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二章

這一批是俘虜,一部分士兵,還有後勤物資,當然了,還有繳獲,這些在臨時拼湊的一批馬車的帶領下,在俘虜們的揹負之中,緩慢的前進,這是最重要的一批,好在,也是擁有車輛最多的一批。

他們的速度較慢,只有10裡不到的速度,也就是普通步行的速度,這樣的速度當然不可能持久,從古至今,也沒有多少軍隊,在一段距離的行軍之中,每天保持著60裡左右的速度。

但是,一天是沒有問題,連續的行進6個小時,足以讓任何一個硬漢沒有擡不起腿,可是靈州是絕對安全的地方,只要進入了靈州,一切都安全了的。

10裡每小時的速度,從這個地方,趕到靈州境內,最少也要3個時辰左右,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不過,韓琦覺得,還是可以爭取的。

如果說,遼軍在追擊的話,他絕對毫不猶豫的,放棄這部分輜重,選擇立刻的離開,可是遼軍沒有。

西夏或者遼國的倖存者,他們在北宋的追殺下,勉強的逃走了性命,要想給遼國報訊,需要時間。

這裡距離興慶府最少也是60裡,按照的西夏軍逃到興慶府之下1個時辰,遼國決定和準備1個時辰,再過來一個時辰過來,這樣算下應該是可以的安全。

能不能盡全功,實際上,還是看最後一批的。

這兩者,是最關鍵的兩個部分,一部分代表著收穫價值最高的,另外是戰利品和物資,單純數百萬只長箭和幾十萬只穿甲箭,就足以讓韓琦重視了,這些東西,哪怕是在大名府採購,也需要相當的資金。

韓琦的動作,已經把事情向最壞的地方考慮了,遼國已經表現出了可怕的惡意了,專門的弄出一隊鐵鷂子進行偷襲的,只要達到消息,肯定會過來的,這點不可能帶有任何的僥倖心理的。

北宋,是不用做任何的保留,他們必須要儘可能前往靈州,不惜一切代價,當然了,能夠儘可能的保住牲口就保住,分成三部分也是這樣。

如果萬一保不住,就放棄跑的最慢的羊,現在已經分成了三個部分,牛馬這樣跑的比較快的,提前先走了,走的最慢的羊,加上還在收尾,儘可能的從戰場上面搜索足夠的物資。

這部分人員會在戰場上面,停留要給時辰左右,然後出發,在三組之中,他們是最慢,當然了,絕對的速度,要比之前第二個部分要高一點。

在熟練牧民的趕之下,羊的速度,要比步行的人快一點。

如果是科學的選擇的話,應該是最慢的先走,爭取達到同時到達。

可是韓琦不敢賭,甚至不敢用價值超過450萬貫的資金來賭,萬一這部分回不去的,那麼這一戰之中,最大的收穫,將會不復存在,這也是無法接受。

這也是明知道遼國可能擁有惡意,甚至做出了準備,但是有一絲的希望,宋軍依然在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一筆牲口,是無法拒絕的。

軍隊會隨著第二批,快速的迴歸,一旦遭遇到攻擊,在發現無法戰勝的時候,他會選擇拋下俘虜和物資立刻的離開,對於最後一部分,專門留下了5000騎兵。

這已經是韓琦做出的最大的讓步了,因爲在這樣的而戰爭之中,只有5000重騎兵,能夠發揮作用,其他的,就是添亂而已的,在錢和軍隊這兩者的考慮上面,更多的還是考慮軍隊。

韓琦的一系列的料想,實際上,都已經實現了的,或許是遼興宗對於西夏有些信心,或許是北宋的戰鬥太快了的。

遼國沒有派遣追著西夏軍,只是在西夏軍中,留下了幾個,主要是負責監控和聯絡的,沒有派遣探馬跟著。

在遼國看來的,西夏軍有心算無心,已經是佔據了相當的優勢了,他們只是等待著消息就好了。

從開始到結束,不足一個時辰,絕大部分的西夏軍沒有逃走,只有在最終的時候,纔有人趁亂逃竄,又在探馬和追兵的追趕之下,倉皇逃命,也就是幾個時辰之後,纔想起來的,該怎麼做。

真正給遼軍報訊的,已經是6個時辰的晚上了。

從早晨到晚上,整整7個時辰的時間,這些殘兵敗將們,趕到了興慶府的時候,還遭遇了一些阻礙的。

真正知道這個結果,已經是深夜了,遼興宗又因爲擔心北宋的偷襲,所以第二天才出發。哪怕遼軍的速度極快,出動也都是一人雙馬,甚至是三騎重騎,已經是最少15個時辰之後了。

一共才60多裡的距離,30個小時,哪怕2裡一小時,也跑完了,實際上,3個小時,第一批已經抵達靈州了,6個多小時之後,在確定距離靈州不遠的地方,軍隊也脫離了第二批,首先的迴歸靈州。

當兩者都安全的前提下,就剩下第三批和重騎兵了。

重騎兵不用擔心,韓琦很相信騎兵的統帥,他清楚會做出最好的選擇,一共就40萬頭羊,要是放棄有些可惜,真的遇到不可抗力的時候,也沒辦法。

在使用了新式的裝備之後,新式重騎的速度,應該是在遼軍之上的,只要不是意外被包圍的話,應該可以保證逃回來的。

第三批有些慢,不但出動的慢,走的也不算快,估計最少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夠差不多的走回來的。

連韓琦都沒有想到,遼國居然會給他們30個小時的時間,這等於說一個晚上的時間都給他們了。

整整走了一個白天,對於最後的這一隻隊伍來說,絕對可以稱之爲用毅力來趕路,到最後,幾乎是在牧民們騎馬和堅持之中,趕到了靈州這邊。

不但牧民們筋疲力盡了,那些羊也是累的夠嗆,就算是牧民們的大範圍遷徙,也不會連續的趕路?15個小時。

也因此,這些養之中,最少有半成,因爲連續趕路,而受到了影響,要麼掉膘,要麼死掉。

雖然說,在西北,殺羊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的,在西北,因爲羊較多的關係,一頭羊的價格,還不足700文,可是在汴梁,一斤羊肉的的價格,達到130文以上,可以說,1貫錢,連10斤的小羊都買不到。

按照一個成年的羊,?80-100斤的毛重,出40斤左右的精肉的話,一頭羊在汴梁的價格可能會高達5貫。

這中間拋開運輸的費用,也相當的驚人,能夠把40萬頭羊,完整的送到靈州,無論是賣還是吃,都很的劃算,哪怕按照最低的價格來算,也超過30萬貫。

當最後一批的物資和羊送到了之後,韓琦這纔算徹底的安穩下來,這一次興慶府執行,等於說完美的結束了,甚至比想象的更加完美。

這一次興慶府執行,不說從靈州這一片繳獲,遼興宗給予的,就算是最後一戰,一個4萬匹馬,其中還有1.5萬精銳鐵鷂子戰馬,這些都是西夏精心挑選和培養的,每一匹都可以在的北宋賣出1000貫以上的高價。

戰馬,絕對是北宋稀缺的兵種,任何一匹,出現在北宋腹地,都會引發爭奪。

這樣的價格當然是少數,最多幾百匹的賣,之所以精品戰馬,在不北宋,價格如此昂貴,原因就在於物以稀爲貴,在大量駑馬和普通馬的前提下,精品的戰馬和千里馬就顯得昂貴,可是真的把4萬匹推向市場,還不讓整個價格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啊。

這絕對是韓琦不願意看到的,作爲整個繳獲之中,數量最多,也是最爲昂貴的戰馬的,韓琦也沒打算賣。

長弓是有出色的作用,也無愧於主力兵種,特別是在這一次戰鬥之中,4萬長弓手對3萬鐵鷂子,野戰中,戰而勝之,這是長弓的勝利,但是也暴露出了問題。

如果兩軍對壘,沒有偷襲的時間,會怎麼樣,或者長弓的實力暴露出來,對方不跟你野戰,而不停的調動你怎麼辦。

長弓可以騎馬,也可以擁有一定的機動性,可是跟正規的騎兵相比的,還是有差距的。

真正配合是正奇相合,特別是跟遊牧民族戰爭,一個靠譜的重騎兵隊伍,是真正的關鍵。

在很多時候,可以進可攻退可守,一定程度上面,是比較機動的兵種。

在正面作戰甚至在有限度的野戰之中長弓手發揮的作用,遠比重騎兵發揮出來的作用,大,而且是大的很多,

用騎兵的力量壓迫,讓他們按照規定的方向,用長弓來收割,這纔是正確的做法,對方跑都跑不掉。

換成之前,組建一個萬人以上的騎兵部隊,是一個天方夜譚,在西夏和遼國,的控制之下,根本達不到相當的數目,整個西北,加上汴梁的支援,才湊夠了5000重騎,其中還有不太合格的馬,上萬的主力騎兵根本不可能。

以前是沒有合格的戰馬,現在有了遼國的賜予,還有這些繳獲,只要盡心的培養,慢慢的來,在短時間之中,會拉起一個2萬人的主力騎兵隊伍,還有接近4萬人,跟之前的騎兵差不多的,這就是所有的主力,足以支撐在短時間的發展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
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拜城县| 白朗县| 班玛县| 开江县| 杨浦区| 谷城县| 海城市| 六盘水市| 大竹县| 安顺市| 新安县| 襄樊市| 徐闻县| 荣昌县| 竹山县| 砀山县| 通榆县| 兴安县| 漳平市| 五台县| 都昌县| 大埔县| 项城市| 蓬莱市| 苏尼特左旗| 晋江市| 新宁县| 武平县| 永修县| 呼玛县| 察哈| 罗田县| 马龙县| 双峰县| 阳春市| 涿州市| 大余县| 息烽县| 奉贤区|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