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六一二章 商君書

楊廣這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在洛陽呆了沒幾天,就帶著後宮家眷啓程往京師去了。

不過他不會進京,而是直接過黃河,入河?xùn)|,往北去晉陽。

楊銘收到消息後,早早帶著楊茵絳裴淑英以及長子楊瑞、次子楊瑾,在華陰縣等待自己的爹孃。

自打楊廣繼位之後,楊銘大部分時間都守在京師,哪也去不了,方便他老爹想去哪去哪。

楊廣這一次,是甭想坐他的觀風(fēng)行殿了,因爲黃河上的浮橋,過不去,拆了重新組裝又太費勁,所以只能是乘坐馬車。

這個人到底多麼的急性子呢?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在華陰縣等他,而人家壓根就沒有停止行軍,而是令楊銘一家子人,挨個的進入他的皇輦當中問話。

“薛道衡身體如何?”楊廣一臉慈愛的看向自己的孫子楊瑞,微笑道。

楊瑞坐在車廂內(nèi),趕忙答道:“回祖父的話,師父身體康健。”

楊廣撇了撇嘴,又看向楊瑾:“你小子怎麼比你大哥還高還壯?平時有聯(lián)繫騎馬射箭?”

“啊?我不知道啊?我沒有練習(xí)騎射啊,”楊瑾摸著後腦勺,嘿嘿笑道。

蕭皇后忍不住掩袖笑道:“阿雲(yún)的個頭,本來就比茵絳要高,這孩子是隨了他阿孃,瑾兒肩膀這麼寬,是隨了你和麒麟兒。”

老楊家也是有基因特徵的,就在肩膀上,他們都是平肩,而且寬厚,這樣的肩膀穿衣服非常顯威猛。

楊堅楊廣楊銘都是寬肩,但是楊瑞不是,他的肩膀隨了他娘,但是長相非常類楊廣,都是看似秀氣,實則霸氣內(nèi)斂。

“朕這次遠征,想帶上你們兩個,願往否?”楊廣笑道。

兄弟倆對視一眼,趕忙道:“孫兒願往。”

“不行,”蕭皇后頓時皺眉:“郢回不能去,路途慢慢,不要生病了,瑾兒身子健壯,反倒可以出去轉(zhuǎn)一轉(zhuǎn),我看這孩子,是個軍伍的好料子。”

楊廣猜到皇后是擔(dān)心楊瑞在外有什麼閃失,於是點了點頭,算是默許了。

他膽子再大,也不敢拿國本開玩笑,畢竟這一世的楊廣,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繼承人,他沒有任何擺爛的心思。

楊瑞想去嗎?不想去,楊茵絳是個聰明人,囑咐兒子若是你祖父要帶你走,千萬拒絕,但是她忘了囑咐楊瑾。

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忘了。

楊銘就跟在皇輦後頭,身後自然是那幫朝廷重臣,本來宇文述是可以坐馬車的,但是太子來了,他肯定得騎馬陪在一旁。

“糧草輜重纔有三分之一運抵前方軍倉,這麼倉促上路,後勤斷了可如何是好?”楊銘小聲道。

宇文述小聲道:“不會有問題的,我已經(jīng)囑咐好玄感了,糧草也徵調(diào)的差不多了,四大倉正在晝夜不停的調(diào)撥,軍需會源源不斷送抵前方。”

楊銘嘆息一聲:“你覺得這樣好嗎?”

宇文述也跟著嘆息一聲,瞥了一眼皇輦方向,小聲道:“無奈之舉,只能如此了。”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楊廣這次北征,糧草是先行了,但只是先行了三分之一,與高句麗那次不一樣。

當年遠征高句麗,所有糧草是全都囤積在涿郡之後,大軍纔開拔的。

兩人聊天的同時,楊瑞楊瑾他們下了馬車,而得知消息的裴淑英如遭雷擊,趕忙找到丈夫,希望能幫忙替兒子回絕。

楊銘也懵逼啊,你是打仗去,不是旅遊去,你帶著我兒子幹什麼?

進入車廂後,蕭皇后的眼神就沒有離開過兒子的臉龐,要麼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人生在世真正願意爲你去死的,親媽,是排在第一位的。

“怎麼瘦成這副樣子?胖了是不好,但也不能這麼瘦啊,”蕭皇后看在眼中,一陣心疼。

楊銘笑道:“回阿孃的話,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千金難買老來瘦,可知瘦一點是好的。”

“有這句俗語嗎?”楊廣愣道:“朕怎麼沒有聽說過?”

楊銘笑道:“有的,民間還有一句俗語,叫做父母在,不遠行。”

蕭皇后頓時大笑,看向一旁的丈夫,道:“瞧見沒,我就猜到兒子會跟你要人。”

楊廣嘴角一勾:“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楊瑾今年也十一歲了吧?”“回父皇,是的,比郢回小一歲,”楊銘答道。

楊廣呵呵道:“十一歲了,也該出去歷練一下了,他們兄弟倆被你禁在大興,外面如何一概不知,你覺得這樣好嗎?聽說郢回前些年看上了韋圓成的閨女?這就是在家裡憋的,你得給他找個事情做。”

楊銘道:“此番北征,國家用兵,楊瑾跟著府上北上,毫無用處,戰(zhàn)事一起,不可預(yù)料,兒臣只是覺得.”

“不必多說!”楊廣擡手打斷道:

“他們倆給你當兒子,也是憋屈,也就是朕當年北巡突厥的時候,帶著他們出過門,自打那以後,兩個小子連我大隋版圖之遼闊,山河之壯麗,都沒見過,你是不是想讓你的兒子做那坐井觀天之物?只知關(guān)中而不知九州四海?”

不是,但他才十一歲,你帶著他去打仗,這叫怎麼一回事啊?

“好了好了,就讓瑾兒跟著去吧,”蕭皇后做和事老道:“仁安(楊倓)也會跟著去,路上有兄弟作伴,他不會孤單的。”

楊昭的三個兒子裡,兩個庶出一個嫡出,但是楊廣夫婦最寵庶長子楊倓,經(jīng)常帶在身邊,也正因如此,歷史上楊侗、楊侑分別被王世充和李淵立爲傀儡,而常年跟在楊廣夫婦身邊的楊倓,與楊廣一同在江都被殺。

楊銘默不作聲。

楊廣朝妻子道:“你先下去,我跟他說幾句話。”

蕭皇后點了點頭,令車馬停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後,被侍女扶下馬車。

人家知道,他們父子之間有些話,她還真不適合旁聽,因爲楊廣和楊銘,肩負祖宗社稷。

“你在嶺南的那套田畝新政,朕都看過了,雖有些異想天開,但朕並未反對,”楊廣笑道:“你知道爲什麼嗎?”

楊銘搖了搖頭:“兒臣不知。”

楊廣道:“丁男授田八十畝,婦人四十畝,永業(yè)田二十畝,這是最基本的標準,但是我大隋百姓,足授田者千中無一,你不要以爲你祖父不知道,或者是朕不知道,這天下的事情,朕哪件敢不知道啊。”

楊銘點頭道:“兒臣起初也以爲是下面官員虛報田畝,以至於國家矇在鼓裡,後來纔想通,祖父和父皇應(yīng)該是清楚的。”

“當年天下官員以虛報田畝及人口爲政績,得以升遷,以至於此風(fēng)一時盛行,”楊廣笑道:

“但又怎能瞞過你祖父呢?當時國祚初立,如果田畝人口遠勝歷朝歷代,對我楊氏根基是有助益的,你祖父也是順其自然,你這次在嶺南推行的新制,比現(xiàn)有制度更爲優(yōu)越一些,其實沒錯,平民能不能分到田,是地方官的事情,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他們只會對朕歌功頌德,埋怨地方官員貪污腐敗,這叫仇恨轉(zhuǎn)移,官員可以恨朕,但是百姓不能,就是這個道理。”

楊銘以前是沒有想明白的,但是隨著年紀增加,監(jiān)國時間又久,大致上也算是看明白了。

“可是此番北征,興師動衆(zhòng),百姓恐有怨言啊,”楊銘道。

楊廣笑道:“那是你還不明白一個道理,朕繼位之前,看過當年的人口統(tǒng)計,我大隋共有870萬戶,人口4600萬,今年有多少,你一直在監(jiān)國,該知道的。”

楊銘點頭道:“907萬戶,人口4400萬。”

戶數(shù)增多,人口減少,是因爲大貌索閱,查出了不少隱匿人口,而今年是大業(yè)十年,十年間,人口只增長了兩百萬,這是非常可怕的問題,因爲這兩百萬中,很多還是查出來的隱匿戶,也就是說,大隋的實際人口,是逆增長,也就是下跌。

“還是不夠啊,”楊廣嘆息一聲,淡淡道:“你記住了,中華之土地,人口6000萬,就是極限,一旦接近這個數(shù)字,國家會出大問題,朕因何而北征,現(xiàn)在你明白了吧?”

楊銘目瞪口呆

他怎麼想,也不會想到是這個原因。

楊廣是故意減少大隋人口,以達到天下穩(wěn)定的目的。

這是一個死結(jié),人口太多,土地分配不均,必然內(nèi)亂,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唐之盛世,就是源自於人口太少,等到人口一多,各種問題就接踵而至。

楊銘緩緩閉上雙眼,神情頹敗至極。

楊廣忍不住搖頭笑道:“平民嘛,知其授田而不足其田,是必須要這麼做,商君有言: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民富而不用,則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則農(nóng)不偷,農(nóng)不偷,六蝨無萌,故國富而貧治,重強,你是儲君,沒讀過《商君書》嗎?”

楊銘還是不說話,臉色非常難看。

“愚弱!”

知子莫若父,楊廣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太過仁慈,眼見對方神情頹喪,直接反手一個巴掌扇了楊銘臉上:

“滾出去,好好去秘書省,將歷朝歷代的史書都給朕看一遍,你要還是這副樣子,老二可是還活著呢,朕也不是隻有你一個兒子。”

“兒臣告退,”楊銘嘆息一聲,掀簾離開。

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655章 敗局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47章 楊老四第484章 僧籍道戶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691章 謝恩第529章 進退無路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七四章 家大業(yè)大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00章 皇帝帶貨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559章 條件第552章 弒君者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67章 朝廷的態(tài)度第617章 楊老八五三章 楊廣進京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九六章 亂戰(zhàn)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01章 自命不凡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一五六章 薨二四八章 風(fēng)流天子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691章 謝恩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88章 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六一二章 商君書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61章 勸酒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476章 項籍虞姬四一章 宇文娥英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89章 巨馬河第476章 項籍虞姬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shù)一零七章 檢校衛(wèi)
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八二章 實話實說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655章 敗局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47章 楊老四第484章 僧籍道戶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691章 謝恩第529章 進退無路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17章 嚴防死守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七四章 家大業(yè)大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00章 皇帝帶貨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559章 條件第552章 弒君者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67章 朝廷的態(tài)度第617章 楊老八五三章 楊廣進京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九六章 亂戰(zhàn)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701章 自命不凡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一五六章 薨二四八章 風(fēng)流天子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691章 謝恩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88章 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六一二章 商君書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61章 勸酒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476章 項籍虞姬四一章 宇文娥英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89章 巨馬河第476章 項籍虞姬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shù)一零七章 檢校衛(wèi)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大邑县| 遂溪县| 崇义县| 安陆市| 贡觉县| 和平区| 陈巴尔虎旗| 九江县| 滨州市| 台中县| 衡东县| 江西省| 黄平县| 鄂尔多斯市| 大英县| 义乌市| 芦山县| 普安县| 蛟河市| 黑河市| 于都县| 石林| 青田县| 襄樊市| 鄂伦春自治旗| 额敏县| 柳州市| 紫金县| 新田县| 柳林县| 固始县| 龙井市| 嘉禾县| 津市市| 达孜县| 都兰县| 莫力| 肥城市| 尼勒克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