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

衆(zhòng)人原以爲又是哪家高門大戶中人得了什麼急病才匆匆前來,沒想到卻並非如此。

來者一共六七個人,俱都是騎著高頭大馬的年輕男子,個個生龍活虎一點都看不出有哪裡不利索。

爲首一個二十出頭的男子下了馬,步行上前問道:“請問此處可是李神醫(yī)的居所?”

僕隸打開院中的柴扉道:“正是此處,敢問客人有何事?”

男子笑道:“我打常山來,帶來了李神醫(yī)師門同輩的信函,還請爲我引見。”

僕隸聽聞是故人信使,立刻打開柴門請他們入內。

看院落並不大,來人也並未全部進來,留了幾人在外看護坐騎,只有爲首的青年帶著另幾人入內。

僕隸率先入內向李當之通稟道:“家主,有人說打常山來,帶來了家主師門同輩的信函。”

李當之微微皺眉道:“嗯?中陵這傢伙怎麼就這麼煩人,我都說了不想去那勞什子常山,還要派人來?”

僕隸尷尬地問道:“家主,我已經引他們入院,您看現(xiàn)在如何應對。”

李當之道:“罷罷罷,便看他又要說什麼,把他們請進來吧!”

僕隸應諾而去,不多時引了三人入內。

當先一人二十二三歲樣子,著一襲輕便胡服,但身上的冠帶佩玉等都十分華貴。

第二人三十餘歲,只著了一身青色道袍,頗有些出塵之氣。

第三人十八九歲,長得虎背熊腰,邁步時虎虎生風甚有威儀。

當先青年上前一步畢恭畢敬地躬身行禮道:“在下鉅鹿顏益,奉度遼將軍領常山相顏府君與神農學院代理院長樊神醫(yī)之命,見過李神醫(yī)。”

李當之大喇喇坐著並未起身,只是擺擺手道:“老夫一介山野閒人,可當不得神醫(yī)的稱呼,除了老師之外,誰又能當?shù)蒙襻t(yī)的稱號?”

顏益慣會察言觀色,感覺到李當之言語中的不快,立刻解釋道:“李神醫(yī)與樊神醫(yī)不愧是師出同源,一樣的醫(yī)術高超,一樣的品行謙遜,樊神醫(yī)也不止一次對我等說當不得神醫(yī)之名,唯有華神醫(yī)方纔名實相副,竟與李神醫(yī)所言異曲同工。

不過,在在下看來,神與不神在世間元元心中自有公論。

高門冠族以爲神,黔首百姓以爲神,那這神醫(yī)的稱呼,那就大大當?shù)茫彩俏业葻o知之輩對德才兼?zhèn)溽t(yī)者的敬意罷了!”

顏益不愧是顏良精心挑選出來的專業(yè)說客,一席話既寰轉了場面,又是一通暗誇,讓席間衆(zhòng)人都聞之暗暗點頭。

便是先前一臉嚴肅的李當之也被誇得嘴角微微上揚,捋著頜下的山羊鬍微微點頭,不再如方纔那般生人勿進的姿態(tài)。

“算你這後生會說話,說吧!樊中陵派你來做什麼?”

顏益笑道:“晚輩不過是就事論事,將士庶百姓們的心聲說了出來罷了。

來之前,樊神醫(yī)與我言其只得華神醫(yī)之三五成真髓,唯有鍼灸、創(chuàng)醫(yī)、煉體之術略有所得,論起草藥、內科來則差李神醫(yī)遠甚。

在下當時覺得樊神醫(yī)已經是天下少有的名醫(yī),此言有過謙之嫌,但樊神醫(yī)對李神醫(yī)如此推崇,那應當不是虛言。

來到河東之後,在下略一打聽李神醫(yī)之名,便知李神醫(yī)的醫(yī)術已然名滿河東,各種妙手回春的事蹟更是耳熟能詳,甚至臨近州郡都有人慕名而來。

在下方纔覺得,樊神醫(yī)之言絕無誇大之嫌。

今日得見大名鼎鼎的李神醫(yī),著實令在下感到榮幸!”

會說話的人就是那麼秀,夸人都講究個循序漸進奇峰突起。

李當之聞言心情更是愉悅,說道:“中陵師弟那是過謙了,昔日老師曾言,我等數(shù)人於草藥、診脈之學差相彷彿,唯有中陵的針術、刀術最得老師真?zhèn)鳌!?

顏益見氣氛逐漸融洽,便趁熱打鐵道:“樊神醫(yī)自認他在草藥、診斷之術上不及李神醫(yī),那自然是有其道理。

而度遼將軍在常山興建六山學院,設置三大分院,其一曰伏羲學院,主授易、書、禮、詩、法等各類經典,其二曰神農,主授醫(yī)、農之學,其三曰燧人學院,主授格物、工、商。

將軍將醫(yī)、農、格物、工、商與易、書、禮、詩、法並列,足見其對醫(yī)學的重視。

如今神農學院有師生千餘,醫(yī)館數(shù)十,藥圃數(shù)頃,可謂略具規(guī)模。

然樊神醫(yī)終究精力有限,難以兼顧學院教學與醫(yī)館行醫(yī),藥材打理等事務。

樊神醫(yī)更言,醫(yī)藥醫(yī)藥,若無藥則不爲醫(yī)也!

既然李神醫(yī)精通醫(yī)藥之理,當延請李神醫(yī)前往常山予以指點,讓二位的醫(yī)術可以傳揚天下,救治更多百姓病痛。”

李當之聽顏益仔細說來,尤其是神農學院的規(guī)模後也是肅然起敬。

從春秋以來,學醫(yī)一直不是顯學,諸子百家中的醫(yī)家向來是個沒多少存在感的小流派。

雖然在秦漢兩朝的學派紛爭中,醫(yī)家因爲這種特質並未受到多少打壓,但也從來沒真正大力發(fā)展過。

這點與醫(yī)家難學難精的特質也有關係,比如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學問可以一個老師在講臺上咔咔地講,幾十上百的學生在下邊聽。

但醫(yī)家卻難以如此做,因爲醫(yī)學不僅僅是學習紙上的學問,實際的動手經驗更爲重要。

若是學儒、法學得不佳,可能成爲一個酸儒、庸吏,但若是學醫(yī)學得不佳,可能會害了人的性命。

所以如扁鵲、華佗這種名醫(yī)要教授弟子,大都也是帶上幾個人在身邊長時間言傳身教,能夠堅持數(shù)年乃至於十幾年下來的才能學有所成。

如神農學院這樣一次性教授成百上千醫(yī)學生的情況,前代的醫(yī)者們並非沒有如此想如此做,但面對校舍、藥材、實踐機會等種種問題後卻紛紛放棄了。

如今樊阿在常山把神農學院搞得有聲有色,連醫(yī)館都開了幾十家,怎不讓李當之爲之動容?

李當之略略沉吟片刻,消化了這些內容後說道:“若論當代醫(yī)者,無人能出老師其右,中陵師弟爲何不請老師前往常山?”

顏益苦笑道:“怎沒有請,不知是樊神醫(yī),便是度遼將軍也多次致信延請,但華神醫(yī)或是對常山能否建起神農學院不能確信,且近來好似因爲一些麻煩事情耽擱,並不能立刻前往常山。

當然,此事我等仍會積極爭取,相信華神醫(yī)會看到常山的誠意,看到神農學院的蓬勃發(fā)展。”

李當之又道:“即便老師不能前往,那文博師弟亦精擅藥理,尤其對藥性發(fā)揮有獨到見解,爲何不請他前往?”

顏益道:“李神醫(yī)所言可是廣陵吳君諱普者?”

李當之點頭道:“正是。”

顏益道:“樊神醫(yī)當然也曾試圖聯(lián)絡過廣陵吳神醫(yī),然只在今年初夏時得到吳神醫(yī)一封回信,說他要前往揚、荊、蜀、交等南方州郡遊歷,採集各地藥材,分析藥性,短時間內暫無來常山之計劃。

且樊神醫(yī)言,吳神醫(yī)雖擅藥草之道,然在華神醫(yī)門下學習時間終究尚淺,遠遠及不上李神醫(yī)學問淵博精深,若能請得李神醫(yī)前往常山,則足以頂起神農學院之大梁也!”

李當之聞言面上也略有得色,說道:“文博師弟年輕力壯,自可多去南方溼熱之地走走看看,我這身老骨頭卻是不行咯,只能坐在家中養(yǎng)養(yǎng)心神。”

顏益道:“李神醫(yī)過謙了,方纔我等來時路上,見附近山間遍載各種草藥,怕不有幾十上百種?”

李當之尚且還沒回答,隨在顏益身後那名三十出頭的中年人卻突然插話道:“公利卻是說差了,方纔一路行來,光是我初初辨識出的草藥便有幾十種,至少有一小半我還沒辨識出來,且有些藥材喜陰不喜陽,不會種在道邊,我料這山前山後的,光是草藥少說也得三四百味吧,其他類目更是難以估量!”

從顏益等人進屋後,一直是李當之與顏益二人對答,其他人包括原來在屋裡用飯的司馬懿等人都默默旁聽。

這中年人突然來了這麼一句,僅僅路過看一眼就能辨識出幾十種草藥,那可不是等閒人能做到的,引得衆(zhòng)人紛紛投去目光。

李當之眼光灼灼地盯著他道:“老夫先前就覺得你與旁人不同,身上總透著一股藥草之氣,難不成你是中陵的弟子?”

顏益忙代爲引介道:“是在下粗疏了,忘了與李神醫(yī)介紹同行之人。

此乃荊楚名醫(yī)張君諱機,字仲景,在荊楚之地亦聲名遠播,如今也在神農學院擔任教授一職。

樊神醫(yī)更屢向人言,張君醫(yī)術精湛,且擅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張君亦從樊神醫(yī)處得知李神醫(yī)明晰藥理,故而前來請益。

而這一位是度遼將軍的弟子,南陽魏君諱延,字文長,精於折衝之術,將軍感念道路不靖,故而派來衛(wèi)護我等周全。”

李當之點頭道:“原來是來自荊楚之地的名醫(yī),怪不得一眼就能辨識出我路上栽種的藥材,你說得沒錯,這山前山後,我引種栽培的草藥便不下二百種,若論可入藥的部位,則不下五六百味。”

張機、魏延二人重新與李當之見禮後,張仲景道:“李神醫(yī)果然名不虛傳,如今神農學院左近的藥圃規(guī)模雖宏大,但畢竟建立時間短暫,且有些藥材移植栽種難度不小,如今藥圃中的草藥數(shù)量比之此間大有不足也!”

李當之捋須微笑道:“呵呵呵!老夫不過是會些愚公移山的笨功夫罷了,走了司、豫、並、冀等地數(shù)十年,才使得此地略具規(guī)模,但礙於精力有限,有些草藥不過種了幾株、十幾株,尚稱不上移植成功,實在不值一提。”

張機卻讚道:“這行醫(yī)治病,不就是日積月累下的滴水穿石麼?且我觀李君移植草藥不拘一格,連夾竹桃、曼陀羅這等有毒之物也有栽種,須知這世上有不少醫(yī)者根本是隻辨其毒,不知其用,實有因噎廢食之憾也!”

李當之聞言一拍大腿道:“張君此言大善,世間庸醫(yī)無數(shù),如你我之輩又有幾何?”

一旁司馬懿、山曜、張希等人面面相覷,他們原本也對李當之種夾竹桃這等有毒之物十分不解,卻見張機說這些毒物也有大用,感到詫異不已。

張春華更是小聲比比道:“這曼陀羅、夾竹桃還能有什麼用,用來毒人麼?”

她聲音雖然輕,但堂內之人俱都耳聰目明,李當之直接板起臉道:“你這小女娃娃懂得什麼?這夾竹桃有強心利尿、祛痰定喘、鎮(zhèn)痛、去瘀之效,曼陀羅可去風溼,止喘定痛,製作麻沸散亦可用到,豈是你能懂得?”

司馬懿忙出來寰轉道:“內子不懂醫(yī)術,方纔隨意出口,並無他意,還望諸位莫要在意。”

張機笑道:“自是無妨,尋常百姓大都只知其花華絢麗,能識得其毒性者已是寥寥,更遑論知曉其可以用藥呢?便是初學醫(yī)者,能辨識的藥材也有限得很。”

司馬懿尷尬笑道:“張君所言甚是,我等今日就差些不明就裡,採摘了夾竹桃的花葉,幸好李神醫(yī)及時來到阻止了我等,纔沒有惹出什麼禍事來。”

張機調侃道:“無妨,稍加觸摸也無大礙,我料諸位是見其花葉之美,諒也不會立刻把花葉當了下酒之物吧?”

“哈哈哈哈哈哈!”

張機此言當然是引得堂內衆(zhòng)人鬨堂大笑,剛纔小小的尷尬氣氛就盡數(shù)解除了。

顏益見堂內除開李當之外,另外三男一女都衣飾華貴氣度不凡,且各居客位,顯然也是李當之的客人。

司馬懿的言談舉止又十分得宜,一看便不是個簡單人物。

第427章 誘餌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214章 回鄉(xiāng)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243章 執(zhí)子之手第391章 劇本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492章 反殺第544章 破虜障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119章 辭行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543章 古北口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358章 變故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18章 試攻東城第320章 背水一戰(zhàn)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377章 踏春第565章 誇誇羣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65章 工師之子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110章 拉偏架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75章 鳩佔鵲巢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524章 驚變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87章 險死還生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18章 試攻東城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575章 “山賊”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435章 互狙第74章 計點戰(zhàn)果第543章 古北口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84章 構陷得逞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265章 鳳尾簪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96章 職方掾第268章 教導營第296章 職方掾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305章 分田到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巫溪县| 宣汉县| 镇原县| 乡城县| 兴宁市| 北京市| 民县| 阿合奇县| 台前县| 晋城| 凭祥市| 穆棱市| 恩平市| 六枝特区| 土默特左旗| 若尔盖县| 潮安县| 民县| 宜春市| 旺苍县| 张家港市| 丹巴县| 玉屏| 邯郸市| 泰宁县| 崇左市| 阳谷县| 永安市| 福建省| 新巴尔虎左旗| 四会市| 睢宁县| 肇州县| 阿拉尔市| 石柱| 普宁市| 徐州市| 临漳县| 沐川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