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

“全部留下!”這真的是石破天驚的一句話,剛剛這些人的推薦,有些是真的有關係,有些只是胡說八道,一部分人甚至只是給汝南郡王添堵,誰也沒有想到,仁宗並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就這麼同意了,全部都留下,全部都同意了。

大臣們還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難不成仁宗得了什麼失心瘋?把推選的人都給留下來,不是在製造矛盾麼?

“不行,這不合規矩!”說話的是趙允讓,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是針對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情不對,稍稍不慎,說不定,他的兒子就失去了唯一的繼承權,這是他一直的起點,他不會不允許的。

“不合什麼規矩?”仁宗的話語突然的提高了,直視趙允讓,眼神之中的凜然,讓趙允讓都有些膽寒。

趙允讓想要說是祖宗成法,可是整個北宋,還沒有出現過繼,雖然說,太宗繼位,是兄死弟及,卻也是親兄弟,也就是他年少時候經歷過,當時真宗把他納入皇宮,只不過,伴隨著仁宗的出生,一切如同鏡花水月一樣。

這也是他永遠的怨念,這也是這一輩子瘋狂濫權的根本原因,他成爲了權力極大的汝南郡王,兒子趙宗實也成爲了嗣子,可是皇位給他們還是五官。

這一切,都在趙昕面前,變得那麼的無力,他所遭遇的一切,他的兒子也要重新的遭遇一次,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這也是鋌而走險的根本原因。

現在,不知道是什麼運勢到了,趙昕哪怕沒死,也變成死了,趙宗實有極大的機會,成爲那個皇位繼承人,哪怕他親自出馬的,也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看著仁宗和汝南郡王的針鋒相對,所有知情者都默不作聲,他們感覺到很奇怪的地方,就在於,爲什麼趙昕會假死,爲什麼仁宗跟汝南郡王會達成一致的看法,原來,汝南郡王求得是嗣子的位置,而仁宗在這裡等待著,好精妙的佈置,好可怕的兩個人。

汝南郡王最終有些遲疑的憋出來兩個字:“身份!”

“身份?”仁宗突然大笑道:“難道身份都不同麼,那麼要不要請出諸位宗親,過來評價評價,他們的身份,跟你的身份,到底有什麼不同!”

宗親?汝南郡王的臉色大變,他突然明白了仁宗的用意,他的這個宗正,是就站在皇帝的天然對立面,因爲皇帝肯定想要削減宗室的投入,壓縮宗室的權利,必須要有一個宗正跟他抗衡,宗親們的支持,是他的力量來源。

現在,他發現,他的力量似乎要消失了,眼前他帶領著宗親們跟皇帝爭奪,他天然就獲得了宗親的支持,哪怕他的兒子成爲繼承人,宗親們也會支持,因爲跟他更親近一點。

當仁宗提出了這個意見之後,代表著什麼,所有合適的,被推舉出來的,都有權利,哪怕再好的關係,別人當皇帝,總沒有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好,以前堅固的同盟,在一瞬間,就灰飛煙滅了,人都是自私的。

汝南郡王臉色慘白,他甚至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其他看熱鬧的宰輔們,聰明一點的,已經明白了,他們卻不多插嘴一句,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繼承問題這是國本,如果提出來讓他們來看看,他們或許會說出來,現在只是一個資格問題,他們怎麼會輕易涉足。

看到所有人都不說話,在把所有人的眼神都納入到其中之後,仁宗平靜的說道:“因爲子嗣不暢的關係,關於國本的問題,幾經波折,出了不少的事情,我決定,在宗室近支之中,根據推薦,擇優選擇8到10名宗室優秀弟子,10歲以下,用5年的時間進行培養,然後用5年的時間來考察,擇優選擇繼承人!”

這句話一處,汝南郡王徹底的失落了,他完全沒有想到,自以爲仁宗失心瘋一樣的宣佈趙昕的死,跟他做了交換,最終會得到這個結果,8-10人,代表著什麼,著代表著他的兒子繼承的機率只有八分之一,或者是十分之一。

趙允讓可不會奢望,仁宗會把名額都弄到他家,之前提出來的選擇,那個不是皇家近親。

近支又不是他一個,仁宗朝又是比較特別,仁宗沒有親兄弟,真宗只有他這麼一個兒子,也就是說,除了早封的王爺之外,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是郡王,特別是當楚王薨了之後,現在都是郡王。

真宗只有一個兒子,那麼太宗呢,趙允讓是太宗四子的兒子,只是趙允讓本身,就有兩個兄弟,真宗更是有9個兄弟,如果再追述到太宗,那就更多了,如果從這個方面來選擇的話,整個宗室,能夠選擇的,恐怕不下百人。

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可能有他的機會。

實際上,不但是汝南郡王在想,其他人也在想,可是沒有,別說是宋朝,就算是其他皇朝,都沒有先例,只不過,這沒辦法反駁。

都是近支,難不成,同樣是太宗重孫,誰比誰近。

因爲真宗只有仁宗一個孩子,嫡系也就是趙昕,趙昕死了,連近支的堂兄弟都沒有,只有同樣一個曾祖父的。一個曾祖父,誰比誰金,別說什麼汝南郡王曾經被真宗養育,這說不上來,也不能擺出來當做例子。

趙允讓的心情是崩潰的,他自以爲強大的實力,在仁宗這麼一番話之下,已經灰飛煙滅了,最強大的宗正和宗室的力量,當8個強大的宗親,爲了自己的兒子各自爲戰的時候,宗室就是一盤散沙。

同時,因爲趙昕身死之後,聚集在他周圍的這一批人員,數量龐大,遍佈在朝堂各處的這些中低級官員,這本來是他巨大的支持力量,也會伴隨著仁宗的宣佈而灰飛煙滅。

現在繼承人不是他一個人,而是8個人,想要說服他們放棄,那是肯定不能的,8個宗室,還都是近支,肯定是勢力更大的可以加入,他們本來沒機會,現在變成有機會,怎麼不全力爭取。

一個驚人的想法,在趙允讓的心中升起,難道,從一開始,仁宗就是故意的。

無論是趙昕,還是趙宗實,都是仁宗所無法控制的,仁宗沒有足夠多的子嗣,不可能在子嗣之中找平衡,之前也是決定趙宗實一個,可是現在,不知道他怎麼想通了,提出了這麼一個方案。

看起來是沒有問題,擇優選擇,皇帝還能夠擇優來選擇,這可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以前是沒有這個能力,畢竟,嫡庶長幼,這些分別,直接把選擇權放在很窄。

現在,仁宗讓趙昕這個正排的皇子退出,成爲一個侯,反倒是把這個皇位的位置解放出來了,從宗室之中,挑選出來8到10個,這樣選擇的範圍本身就相當的寬泛,在經過系統的教育,相信有皇位作爲激勵,就算他們不想學,他們的家人,也會逼著他們的,這樣還真的就能夠選擇出合適的。

於大臣們而言,心中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他們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好是壞,又不是現在就選擇太子,只是提供一個選擇儲君的方法,只要在身份上沒有問題,誰也說不出什麼。

都是太宗的子孫,誰比誰近多少,肉爛到一個鍋裡了,反正都是人家老趙家的事情,他們過渡的涉足到其中,反倒是有了不好的影響。

一些聰明的,甚至看好戲一樣的看著汝南郡王,機關算盡太聰明,汝南郡王的小動作,不少大家族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沒有影響到他,保州兵變跟他牽扯起來,著實有些石破天驚的,可是那有什麼用,仁宗這一招可真的是棋高一著啊。

一些比較正值的,沒有想那麼多,比如說范仲淹,就首先表示贊同,一個英明的皇帝,對於北宋來說,那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合理的制度要想得到延續,沒有一個合格的繼任者,那是不行。

很多時候朝政就是因爲朝令夕改而造成,比如說,太祖,太宗,再比如說,現在沒有出現的神宗,王安石的變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果神宗一直都推動下去,未必一定會讓北宋的弊病盡去,可是一定程度上面,不會變成後來的樣子。

可是神宗死了,高太后對於王安石採用了全盤的否定,加上司馬光,最終最大的斷裂開始了,北宋後期,進入到了黨爭的時代的,正直的,有操守的,根本無法在這個政治環境之下成長起來,反倒是這些牛鬼蛇神更多了一點,這些直接影響了之後的局面。

從這個意義上面說,這一個制度是有積極的意義的,可是沒有卵用,以後的皇帝,是不是還會如同仁宗這樣,生幾個都活不下來一個,就算是有幾個,也不可能這麼選,都是兒子,難不成真的不論感情,直接的依靠能力麼?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麼清晰,這麼明確的意見,最終,只是一個特例而已。

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癥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
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癥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绍兴县| 二连浩特市| 密云县| 响水县| 阳山县| 静海县| 望江县| 宣恩县| 舞阳县| 宣汉县| 沙田区| 扎兰屯市| 富顺县| 鄂温| 镇沅| 湘西| 舟曲县| 搜索| 石林| 英吉沙县| 丹棱县| 项城市| 甘洛县| 太康县| 手机| 开远市| 广安市| 中阳县| 定结县| 霍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白沙| 冷水江市| 颍上县| 松滋市| 台南市| 鄂温| 繁昌县| 江北区|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