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

鐵匠臺上,沒有使用北宋經常使用的木炭,而是煤炭,還是經過處理過的焦炭。

煤炭是植物在地下埋藏多年,最終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因爲植物的不同,還有形成機理的不同,燃燒值也不同的。

在蒸汽機剛剛使用的時候,船用的煤炭,往往是熱量極高,這樣才能夠保證船舶的效率。

北宋的開採條件,甚至檢測方法,無法判斷出煤炭的熱力,不過,當把煤炭做了煉焦處理之後,熱力就可以較大的增加。

使用煤炭,是苗家莊鐵匠改革之中最大的變革,相對於木炭,煤炭的價格更低,特別是他們所處的位置,這可是大名府,後世河南山東交界的地方,是有大型煤田存在的。

大名府附近到時有不少煤礦,實際上,整個北宋,煤的使用量創了新高,在簡單的煉焦之後,焦煤的熱量上升,效率也開始提升了的,這也是鐵匠作坊的核心競爭力的。

實際上這個工藝,很多東西都調整的不多,可是最終的調整,就會展現到了造價上面。

在苗家莊的時候,最開始,還是跟普通的鍊鐵差不多,後來逐步降低,在離開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不但效率高,浪費的減少,成本降低。

不過因爲沒有使用高爐鍊鐵,比起來大規模的鍊鐵,成本降低的不多,交通便利,各方面都管理跟上,還有使用煤炭,減少的成本,提升的效率,最終一斤鐵的價格,最終達到了37文,比之前,最少下將了接近一半左右。

這不是極限,在趙信看來,如果能夠把高爐鍊鐵和鍊鋼結合起來,鐵的成本會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七八文的程度,這纔是最符合客觀規律的價格。

只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趙信現在最關鍵的,是賺到錢。

實際上,37文的價格,競爭力非常的高,單純的鐵,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以70左右的價格,少10文一斤,基本上可以碾壓一切了,

看起來從80文降低到70文,這個幅度不多,所有的鐵製品,可不是一兩斤,一把鐵棍都有十來斤的重量,這種情況下,減少10文的成本,對於成品來說,可能就是一兩百文,這個價格非常的有誘惑力。

雖然說,定海軍千頭萬緒,趙信還是沒有離開,他需要先把這裡給捋順了,工業化的生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調整,這跟之前鐵匠的調整不太一樣。

原來的饅頭肥皂這些的東西,暫時沒有什麼可以提升的地方,畸變有,都是細微之間的,可是工業化生產,這不一樣,一點點的疏忽,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一點點的提升,就會讓成品率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在北宋這個時空,沒有人能夠替代他做出這個調整。

工業化生產,是一種全新無比的東西,比如說一些協調統籌,讓所有人都的投入到一個事情上面,讓每一個環節之中,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看起來,每一人的工作量沒有太大的提升,可是最終,整體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高,在一系列的環境之中,進行一些調整,這算到了每一個單位之中,就可以的提升不少。

估計,不可能如同之前,一下子腰斬,可是最少也可以壓縮個十文左右,也就是說,鐵的價格降低到30文以內。

10文左右,看起來不起眼,可是一天如果是40萬斤的話,一天就可以節約成本4000貫,在這個總量提升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的,最終的量能可怕到要命。

大型工業產品,別說是10文了,半文都是一個可怕到極點的數字,特別是量能突破的程度。

趙信爲什麼選擇鐵,因爲在一定的量能到達之前,鐵的需求量是不會減弱多少的,甚至伴隨著價格的降低,一些新的用途會開發出來。

比如說,北宋現在,鐵的用途大部分都是菜刀,農具,一些鐵棍等必須的鐵製品,還沒有進入到其他的領域。

可是當鐵的價格降低的時候,可以利用的領域也就會多了,比如說餐具,比如說各種的日常用品,甚至是一些機器工具。

鐵是一個可塑性很強,性能很卓越的一種材料,他可以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之中的各個領域,只不過因爲價格高昂關係,還沒有大規模的運用到生活之中。

趙信在簡單的瞭解了一下工坊的情況之後,沒有離開大名府,而是留下來了,他需要親自的看看,這個冶煉的過程還有什麼要改進的地方,這對於他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關係到了最終的成本,而成本決定了利潤。

如果這個工坊,能夠全力以赴的話,每天可以生產40萬斤的鐵,他的成本每降低1文,就是400貫,而生產量每提升10萬斤,就又是很可怕收入提升。

200多個臺子,進展到了600多個,伴隨著人員的增多,一些問題開始出現。

比如說,之前在苗家莊從來都沒有出現的配合問題,已經出現了,煤炭,原料,鐵,鋼,這基本上,就是冶煉的幾個重點,之前小規模生產的時候,不容易出現他們之間的配合,在這裡出現了。

之前,鐵匠只是因爲每月5貫的月俸而來的,現在,知道了這個提成的標準,每天400斤鐵的話,可以得到800文,一天就是快一貫,頓時投入了巨大熱情。

一些人延長的工作時間,一些人加大的工作強度,這就造成了基本上,每一個鐵匠臺,都微微的有些超出。

這是一個好事情,可是好事情匯聚到一起,就不好了,原料跟不上,鐵,鋼必須要一定的比例,煉製的過程也微微有些不同,而相對於鐵而言,鋼的性能更好,提成更高,很多人就少冶鐵,多鍊鋼。

這是人之常情,是人都想要多賺點錢,這沒什麼,可是比例失調之下,原料沒有了,最終造成了長達1個時辰的徹底停擺。

這只是大規模冶煉遇到的第一個大的問題,其他的小問題,也層出不窮。

王鬆都被這樣的問題弄得是焦頭爛額了,這才600臺,就出現了這麼多問題,以後,跟趙信說的,1000臺,甚至兩班三班倒的時候,該有多少問題啊。

王鬆甚至求助於趙信,卻沒想到,趙信聽了王鬆的話之後,就笑了,他有些太杞人憂天了。

是工業生產,就必定會出現問題,而且各種各樣的問題還不少,怕的不是出問題,而是不出問題。

趙信不可能長時間的在這裡,定海軍,還有廂軍,這些都是千頭萬緒的,定海軍纔是根基,大名府的鐵匠作坊,是爲了賺錢而出現的,不能顧此失彼。

在大名府的時候,不能夠把問題處理完畢,等到趙信離開的時候出現那個麻煩可就大了。

他準備趁這個機會,做出一個標準,就跟之前的鍊鐵一樣,總結出最適合的一條標準,大家按照這個來就好了。

原材料配比的問題,這是一個小問題,只是一個協調的問題,在佈置的時候,流出來一定的餘量,並且強制的命令某些狀態之下,必須要做出來一部分的鐵。

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總結經驗,在王鬆目瞪口呆之中,整個鐵匠工坊規章制度,以肉眼看的到的速度,迅速的成型,從最初到最後,從簡單的物料的配比,到一些配合,甚至是工作的時間上面,都有詳細的要求。

總之規定的非常詳細的,事無鉅細的。

對於任何人來說,改變都是不容易的,讓人從無序的工作轉爲有序的工作,這是相當困難的,很容易就產生反彈。

可是這一點,在這個工坊之中,是沒有的,不是沒人挑戰之前的冶鐵規章,甚至那個規章也不是硬性的佈置下來的,可是所有挑戰者都會受到懲罰。

或者勞動強度加大了,以前可能用8個時辰就可以做好的工作,現在10個時辰都未必能夠做的好的,而且產出也降低了,在加上一些廢品率,不但不賺錢,還虧錢。。

正是有這個例子,這個規章制度,也順利的推行下去,所有人都吃驚的發現,只是按照這個規則來,整個工坊不再亂糟糟的,一些不應該出現的浪費,就沒有出現,所有的東西都井井有條,該出現的東西就會出現,效率提升了3成都不止。

大規模生產,本應該比小批量的生產慢,因爲人多了,相互出現影響,可是在趙信的調整之下,相互之間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反而產生了類似催化的效果,比如說,一些半成品,可以直接的送到另外的冶煉臺上,這有些類似於流水線,又有些不同的,讓效率增加。

本身一個臺大概是400斤的產量,增加到了570斤左右,效率提升,耗費降低,整個成本進一步的降低。

趙信很清楚,到了現在這種程度,規章制度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需要在逐步的生產和摸索之中,逐步的提升,雖然有空間卻不大。

他沒有打算在這個冶煉深入進去,將來必然會被鍊鋼爐取代,差不多就得了,在生產量穩定了之後,他必須要考慮產品的方向了。

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
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斗六市| 浦县| 连云港市| 海安县| 新野县| 洪洞县| 固阳县| 瓮安县| 临猗县| 且末县| 民乐县| 漠河县| 长海县| 南江县| 南华县| 左贡县| 临桂县| 靖远县| 莒南县| 昌江| 中方县| 武邑县| 株洲县| 什邡市| 汾西县| 永平县| 龙胜| 天津市| 宜章县| 方山县| 安远县| 北票市| 吉林市| 怀远县| 育儿| 钦州市| 祁阳县| 临夏市| 文成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