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正文_第十三章

吳榮烈被客客氣氣的帶到了縣獄之中。在輕輕飄落的雨絲中和冽人的寒風裡,他走進一個陰森森數丈高牆圍著的大院。進了大院後門,是一道又窄又長的甬道,在昏白燈籠照射下,罩著繩網銅鈴的屋檐反射著蒼白的光,將那黑色的天空擠成窄窄的一道。雖然黃梅發話,要好生照顧,但獄中哪有什麼好地方。最好的牢房也不過是三尺半高的門、四五步見方的普通牢房。小土牀高過地面不足1尺,有錢便託了牢頭再在土炕上加塊木板。這樣睡著還舒服些。就是這樣的牢房少則關五六人,多的關二十幾人。多花了錢打點的,住在人少的房子,沒錢的囚犯住人多的牢房,二十多個人席地一坐就把牢房撐滿了,哪裡還能休息。個個困苦不堪,再加上剛受刑的,被冤枉的,甚至只因別人的官司要傳來問話而抱屈的,到處是呻吟、哀嚎、埋怨之聲,雖在院內,但聞一陣陣的臭氣傳來。吳榮烈聽的皺眉,聞的難受,伸手掏出一錠銀子遞到李堂手上道:“李堂,這銀子先打發你的兄弟們買些酒,擋擋寒氣。以後少不了你的那份。”

李堂掂一掂銀子,少說也有十五六兩,臉上樂開了花道:“吳爺您放心。縣太爺都發話了,不能委屈了您,要好生侍候著。小的一定照顧好您。”說完,急忙吩咐獄卒趕緊騰出一間牢房來,讓人收拾乾淨。

四個犯人被趕了出來,一個黑瘦的中年人盤腿坐在牀上兀自不走,揮著手臂大聲喊著:“老子是掏了錢的,三兩銀子,頂你們半年的飯食。憑什麼趕老子?”

彭牢頭彎腰走進去道:“黑二爺,三兩銀子的牢鋪,留著您以後用。現在來了貴人,是咱們平陽縣頂頂有名的吳老爺。您先給讓個位,日後少不了要承吳老爺的恩。”

那黑二爺斜眼看了看吳榮烈道:“吳爺這人是聽說過,夠義氣。今日能同住一牢也算緣份,不知吳爺您願不

願和咱這腌臢人同住一牢啊。”

吳榮烈回頭問李堂:“這是什麼人?”

李堂道:“此人是漕運浙幫的老安主,人稱黑二爺。其兄是平陽縣扈元普的倒插門女婿。他兄長因爲和扈家侄子爭田產,被打成重傷。前些天黑二爺一個人回來將扈家的侄子全家的三十多個男丁打的個個吐血。前個兒剛被收監。”

吳榮烈點點頭道:“倒是條漢子。既是看的起我,咱們同住,互相也有個照應。”

這土牀鋪著稻草,獄卒進來又鋪上了一層木板。過去囚犯都是自帶被褥,吳榮烈也不例外。一個家人在後面替他拎著,見收拾好了,進來鋪牀迭被。正收拾著,一個獄卒跑過來道:“石先生來了,要見吳老爺。”

說話間,聽得外面人聲響動,石板師爺帶著幾個人已經走進來。

一時竟沒有人說話,牢房之內安靜的一根針掉地上都能聽得見。石板師爺架著柺杖,仔細看了看吳榮烈,吳榮烈也盯著石板師爺仔仔細細的打量。一個是地方大戶,大族族長,曾經威風八面,如今落作平陽階下囚;一個是落魄多年,歷盡風霜,目前尊爲縣府座上客。但吳榮烈仍舊不失軒昂氣度,而石太生卻更象一隻盤起身子隨時準備攻擊對方的響尾蛇。

“吳榮烈,你可知你犯了死罪?”石板師爺首先打破沉默。

“尚未過堂,石先生怎麼就敢給老夫定案?”

“依《大清律例》,抗糧聚衆,或罷考、罷市至四五十人,爲首者斬立決。如鬨堂塞署,逞兇毆官,爲首者斬首示衆。您大鬧縣衙聚有數百人,還想要這顆腦袋麼?”

吳榮烈仰天長笑:“請問石先生,我此番是抗糧麼?是罷考麼?是罷市麼?黃梅父母官的稅糧雖高出官例數倍,咱們平陽子民一升一勺未敢少交,一分一釐不敢有違。雖是聚衆,但黃大人侵

蝕多收、擅擡谷息、私設戥頭,又於正賦之外巧立名目也是昭然事實。黃大人親手寫的按例交賦的告示可以爲鑑。我吳榮烈便是因此革了功名,受了枷責,也不枉爲鄉民做一件千古留名的實事。”

石板師爺頭一句話竟沒有鎮住對方,反而被搶白了一番,自然不服,又道:“革功名?受枷責?你想的過於簡單了吧。可知滅門的知縣,破家的縣令。吳員外,你有良田千頃,家財萬貫,何故做這些破家滅門的傻事?如此做於你有何好處?你真以爲有人會因爲你的大節大義爲你收屍麼?不如將告示交回,此案尚可輕輕處理。”

吳榮烈高聲抗道:“《大清律例》規定:凡有司牧民之官,平日失於安撫,非法行事,使民不堪,激變良民,因而聚衆反叛、失陷城池者,斬!止反叛而城池未陷者,按充軍律奏請!黃梅真敢要我這顆腦袋,真要破我的家,就讓他試試。”

石板師爺緊緊的皺著眉頭道:“好啊,虧你是個舉子出身,還知道上有王法麼?”

吳榮烈回敬道:“原來黃大人與石先生也知道有王法啊。”

石板師爺鼻子裡重重的哼了一聲,回身便走,對彭牢頭道:“好生照顧此人,這個人學問大的很哪。”

走出牢門,石板師爺嘆口氣道:“吳員外,你是英雄麼?不過大奸似忠罷了。”

吳榮烈在裡面笑道:“石先生不是大詐似直麼?”

石板師爺猛然架著雙柺轉回來,一步一步走進吳榮烈,直盯盯的直視著他道:“吳員外,你好狠哪,李奉偉等二十八人,半日間便屍骨無存,難道不足以讓你滅門麼?””

吳榮烈眼中那桀傲的光茫猛的暗了一下,又重新燃燒起來:“石先生說的什麼話,我聽不懂。李把總死了麼?怎麼死的?”

石板師爺卻沒有再說話,回身走了。

(本章完)

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四十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三十三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三十七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一章正文_第五十一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十七章正文_第三章正文_第四十三章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三十七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三十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四十七章正文_第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三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四十三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二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六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三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十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三十四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三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章正文_第四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二十三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十五章正文_第三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六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四章正文_第八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十七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十五章正文_第八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三十一章正文_第四十九章
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四十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三十三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三十七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一章正文_第五十一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十七章正文_第三章正文_第四十三章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三十七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三十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四十七章正文_第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三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四十三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二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六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三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八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十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十八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五十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三十四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三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章正文_第四十二章正文_第二十章正文_第二十三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十五章正文_第三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七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二十一章正文_第四十六章正文_第二十六章正文_第三十章正文_第五十二章正文_第十三章正文_第二十九章正文_第二十四章正文_第八章正文_第五章正文_第十七章正文_第二十五章正文_第四十一章正文_第十五章正文_第八章正文_第六章正文_第十四章正文_第三十一章正文_第四十九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怀仁县| 晋城| 威海市| 三门峡市| 大荔县| 梓潼县| 崇义县| 怀仁县| 赤壁市| 永安市| 雷州市| 丽江市| 赞皇县| 平南县| 安国市| 长垣县| 云霄县| 罗甸县| 安国市| 呼玛县| 清原| 喀什市| 安丘市| 泸水县| 增城市| 徐州市| 延津县| 突泉县| 崇信县| 梓潼县| 交城县| 嘉鱼县| 江口县| 宣武区| 通许县| 嘉荫县| 丹寨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巴尔虎右旗|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