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

導讀:“湖南藩庫本不充盈,供給綠營尚且不足。若著曾國藩出省援皖,湘勇糧餉,自然要由湖南和皖省分擔。皖省目前無糧餉可出,皖省部分自然也要由湖南承擔。如此一來,湖南藩庫供給湘勇糧餉,本省綠營糧餉便無著落。綠營無糧可供,無餉可支,若粵匪撲犯長沙,又由誰來守城?”

——這是大軍機祁寯藻的理論。

“奴才早就聽說,湖南兵、勇不甚和睦。省城現在是有兵不能有勇,駐勇則不能留兵。當此緊要關頭,奴才權衡利弊,大膽以爲,守城、剿匪,兵爲重,勇爲次。”

——這是怡親王載垣的看法。

(正文)

咸豐在御書房和王大臣們緊急會議,如何解救安徽的時候,光祿寺卿、署禮部侍郎宋晉,正在自己的辦事房裡,就眼下時局,含毫命簡,起草奏章。

說起來,別看宋晉此時頭上只是三品頂戴,但也算京城百官當中,較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宋晉字錫蕃,江蘇溧陽人。道光二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二十九年,典河南鄉試,因命題錯誤議處,諭不得更與考試差。咸豐二年擢侍讀學士,遷光祿寺卿。此時正奉命會辦京城團防保甲,署禮部侍郎。

宋晉以敢說話、敢直諫著稱,是有名的言官。

此時太平軍橫掃安徽郡縣,偏偏新任巡撫江忠源,未及趕到盧州便病倒軍次。宋晉左思右想,腦中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於是決定上折言事。

姑且不論朝廷能否採納,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說出來卻是不行的。

宋晉摺子的開頭,先扼要談了一下安徽的局勢,以及安徽所處的重要位置。然後筆鋒一轉,這樣寫道:“曾國藩鄉望素孚,人樂爲用,請飭挑選練勇,僱覓船隻,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路夾擊,定能速殄賊氛。”

宋晉認爲,欲救安徽,非起用曾國藩以及湘勇不可。湘勇出省援贛,立解南昌之圍,便是最好的例證。

第二天早朝,宋晉便把奏摺直遞了上去。

咸豐略看了看,沒有當場表態。

退朝之後不多一會兒,祁寯藻、載垣、端華、肅順、穆蔭、杜翰等六人,便被緊急召進宮裡議事。恭親王奕訢、內大臣文慶,以及許多各部尚書、軍機大臣、各部侍郎,均被排除在外。奕訢雖被氣得發瘋,卻也無可奈何。

但此次議事,仍未議出真正結果。因爲祁寯藻和載垣二人,堅決不同意宋晉的觀點。祁寯藻認爲,曾國藩統帶湘勇出省援皖,除了虛靡糧餉,不會有任何作用。載垣以爲,曾國藩是個只會說不會做的書生。書生帶兵,與瞽人讀經無異。呂賢基便是最好的例證。二人如此一講,咸豐的思想,當即動搖起來。

祁寯藻這時又補充道:“稟皇上,湖南藩庫本不充盈,供給綠營尚且不足。若著曾國藩出省援皖,湘勇糧餉,自然要由湖南和皖省分擔。皖省目前無糧餉可出,皖省部分自然也要由湖南承擔。如此一來,湖南藩庫供給湘勇糧餉,本省綠營糧餉便無著落。綠營無糧可供,無餉可支,若粵匪撲犯長沙,又由誰來守城?”

載垣也說:“稟皇上,奴才早就聽說,湖南兵、勇不甚和睦。省城現在是有兵不能有勇,駐勇則不能留兵。當此緊要關頭,奴才權衡利弊,大膽以爲,守城、剿匪,兵爲重,勇爲次。”

當晚,咸豐又單把肅順召進宮裡,氣憤地質問:“狗奴才肅順,你給朕跪下!朕來問你,兩次議會,你爲什麼一言不發?你已經黔驢技窮了,對不對?”

肅順跪倒稟道:“稟皇上,皇上所言甚是。奴才已經黔驢技窮。”

咸豐大怒道:“你放屁!你竟然也有黔驢技窮的時候?你跟朕說實話,此次洪逆猖獗安徽,應該怎麼辦?”

肅順答:“稟皇上,衆大王大臣這幾日,爭論不休,奴才的腦子,已經被他們吵糊塗。奴才實已黔驢技窮。皇上還是讓祁寯藻他們拿主意吧。”

咸豐嘆口氣道:“祁寯藻若能拿出主意,朕又何必召你進宮?你不要繞彎子了,你肯定已經想出了主意。”

肅順答:“稟皇上,奴才以爲,宋晉所奏,甚合當下時局。皇上試想,江南、江北此時不宜分兵,吳文鎔亦不能分兵出省。能出省的,只有曾國藩。曾國藩與江忠源素睦。曾國藩援皖,伊必盡力。曾國藩正在造艦購船,編練水勇,想來已見眉目。如果曾國藩水、陸並進,不獨皖省有救,兩湖乃至江西,亦無虞矣。”

肅順離去後,咸豐一個人陷入深思之中。

當晚,一道加急聖諭,緊急遞往衡州。

旨曰:“宋晉奏曾國藩鄉望素孚,人樂爲用,請飭挑選練勇,僱覓船隻,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路夾擊,定能速殄賊氛等語。現在安徽逆匪,勢甚披猖,連陷桐城、舒城,逼近盧郡,呂賢基業經殉難,江忠源患病,皖省情形危急,總由江面無水師戰船攔截追剿,任令賊蹤往來自如,以致逆匪日肆鴟張。該侍郎前奏亦曾籌慮及此。著即趕辦船隻炮位,並前募勇六千,由該侍郎統帶,自洞庭湖駛入大江,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陸夾擊。該侍郎忠誠素著,兼有膽識,朕所素知,必能統籌全局,不負委任也。”

聖旨突然頒下,祁寯藻聞知大驚,慌忙以“曾國藩一介在籍侍郎,素不知兵,平生最好空談,不可深恃”爲由,上折勸阻。

咸豐不讀便罷,一讀之下,登時氣得渾身亂抖,辮子直翹。

他把祁折留中不發還不算,又把祁寯藻召進宮來,狠狠臭罵了一頓才休。

祁寯藻嚇得伏地磕頭,淚流滿面,早沒了往日的風采,甚是狼狽。

第二天,咸豐又從內庭發出一旨:“祁寯藻無知妄奏,甚失朕之所望。著罰薪半年以示薄懲。”

祁寯藻把一腔怒火,全部發泄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曾國藩身上。

“曾滌生,老夫早晚讓你好看!”

在自家府邸書房,祁寯藻咬牙切齒地說。(本章完)

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十四章 朝廷頒聖諭 侍郎赴衡州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第八章 道長話天國 聖諭飛進家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
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十四章 朝廷頒聖諭 侍郎赴衡州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第八章 道長話天國 聖諭飛進家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隆子县| 临颍县| 壶关县| 漳平市| 娄底市| 桂阳县| 松江区| 南丰县| 如皋市| 杭州市| 繁峙县| 忻州市| 天镇县| 纳雍县| 桐庐县| 榕江县| 石阡县| 锡林郭勒盟| 广饶县| 若尔盖县| 江阴市| 临泽县| 沙河市| 北京市| 保亭| 五原县| 上饶县| 杭州市| 沂南县| 望城县| 正安县| 石渠县| 三亚市| 呼图壁县| 乃东县| 宁阳县| 右玉县| 河间市| 揭阳市|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