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嬴政的命令之後,雖然四路大軍有些不解,但卻沒有人敢有任何的耽擱。
全都第一時間繞開匈奴的營地,向著長城以內撤了回來。
無論是那個將軍,無論帶兵之人的能力如何,只要嬴政在一天,那麼就沒有人敢於違揹他的命令。
這就是嬴政一手打下天下,所積攢出來的威勢。
也是歷代秦君積累的威望的爆發。
畢竟整個大秦君民,數代的秣兵歷馬,最終還是在嬴政的手裡實現了,長久以來的東出函谷關的夢想。
無論怎麼說,嬴政在老秦人心中的地位,是誰都不可以動搖的。
八百里秦川,要是有人敢說嬴政的壞話,都不用官府出面,老百姓就能把他給撕碎了。
而老秦人有多擁戴嬴政,那麼六國的百姓就有多恐懼嬴政。
畢竟一統天下的夢想,是所有國家都曾經嘗試過的夢想,但最終卻只有秦國將他實現了。
這也是爲什麼,嬴政根本不怕功高蓋主的存在。
因爲誰的威望都不會有他的高,誰的功勞都沒有他大,嬴政本人就是威望的代名詞。
所以接到了嬴政的命令之後,趙佗甚至距離左賢王格棱的閼氏母族,不過數十里的距離。
但即使面對著如此大的一個肥羊,趙佗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立即調轉馬頭,全力向著長城趕了過去。
四路大軍向著長城狂奔。
唯有王離、章邯兩路,由於目標是匈奴的王庭,所以命令傳達還需要一段時間。
長城內外,知情的和不知情的,都在與死神起舞,宛如一股席捲天地的風暴,驟然在九原城外形成。
而距離這股風暴非常遙遠的地方,匈奴王庭南方百里的距離。
已經抵達有一兩天時間的王離和章邯,正站在一個小丘的頂部。
北望匈奴王庭的方向,沉默於風中。
“報!”
隨著一聲長長的通報聲,一個傳令兵翻身下馬來到了兩人的面前。
“啓稟兩位將軍,斥候傳回來消息。”
從親兵的手上接過了竹板,然後王離看了起來。
雖然紙張已經出現,但對於斥候這種從來不挑環境的兵種,還是竹板用著方便。
起碼不怕風雨天氣,而且不用的時候,還能用來當板甲預防箭矢,可謂一舉兩得。
情報中記載了匈奴如今的情況。
因爲頭曼幾乎帶走了所有的精銳,所以守衛王庭的不過五千匈奴精銳和五萬的普通匈奴士兵。
而且雖然說是匈奴王庭,但整個王庭也不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小城市。
哪怕是匈奴單于頭曼的王宮,也不過是兩層的小土臺子。
這簡陋的防守,在大秦騎兵地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的作用。
可以說,威震草原的匈奴王庭,如今在大秦軍隊的面前,不過就是一羣不設防的靶子。
“怎麼樣,我就說吧,一羣蠻子而已,能有什麼手段。”
將情報遞給旁邊的章邯,王離笑呵呵地打趣起來。
一路而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兩人配合默契,性格相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王離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以前總是跟著陛下的冰塊,竟然還有這如此的軍事才能。
而章邯對於絲毫不擺貴公子架子的王離,也是非常的抱有好感。
但是因爲跟隨了嬴政的時日太長,不免沾染了許多嬴政的習慣。
所以當兩天前,大軍來到匈奴王庭百里的距離時。
按照王離的打算,就是直接衝過去,憑藉強大的實力,直接將王庭摧毀。
但章邯卻謹慎的認爲,還是打探一番爲好,以免出現什麼不可忽視的因素。
雖然不認爲這有什麼作用,不過兩人的關係好了之後,王離也不會因爲這種事情鬧得生分了。
更何況,大戰之前,就當是讓大軍休息了。
一路平推過來,王離和章邯,基本上已經將所有無法避開的部落,都橫掃地七零八落。
而最直觀的就是,原本單槍匹馬的秦軍,現在竟然全都奢侈的一人三馬。
這在過去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
也只有在一騎雙馬非常普遍的草原,纔有如此大規模的戰馬資源。
對於草原上的任何一個部落來講,戰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無論是對於王庭的朝貢,還是彼此之間的交換,戰馬都是最爲高端的資源。
在草原上,僅僅比鐵器和鹽巴地位稍低一點。
這還是在戰馬出產的大草原上,要是在中原地區,戰馬簡直都是比人命還值錢的存在。
其他的暫且不說,只要王離他們能把手上的戰馬帶回去。
這筆功勞獲得的賞賜,足以讓所有的士兵養家餬口好幾年了。
但是看過了密密麻麻蔓延到天邊的牛羊之海後,大秦軍人對於這些草原特產的接受能力提升了不少。
想當初這些人第一次看到,那宛如天上雲朵落地草原一樣,無邊無際的牛羊羣。
甚至包括王離和章邯在內,一個個都露出一副鄉巴佬的樣子。
在中原百姓都還很難吃上肉的時代,很難想象大家見到如此多行走的肉食之後,大家的心態是如何的迸裂。
甚至到現在爲止,士兵們每個人的懷裡都揣著幾條羊腿。
雖然秦軍對於獲得功勳的士兵很大方,但要知道這個很大方的基礎,是建立在很窮很落後的大秦的基礎上的。
用馮逍的話來說,地主家都沒有餘糧,還奢望它給佃戶吃肉?
每天有肉吃的,那就是頂級貴族,整個大秦都沒有多少。
也難怪進入草原之後,士兵們幹得最多的就是殺羊宰牛。
反正是別人家的,還帶不走,大家都不心疼,所以先滿足口腹之慾。
對於這一方面,王離和章邯,也有意識地放鬆了要求。
畢竟奔波千里之外,深入敵後,如果不給士兵們找點事幹,精神上就有些受不了。
以前再怎麼奔波,大家好歹也在自己家裡打圈子。
可是如今和匈奴交戰,直接跑到人家家裡轉圈了,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繃斷的緊繃狀態,最耗費人的精神了。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秦軍進入草原之後,紀律地保持都有些寬鬆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