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

相對於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來說,趙信很有錢,雖然保州兵變消耗了一部分,可是之前雄厚的根基之下,從保州離開,趙信是帶了幾萬貫的。

在大名府待了10天,不但捋順了大名府的商業環境,並且拍賣了4把神兵利器,加上饅頭包子肥皂等的剛剛鋪開,最終走的時候,又帶走了2萬貫。

兩者相加,差不多8萬貫的資金,甚至比起中樞給定海軍建立提供的5萬貫還要多。

要知道,中樞給的,是一半銅錢,一半交子,他手中有的,是實實在在的銅錢。

表面上,交子是跟銅錢一樣,可是實際上的購買力上面,銅錢更大,一些的地方,甚至把七八百文當做一貫,而交子,不但當不了一貫,還打了折扣,幾乎1000文銅錢,差不多就等於2貫交子了。

或許未來,在穩定了定海軍,並且給定海軍建立一個龐大的市場和經濟體之後,趙信會考慮的,建立銀行,用信用貨幣替代銅錢。

學過經濟的,甚至沒有學過經濟的,單純只是在21世紀的那種諮詢生活之中生存過的,每天都會遭受到類似的轟炸。

比如說,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貨幣膨脹,貨幣緊縮,經濟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的東西,無論是哪一種政體,固執的按照一個運行節奏,運行了一段時間,經濟本身產生的那種慣性和漏洞,就會逐步積累起來,最終,造成巨大的後果。

雖然北宋,沒有一個整體的經濟研究,可是後世,根據史料,根據一些數據,對於北宋的經濟評估卻是,錢荒。

經濟總量很高,北宋一年國民生產總值,可能高達10億貫,可是流通在市場上面的錢,也就是3億左右,這已經是鋒之極限了,要知道北宋的鑄幣量,是唐朝的15倍,是明朝的數十倍,可是依然支撐不起這麼龐大的盤子。

北宋本身經濟發達,鬧錢荒的地方,江浙京城,四川,都是商業繁華,社會相對比較富庶的地方,再或者就是沿海。

沿海是另外一種原因,是經貿發達造成的銅錢外流,因而產生的錢荒,有一個地方誌記載,一夜之間,小城之中,再也沒有一文小錢可以用了,原來,就在前幾日,日本商人前來,不但帶來了豐碩的貨物,臨走的時候,也把小城所有的流通貨幣,全部收走。

宋朝的貨幣,影響著周邊,甚至有史以來的記載,整個東亞都在使用宋朝的錢幣,日本也不例外,甚至說,在元滅宋之後,整個宋朝的貨幣全部廢止的時候,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幾乎支撐起了他們的商業體系。

在沒有發現世界級的銅礦之前,錢荒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交子,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必須要達到一定的信用,並且用貴金屬進行保值和回收,否則,一旦大規模的貶值,對於任何一個政府來說,都是災難。

銀行,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的巨大作用,未來趙信肯定要做的,聚沙成塔,也容易拿來做一些事情,並且通過槓桿的調控,穩定經濟,產生有利的後果。

但是那是後話,此時定海軍,一窮二白,就算是趙信建立了銀行,除了他自己,又能夠存多少錢。

細數手中的銀錢,雖然從大名府和之前累積下來幾萬貫,可是這些錢真的不經用的,經過跟程前的討論,一半用在了賑濟災民上面,這還是在政府救濟的情況下,如果他把人弄過來,就不是一天1000貫這個數字了。

平均每一個災民,每天3文這個數字,只能夠保證人不餓死,想幹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不定還會生一場大病。

歷史上,爲什麼那些大型工程勞民傷財,長城,行宮,京杭大運河,都是幹活,吃的好的話,只會長身體,怎麼可能會死人,就算是死人,也不會大規模,大面積的死人,大型的工程,偶爾會產生意外,就算是後世科技發達的時代,都避免不了,更別說在古代。

可是這個大型工程,卻是大面積的死人,秦始皇修長城,徵集了200多萬人,這是艱苦的勞役,給口飯吃就不錯了,雖然創造了輝煌的萬里長城,成爲了中國歷史上面的一個文化記號,可是在這個輝煌的背後,卻是累累白骨。

幾乎有史記載,每一個大型工程,都代表著死亡,驪山,皇陵,運河,這些古代人定勝天的恢弘工程,哪一個不帶著累累白骨。

與之相比,卻是現代高效的建設,3天一層樓,數年時間,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甚至人民大會堂只用了十個月就完工了,這樣的工程,或許一兩個,沒有的古代那麼的大,可是速度卻快,哪一個都不是十年二十年的建設。

工具的使用,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真正的原因就在待遇上面,一些精銳的部隊,他們的訓練強度,甚至比這些重體力活更大,可是就沒有大面積的死亡,原因很簡單,軍隊的伙食標準好,用長期訓練和伙食,練就的精兵。

當一個人連吃都吃不飽的時候,又幹了重體力活,消耗過大的前提下,可不就會死人。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後世的一些標準,說人每天要消耗多少卡路里,一般人是2000多,吃多了就會發胖。

後世的體育一樣,大部分出身都是差不多的家庭,或者就是早早的進入到專業體育隊,不然的話,僅僅是伙食一項,就會讓普通家庭承擔不了。

一般人一天攝入的食物2000卡路里,都要爲減肥發愁,生怕多吃了,可是運動員來說,哪一個不是每天五六千,七八千的吃,吃少了,直接消耗肌肉的,不但影響成績,甚至極端的情況下,會要命。

看到有些運動員,什麼不能吃高熱量高油脂的東西,在nba之中,百無禁忌,隨便吃,因爲一個賽季,81場加上季後賽的,可怕的運動量,會讓所有的熱量都消耗掉,看總決賽跟賽季之初,明星們基本上是瘦了一圈,沒辦法,漫長的賽季,消耗太大了,最終不可避免的,要走上消耗肌肉的道路上。

趙信不會是無良的領導,未來定海城的建築量很大,有一些工具和水泥石灰這樣的,幫助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每天的重體力勞動還是很多,無良的壓榨,並不能產生多少利益,反而會影響到城市的建設,萬一逆反出來,這些民衆被壓榨的造反了,別說工程進度會受到影響,就算是他的人身安全,也沒辦法得到保證。

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再加上同工同酬,防止產生地域性歧視還有矛盾,趙信準備把工資標準定在一個檔次上,最多根據熟練度和工種難易程度,有所不同。

這個不同卻不是暗箱操作,資歷上面的,是有標準,有人證的,擺在明面上的,這種公平,可以有效解決矛盾,人家能幹,活做的漂亮,拿到更高的工錢,這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你要也想拿那麼多,自己去努力的,做到了,同樣可以。

可正是這樣的想法,讓趙信頭疼,本來,初期可能只有15-30萬人,要到一年,甚至兩年之後,纔會增加到50萬人,現在多了30萬到60萬的災民,還有程前答應的造船等的工匠,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可能一年之內,就奔100萬去了。

100萬人,哪怕有五分之一的壯勞力,就是20萬,一天100文,20萬,每天就是2萬貫,一年下來700萬貫,這是一個龐大到,讓大宋中樞都會顫抖的數字。

要知道,北宋現在平均每年的收入,也就是2000萬貫左右,未來只是100萬的城市,每年工資發放,就佔據了整個北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這真的不少。

50萬跟100萬,看起來只是差別了一倍,對於滾雪球一樣的城市來說,起點是絕對不一樣的,工業化生產,50萬人所創造出來的利益和100萬人是截然不同的,數量級的上升,會帶來更加龐大的本地市場,也會讓整體產出出現上升。

或許,在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程度上面,會有一個天花板的存在,生產力足夠高,觸及到天花板了,50萬跟100萬就沒有區別,都是溢出,可是現在,背靠著北宋這個龐大的市場,在相當的一個時間段之中,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觸及到天花板的事情。

對於趙信來說,問題就出現了,50萬跟100萬,甚至是初期三五萬,跟現在的一下子增加到了接近20萬,對於財政方面的壓力,可是非常巨大的,在無法放棄這個巨大的誘惑,有心蛇吞象的前提下,他必須要賺錢了,是想盡千方百計來掙錢。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面,要想建立一個奇蹟之城,從最開始,就應該全力以赴。

一路上,甚至到上船,趙信腦子裡面想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甚至如果不是孫吉帶著,他差點連船都上不去,可是在這樣的冥思苦想之中,還真的給他想出來了幾條賺錢的方法。

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
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双牌县| 拉孜县| 静海县| 南宫市| 光山县| 张家界市| 武汉市| 塘沽区| 南投县| 沙湾县| 商洛市| 常宁市| 肥东县| 梨树县| 抚宁县| 舒城县| 务川| 衡南县| 邻水| 瑞金市| 区。| 寻乌县| 南充市| 拜泉县| 三台县| 满洲里市| 黎平县| 沙河市| 天镇县| 祁连县| 临西县| 军事| 西乌珠穆沁旗| 高陵县| 高尔夫| 陆良县| 金昌市| 安乡县| 东安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