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

趙信得到西北戰局的消息,開始啓程的時候,並不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的,當時,還沒有頂級絲綢,跟遼國的交換,幾千匹的絲綢,居然換到了大量的牲口,讓靈州合約的交易數量,從原來1300萬頭的牲口,變成了兩三倍的樣子,同時馬的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可是哪怕不知道這些增加的,之前靈州協定,也有差不多200萬匹馬,他的目的,就是爲了那幾百萬頭馬。

把馬用在軍方,或者是用在商會的長途販運上面,是最不可取,不但不可以促進商業的發展,反倒會延緩。

有人說了,商會就是因爲缺乏馬,這纔會大量的購買,著看這一次的渭州交易,就可以看出來。

可是,這個利潤,只是對於商會的利潤,商人是爲了追求利益的,他會主動的降低價格麼。商會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放在馬上,勢必要收回成本,那麼運費依然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上面。

大名鐵匠作坊的改革,如果出現在普通的商人的手中,最終的結果會如何,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絕對不回如同趙信這樣,主動的把價格降低到30文左右的價格,甚至在接連的技術提升之後,大幅度的降價。

商人永遠都是追求利潤的,當70文能夠賣掉的時候,誰會想到60文能夠賣的更多,甚至是50文?

這跟古代商人的創新能力不強有關係,很多時候,古代商人,都會拿著一件東西,然後賣一輩子,這是通病,在一生的事業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主動的降低價格,那不是把手中的錢向外送麼?

趙信有足夠的產品,可以賺到錢,同時,也希望定海軍的產品,都是最廣泛的,面向整個大衆的,如果剛開始的產品,就搜刮一批,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市場,給搜刮乾淨了,後續的產品還怎麼推出。

可持續發展,用高工資和待遇,培養出來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這纔是應該做到,這也是趙信花費巨大的力氣建設鐵路的根本原因。

按照2000裡的鐵路,總投入在700-800萬貫來計算,20萬公里,差不多就是7到8億,這在北宋,是一個龐大到可怕的天文數字,卻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數字。

運費是制約著商業化的最大的問題之一,有些時候,比起厘金和關卡更可怕的。

厘金會增加成本,但是總體不多,涸澤而漁的畢竟是少數,運費卻是海量的增加,甚至無限量的。

拿著汴梁到西北,2000裡的運費,一石達到5貫的可怕成本,讓任何一個銷售價格在一石20貫的產品,都沒有長途販運的價值。

商業化,不是要製造高價值的產品的,雖然定海軍也佔據了一些高價值的產品,可是這些不是主流,看趙信介入的這些領域,饅頭,鋼鐵,肥皂,這些無不是人民接觸的,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

趙信用工業化帶來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成功的讓他的產品,開始在五大水系銷售,可是一旦超過了200裡,所有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水運低廉的成本,讓定海軍的商品,可以快速的佔據市場,五大水系附近,可以說是北宋最爲富庶的地方,也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可是市場,誰會覺得不夠大,已經開發出來的成熟的市場,他們能夠賺取的資金不少,可是未開發的地方,就真的不行麼。

從某種程度上面,這些地方,更加適合工業化的環境。

運輸,講究的有來有往,後世的一些大貨車,除非是真的趕時間,否則的話,誰會放空的回來。

一次運費幾千上萬,如果真的放空回來,油費和過路費要自己承擔,跟這個相比,等幾天,在貨運部配貨,這也沒什麼,有時候,倒黴的情況下,會在異地登上十幾二十天的時間。

北宋這種情況有相對比較明顯,那些已經開發的市場,那些發達的,靠近水系上面的市場,更多的是買方市場,他們或許有一定的資源,卻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了,他們更多的是購買定海軍的產品。

因爲航運來說,有嚴格要求,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效率,才能夠產生集羣的效用,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定海軍的船隊,回來就是打空的。

這在短期,在定海軍的產品,利潤率較高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這樣增加了效率,可是一旦利潤率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線上之後,就不行了,著代表著巨大的浪費。

那些未開發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資源豐富,發展比較慢的區域,他們因爲交通,或者其他的原因,守著寶山沒有辦法應用。

拿著交通不便的大山來說,無論是山林之中的珍貴數目,山珍,各種的水果和動物,這些在汴梁,或者是一些大的城市之中,都是非常暢銷的,只不過高昂的運費,還有繁雜人工,讓他們沒辦法送出去的。

在運費降低到足夠低的程度,按照現在馬的利用率來說,最少可以降低馬車的運費的500倍,至於降低人力運輸的,就更多了,可能會超過1000倍,也就是說,原來一石五貫的運費,可能就降低到十幾文,甚至是更少的程度,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甚至原料的運輸,就成爲了可能。

一些邊遠地區,未經開發的資源,運送到定海軍,然後再通過的生產製造,變成產品,這就會形成一個可怕的良性循環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還可以開發出客運,旅遊,甚至是一系列的方法,這個綜合利用是巨大。

現在趙信還不知道,這個馬的數量從200萬,暴漲到了500萬的,還在想著,如何說服中樞,把200萬之中絕大部分給拿出來。

看起來,一共200萬,要拿出160萬,應該是很大的比例,可是趙信感覺問題不大。

原因很簡單,200萬匹的馬,要進行的處理和銷售,這並不容易,而鐵路,哪怕是由的定海軍來投資,也不可能全部都掌握在定海軍的手中,中央要是不拿出一定的股份,那是不行的的。

以前,最多是趙信吃點虧,讓出一定的份子,可是有了海量的馬,這就不成問題了,中樞本身就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投入2萬匹馬,就是200萬,就很自然的佔據了一條鐵路的一部分的主權。

然而依靠鐵路來養馬,這更不是問題了,鐵路的利潤到底有多高,甚至到21世紀,都是非常有利潤的。

連清朝那樣入關的鐵路,一個實驗性的,不考慮成本和流量的鐵路,居然能夠在幾年之中收回成本,更別說富庶的北宋,單純物通四方這一點上面,就足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了的。

或許對於軍隊和北宋朝廷來說,要養活20萬,甚至更多的馬,需要的數量,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可是對於商業來說,完全不是問題,連商會的馬車,都可以快速的回收成本,最多也就是三到五年,對於可以把運輸的效率,提升500倍的鐵路來說,更加不成問題,哪怕是大規模的降低運費,也同樣可以,相對於鐵路的盈利,馬的耗費,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部分而已。

趙信不知道,現在又有一個新的問題,要落到他的頭上。

馬的總量不是200萬,而是500萬,別看只是提升了2.5倍,可是總體的難度,會上升幾個檔次。

這也是韓琦此時此刻,不得不開啓渭州交易市場,甚至放低姿態跟這些商會進行討論的根本原因。

這些,對於趙信來說,同樣不成問題,?500萬匹馬,只是定海軍的鐵路,就消耗了4成,其他的,也可以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

同時,火車的出現,對於馬車來說,並不是取代或者打擊的問題,而是一個相互配合的問題。

火車替代馬車,只是讓馬車失去了長途販運的利益,可是在短途,在車站到倉庫的最後一步,總不能夠依靠人力來解決。

或許馬車在長途販運上面,不如火車,可是靈活的最後一步,包括家家戶戶,在城市之中,有條件的情況下,路面環境比鄉村好上很多,這樣效率就更好了。

單純一些大城市,在商業繁榮,還有人均收入升高的前提下,馬車的使用量應該不會低。

當人均年收入是20貫的時候,一輛150貫的馬車,這是一個很難以實現的願望的,可是當一個人的收入是100貫,甚至200貫的時候,還是這樣麼?

定海軍已經保證了人均收入在250貫以上,未來,當定海軍在北宋的人口比重之中越來越重的時候,這個比例會加大的。

這是將來的事情,甚至是經濟發展和鐵路普及之後的事情,那需要時間,未來北宋獲取馬的渠道會更多,說不定,又有很多馬流通進來,甚至本身的基數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增長率也不會少。

可是同樣,其他方面,消耗也不會少,在蒸汽動力沒有成爲主流之前,任何大規模的工業,都需要動力,那麼馬的就成爲了必然的選擇。

既然把馬力作爲了一個單位,那麼很自然的,他們就會成爲動力,在定海軍,甚至北宋的很多地方的,添磚加瓦。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昌吉市| 孙吴县| 巴中市| 洪洞县| 内黄县| 沾益县| 宝山区| 拉萨市| 黑山县| 平远县| 杭锦后旗| 临漳县| 石屏县| 沈阳市| 新泰市| 府谷县| 泌阳县| 宁海县| 崇左市| 陆丰市| 博乐市| 江源县| 浪卡子县| 北京市| 黎城县| 册亨县| 巴里| 板桥市| 迁安市| 油尖旺区| 封开县| 平谷区| 开阳县| 天门市| 五家渠市| 汨罗市| 河北省| 桂东县| 松阳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