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

士大夫不爲五斗米折腰,這是個人操守,並不是爲政率軍基礎,葉清臣在爲三司使之前,也是清流出身,清正廉潔,否則,也不會被選爲三司使,可是成爲三司使之後,卻分毫必究,彷彿是一個守財奴一樣,原因無他,爲了北宋的政壇。

韓琦也是這樣,在這一次西夏之行之後,當西夏滅亡,靈州拿下的前提下,他哪怕不能夠重歸中樞,也可以如同曹劌那樣,以參知政事的身份,知一路,幾乎不可能留下西北。

那麼爲西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就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靈州在20多個棱堡的防護下,擁有了強悍的防禦,可是靈州就擁有了富饒的基礎,那是說笑。

西夏貧瘠和落後,靈州的發展出了西平府稍稍好一點,其他的都是一片牧原,要想開發出一片穩定的根基,最起碼也是相當於河北普通的城市那樣。

趙信的出現,鐵匠作坊還有其他的一些革新,會讓北宋整個中樞的財務狀況想好,也可以負擔的起百萬,甚至是數百萬的花銷的,但是也要看情況。

如果,只是佔據了靈州,面對著西夏的壓力和無孔不入的攻擊,幾乎必然的,要投入巨大的力量,發展靈州,把靈州作爲堡壘。

可是現在,情況又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西夏已經不復存在的時候,靈州的開發會是多麼的重要。

遼國佔據西夏已經成爲既定事實,除非遼國很大度的退出已經佔據的西夏領土,讓西夏恢復,否則的話,他們面對的將會是遼國。

遼國威脅大麼,很大,北宋最重要的敵人就是遼國,哪怕是在西北最爲危機的時候,他也沒有選擇,從河北哪裡調兵,最多是論調極少的一部分。

不然的話,沒有了遼國的威脅,哪怕後勤壓力巨大,百萬大軍壓過來,以北宋的禁軍勢力,還有西夏的實力,西夏可能撐得住麼?

但是,遼國從西夏方面進軍,偏師到時有可能,主力根本不可能。

西夏的根基,在於四京,現在第五京還沒有正式成型,實際上,經過了這麼多年,最爲發達的,其實還是上京和南京,這兩處地方,距離西夏這邊太過遙遠。

遼國從本土境內,繞路3500裡左右,再從西夏這邊攻擊北宋腹地,2000裡左右,縱橫5000多裡,爲的只是防禦薄弱,這可能麼,再說,隴西也是跟河北一樣的軍國重鎮,不可能讓他輕易突破的。

或許,會利用靈州的薄弱,敲詐或者是打草谷之類,卻不會大規模的入侵,這是任何一個軍事人員都可以看清的東西。

韓琦也覺得,當西夏滅亡之後,開發靈州沒有那麼的必要,只要用15年的時間開發出來,到時候,成爲北宋在西域的一個重要的極點,但是那沒用的,沒有威脅的前提下,很難大筆的投入進來。

韓琦正是知道這一點,纔會在跟遼國的談判之中,重點的提到了這個牲口,當時他只是想著,能夠多獲得一點,就多獲得一點,必須要自己想辦法,獲得足夠的物資,以開啓靈州的開發的。

現在有了這些牲口,如果有可能的話,韓琦會把這裡形成一個邊貿市場,以北宋的一些貨物,糧食之類的,進行交易。

羊肉一直都是北宋高檔食物的代名詞,在餐飲和高端領域,幾乎是供不應求的,一定程度上面幾十萬牲口之中,最容易賣掉的,就是羊。只要拿到邊貿城市,很容易就賣掉。

在這個基礎上面,繼續的獲得牲口,同時爲開發靈州,提供必要資金。

一方面,補充北宋急需的各種牲口,牛馬就不說了,這些可以作爲蓄力使用的牲口,就算是羊,也可以充當食物,另外一方面,也是穩住遼國。

跟西夏不一樣,西夏是喂不熟的狼,他們得到資源,第一個想法就是掠奪和攻擊北宋,無數時間獲得的好處,讓他們肆無忌憚。

反倒是遼國,成立了統一的國家,或許私下裡面,有些陰暗的手段,可是明面上,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間,是沒有大規模的戰爭。

長期穩定的國度,讓他們的高官貴族,開始追求奢飾品,他們就算獲得了一些利益,也不會把他們用在軍事用途上面,更多的,則是用來交換奢飾品。

在制定對策方面,更多的是偏向於保住這一批牲口,而不是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

或許,這樣的舉動冒險了點,如果西夏軍,選擇在宋軍抵達的時候,就發起進攻的話,一切都相當的被動了,埋伏的宋軍不得不出來,用最不擅長的方法,跟對方的重騎兵野戰,雖然他相信長弓手的實力,可是傷亡肯定會很大。

不過,最終賭對了,埋伏的西夏軍隊,看著已經安營紮寨的宋軍,略微有些頭疼,卻沒有進攻。

這多虧了一個知兵的西夏將軍,這個出身於西夏貴族,並且在征戰中城戰爲一軍統帥的,他算是知道一點兵法,很清楚,那個時間攻擊,會給宋軍準備。

現在,興慶府都被攻佔了,手中的兵將會成爲他唯一的籌碼,他還是選擇,按照既定計劃,在他們所在的位置伏擊。

都走到這個位置了,幾乎必然,會從他們的伏擊圈裡面過,當阻路和騎兵衝鋒雙管齊下的時候,北宋軍能夠撐起一盞茶的時間,已經算不錯了。

左右不過是停一天而已,那沒什麼,這些耐心他還是有的。

西夏將領不知道,他喪失了最後的一個機會,當北宋軍隊安營紮寨下來的時候,他最後一個逼北宋決戰的辦法,徹底的喪失了。

第二天,一晚上,都在半警戒狀態的西夏將軍起來的時候,卻發現,對方的營帳之中沒有動靜。

不能說是沒有動靜,只是完全沒有拔營的跡象,甚至到了日上三竿了,纔出現了炊煙,這個時間吃飯,對於普通老百姓,都算是晚了的,更別說對於趕路的軍隊。

按照這個點來算的話,出發怕不是要中午了,然後走一個時辰不到,就又要安營紮寨,除非他們願意走夜路。

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北宋的禁軍,有著嚴格要求,難不成,今天,又不走了。

果然,西夏將軍的預感成爲了現實,都已經過午了,甚至又過了1個多時辰,對方依然沒有拔營,甚至完全沒有走的跡象。

這可就奇怪了,昨天提前紮營,還可以說,有什麼事情發生,今天一天不走是爲什麼!

在山窩裡面躲藏的軍隊,開始有些騷動了,他們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難不成出現了什麼問題了,發現了他們的埋伏。

西夏將軍相當的冷靜,或許是認爲,宋軍真的有什麼事情了,依靠著權威,壓制了所有人,讓士兵安營紮寨,然後繼續等待。

可是到了第三天,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的時候,他們就算是在笨蛋,也知道的,肯定對方在防備什麼,或者說他們已經暴露了。

在這裡,距離靈州,北宋的根據地,只有百里左右的距離,快馬可能就是一天的時間,就算是步兵,三四天也可以,他們沒有時間拖下去。

對方哪怕有營壘,臨時的組成的營壘,還有大量牲畜在其中,不可能全面的防守,他們必須要開始行動。

西夏將軍是一個非常謹慎,他沒有選擇當天動手,這不是騎兵偷襲的最佳時刻,他必須等一個晚上,等到明天凌晨的時候動手,15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並不算長,可是在白日裡面衝鋒,那不利於攻擊。

當然了,他也防備,宋軍前來,向著東方派遣了大量的探馬,地毯式的搜索周圍,看宋軍有沒有抵達。

思維的慣性,讓他漏掉了另外一個區域,那就是西部,在他看來的,宋軍是在西部來的,西方肯定沒有人了,卻不知道,韓琦正是抓住這個思維的誤區。

北宋的軍隊,早已經到位,除了在營壘之中的少數,剩下的,都在西方,距離預設的陣地兩三裡的地方,這裡有一片密林和山區,容易隱藏。

而過來時候的痕跡,在刻意的清理還有時間的流逝之下,已經見不到了,這是韓琦的底氣所在。

探馬沒有搜索到宋軍,甚至周圍50裡的地方,都沒有宋軍的蹤跡,這讓西夏將軍心中稍安,只要沒有援軍,只是憑藉著2萬宋軍的步卒,最多是一個傷亡較大的勝利。

遼興宗的條件非常簡單,這也是他們能夠從興慶府出來的唯一的目的,哪怕有些困難,哪怕心中又不好的念頭,他們也必須衝上去。

當天晚上,西夏軍早早的埋鍋做飯,並且提前的休息,甚至連警衛也降低到了最低端,負責觀察他們的探馬,把一切都看在其中,並且飛報韓琦。

最後戰鬥來了,這會是北宋在西夏境內的最後一戰,在多方謀算之下,結果已經是註定,他會用最強的力量,把北宋新軍的戰鬥力徹底的展示出來,也剁掉遼興宗想要深入北宋境內的一隻手。

國於國之間,沒有所謂的什麼交情,利益和實力纔是最重要的,可是要想平起平坐的談一些利益,力量是必須要展示了,看樣子,在興慶府展示的還不夠,在這裡展示,也是同樣的。

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五百零三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
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五百零三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嘉祥县| 银川市| 大宁县| 莫力| 家居| 罗定市| 井研县| 南岸区| 诏安县| 行唐县| 巫溪县| 横峰县| 公主岭市| 奈曼旗| 天祝| 文昌市| 镇平县| 南京市| 鲁甸县| 射阳县| 剑阁县| 历史| 颍上县| 蒙自县| 林西县| 谢通门县| 股票| 太湖县| 渭源县| 泰来县| 洪湖市| 罗平县| 乐山市| 手游| 山西省| 齐河县| 神农架林区| 航空| 抚松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