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

導讀:得知曾國藩欲將楊載福之營交蕭孚泗和鮑超接管,鬼迷心竅的王錱一時心頭火起,當著劉、彭、楊三人之面,竟毫無顧忌地對曾國藩大談二人之所短。

自恃湘勇元老的王錱,仗著羅澤南的威望,無疑在向湘勇最高統帥的權威發出了挑戰。

自以爲能掌控一切的曾國藩,也開始困惑了。

(正文)彭玉麟出去不一刻,領著王錱走進來。

原來,劉長佑見曾國藩的親兵太過勞累,用過飯後,便安排到大營去歇息,轅門上只留有劉長佑的親兵把守。這些親兵因都是新招募來的,對湘勇的將官並不熟悉。

王錱到轅門下馬,隨行的親兵先一步請門上的人通報,說駐守郴州的王大人來了,求見曾大人。

門上的人見說話的親兵粗野,便有些生氣,沒好氣地說:“告訴郴州王大人,他老來得不是時候。曾大人剛歇下,午後再過來吧。劉大人正在裡面辦公事,也沒時間見客。”

王錱一聽這話,登時便發作起來,口口聲聲要和劉長佑理論。正鬧得不可開交,彭玉麟及時走了出來。

差官剛把茶給王錱擺上,曾國藩在劉長佑的陪同下,邁步走進官廳,後面跟著捧茶的差官。

王錱與楊載福慌忙起身見禮,王錱又與劉長佑見禮。

曾國藩微微笑著,一手拉起楊載福,一手拉起王錱,口裡說道:“說曹操,曹操就到。我們先喝口水,然後一起去看船。雪琴和子默造的船,保你們看了以後大吃一驚!”

曾國藩拉王錱和楊載福坐在自己的左右,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突然問彭玉麟道:“雪琴,你同厚庵談過了吧。”

彭玉麟搖頭道:“沒說幾句話,王營官就到了。”

曾國藩點一下頭,略略思忖了一下,便對楊載福道:“水師現在只募了兩營,雪琴管帶一營,你管帶一營。你現在管帶的兩營陸勇,一營交蕭孚泗管帶,一營交鮑春霆管帶。我回到省城就下札委。”

楊載福未及說話,王錱卻瞪大眼睛說道:“大人哪,蕭家孚泗一個大字都不識,他怎麼能當營官呢?還有鮑春霆,也是一個睜眼瞎。何況他又是綠營過來的,不是我們湖南本地人。這樣的人,管帶一個營都是擡舉他,如何能管帶兩個營?我恩師滿腹經綸,您老也才讓他老管帶一個營啊!讓他管帶兩個人,不要說別人,我王璞山先就不服!”

曾國藩一愣,不相信地看了王錱一眼,然後轉過臉來,面無表情地對劉長佑說道:“子默,你著人把孚泗他們傳過來。我們現在就去看船。”

曾國藩又對王錱說道:“璞山,你一路鞍馬勞頓,就不用去江邊了。”

劉長佑起身說道:“璞山肯定還餓著肚子呢,我去著廚下給璞山弄口吃的。”

王錱急忙起身道:“大人去看船,怎麼能少了我王璞山!劉大人,您不用張羅,我用過飯了。我陪大人一起去看船。”

劉長佑邊推門邊道:“那我著人去大營傳孚泗過來。”

劉長佑大步流星走出去。

曾國藩沒有接王錱的話茬,這讓王錱甚感不快。臉上訕訕的,一個人埋下頭去喝茶,不再言語。

彭玉麟與楊載福心裡都清楚,王錱嘴上是同曾國藩談論蕭孚泗與鮑超的優劣,內心實際是想自己接管楊載福所遺留之兩營,只是不好明說罷了。

大概連王錱自己都沒想到,曾國藩竟然當著別人的面,給了自己一個難堪。

曾國藩在劉長佑、彭玉麟二人的帶領下,來到了江邊的船廠。

衆人先陪著曾國藩各處看了看,之後,劉長佑、彭玉麟二人,便喚了幾百名水勇過來,用繩拉、索捆、人推的方法,把兩艘漆過的大拖罟,由船廠先運到江堤,再由江堤,一點一點地拖進水裡。爲了防止砂石磨穿船底,有經驗的老匠師,預先在地面鋪了一路的圓竹竿。拖運起來不僅省力,而且對船底毫無損傷。

兩隻拖罟過後,滾圓的竹竿全成了竹劈子,拖罟的重量可想而之。

曾國藩驚歎於匠工的智慧,更沒想到拖罟竟然這麼沉重。

湖南一帶正常的拖罟,原本需要二十八名艄公操槳。但因彭玉麟設計的拖罟是超大型,則安了四十個槳位。也就是說,需要四十位艄工劃槳。

艄公和水手是早就選好了的,一要身強力壯,二要水裡功夫超羣。

隨著兩艘拖罟相繼下水,艄公和水手沒待吩咐,便都跳下船去各就各位。

爲安全起見,劉長佑和彭玉麟請曾國藩坐岸邊觀看,他二人則隨船試航。

楊載福跟在劉、彭的後面上船,王錱爲了看稀奇,也尾隨著三人來到船上。

蕭孚泗見船要起碇,急忙央求曾國藩:“大人,俺留臣典在您老身邊,俺也想上去看一看。”

曾國藩小聲道:“孚泗,你不能上去,我一會兒有話要對你說。”

蕭孚泗沒敢再言語。

劉長佑這時大聲說道:“大人,一切準備妥帖,您老發號施令吧。”

曾國藩站起身,用手向江心指了指,對蕭孚泗道:“告訴他們,開船!”

蕭孚泗就大聲喊道:“大人有令,開船!”

一聲令下,拖罟緩緩地離開江岸,極平穩地向江心駛去。船廠的人都駐足觀看,隨著船的啓動,很快便傳來一片歡呼聲。岸上的親兵也是連蹦帶跳,歡喜異常。

曾國藩瞇起眼睛細細觀察,但見拖罟吃水很深,艄公劃動起來甚是吃力。

曾國藩小聲自語了一句:“如果速度再快些,大概會更好。”

蕭孚泗道:“這麼大的東西,能劃走就不錯了,如何快得起來?”

曾國藩又看了一會兒船,忽然小聲問蕭孚泗一句:“孚泗,若有一天著你去當營官,你必須辦好三件事。”

蕭孚泗一愣:“大人,沒頭沒腦的,您老如何講起這話?孚泗離開您老身邊,如何放心得下?俺娘若問俺,你侍郎叔叔身子骨如何,一頓能吃幾碗飯,您讓俺怎麼回答?俺不當營官,一輩子就守著您老!”

聽了蕭孚泗的幾句話,曾國藩只覺心頭一熱,眼圈馬上便有些泛紅。

他穩定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孚泗啊,你要把我的話記到心裡。你若當了營官,一要想辦法認字。認了字,你就能看懂兵書。看懂了兵書,你纔會打仗,才能建立大功業。二呢,打仗時敢往前衝。你不怕死,營裡的弟兄才肯服從你。至於第三件事,就是永遠都不能愛錢。你不愛錢,就不會剋扣軍餉,下邊的幫帶、哨長們,自然也就不敢亂來。上不正,下才歪。從古到今,無不如此。這是萬古不變的法則。孚泗,你把我的話重複一遍。”

蕭孚泗瞪大眼睛道:“大人,您老莫非當真想讓俺去當營官?俺怕幹不好,給您老丟臉,俺娘不饒俺哪!大人,您還是把臣典打發出去吧。他可會當營官了!”

曾國藩正色道:“孚泗,你又在胡說!你去當營官,由臣典接統親兵營。”

李臣典一聽這話,樂得一蹦多高,但仍不相信地問道:“大人,俺當真升管帶了?俺咋懷疑這不是真的呢?師傅,您快打俺一巴掌。如果是做夢,您一巴掌下去,夢也就醒了!”

曾國藩笑道:“你們兩個不要鬧了。看完船,孚泗先和臣典辦交接,然後再和厚庵去大營辦交接。札委我回省後補開。”

船靠岸後,曾國藩在蕭孚泗、李臣典二人的攙扶下,也來到船上。

船上的人一見曾國藩上了船,忙聚攏過來。

劉長佑頗自豪地問道:“大人,您老看這雪琴設計的拖罟怎麼樣?安上炮,打長毛沒問題吧?”

曾國藩沒有言語,先帶著劉、彭、楊、王四位,在艙裡各處看了看。

曾國藩看了許久才說道:“這跟鄉下運糧食的大官船挺相近,不知用於交戰時是怎樣的情影?如果開炮,能不能把船板震壞?這些都要想到啊!哨長在哪兒?管駕在哪兒?”

彭玉麟道:“回大人話,哨長們都在甲板上,和水勇在一起;管駕在艙裡,最上面是營官發令的地方。後面裝的就是糧食、彈子、火藥等。交戰時,水勇都臥伏在甲板四周,打火槍或開弓箭,如果離賊船較近,就用勾連槍,勾住敵船跳過去廝殺,和陸路比較相近。”

曾國藩又漫步來到甲板上,見甲板的四周,果然豎起高高的鐵擋壁。擋壁上有無數的方孔孔,想來是水勇開杖打火槍的地方。而艄公和水手則在甲板的下一層。

曾國藩看了許久,忽然問一句:“我倒忘了一件大事,這放火炮的地方在哪?長毛的戰船可是都有火炮啊。江面上開仗,光靠弓箭不行,有槍無炮也不行。赤壁大戰上的戰術,現在可用不上了!”

楊載福用手指著船頭的一個高臺道:“大人,您老看那兒。那個高臺,就是預備安炮架的。安了炮架,就是炮臺呀!前後各放一尊火炮。追敵時開前炮,撤退時開後炮。唯一的缺憾,是不能轉動。如果長毛的炮臺能轉動,我們就被動。”

彭玉麟道:“我正在和匠師們商量,力爭想個辦法出來。”

曾國藩一邊聽彭玉麟講話,一邊擡頭往上觀看。見船頭的上方,用鐵皮焊了個鐵製高臺。高臺的四面,圍了一層鐵壁,前面開了一個大豁口,想來是安炮用的。四周的鐵壁,顯然是用來隱蔽火槍手和炮手的。

曾國藩見船靠了岸,便讓蕭孚泗扶著走下船,道:“這種船,大概就可以交戰了,只是有些慢!英夷的火輪可比這快多了!不知要買一隻英夷的火輪,要幾多銀兩?你們幾個若有機會,想辦法打聽一下。”

楊載福道:“大概總要上百萬兩吧?聽人說,英夷的火輪是靠燒煤的,也不知怎麼就走的那麼快?還冒黑煙!”

曾國藩道:“所幸長毛的水軍,只有很少的幾隻這種燒煤的火輪!英夷半生不熟,制器卻巧啊!什麼時候,英夷駕船來到這裡,你們總要想個辦法,上去看上一看——子默啊,我估摸著,再有四十餘日,十隻拖罟,十隻長蟹,總該是完備的吧?”

劉長佑笑道:“下官只替雪琴監工。這些事情,您老得問雪琴。雪琴,你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你和大人講。”

彭玉麟道:“如果沒有其它的事情,想來再有三十幾日,就該完工的了——大人,我們光有拖罟和長蟹還不行吧?”

曾國藩道:“水師光有拖罟和長蟹哪行啊!大小船隻,不用太多,總得達到二百號才成個樣子啊。民船也要有一些。”

彭玉麟道:“照此說來,若整理齊備,恐怕得一年時間啊!”

曾國藩皺眉道:“若等上一年,長毛的氣候可就鬧大了。想與他爭鋒,可就難上加難了!”

楊載福這時道:“大人,卑職倒有個主意。我們只造十艘拖罟、十艘長蟹,餘下的船,我們不妨購買民船改造成炮船。”

曾國藩猶豫著說道:“這倒是個可行的辦法。只是,我們一次恐怕拿不出那麼大一筆銀子。水師訓練要銀子,吃飯要銀子,買炮僱工需要銀子。還要買火藥、彈子、逼碼。樣樣都需要銀子啊!”

劉長佑道:“我們可以和船戶商量,分幾步還船款。”

曾國藩道:“這件事,我回省後再想想辦法。我要和璞山到船上說幾句話,你們安排一下守船的人。孚泗,你有什麼要交代的,可以和臣典交代一下。雪琴,你也可以和厚庵談一下操練的事。璞山,你隨我上船,我有話要對你講。”

曾國藩話畢,邁步向大船走去。兩名親兵一見,急忙趕過來攙扶。

王錱猶豫了一下,也只得硬起頭皮,跟在曾國藩的後邊,一步步向船上走去。(本章完)

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四十四章 團臣審都司 管帶遭暗算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四十章 撫臺擺喜宴 制軍修城牆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三十三章 武昌城收復 發審局被砸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
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四十四章 團臣審都司 管帶遭暗算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四十章 撫臺擺喜宴 制軍修城牆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第三十三章 武昌城收復 發審局被砸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扎囊县| 二连浩特市| 贵州省| 安溪县| 辛集市| 望江县| 怀宁县| 云南省| 宁安市| 青海省| 海林市| 民县| 砚山县| 嘉兴市| 丹凤县| 沙湾县| 梅河口市| 永登县| 沙雅县| 石楼县| 龙门县| 奎屯市| 南通市| 高青县| 绵竹市| 威远县| 诸城市| 无锡市| 育儿| 吉木乃县| 洪雅县| 龙口市| 房产| 商都县| 花莲市| 惠州市| 乌兰察布市| 罗城| 苍梧县|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