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

楊銘不在的這幾天,朝堂只議論一件事,怎麼處置楊諒。

因爲事關宗室,所以曾經的隋初四貴之一,宗室精神領袖的安德王楊雄,也回來了。

楊雄今年六十五歲,賦閒在家足足十二年。

因爲開皇初年,楊堅過於依賴楊雄,導致楊雄權柄過重,遭到楊堅猜忌,才一步步削權,最後給封了個三公之一的司空,讓他賦閒在家。

楊廣當然也清楚,不能給楊雄過高的權柄,所以今後準許他參加朝會,但沒有任何實職。

親爹在場,楊恭仁一下子就硬氣了,不會像以前那樣,被楊素蘇威等人壓得擡不起頭來。

楊雄的輩分極高,與高熲蘇威同輩,比楊素高了一輩,因是司空,所以站在皇帝楊廣右手方向第一排,與楊素並列。

楊素是靠近大殿中央的首位,楊雄是裡面的側位。

三公也是有排名的,太尉第一,司徒第二,司空第三。

楊素是司徒,所以居首位,站在他倆後面的,纔是那些各部尚書。

楊廣左手方向,太子楊昭獨一檔,居首位,高熲因爲是三師之一的太傅,所以排在後面。

如果楊銘在的話,會與高熲並列,而且是他居首,高熲居側,在高熲身後的,是十一寺的主官。

從前楊堅上朝,參與朝會的官員不多,基本也就十幾二十個。

但是楊廣繼位之後,各部尚書侍郎,十一寺主官左官,都需要在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如賀若弼,宇文述、郭衍等軍府大老。

剩下各衙門官員,都需在衙署聽宣,只要這邊叫到你名字,你就得麻熘過去,聽候問詢。

朝會人數增多,也彰顯著楊廣對政務的重視程度。

至於楊諒該怎麼處置,官員這邊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爲,應該處死。

宗室那邊,楊雄的態度則是比較模湖,畢竟第一天回朝,就跟這麼多人對著幹,不合適。

再者,皇帝的態度是最重要的,楊雄一時間也拿捏不準楊廣的意思,因此不敢隨意表態。

御史臺那邊最狠,御史中丞陳憲,直接在大殿上磕的滿腦門子都是血,懇求楊廣立即處死楊諒。

還說什麼陛下雖體恤兄弟之情,然反王諒卻行骨肉相殘之事,先皇駕崩不久,便舉反旗,危及江山社稷,此爲大不孝,奏請處死楊諒,並將楊諒所有的家卷,一併流放嶺南。

陳憲這個人,當年按照趙義臣的吩咐,以楊茵絳爲由頭,挑撥楊昭和楊銘的關係,事後,他又投靠了楊昭,反水舉報了趙義臣。

反正楊昭挺喜歡這個人的,所以一直用到現在。

這個人出來冒頭,大家心智肚明,背後必是太子楊昭授意。

楊廣當然也知道,但是他也沒有表態,只是一個勁的嘆息。

五天朝會,連楊諒怎麼處置,都沒有議論出一個結果。

第六天,楊銘返朝了。

今天的朝會,御史臺那邊揪著不放,還是認爲應該儘快處死楊諒。

御史臺的御史大夫,是張衡,這個人是皇帝的絕對心腹,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認爲,皇帝比較傾向於殺掉楊諒。

但是楊銘清楚,楊諒不會死。

眼瞅著形勢已經一邊倒了,楊雄再不站出來發表不同意見,就算皇帝有心放漢王一馬,迫於羣臣壓力,也不得不殺了。

關鍵是,他看出楊廣有點猶豫。

於是他站出來說道:

“臣以爲,漢王乃二聖至親骨肉,陛下的同胞兄弟,若是處死,不利於陛下的仁孝之名,況且漢王此番用兵,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陛下向來仁慈,大可剝其爵位,貶爲庶人。”

一旁的楊素差點氣的吐血,直接冷哼道:

“安德王的意思,老夫是奸臣嘍?”

楊雄澹澹道:“越公不要多想,漢王造反是不爭的事實,漢王乃宗室直系,如何處置,只在陛下。”

他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很明白,我們宗室內部的事情,你們摻和個屁?

蔡王楊智積,眼下不再是左羽林衛將軍,而是接任了宇文述當年的左武侯大將軍,他也站出來替楊諒說話。

畢竟當初的仁壽宮之變,他在得到楊銘的提示之後,立即闖宮,並且迎回楊廣,這是大功勞,所以楊廣對他還是很不錯的。

而楊銘心裡更清楚,老爹是不會處死楊諒的,因爲他馬上就要收拾楊勇了,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連殺兩個骨肉兄弟。

楊勇和楊諒,選一個殺,誰都知道該怎麼選。

於是楊銘這一次,也站出來了:

“父皇慈愛之名,廣播天下,婦孺皆知,漢王雖罪大惡極,但念其爲父皇親弟,可從輕發落,父皇仁孝無雙,當不忍二聖登仙不久,便誅殺親弟,諸位建議誅殺楊諒,無可厚非,然父皇骨肉親情,又有誰知也?”

這話一出,滿朝官員都朝楊銘看來,人人臉上納悶。

包括楊雄也是,他也沒想到,竟然蹦出一個這麼強力的隊友?

要知道楊銘剛攜大勝回朝,他的話,如今在朝中分量很重。

太子楊昭也是皺眉,背過身來,連連給楊銘使眼色。

讓人更爲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

只聽楊廣嘆息一聲,神情哀傷道:“朕終鮮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諒一死?!?

一錘定音。

皇帝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人家是說,我兄弟不多,於心不忍,這次打算違背律法,免楊諒一死。

御史臺陳憲見狀,直接痛哭跪地,一個勁的哭訴陛下仁慈。

這小子見風使舵的本事,跟楊約有的一拼。

雖然接下來,還有些人繼續奏請處死楊諒,但是輩分最高的那些大老,都不吭聲了。

楊諒算是幸運躲過一劫。

這個時候,楊約見狀,深吸一口氣,站出來,手裡捧著一卷杏黃色的卷軸,大聲道:

“臣有一事,冒死稟奏?!?

楊廣疑惑道:“卿有何事?”

於是,楊約將怎麼得到先皇遺詔,以及詔書內容,一五一十的在朝會上講了出來。

這下子,楊雄徹底懵逼了。

他是老牌大老,自然一下子就想明白,皇帝不殺楊諒,是要留著殺楊勇呢。

據楊約講,聖旨是從已經出家爲尼的容華夫人蔡氏那裡得到的。

但是事關重大,楊約不敢輕易拿出來,而是派人多方求證之後,才確定是先皇遺詔不假。

“先皇必不會有此旨意,愛卿恐是弄錯了?”楊廣一臉震驚道。

楊約義正言辭道:“有容華夫人可以作證,臣也請教過蔡王,確認爲先皇親筆?!?

已經提前和楊約竄通好的楊智積,也趕忙站出來道:

“先皇在世時,曾吩咐臣與竇公,詔書的詔(詔)字,言字旁,少一橫,才爲陛下親筆,臣確認過,當是先皇遺詔不假。”

這下又把竇慶給牽出來了,於是楊廣令人叫來竇慶,先不談遺詔的事,而是直接問道:

“至尊當年與卿約定詔書事宜,可有特殊交代?”

竇慶是完全不知情的,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詔字少一橫,至尊自稱(朕)月字沒有鉤,寶印蓋天子信璽,當爲真?!?

皇帝的印璽,一般有六方,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

於是楊約將遺詔展開,讓衆人看,

果然,上面的詔字少了一橫,蓋的也是天子信璽。

這玩意很好作假,你楊智積只要配合,分分鐘再給你弄一個出來,何況六方寶璽眼下都在楊廣手裡,他還不是想蓋哪裡蓋哪裡?

殿內有明白人,但是沒人敢捅破。

高熲知道,自己就算站出來也沒用,於是在底下悄悄推了推楊銘的胳膊,他想看看楊銘是什麼意思。

楊銘雖然給他使了個眼色,但是高熲沒看懂。

既然遺詔是真的,那麼楊素等人紛紛站出來,請楊廣遵從先皇遺命,處死廢太子勇。

事實上,朝堂上請求殺楊勇的聲音,就一直沒有斷過,自打楊堅駕崩之後,御史臺那天幾乎每天都會上奏,但是楊廣始終置之不理。

如今楊約拿出先皇遺詔,等於是“強迫”楊廣,必須處死楊勇。

楊堅雖然死了,但人家的遺詔,效用仍然非常大,楊廣不遵,等同於違背先皇遺命,還會背上個不孝的名聲。

一時間,十餘位大臣紛紛跪請楊廣遵旨。

楊雄有點不敢說話了,因爲他敢替楊諒說話,是看出皇帝有手下留情的意思,但是這一次,他知道楊廣確實是想弄死楊勇。

“朕並不欲賜死勇,衆卿莫要爲難朕了,”楊廣表情悲慼道。

他這句話,等於把責任推到了那些大臣身上,意思是我可不打算殺,是你們一直在逼我。

前腳還說朕終鮮兄弟,情不忍言,現在語氣立馬就變了。

楊銘此刻的心裡,多少有點猶豫,按理說,他不用再出頭幫楊勇求情了,畢竟楊麗華那邊也已經認命了。

他不幫忙,楊麗華也不會再說他什麼了。

但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站出來,但是這一次不是朝著楊廣,而是那些跪地請命的大臣:

“陛下最重骨肉親情,爾等爲何相逼?諸公皆爲臣子,竟忍見陛下痛失兄弟乎?”

高熲愣住了這小子可真是猜不透啊,每每行事皆出人意料,他到底想幹什麼?

楊銘想幹什麼?明著幫楊勇說話,實際上是在幫著楊廣推卸責任。

皇帝楊廣特別喜歡楊銘這句話,不住點頭道:

“秦王所言,符合朕意,朕欲寬恕,還請諸愛卿莫要相迫?!?

接下來,就是楊約的事情了,這個鍋,他豁出命,也得背在自己身上。

朝會結束之後,楊約帶人去往東宮。

遺詔是楊堅寫給楊爽的,楊爽已經過世,於是賜死楊勇的事情,楊約主動攬到了自己身上。

這小子在朝會上指著楊廣的鼻子,大罵楊廣不孝,違逆先皇。

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那幫大老總不能真的讓楊廣背上個不孝的罵名,於是紛紛請命,賜死廢太子。 щщщ .t tkan .¢o

楊約也因爲大不敬,領了二十杖,所以他是瘸著腿去的東宮。

真是一出好戲啊

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510章 便宜行事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514章 野心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760章 右僕射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第三章 小狗崽子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二六章 進士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八章 蘭陵蕭氏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一八零章 齊國公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626章 不差錢第597章 木棉花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35章 河西戰線十七章 純屬意外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673章 渡河之戰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45章 雙眼皮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53章 江淮羣賊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第746章 齊王楊暕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二三三章 麥秋九五章 返京十六章 高門大閥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25章 登高之門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752章 下手太快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718章 北進洛陽三六章 晚宴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四五章 未雨綢繆三九四章 三推讓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6章 攻克遼東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七三章 醍醐灌頂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45章 雙眼皮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
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510章 便宜行事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第514章 野心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760章 右僕射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第三章 小狗崽子七九章 負荊請罪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二六章 進士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八章 蘭陵蕭氏四八章 個子最高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一八零章 齊國公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626章 不差錢第597章 木棉花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35章 河西戰線十七章 純屬意外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673章 渡河之戰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545章 雙眼皮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53章 江淮羣賊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第746章 齊王楊暕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二三三章 麥秋九五章 返京十六章 高門大閥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625章 登高之門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752章 下手太快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718章 北進洛陽三六章 晚宴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四五章 未雨綢繆三九四章 三推讓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八零章 齊國公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506章 攻克遼東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七三章 醍醐灌頂八十章 有罪無功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45章 雙眼皮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四七章 夫妻恩愛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湾仔区| 含山县| 宁化县| 广河县| 株洲县| 登封市| 马公市| 威海市| 德保县| 盈江县| 甘南县| 渝中区| 静海县| 湖南省| 永和县| 五河县| 湖北省| 清镇市| 台南市| 凉城县| 泗阳县| 南阳市| 株洲县| 甘谷县| 峨眉山市| 合水县| 区。| 延安市| 万山特区| 桂东县| 松阳县| 富川| 永顺县| 东辽县| 延安市| 永康市| 剑川县| 巴林左旗| 蒙阴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