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

接下來是賈朝昌,然後是葉清臣,葉清臣是最晚的一個,他處理三司的事情,特別是最近,保州兵變的後續,加上陝西又出現了災情,都需要他來親自的處理,忙的是焦頭爛額。

實際上,聽到仁宗的召喚,他的心就戈登了一下,之前仁宗要那15萬貫,都是從方方面面擠出來的,萬一遇到個麻煩,三司拿不出錢來,那可就問題大了。

可是看到章得象和賈朝昌,他就明白,看樣子,避不過去了,他不知道仁宗到底用什麼名目來要,可是他要先想,到底哪裡能夠擠出這個錢來。

真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擔任三司使這麼長時間,沒有那一年,不是戰戰兢兢的,錢不夠啊,腰桿子也直不起來。

可是再怎麼的擠,一兩萬貫的是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

葉清臣看著仁宗,從表情上面看不出什麼,可是不是單獨叫他一個人,還把首相和副相都給弄來了,這不是小問題啊,這是要更多的錢啊。

看到葉清臣也到了,仁宗說道:“葉卿,不知道三司每年廂軍的支出是多少?”

葉清臣還沒有答話,旁邊的章得象暗道一聲不好,關於廂軍的事情,他跟賈朝昌一起決定的,沒有知會葉清臣。

目的也不是往自己口袋裡面放,3萬廂軍啊,按照撥款,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在中樞,沒錢就辦不成事情,哪怕是首相也是如此,每年他都跟葉清臣爲了幾萬貫,展開拉鋸戰,如果這筆錢,省下來,對於東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仁宗當面,他也不可能直接阻止葉清臣,他臉色古怪,不斷對葉清臣使眼色,可是葉清臣卻沒有看到。

既然仁宗問起來,這個當然是滔滔不絕。

按照規定的,一個廂軍可以領到12石祿米,加上6貫的銀錢,可是朝廷的花銷卻不止這個的,加上伙食,訓練武器更新之類的,在不成立新的廂軍的情況下,每年每個人大概是20石米和10貫錢左右。

“完了!”聽到葉清臣這麼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章得象暗道不好,可是他卻沒有辦法,這是數據,不可能改變的數據。

“哦,這麼說來,一個廂軍每年的消耗,大概是24貫!”

“不能這麼說的,因爲祿米大部分是自籌,廂軍工作也能夠解決一部分,朝廷每年的平均下來,大概是4貫左右!”葉清臣雖然不知道,仁宗爲什麼問起這個問題,可是還是反駁道。

旁邊的章得象稍稍的鬆了一口氣,這個葉清臣還沒有傻到什麼都說的程度,如果真的要按照24貫一個人的話,那就要老命了。

仁宗一想也是的,整個朝廷收入才2000萬貫左右,廂軍一年24貫,禁軍比廂軍多一倍,80萬禁軍和40多萬廂軍,每年的花銷,可不是奔5000萬去了,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啊。

“這麼說來,要是裁撤3萬廂軍,那麼每年可以減少支出12萬貫?”仁宗問道。

щшш???????¢〇

“官家要裁撤廂軍!”葉清臣大驚失色的說道:“千萬不要,三司可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裁撤廂軍,並不是那麼容易,北宋廂軍數量的膨脹,是因爲各種的自然災害,才逐步的增加,剛開始,太祖太宗時期,真的是有多少算多少的,反正一旦遇到災害,全部編入廂軍之中,可是到真宗後期和仁宗時候,發現,不能這麼弄了。

北宋的災害性天氣在增多,災民越來越多,廂軍雖然投入不多,可是總是軍隊,總要政府方面的投入,40多萬的前提下,已經有些不行了,再多就困難了。

從真宗後期到仁宗年間,更多的是維持,可是這個維持就很難,數量也從真宗時候的20多萬,提升到仁宗時期的40多萬,多了20多萬,每年政府支出就增加了一百多萬貫,讓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北宋經濟雪上加霜。

葉清臣不知道裁撤廂軍的好處麼,但是不裁撤的話,每年付出的,可能只是裁撤幾分之一,要裁撤的話,必須要給遣散費,這個保守來說是20貫,還有農具田地,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哪怕是裁撤三五萬人,也足以讓財政崩潰。

仁宗聽到了葉清臣的說法的,微微一笑,葉清臣這個人有些死板,可是在三司這裡,卻是功勳卓衆,近年來,雖然財政狀況依然嚴峻,卻沒有到往年的那種程度,僅僅是他上任的幾年之間,平均每年都減少百萬貫以上的支出。

到了去年,更是達到了400萬貫,雖然他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中樞和仁宗,對他的工作相當的滿意。

“葉卿,如果說說的是,在不提供遣散費的前提下,裁撤不低於三萬的禁軍!”

葉清臣有些鬱悶的看著仁宗,這不是開玩笑麼,如果有這樣的機會,爲什麼不幹,可是他們的生計問題怎麼來解決,要如何賺到錢並且生活下去呢?

“定海軍!苗定跟我提的要求,需要3萬左右的廂軍,不但要廂軍,還要廂軍的家庭,我和內閣已經答應了!”

葉清臣有些遲疑,他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卻不敢說出來,廂軍哪怕再怎麼的不行,也是軍隊,3萬軍隊,整合起來,配備了一定的裝備,也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放心!清臣,這是沒有攜帶任何裝備,只是人出去的禁軍!”旁邊的章得象說道。

聽到章得象的說法,葉清臣有些明白了,仁宗的目的還是要錢,不過跟他想的不一樣,是叫來章得象來施加壓力的,而是幫忙說明一下。

章得象並沒有在這樣的事情上面,跟他來溝通,目的也是一樣的,也是爲了錢,3萬廂軍,比不得禁軍,可是每年的撥款不少了。

此時此刻,他才注意到章得象的表情有些古怪,再加上仁宗不漏聲色的表情,作爲一個政府高官的,葉清臣還有什麼不明白了。

嘆息一聲,心中在瞬間做出了決定,如果沒有仁宗這檔子事情,就算他知道了,也只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仁宗都已經介入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陛下,我知道您的意思了!”葉清臣說到這裡,話鋒一轉的說道:“不過,政府的錢也不是全部投入到廂軍,需要有一點折扣!”

“折扣,多少?”仁宗沒有意外,葉清臣的性格,如果不節流一部分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處於公心,那沒問題,可是要是多了,那就不好意思了。

“三貫左右!”

“好,9萬貫,我需要在的廂軍到位之後,立刻看到這筆錢,隨著廂軍一起前去。”

仁宗的這個說法,讓葉清臣有些爲難了,他說的是實情,實際上,一個3萬人左右的廂軍,最終裁撤,單純一年就不是九萬貫,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一年的投入,在直接和間接加起來,都超過10萬貫。

可是,一次性讓葉清臣拿出10萬貫,這不亞於擠兌他,要知道,三司現在雖然平穩的運行,可是接近10萬貫,也不是說拿出來就拿出來的,葉清臣遲疑了一下,說道:“還是跟之前的一樣,三年爲期!”

“那不行,一年就可以節約9萬貫,3年能夠節約多少,如果時候三年的話,最少也是15萬貫!”仁宗一步不退的說道。

葉清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仁宗這個要求。

旁邊的章得象苦笑了一下,可惜他沒有任何的辦法,整個財政的支出,都是由三司使決定的,三司使,說白了,就是拿出來平分相權的,只要葉清臣決定的事情,就算是章得象也沒有辦法反駁。

更別說,看著仁宗步步緊逼的樣子,章得象哪裡敢反駁,說實話,章得象在中樞八年,從1038年到1045年,不過這個相爺當得相當的悲催,前期,那是呂夷簡在位的時候,哪怕當時呂夷簡不是首相,可是不是首相勝似首相。

終於,呂夷簡被范仲淹這些年輕人給打敗了,可是范仲淹冒頭了,以樞密院副使的身份,實際上行使的是宰相的職權,終於現在,他敏感的把握到仁宗重心開始變化了,可是他依然沒有辦法掌握實權。

葉清臣的猶豫,讓章得象看的了希望,他多麼希望葉清臣能夠擋一下,那麼他也可以獲得利益,畢竟,一個廂軍,不單單是三司的撥款,還有其他的一些好處的,這些是沒有辦法跟仁宗說的。

仁宗或許不瞭解重點的彎彎繞繞,可是他很清楚,必須快刀斬亂麻,必須讓葉清臣現在答應下來。

最終,權衡了利弊之下,葉清臣還是答應了,仁宗說的對,一年節約9萬貫,三年就最少是27萬貫,這還是直接的數據,實際上,一個廂軍的花銷,3萬人遠不止9萬貫,實際上還會更多,只不過急切之間,無法計算而已。

當葉清臣答應下來,章得象哪怕有萬千的方法,也沒辦法施展,仁宗也是非常的滿意,15萬貫已經算是不錯了,現在更是提高到30萬貫,對於一個城市,一個邊境軍州的建設,依然是杯水車薪的,但是這已經是他能夠提供的最大的支持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
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内黄县| 扶沟县| 元谋县| 辽宁省| 肥西县| 靖西县| 长岭县| 墨脱县| 新源县| 广德县| 高州市| 宣汉县| 台东市| 图木舒克市| 仁布县| 包头市| 广丰县| 弋阳县| 突泉县| 平定县| 柏乡县| 突泉县| 特克斯县| 怀柔区| 剑河县| 石屏县| 仁怀市| 织金县| 广昌县| 台南县| 青川县| 临安市| 潼关县| 浏阳市| 行唐县| 攀枝花市| 文成县| 安多县| 左权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