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

這就是蝴蝶的翅膀,而且不是蝴蝶了,而是一個颶風了,花費百萬貫,調動了一些力量,最終的結果卻是整個西夏都不復存在了。

不復存在,也有些過了,元昊還沒有死,西夏還有一個州存在,可是跟之前五洲的西夏相比,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甚至只要遼國頂在前面,對於北宋威脅最大的西夏就不復存在了。

趙信的出現,確實改變了很多,北宋的財務狀況就是很大的一個改觀,從根基深處,增加北宋力量。

可是這一次,翅膀扇的太多了,趙信是歷史學家,他很清楚北宋的這一階段歷史的,西夏在歷史上面,連遼國滅亡了,甚至是金國,都快要滅亡的時候,西夏才滅亡。

取代了遼國的金國,滅亡於1234年,西夏滅亡在1227年,只差了7年,並列的三國之中,西夏是存在時間相當的長,甚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是隕落在了夏下之戰中。

這麼一個北宋,甚至是後來金國和蒙古的夢魔,居然在現在,在1044年,就滅亡了,足足提升了快的200年,這個改變不可謂不大,有些石破天驚的感覺。

趙信更加的關注細節的,他當然不能要求,賈朝昌把韓琦的奏摺給送過來,按照他之前跟韓琦的約定,韓琦會把比較詳細的東西送過來。

因爲千頭萬緒的緣故,韓琦給趙信資料,比第一手要晚上兩三天,同時也不是800裡,而是600裡。

比起汴梁,大概晚了五天的時間,收到了詳細資料的,比起給仁宗的的奏摺,這個上面的內容更多,牽扯到的秘密更多。

韓琦第一時間送來的資料,不但包括了整個樞密院和皇城司,對周文秀的應用,也有周文秀送來的第一手資料,還有雙方的力量對比,幾乎把整個遼夏之戰的全部過程,都還原了下來。

趙信看完之後,只能夠感慨一句,一切都是命運,這是北宋的命運,也是西夏的命運。

遼興宗最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滅亡西夏,否則的話,也就不會是派遣10萬大軍,而是傾國而攻了。

遼興宗只不過是想要敲打一下元昊,讓他明白,誰是老大,讓他不要耍一些小動作,聽話的跟著遼國一起壓制北宋。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元昊,一直到守城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西夏就要滅亡。

甚至連北宋到了興慶府之下的時候,元昊還沒有意識到,西夏就要滅亡了。

遼國還想著兩面來,一方面,大幅度的削弱北宋,如果能夠在韓琦被削弱,咬韓琦一口,讓北宋巨大的損失,讓元昊認輸,這是完美的結果。

趙信看到,元昊退守,在興慶府城下進行防禦作戰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事情的結果。

遼國的戰鬥力比西夏大,可是要想佔據興慶府,還是有些困難的,炸藥的出現,就是改變一切根源。

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還都是在準備,一點消耗都沒有,直接一下子的,把興慶府拿下了,在西夏的滅亡已經無可逆轉的時候,遼國當然不可能挽救,他們很自然的就拿到最大的的好處。

韓琦的不爭也是爭,遼國拿下了在西夏的最大的好處,那就有可能對北宋放鬆一點。

這麼多的牲口,如果不換成錢,或者是其他的東西,對於遼國來說,是沒有用的,單純遼國自己的東西,就已經超過了的總量了,如果不是的跟西夏之間的默契,共同的對付北宋的話,這些物資早就可以進入到交易的行列了,這實際上是遼國統一靈州合約的根本原因。

不管後悔不後悔,西夏已經滅亡了,遼國在吞併了西夏之後,明面上面的勢力是大增了,這種情況之下,些許的資源,應該就沒什麼了。

事實上,西夏控制在遼國的手中,沒有控制在元昊手中那麼的可怕。

元昊是什麼人,那是一個瘋子,偏偏他戰爭意識和運氣非常的強,幾乎可以說在整個仁宗時期,西夏的威脅,比遼國更大的。

現在在西夏滅了之後,對於北宋而言,從遼國手中獲得好處是必須,遼國和西夏,什麼最多,就是牲口,這些是北宋最缺乏的。

而一頭牛,對於遼國而言,可能就是一貫錢而已,甚至還不到,現在可以賣到1.5貫,等於一頭牛最少可以多獲得六七百文。

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的,這對於遼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促進,他們有更多的錢,在整頓武備,甚至可以換到北宋的裝備。

在遼國看來的,他們的戰鬥力是在北宋之上的,再獲得足夠的裝備的話,效果可是一加一大於二,可是遼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次交易,他們獲得的好處並不多。

表面上看,北宋在這一次交易之中,獲得了大量實際的利益的,單純是交易,就是五六倍,一頭牛最少可以獲得10貫的收益,可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一頭牛隻是能夠提供10貫左右的作用麼?

如果單純是吃肉的話,或許差不多,在遼國也就是1貫左右,在北宋,要昂貴許多。

在北宋,牛是重要的物資,可是牛肉還是有價格,一斤牛肉的價格要超過羊肉,在200文以上,一頭千斤的牛,殺了吃肉,也在500斤也上,單純肉的價格也高達10貫,還有牛皮,牛角,牛骨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把價值結合到一起,就會展現出不錯的價值。

進口大量的牛,把他殺了吃肉,那是21世紀纔有的事情,這不亞於殺雞取卵一樣的短視。

牛,最大的用途不是吃肉,而是農耕。

農耕社會,最關鍵的就是各種適合農耕的牲畜,有牛跟沒有牛,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頭健壯的耕牛,它的工作效率極高,大概是人力10倍。

用牛來耕田的話,需要一定犁,也需要一定的人手來控制,牛不會自己去犁地,這樣扣除一到兩個人,也最少是三四倍的樣子的。

對於生產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同時牛車也是一個非常方便快捷的工具,更別說牛車雖然比不上馬車,卻也是大宗東西運輸的最好的東西,一頭牛,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很多。

按照現在,整個北宋的農田開發情況,100萬耕牛,等於是提供了400萬的人力,還不會有較大的投入,在整個北宋的層面上,是對於基礎的巨大的提升,增加糧食產出,增加總體效率。

北宋缺乏勞動力,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絕大多數都是平原地帶,可以說佔據了後世最精華的區域,按照北宋8億畝的數量來說,應該還有大量未被開墾。

一些勞動力缺乏的地方,因爲勞動力而造成了平均畝產的降低,只要這個牛馬進入都了中國之後,再通過政府的層面,安排下去,北宋的農業生產效率,就會得到巨大的提升。

農業是什麼,是基礎,爲什麼世界上各個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有這麼龐大的人口,面積只是一個方面,發達的種植技術,可以讓較少的土地上面,養活更多的人,有了糧食纔有人。

韓琦的這個合約,不但讓北宋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且給農業奠定了基礎,只要在接下來的時間之中,完成這個合約之後,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這個好處,會在幾年之中展現出來。

哪怕在韓琦的這個記錄之中,並沒有提到,修路減少支出,但是如此大宗的交易,未來,在遼國徹底的控制西夏之後,畜牧業也會迎來較大的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交易。

在這種情況之下,趙信很自然的,就想到了修路。

換成之前,這個路就只能夠修建水泥路,可是現在,37公里長的鐵路,已經讓定海軍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正準備開啓從海州到洪澤湖的鐵路,有西夏這個事情作爲先導,那麼那一條鐵路就可放下了,先完成這麼一個。

鐵路的事情事關重大,不但整體的投入巨大,也需要冶煉廠進行配合,趙信先去冶煉廠,跟牛大力越好,接下來一段時間,冶煉廠7成左右的產能,都轉向鐵軌,在短時間,積累足夠多的鐵軌,爲大規模的修建奠定基礎,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準備資金。

鐵路的修建難度並不高,每公里的耗費,大概在1000貫左右,一條1000公里的鐵路線,也不過是百萬貫,加上覆線,也不過是200萬貫。

對於現在的定海軍來說,200萬貫,真的不是什麼大錢,甚至連泡沫都滾不起來,可是花在定海軍,跟花在北宋,這完全是兩碼事。

鐵路跟別的不同,需要徵地,需要建設,甚至對對方的控制,這些或許北宋不知道,可是對於趙信來說,是非常清楚,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的時候,帝國主義的霸權,實際上,是通過鐵路延伸的,鐵路修了多遠,就可以延伸多少。

關係重大,不是投錢,就可以,趙信在稍稍猶豫之下,決定去一趟汴梁,親自過問這一條鐵路。

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
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罗平县| 揭西县| 朝阳区| 松原市| 体育| 神木县| 吉林省| 囊谦县| 高州市| 永修县| 沾益县| 安平县| 扶沟县| 方正县| 东山县| 屏边| 贵港市| 玛纳斯县| 清新县| 肇东市| 江川县| 汽车| 凤阳县| 赤水市| 新源县| 巍山| 清水县| 天全县| 西充县| 观塘区| 怀远县| 衡山县| 岳池县| 利津县| 扎兰屯市| 敖汉旗| 应用必备| 天镇县| 迁安市|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