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9章 通道

第359章 通道

沈兵這波騷操作直接讓冒頓單于呆愣在原地好半天也沒反應過來。

甚至直到五原城上立起了秦軍旗幟,冒頓單于還不解的問:

“爲何會如此?那些奴隸,爲何會突然轉向反攻進城內?”

“他們一向貪生怕死,爲何能擊敗我軍勇士?”

也難怪冒頓單于會如是問。

一來是他聽不懂中原語言,所以秦軍大聲喊了什麼他也不明其意,只一臉懵的看著奴隸突然大批量轉向。

二來他不懂人性,只簡單的認爲懦夫就是懦夫,勇士就是勇士,兩者是有清晰的界線甚至是不可逾越的。

他哪裡知道,只要給一個支點就能翹起地球,只要給一個機會懦夫也能秒變勇士。

沒有人能回答冒頓單于,因爲其它人也是莫名其妙的不明白這場仗原本匈奴佔盡了優勢怎麼突然就一面倒變成被秦軍佔領五原了。

後來冒頓才從會幾句中原話的牧民那知道情況,明白是秦軍高喊著讓奴隸明白殺進五原才能活命,於是纔會有這結果。

冒頓聽了這就不由嘆了口氣:

“這不是戰之敗啊,而是那沈兵會用人心!”

“面對會用人心的對手,怎麼才能將其擊敗呢?”

事實上不只是冒頓單于一臉懵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連在另一側指揮的魏呴也是稀裡糊塗的。

魏呴得到的情況一直是西面戰情緊急,需要增援。

這情報是正確的,而且還是沈兵發出的信號。

但左、右兩翼部隊遭到匈奴騎軍成倍的騎軍阻擋,很難突破障礙馳援。

這其實是秦軍兵力少造成的。

秦軍每面只有五千人,且這五千人佔著一點就不能輕易移動,原因是他們要保證能封鎖城門。

一旦移動城門解鎖,那麼城內的匈奴就會殺出將秦軍包圍。

於是各面秦軍都不敢輕易分兵增援,魏呴倒是緊急從楊端和那調來了一支三千步卒加兩千騎軍,準備以其爲援軍增援西側。

但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原因是楊端和的河內兵沒有與匈奴作戰的經驗也沒有裝備“霹靂戰車”,雖有三弓牀弩但裝備數量不多。

正在魏呴著急時,突然有探子來報:

“校尉,大將軍已攻陷五原。”

魏呴正焦燥的在案前來回走動,想著實在不行自己帶著親衛殺將過去將大將軍救出來,猛然聽到“大將軍已攻陷五原”這話不由驚得霎時就收住腳步,問:

“什麼?你說什麼?”

“大將軍已攻陷五原?”

探子回道:

“正是,城頭已升起我軍大旗!”

魏呴還是不信,三步並作兩步的走出帳外往五原方向一看,果然就見城頭已升起了“沈”字大旗。

愣了好一陣,魏呴才下令道:

“打旗號,詢問情況!”

其實魏呴下令打旗號根本不是什麼“詢問情況”,而是秦軍的旗號通訊就只有秦軍知道,甚至各軍還有約定的暗號以未識別。

所以這“打旗號”是爲了確定五原城頭的是否是秦軍。

直到城頭秦軍很流暢的以旗號迴應,魏呴這纔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同時暗暗稱奇:

“大將軍真乃神人也。”

“不久前還險向環生,此時卻已攻下五原……卻讓我好一番掛心!”

接著各面城門大開。

當然開城門不像匈奴一般同時開兩層,而是隻開一層,一批批的將城外秦軍接進城內。

冒頓看了五原開城門的方式才知道守城匈奴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如果五原沒有兩層城門同時開,只怕即便以沈兵之能也無法在這情況下反攻進城,就算唆使了奴隸也不例外。

但戰場就是這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沒有後悔藥可吃,冒頓也只能望城興嘆。

稽粥小心的問了聲:

“單于,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冒頓單于重重的嘆了口氣,就像老了十歲一般,下令道:

“我們輸了,命令屠舍儘快撤出河西!”

屠舍是冒頓的萬夫長,他負責西套及河西走廊的指揮。

讓他撤出河西也就是將全面放棄河西之意。

冒頓沒有其它選擇。

五原一失就意味著後套不保。

而後套山口又是南面西套及河西走廊通往北面草原的主要通道……後套以北以西是連綿彎曲的陽山(今內蒙古狼山),東面是陰山,兩山之間錯開一個山口連接草原。

若秦軍在五原穩住陣腳再封住此山口,河西走廊另一頭的西域又有月氏,那麼屠舍一部就會被封死了。

沈兵倒是沒有這麼做。

因爲有句話叫“困獸猶鬥”。

如果真把山口封死讓河西的匈奴軍無法返回,就只會招來匈奴的拼死一搏。

那時秦軍要面對的就是發了狠的匈奴了,他們暴發出的能量只怕會比奴隸攻佔五原時的情況還要恐怖。

更重要的還是這並非沈兵的戰略目標。

沈兵希望的是打通河西走廊連通西域,此時既然匈奴已主動撤出,他又何樂而不爲?

沈兵要做的,只是等匈奴人撤得差不多的時候,帶一波人去接收西套再沿著河西走廊增設城寨保護商道即可。

所以佔領五原後的第一件事……確切的說是第二件事。

第一件事當然是向嬴政報告戰果。

第二件事就是找來了雲畋。

雲畋趕到五原一見到沈兵就拱手稱賀:

“恭賀大將軍,又下一城!”

“五原一下,河套便再無匈奴立足之地。”

沈兵只是笑了笑,說道:

“還記得之前與雲畋兄說過的與西戎的買賣嗎?”

“此時可以著手準備了。”

雲畋吃驚的望著沈兵:

“大將軍之意……是說我等與西戎的商道已通?”

雲畋其實對西域也沒有多少概念,此時的他只以爲收復的是河套,沒想到拿下五原後就會一直連到西域,所以纔會如此吃驚。

沈兵點了點頭:

“雖還未完全通暢,卻也不遠矣!”

“待北地能產絲綢,商道只怕也可通行了。”

雲畋愣了好一會兒,然後纔像驚醒一般的喘了幾口氣道:

“大將軍,如此一來,北地便富可敵國了!”

(本章完)

第340章 忽悠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144章 人質第130章 鄭國第277章 結果第343章 資本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摩擦力?第389章 沙州第186章 仙人第77章 脂膏第522章 奴隸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54章 突圍第269章 狼 鹿 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76章 勸降第512章 訓練第90章 窘況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8章 售賣第508章 霍木桑第536章 龜茲王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511章 火繩槍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93章 肅州第321章 私鬥第241章 援軍第241章 援軍第210章 拉攏第64章 選擇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37章 圍城第349章 直道第292章 涅石第157章 選兵第475章 龍城第41章 福禍相倚第214章 較勁第48章 定滑輪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71章 敵人第361章 封禪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91章 炒麪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13章 軍糧第219章 戰法第53章 軍心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66章 凳子第402章 勸降第35章 馬頭山第206章 潰逃第125章 心理第141章 陷阱第238章 狼煙第347章 馳道第88章 論農第367章 偷襲第165章 騎射第315章 定價第336章 配方第383章 使者第418章 援兵第129章 變數第209章 權力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283章 仁君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27章 魏獒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544章 真相第541章 姑師第48章 定滑輪第163章 藤甲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4章 勸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93章 補給第305章 反包圍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57章 信任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28章 戰車第238章 狼煙第519章 火器第313章 紡織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01章 鴛鴦陣第48章 定滑輪第546章 水源
第340章 忽悠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144章 人質第130章 鄭國第277章 結果第343章 資本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摩擦力?第389章 沙州第186章 仙人第77章 脂膏第522章 奴隸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54章 突圍第269章 狼 鹿 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76章 勸降第512章 訓練第90章 窘況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8章 售賣第508章 霍木桑第536章 龜茲王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511章 火繩槍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93章 肅州第321章 私鬥第241章 援軍第241章 援軍第210章 拉攏第64章 選擇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37章 圍城第349章 直道第292章 涅石第157章 選兵第475章 龍城第41章 福禍相倚第214章 較勁第48章 定滑輪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71章 敵人第361章 封禪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91章 炒麪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13章 軍糧第219章 戰法第53章 軍心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66章 凳子第402章 勸降第35章 馬頭山第206章 潰逃第125章 心理第141章 陷阱第238章 狼煙第347章 馳道第88章 論農第367章 偷襲第165章 騎射第315章 定價第336章 配方第383章 使者第418章 援兵第129章 變數第209章 權力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283章 仁君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27章 魏獒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544章 真相第541章 姑師第48章 定滑輪第163章 藤甲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4章 勸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93章 補給第305章 反包圍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57章 信任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28章 戰車第238章 狼煙第519章 火器第313章 紡織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01章 鴛鴦陣第48章 定滑輪第546章 水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华亭县| 专栏| 偏关县| 开鲁县| 白玉县| 濉溪县| 竹北市| 成武县| 辽阳市| 定结县| 东兰县| 财经| 余庆县| 阳高县| 府谷县| 河源市| 得荣县| 无为县| 台北县| 阜阳市| 西贡区| 遵义县| 红安县| 牟定县| 饶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漾濞| 通渭县| 洪洞县| 庆城县| 清水河县| 台前县| 南川市| 什邡市| 察隅县| 陆川县| 肇源县| 松桃| 宾阳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