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

慶曆20年,如果從慶曆5年左右,定海軍成立到現在,差不多就有15年的時間,如果從定海軍立國開始,也有差不多10年的時間,十年的時間,對於一直以來平穩發展,並且以工業化爲基礎發展的定海軍而言,這個發展的跨度非常的大。

本身,定海軍在立國的時候,就是一個可怕到了極點的經濟體,幾千萬人的定海軍,只有幾百萬人勞動力的定海軍,卻創造了讓北宋都無法的企及的產值,這一點早在定海軍立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可是之後的10年之中,定海軍在獲得了足夠的地盤和人口之下,整個的發展速度更加的可怕。

定海軍已經擁有了蒸汽機,哪怕因爲時間的關係,蒸汽機還沒有深入到整個的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從這一點上面說,定海軍並不算是完全發展的工業革命。

可是定海軍有趙信的加成,甚至在最近,有內燃機的出現,定海軍的發展速度,製作出原型機是最爲困難的,原型機制作之後的改進,反倒是最爲容易,毫不客氣的說,短短1年的時間,就已經進行了12次的改動,出現了最少6代的產品,這個內燃機,也伴隨著這麼一步步的改進,變得逐步的強大和實用了起來。

別的不說,奔跑在瀋陽,還有整個定海軍的這些機動車,出租車,公交車,這些都在改變著定海軍,更別說因爲內燃機出現的小型機械和大型機械,那些不太適合蒸汽機出現的領域,內燃機都非常的適合。

機器纔是人類改變地球最爲好的工具,工業革命的出現,是動力的革新,而內燃機更是把動力和方便性,都集中了起來,這才造就了更加發達的工業。

如果只是這個,定海軍不過是複製了曾經工業革命時期,英國走過的路,可是不是,定海軍不但有內燃機,蒸汽機這樣的動力設施,更有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

趙信本身,就爲定海軍奠定了一個基礎,培養大量的技術工人,並且奠定了一個發展的基礎,大量工程體現,讓定海軍在勞動協作上面,非常的出色,現在動力這個硬件加上之後,對於定海軍的提升是史無前例的,定海軍的發展當然夠快了。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對於趙信而言,只是一個基本的操作而已,哪怕他不是專業的,這些年通過耳濡目染的,也學到了很多。

在所有提升之中,有一項是最讓趙信感覺到高興的,那就是人口。

21世紀,有一種提法,工業革命分成1.0,2.0,3.0,在1.0時代,先發的是的英國,然後世界各個強國跟進,之後,伴隨著技術的提升,特別是內燃機和電力爲主的革命浪潮的出現,德國,美國,後發先至,逐步的崛起,他們締造了2.0的時代。

再然後,二戰之後,工業革命3.0,這時候,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就是美國和蘇聯的,英國,德國,這個傳統的工業強國,之所以沒有給恩上來,就是因爲人口不足。

美國擁有2.5億人口,蘇聯的總人口也差不多,他們可以開啓工業革命3.0.

可是之後,到了4.0的時代,人口再一次的翻倍,沒有8億以上的人口,根本就無法達到4.0的程度,這也是後世,美國對於中國的敵視,特別是在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這種矛盾就再一次的上升了。

現在的定海軍,連1.0都沒有完成和完善,更遑論2.0,3.0,可是因爲這個事情,趙信在回到北宋,第一個重視的就是人口,從北宋瘋狂的獲取人口之後,以獲得一個相當龐大的基數,之後,纔是大規模的爆發人口。

中國古代,多子多福的習慣,加上定海軍有意的引導,甚至爲了增加生育,不惜放棄紡織業這麼一個賺錢的項目,種種的佈置,加上高福利,高獎勵等一系列的措施,終於在平穩的幾年之後,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在慶曆20年,定海軍的人口,則攀升到了2.5億。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哪怕定海軍擁有北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算上之前,把北宋,遼國,還有周圍日本朝鮮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就是勉強突破1.5億的樣子,加上死傷的,等於說,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之中,定海軍一共生出了1億人口。

這個提升幅度相當的高,也就是說,10年的時間,幾乎每年都保持了8%左右的人口增長率,這個增長率,放在後世的,那是不可想象的,12年的時間翻一番,人口壓力會非常可怕。

對於定海軍來說,這個增長是合適的,或許未來,當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需要一定程度的控制的人口,土地資源和糧食,不會無限的增長,到了一定程度,會增加到極限,超過了,那就是噩夢,是災難,可是對於定海軍目前來說,這個極限遠沒有到來。

在21世紀,伴隨著荒漠化的,還有對土地不斷的索取,整個中國的耕地總量,是在不斷下降的,可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還是可以養活13億,甚至更多的人口。

現在,定海軍控制的土地更大,不說高緯度地區,西伯利亞和外蒙古,超過8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土地相對貧瘠,耕地面積更是很少,現在以森林和畜牧爲主,不作爲糧食主要的產出。

可是在原來中國的土地,部分東北,還有外蒙和中亞的土地,這些耕地面積不少,更別說,日本,朝鮮,還有東南亞,這是一個龐大的區域,特別是東南亞,那幾乎都是沃土,耕地面積非常的龐大。

按照歷史上,這個圈子的人口,加起來怕是超過20億,更別說美洲的土地,如果按照的定海軍的平均畝產來計算的話,整個定海軍人口在30億之前,不必擔心人口的問題。

以現在12年翻一番的前提下,從3億到30億,10倍左右,需要50年左右。

50年,在歷史上,這是滄海一粟的,可是在一個人而言,那幾乎是一輩子的,50年之後,在趙信的指導下,定海軍發展成什麼樣子,那就不知道了,可是科技和社會極大發展是必然的,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之下,生育率是在降低的

這不是現在的認知,而是後世的認知的,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掙錢的能力提升的,很自然的,消費層次也提升,連帶的,養一個孩子的成本也在提升,這種情況下,還會不會有人,如同現在這樣,3年生兩個的。

就算不刻意的控制,計劃生育這種的,人們主動就不會生了,可能一個家庭,兩三個就算是正常了,最多四五個,這樣的情況下,生育率會急劇的下將,從8%到5%,到1%,甚至之下。

總之,就算是平穩的發展,50年的時間,也不會發展到30億去,就算是發展到30億的,那麼大不了擴張了,龐大的人口,就是黃種人的底氣的,當他們擴張開來,把整個地球,所有適宜的開發的土地,都給開發出來的,

人口的增長,到最終產生紅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跟其他任何一個產品不同,人口的增長,從一個嬰幼兒成長爲一個合適,合格的勞動力的,那需要很長的時間。

就算是北宋的勞動力標準,15歲來說,也需要15年,實際上,對於定海軍而言,需要最少20年的時間。

現在,就算是從定海軍剛剛成立,就出生的那一批人,都沒有成長爲一個勞動力的標準,更別說其他人了,大部分的定海軍的新增人口,是在定海軍立國之後,纔出現的,也就是說,定海軍要享受人口紅利的時間,最少是10年,甚至是15年以後。

可是,現在的定海軍,也遠沒有發展到工業化2.0和3.0的時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工業化1.0都有些勉強的前提下,這些人口,只是代表著定海軍未來的底蘊而已。

無論是國家的擴張,還是未來勢力範圍的擴張,人口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過程,這纔是趙信,從控制了定海軍開始,從來都不遺餘力獲得人口的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口,工業就無法發展,甚至將來,越來越龐大工業攀升計劃,沒有足夠的人口作爲基礎,只能夠是受到限制,成爲鏡中花,水中月。

一切發展還可以,定海軍巨大的生產能力,別說死2.5億,就算是再多幾倍,也足以支撐,而基礎的糧食生產,在足夠的人力和機械的支持之下,更是毫無問題。

如果說,在內燃機完成設計製造之前,定海軍還存在著工業擠佔了太多的人口,農業的人口跟不上,必須要做出取捨和傾斜的問題,可是伴隨著內燃機的研製完成,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從內燃機的出現,拖拉機,收割機等一系列先進機器的誕生,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了勞動效率,以前,哪怕是有耕牛,甚至是有各種的設備,都很難以開墾和種植的農田,在拖拉機面前,簡直是輕而易舉。

一個並不算太大的拖拉機,在擁有耕犁的前提下,可以達到100個,甚至更多的人,甚至幾十頭,上百頭耕牛所共同達到的效果,在北方,在整個遼國區域之中,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適合大規模的開發和機械化的耕種的前提下的,可能一個人種植百畝,甚至是更多的農田,成爲了可能的。

農業上,可以用最少的人口,保證足夠的糧食產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業上面,可想而知,在基本生活保障之下,定海軍的發展速度會有多快。

內燃機和各種農業設備的出現,補足了定海軍最後的一個短板,高速發展,甚至有可能步蘇聯後塵的定海軍,徹底的解決了最後的隱患,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可以得到快速的發展,而此時此刻,整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個國家,一個種族,能夠跟中國,跟漢族相提並論,特別是這個關鍵的黃金時期。

在高福利待遇,還有高運轉社會環境,並沒有影響的社會之中的習慣的時候,長時間高生育率,在這個時間節點,會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人口基數,在這個整個世界,也不超過5億人口,中國就直接佔據一半的前提下,在世界其他各國,各大洲的人口增長,還是會按照以前的速度,甚至因爲一些災害性的影響,還會放緩的時候,中國會迎來一個人口的爆發期。

別的不說,這樣的人口增長,持續50年代,在目前的2.5億人口,暴漲到10億的前提下,當中國佔據整個世界的八成,甚至九成的人口的前提下,又擁有向整個世界各地運輸人口的能力的前提下,中國的崛起將會無可阻擋。

不但是技術領先,武器的領先,還有人口的優勢,這樣高密度掩蓋,影響和吸收之下,可能一兩百年之後,其他的人口和種族,只剩下在歷史甚至是神話故事之中,追思過去的能力了,這纔是趙信希望看到的,也是他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根源。

本身,最初的想法,只是保證北宋的獨立自主,保證北宋不會受到遊牧民族的欺負,靖康之辱不會再出現,可是機緣巧合,卡牌系統給力,在加上遇到的一系列的人才,最終造就了定海軍的跨越式發展的,到現在,趙信已經不再追尋低級的目標了,在拿下了遼國的土地,並且實質性的控制了內外蒙古和西伯利亞之後,已經沒有了蒙古崛起的根基了。

шωш ?ttκд n ?¢○

就算是有,提前進入到熱武器時代的中國,哪怕是遇到巔峰時期的蒙古也不在話下,更別說現在只是一個雛形,已經被分化瓦解的蒙古,當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這一片草原,都已經在了中國的控制之下的時候,遊牧民族,這個困擾了亞洲很多國家噩夢,將會不復存在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
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三原县| 淮北市| 新津县| 鹤壁市| 靖江市| 中卫市| 无锡市| 洛阳市| 南部县| 镇原县| 申扎县| 绿春县| 健康| 晋江市| 临潭县| 开封市| 永春县| 九台市| 巴东县| 竹北市| 米泉市| 双峰县| 顺昌县| 中宁县| 旬邑县| 五大连池市| 卫辉市| 留坝县| 运城市| 永吉县| 永新县| 葵青区| 安仁县| 邢台市| 新晃| 北票市| 岗巴县| 习水县| 阿拉善左旗|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