錢,前年是四百一十萬,大前年五百萬,一年比一年少,”李綱笑道:

“可是大家親眼所見,眼下來往於京師和東都的胡人商隊,其實是越來越多的,貿易量在擴大,關稅卻在減少,也不知道王威是怎麼幹的。”

王威眼下是伊吾太守,已經(jīng)幹了四年了,伊吾郡的關稅都是他在收。

地方官收關稅,這本來就不合理,司農寺雖然派有專員監(jiān)管,但那主要是監(jiān)管貿易,不管收稅。

封德彝道:“其實不難猜,利益驅使之下,肯定有人中飽私囊,如今誰都知道西域貿易是一塊肥肉,走私是避免不了,不單單是宇文化及,很多家族都插手了。”

這就是爲什麼,楊銘只是在宇文述面前,提了化及走私的事情,而沒有在朝會上說,因爲朝會上那幫人裡,也有人在走私。

法不責衆(zhòng),這事沒辦法公開提。

那麼就只能想辦法杜絕他們走私的途徑。

元文都道:“從西域入關,只有三個地方收稅,伊吾是全稅,張掖是半稅,到了京師,是商稅,一匹良馬,伊吾收一千八百錢,張掖九百錢,京師只要一百錢,只要躲了伊吾的關稅,一匹馬能逃稅一千八,十匹一萬八,百匹十萬八,這麼大的誘惑,誰不想幹?”

如今西域進來的馬匹,在京師最便宜的價格,也得一萬錢到一萬五,好點的兩三萬,賣到南方的話,價格還能再提一提。

良馬的標準,就是一萬錢到一萬五的馬,你進入中原之後能賣多少是你的本事,我的關稅是不變的。

馬,是非常值錢的,因爲在大隋,它等於豪車。

李密笑道:“當初定關稅的時候,伊吾郡針對西域良馬的關稅原先是打算定在三千的,後來硬是縮減近一半,爲的也是貿易通暢,可以大量引入西域良馬,關稅定的這麼低,仍然走私猖獗,是得想想法子。”

“臣以爲,過錯不在王威,”太子冼馬劉炫道:“伊吾設郡,因是邊關,所以特進爲中中郡,郡守不過是從五品,王威一個五品太守,誰的面子他也不敢不給啊,所以走私幾無避免可能,除非派重臣坐鎮(zhèn)。”

房玄齡笑道:“既爲重臣,又怎麼可能去伊吾呢?”

楊銘點頭笑道:“這種事情不怪王威,讓在座的各位去伊吾,也是一樣,滿朝公卿,不是一個太守可以得罪的起,正三品上,哪個人會願意去那種地方?就算讓他去了,幹不了一年,就會找藉口想回來,不是長久之計,派遣重臣坐鎮(zhèn),是對的,但是得讓人家樂意去,也樂意久居,你們好好想個辦法。”

“這一點其實很簡單,”李玄道說道:“賜封疆之權。”

楊銘一愣,沉吟片刻後道:“細說。”

李玄道說道:“三品以上公卿,別說去伊吾了,張掖郡、武威郡,也不見得樂意去,那麼可不可以將這些郡合起來,併爲隴西道,設總管亦或設置行臺省?”

“你也給的太大了,”李密不贊成,道:“如今我大隋,已無大區(qū)總管,也只有一個西南行臺省,這還是太子兼著尚書令,你設隴西行臺,尚書令誰去做?”

李玄道說道:“自然還是由太子兼任。”

杜如晦搖頭道:“這就不妥了,我們的本意是給權,尚書令沒了,那麼就是行臺左右僕射,這還是分權了嘛,分權就會形成對立,對於鎮(zhèn)撫地區(qū),並無益處。”

“克明說的對,如果設道,就要集權,只有一個人說了算,才能幫朝廷將西域貿易盯緊了,”楊銘點頭道:

“但是軍政之權,還是要分開的,掌兵權的不管貿易,管貿易的不掌兵權,這樣最爲妥當。”

劉炫道:“這麼安排的話,得派兩個值得信賴的人才可以,隴西地區(qū)屯兵不過兩萬餘,兵權還是可以給的。”

大隋的主力,在關中,邊軍的數(shù)量其實是不多的,不像唐玄宗時期,是外重內輕,邊軍佔了百分之八十五,中央軍才百分之十五。

大隋正好是反過來的,中央軍佔了八成。

隴西如果設道,給他兵權能咋滴,你還能帶著兩萬人打進關中啊?單是京師周邊戍衛(wèi),就有十五萬,你拿迫擊炮打啊?

東宮這邊大致測算過,每年伊吾關走私導致國家的關稅損失,應該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之間,聽起來不多,但如果是十年呢?那就是以千萬計了。

所以杜絕走私,是勢在必行的。

大家又商議了半天,楊銘最後道:

“事情還是要陛下定奪,大家搞一個詳細方案出來,我奏請陛下,能通過就幹,不通過,再另尋它法。”

劉炫和李綱,是負責方案主持的,這兩個人最爲老成。

許國公府,宇文述已經(jīng)訓了兒子一整天了。

“你就那麼缺錢啊?怎麼?我的食邑不夠你花?還是我宇文述家業(yè)太小,您看不上啊?”

宇文述對於化及走私的事情,是完全不知情的,他以爲兒子以前在走私上面栽過跟頭,會改,嗯,確實是改了,從東突厥改成西突厥了。

化及爲什麼膽子這麼大呢?親爹有滅國之功,膽子能不大嗎?

“也不是兒子一個人走私啊,”宇文化及道:“伊吾那邊逃避關稅的大有人在,兒子賺的跟人家比,都是小錢。”

宇文述冷笑道:“你知道不知道,太子今天跟我說這話的時候,我當時的感覺,彷彿是太子拿著一把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等我離開大殿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架刀的不是太子,是你啊。”

宇文化及一愣,趕忙給他爹跪下:“阿爺言重了,兒子今後不摻和了還不行嗎?”

“狼吃肉,狗吃屎,”宇文述沉聲道:

“你什麼時候才能分清楚什麼是肉,什麼是屎?你現(xiàn)在也是縣公了,但是你瞧瞧你的實職,沒有我,右翊衛(wèi)將軍,輪的到你嗎?不想著怎麼往上走,一門心思只想搞錢,你以爲你是楊俊那個兒子啊?人家是親王,什麼都不幹也是軍府大將軍,你以爲你是誰啊?”

“阿爺教訓的是,兒子今後再也不亂來了,”宇文化及低頭道。

宇文述搖頭嘆息一聲:“這麼多年走私,都賺了多少錢?給我報個實數(shù)。”

“額”宇文化及支支吾吾道:“怎麼著,也有兩三百萬吧。”

宇文述點了點頭:“拿兩百萬出來,分爲一年,陸陸續(xù)續(xù)給淑儀都送過去。”

“啊?”宇文化及目瞪口呆:“這是兒子的錢,給她兩百萬,我留一百萬?那兒子這麼多年謹小慎微,辛苦爲誰啊?還不是給您老攢的養(yǎng)老錢嗎?”

“呵呵,我用不著你養(yǎng)老,你想多了,”宇文述冷笑道:“剩下的一百萬,是明年給,你一口氣給人家送過去,人家不會收。”

宇文化及頓時苦著臉道:“憑什麼啊?咱家平日給她的孝敬不少了,現(xiàn)在淑儀對咱們的態(tài)度也漸趨改觀,沒必要給這麼多吧?”

“你記住了,”宇文述道:“等我死了,你將來能活多久,得看淑儀會保你多久,人家只肯保你一天,那你就只能活一天。”

宇文化及渾身一震,怔在當場:

“太子看兒子,就這麼不順眼啊?”

宇文述低下頭,湊近兒子臉龐,道:“你要不是我兒子,我看你也不順眼。”

說完,宇文述冷聲道:“今年年底之前,把錢都送出去。”

“兒子知道了,”宇文化及一副頹喪樣,目送他老爹離開。

人家宇文述這纔是聰明人,楊銘在大殿內跟他提起化及走私,不是白跟你提的。

本來說著樑師都,人家爲啥好好轉到了走私上面?

意思就是兵部覆盤的事情,我在不在意,得看你啊。

所以宇文述纔會讓兒子把錢都吐出來,吐給陳淑儀,等於是間接孝敬了太子。

宇文述心裡很明白,臣子就是羔羊,君王什麼時候宰你,你得能拿出肉來,拿不出來,你連羔羊都算不上。

所以走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餵飽上面。

宇文述今晚有場宴會,他請鴻臚寺卿陳叔明做中間人,邀請?zhí)蛹伊钬╆愂暹_、長安縣丞陳嶷,通議郎陳恮,太常寺沈遵禮,京兆府主薄沈叔安以及一干在京的沒有實職的陳、沈兩家子弟。

其中沈遵禮,是沈婺華的親弟弟,沈叔安是沈婺華族弟,這兩人的正妻,都是舊陳的公主,陳叔寶的姐姐妹妹。

陳家和沈家,保守估計,有十幾對聯(lián)姻的,兩家快成一家了。

宇文述想要討好陳淑儀,肯定也得討好陳家和沈家,以他的身份,其實算屈尊了。

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540章 沒錢第703章 如嫡第770章 大步前行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六十章 兩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22章 監(jiān)門將軍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89章 巨馬河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565章 嶺南之疾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六九章 舉薦八五章 手起刀落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599章 盡善盡美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745章 諭齊王暕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23章 掘墓人衛(wèi)玄也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九五章 返京第702章 紙上談兵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六一二章 商君書九一章 終於見面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480章 太師李穆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95章 嘔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二六七章 教坊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yè)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93章 不可能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655章 敗局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一八零章 齊國公六四章 再闖東宮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九四章 河間王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1章 指桑罵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0章 右僕射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九七章 吃軟飯第770章 大步前行
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540章 沒錢第703章 如嫡第770章 大步前行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六十章 兩難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第622章 監(jiān)門將軍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89章 巨馬河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565章 嶺南之疾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六九章 舉薦八五章 手起刀落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599章 盡善盡美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745章 諭齊王暕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23章 掘墓人衛(wèi)玄也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九五章 返京第702章 紙上談兵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六一二章 商君書九一章 終於見面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480章 太師李穆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95章 嘔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二六七章 教坊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yè)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93章 不可能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655章 敗局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一八零章 齊國公六四章 再闖東宮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九四章 河間王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1章 指桑罵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0章 右僕射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九七章 吃軟飯第770章 大步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涟源市| 宿松县| 黑河市| 五寨县| 海兴县| 镇远县| 新邵县| 木里| 江阴市| 定兴县| 乐昌市| 明光市| 民丰县| 桑植县| 秦皇岛市| 双辽市| 福贡县| 福州市| 平舆县| 河西区| 五莲县| 河曲县| 乐平市| 江陵县| 长岭县| 泰安市| 泗水县| 光泽县| 玉溪市| 融水| 呼和浩特市| 清远市| 天等县| 从化市| 尉氏县| 穆棱市| 竹北市| 泽普县| 太康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