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

對於一個歷史學家來說,親自到古代,那是最大期望,從歷史文獻之中,從古代書畫家的畫作之中,他們瞭解的,應該是加工過的東西,真正走在歷史的長廊之中,所感受到的,纔是真正讓人迷醉,移步換景,宋朝風光無限,這是真正的大宋城市,不是後來所謂修繕過的仿宋城市,仿過的,或許是根據歷史的記載,或許是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現實跟思維的碰撞,很多之前沒有驗證的想法,成爲了真正的現實,就比如說,後世常有學者的評估,在古代,大部分的縣城或者府城,都是土胚牆,最多是加入一些石頭,讓他更加堅固,可是在趙信看到南樂城牆,卻是青磚構築的,整齊而且堅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基本上都沒有被貢獻的記錄,如果是土培牆的話,很可能在衝車的攻擊之下,漸漸的坍塌,只有用青磚加上米糊構築城牆,才能夠堅實無比,擋住巨木和衝車的攻擊。

南樂城牆,看起來更加的整齊,在某些功能性上面,甚至比後世留下來的城牆更加的堅固,後世中國的七大城牆,大部分都是明朝時期修築,唯一是南宋時期修築的壽州城,幾乎把軍事重鎮發展到了極致,護城河、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在古代形容它爲“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歷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正是壽州的城牆,讓研究宋史的不少學者爲城牆產生了爭執。

在這些學者之中,很多都認爲,宋朝已經出現了青磚城牆,只不過較少,只有在大城市,比如說北宋四京,比如說,軍事重鎮,遼宋邊境的重要城市,西夏邊境的重要城市,這些地方是要經歷戰火,沒有足夠的防護,很容易就被攻破的前提下,那就是巨大的浪費,所以會投入巨資,修建城池,可是內陸地區一些不太重要,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一般也不會經歷戰火。

可是也有一部分學者說了,城池本身就代表著官員的業績,一個出色的城市,會讓一個官員的考績變的出色,在州府或者縣城有餘糧的前提下,修建城池是最爲便捷的方法,這一點,也得到了一些文獻的支持,比如說,運河周邊一些比較富庶城市的州志上面,也有擴建城池的說。

兩種論點,都有文獻支撐,可行性也是得到驗證的,所以有些爭論不休,如果趙信依然可以給學刊發論文的話,他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北宋大部分運河城市,都鑄造了城牆,而且不是土培的,而是青磚加蓋大規模的城牆,他們不是以防禦爲主的,只是爲了修建而修建。

從汴梁出發,除了最初的幾天,後面一路路過了7個縣城,全部都構築了巨大的城牆,足見這不是一個單一的行爲,大部分都是基於最高標準修築。南樂背靠大名府,更是如此,走出了碼頭,這裡地勢稍稍的高了一點,可以看到對面縣城之中的情況,高高的角樓和城垛,還有上面似乎可以看到全甲士兵,趙信忍不住讚歎,好一個雄壯的城市。運河旁邊,天然擁有一個基於運河護城河,護城河護衛著城市,而城牆上面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也是一應俱全的,顯得特別的到位。

除了強大的戰爭潛力,南樂同樣是一個重要商業縣城,縣城是核心位置是內城,居住的是達官貴人,在宋朝,民間較爲富庶,可是除了四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其他的中小城市,居民不多,即便是北京大名府,城牆的周長也不過是3.6公里多一點,算下來,一個被稱之爲北部重要城市的大名府,也不超過一平方公里,真的要住的話,能夠居住多少人,幾萬人撐死了,還要除去城內必要的坊市,政府機關和其他的一些公共場所。

在宋朝,城牆內,只是泛指內城,那是最重要和最核心地方,可是一般人也住不起,裡面的房價太貴了,即便是縣城來說,對於一等以下的戶來說,他們不太適合住在現成之中,住在哪裡的少部分一等戶和地方大家族,官換家族的,他們共同構成了內城的主要來源。

這些就是縣城的人口,這絕對不是,人口更多的是一等一下的戶,或許在比較富庶的城市,五六等的較少,卻絕不是沒有,他們沒辦法住在城內,絕大部分都是在城外居住,越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人口越密集。

以城市爲中心,因爲城牆和護城河的關係,甚至距離城市一兩裡的地方,是管理最嚴格的地區,不允許建房和開荒之外,其他地方,在距離城市兩裡的地方,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聚居區,這裡往往被稱之爲外城,在一些防禦比較強的地方,在外面圍上一個土圍子,擁有一定的防護能力,這樣的花費也不大,容易給居民安全感,南樂就是這樣,靠近運河的地方,圍繞了一個不太密閉土圍子,是更大規模的南樂吧,比起內城最少大了。

因爲沒有第一手資料,這在規則之中,應該是屬於違章建築,靠近縣城這麼近的地方,一般不會有什麼村落,故而史書和名人記載之中,並不會對此多說什麼,可是往往在訴說人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汴梁作爲首都,100萬人口也算是正常,作爲王朝首都,開封一共有27平方公里那麼的大,百萬人口,一平方公里的密度在4萬左右,很密集,也算是可以接受。

可是其他的城市,就有些問題了,20萬城市之中的江寧,襄州,15萬的大名府,真定府,他們的城市規模都不打,作爲北京的大名府,城的周長不過是3.6公里,以正方形來評估,城內不會超過1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卻又15萬人,這又不是後世21世紀,高樓大廈林立,連兩層以上的房子都少之又少的這裡,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容納這麼多人。

這也是歷史上比較大的疑點之一,有人會說是下轄的總數,可史書上面是城市戶籍,總之,都有解釋不清的地方,可是看了南樂城,就可以解釋了,城內可能只有幾十分之一的人口,比如說,合理點估計,按照一平方公里4萬來算,大名府可能就只有三四萬人,南樂的面積還不足0.2平方公里,那麼,就只能夠是七八千人,最多不超過一萬,剩下的十幾倍的人口,是居住在外面,整個南樂縣的人口,可能在4萬到7萬之間。

南樂縣城的內城小,外面房屋村落比較密集的地方,有差不多四五平方公里,當然了,是村落跟田地相互結合,相對於距離城很遠的村子,村落較爲密集,越是靠近城市的,就越發的密集,其中大部分的村莊,還不是以宗族爲主,大部分都是各種姓氏混雜,反倒是遠離城市之外,稀疏起來,也很少有幾十個人的莊子,大部分都是上千人,甚至是數千人的村子,姓也相對比較統一。

對於絕大部分的古代人,很少離開村子,少部分去過鎮,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讀書人,纔可以離開家鄉,去遊學或者是科舉,成爲跳出龍門的那一批,至於做官的,如果按照的北宋1億人的基數來說,真的不算多,只有當官,才能夠改變命運。

南樂富庶的城市。城內還分了不同坊,這也是古代很重要的特點,所有的官府,政府機關,還有市集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遠遠看去,跟普通的宅院和居住地不同的,應該是坊市,趙信不敢確定,在古代城市之中,是否有菜市場,就囑咐石勇上前詢問菜市場,果然,得到了回答,菜市場真就不是在城內,而是在城外,這並不是一個很難找到的地方,就他們問路的地方不遠處。

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癥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
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癥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莒南县| 分宜县| 阿巴嘎旗| 威宁| 邵东县| 洛川县| 广德县| 大庆市| 平邑县| 农安县| 辉县市| 九龙县| 南溪县| 衡山县| 平南县| 濮阳县| 长岛县| 高碑店市| 南雄市| 都安| 曲水县| 高尔夫| 公安县| 新晃| 阳江市| 海宁市| 孝义市| 正阳县| 滨州市| 双鸭山市| 金阳县| 偏关县| 南宁市| 杂多县| 威远县| 陇南市| 拉萨市| 洛浦县| 始兴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