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

送走了理藩院兩個官員,賈朝昌的臉色不變,在預料之中,這個合約上面的東西,是符合標準的,在理藩院,剛剛完成了對於澶淵之盟的修訂,準備不久以後換約,就算是澶淵之盟,都沒有這個這麼的高規格,皇帝的玉璽,私章,還有首輔大臣的印章,這些代表著最高的法律效率。

真的如此,之前賈朝昌就有些不相信,沒錯,西夏一直以來,都是整個北宋的噩夢,每年佔據了一千多萬貫的軍費的,一旦有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整個北宋朝野的震動。

之所以把韓琦派往西夏,原因就是因爲陝西遭受了災害,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沒有一個鎮得住腳的大臣,鎮住陝西,一旦爆發民變,西夏趁機攻擊,那麼結果不堪設想。

西夏和北宋之間的協定,一直在商討之中,爲了一個和談就談了幾年的功夫,頂住了對方一連串的訛詐,甚至在漫長的討論之中,讓了無數步,這才完成了這個的合約的雛形,不是趙信的出現就幾乎已經同意了。

韓琦的這個計劃,在樞密院也不是一致同意的,只是幾個人的支持,加上葉清臣也想要試一試,可是連葉清臣,甚至韓琦在內,他們也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就拿下了,這麼的簡單?

韓琦的親筆信,印章,還有來自遼國的文件,無不證明了這件事情的真實性,甚至的,提前出發牲口,從興慶府弄回來的45萬,已經通過道路,慢慢的往陝西運了,這些都做不得假。

可是1000萬頭牲口這個數字,還是差點把賈朝昌給砸暈了,不說是汴梁的價格,哪怕全是羊,一頭5貫,也有5000萬貫,牛馬就更多了,付出的是誰什麼,武器裝備,一部分的糧食。

韓琦認真的看了一下,步人甲只會在西北交易10萬套,剩下的將會全部在河北這邊交易,西北還會交易的一部分的糧草,這是一個大問題。

糧草價格被定位了5貫一石,這個價格不高,要知道,,在西北,糧食價格很高的,每石糧食高達5貫,幾乎是汴梁的7倍以上的,有些時候甚至會有所超過。

用糧食換,確實不劃算,卻也不是不能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還是能夠降低一些的,特別是一些除了大米之外的雜糧,1石的糧食,可能只是300文左右。

無論從哪個方面,交換這個,也都是足夠了,這對於北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的,一個賺錢的機會。

距離早朝還有一點時間,記錄了要奏報的東西,賈朝昌再一次的翻開了韓琦的信,這個未來是要送呈御覽,在不認真看的,恐怕要到秘書局去看了。

這麼認真一番,還真的就看出來了點東西,他們除了靈州和興慶府之戰之外,韓琦還打了一場野戰。

或許是西夏被滅亡,還有那個可怕的交易太過驚人,他幾乎是下意識的漏掉了這個,現在看來,對於樞密院而言的,最爲重要的東西,恰恰是這個。

長弓跟重步兵和重騎兵的結合,居然能夠跟重騎兵交手,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樞密院是軍事機構,也就是北宋軍方的最高機構,他管理著所有跟軍事有關的東西,軍隊功勞,也就是樞密院的功勞。

之前,在韓琦前往西北之前,曾經提到過,長弓和棱堡的好處,棱堡的好處看的見,北宋本身就是以防禦著稱的,棱堡只要簡單的說出強度,造價,就可以知道這個投入產出比。

因爲投資不大,2500多貫的投入,最少可以相當於大型城市的防禦,可以靈活的放在整個防線上面,這對於現在的樞密院來說,不成問題的。

防禦這玩意,就是放在那裡的,指標一說就好了,可是攻擊這種東西,要怎麼評價,哪怕韓琦把長弓說到了天上,在演習上面,也表現的很好,甚至有保州之戰的經歷,殲滅幾千的叛軍的經歷,可關係到了整個大宋禁軍的軍制,怎麼可能輕易的改變,能夠默許韓琦,在西北做出改變,已經是極限了。

可是現在,4萬禁軍,在野戰之中幹掉了3萬鐵鷂子,而且是自身無損的全滅,不管有多少的前提條件,但是結果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因爲種種情況,打了很多的折扣,單純這一點上面的,就已經證明了可取之處,這可是軍職的提升。

賈朝昌越看越心動,頓時一通的來寫,很快的,就把這一項給補上去了的,他是樞密使的緣故,甚至很多步驟都可以省去,就可申請一筆資金來。

按照韓琦的說法,這個長弓耗費的不多,好像在樞密院就有留存,如果真的不多的話,樞密院就可以提前的開始,至於全部的換裝,必須要等到三司給錢了纔可以。

賈朝昌把主意打在了葉清臣的身上,葉清臣最近也有些頭疼的,他正在頭疼錢的問題的。

按理說,伴隨著鐵料和各方面的減負的進行,三司的財政支出大大的減少,再加上趙信支援給仁宗的一些資金,幾乎大部分都被葉清臣拿走,作爲的啓動資金。

在經過了上半年的大規模的支出之後,後半年開始大規模的回籠,三司的財務狀況終於好轉。

沒慶曆四年,對於三司來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變化巨大。

三司終於扭轉了以往的情況,把赤字徹底的去掉了,剛開始使用鐵料和節約開支的時候,很多的資金並沒有真正的減少起來,畢竟是撥款出去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還較爲加強。

可是慢慢的,這些行政撥款,都是固定的數量,節約的幅度相當的驚人,三司終於有了大規模的款項趁機下來。

這時候,葉清臣很自然的,就開啓了新的項目,一直都在他心中,卻沒有執行的大型水利建設。

本身,他準備動黃河的,大淩河的建設,是一個重點,也算是爲奔騰的黃河上面,拉一個配上一個馬鞍,可是趙信的提議,他還是上心的,黃河太過重大,必須要小心從事,一旦貿然上馬,一旦失利,那可就影響大了的。

黃河流域,河南府,汴梁,應天府,還是整個京冀地區,還有河北,這些區域,無不是北宋政治軍事,都非常關鍵的區域,萬一黃河決口,那麼後果不看設想。

趙信的提議,還是說服了葉清臣,大型工程的可怕,京杭大運河這個造福千秋的工程,不就是隋朝滅亡的號角。

雖然說,北宋現在,有了錢,卻也不是可以上馬這些項目的時候,必須從長計議,先從零散的地方進行修補,然後,等到時機成熟,再來大的工程。

大筆的資金,當然不可能躺在賬面上面,這一點,趙信也非常的清楚,所以,在否決了葉清臣的這個黃河計劃的時候,也提出了一個替代性的計劃,那就是北方的綜合治理。

河北,山西陝西,這個在古代,算是跟中原並列的地方,特別是山西陝西,這個被稱爲關中,是唐朝和秦朝的龍興之地,這裡幾乎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可是千年的時間流轉,讓本來富庶關中平原不堪重負的,過渡的耕種,加上一些保護不利,本來應該是豐美富庶的山西陝西,變成了黃土高原的雛形,水資源嚴重緊缺。

雖然有黃河,還有衆多的支流,可是氣候和本身條件的變化,卻讓情況逐步的惡化下去的。

趙信的目的就是這個,不做黃河,卻在原有的基礎上,豐富農田水利建設,這個也只有政府纔有這個能力推進下去,一個縣,州,府爲核心,如同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樣的,通篇考慮,以縱橫的溝渠,乾渠,支流,還有分流,這些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利用黃河和支流的水源,湖泊,甚至是一些地下水,保證足夠多的水,澆到地裡,而不是白白的奔騰下海。

這個工程看起來簡單,葉清臣在收穫了海量資金的前提下,攤子鋪的有些太大了,第一批就是的200萬貫投入下去,在6個路同時開啓,利用的就是秋糧之後的機會,大量的派出了人手的。

錢和人都齊備的前提下,效率是非常驚人的,可以毫不客氣的說,6個路都被清理了一遍,不但找出了很多的隱患,及時整改了很多,同時大規模的擴張的水澆地的範圍,對於洪澇災害的抵擋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這些眼睛就看得到的好處,當然是推動葉清臣繼續下去的動力,甚至地方和中樞的一些官員也叫好,可是在這麼的叫好之下,一個問題出現了。

葉清臣有些錯誤的估計了這個項目的資金量,他以爲的連續5年,1000萬貫就可以解決問題,對於三司現在的財務狀況來說,一年200萬貫根本不是事。

可是這些項目本就是不大的項目,趁農忙的時節,人力集中,加上資金集中,一下子就徹底鋪開了,預計的2年的就可以完工,每年的投入,也比之前預料的要多,要800萬貫,總計投入1500萬貫左右。

這可就要了老命了三司有錢,也不是隨便拿出來七八百萬貫的,要這麼放棄,把2年的工期,轉變成5年,又有些不甘心,他正在爲這個來挪用,甚至想方法,從定海軍弄點錢出來,卻不知道,賈朝昌已經把目標打在他的身上了。

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
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晋江市| 香河县| 重庆市| 平安县| 镇沅| 阿瓦提县| 北辰区| 河西区| 东光县| 河西区| 轮台县| 镇江市| 黄浦区| 静乐县| 洛浦县| 云林县| 丁青县| 栖霞市| 磐石市| 通海县| 青田县| 庆阳市| 竹山县| 新昌县| 出国| 玉门市| 澄迈县| 肇东市| 石渠县| 枣阳市| 关岭| 遂川县| 林芝县| 永年县| 荃湾区| 浙江省| 红河县| 社会| 三亚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