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

順準兩軍在伊犁河谷連續激戰五天四夜之久,最終以準軍全線潰敗,逃亡蔥嶺以西告終。

至此大順軍徹底實現了遠征天山、直抵伊犁的戰略目標,實現了深入虎穴、犁廷搗巢的任務。

當這一消息經由蒙古牧民傳到漠北的時候,僧格渾臺吉聞訊驚愕病倒,原本臣服於準噶爾人的喀爾喀諸部,見此情形,也在當地大喇嘛的帶領下選擇了向順朝投降。

僧格渾臺吉的手下雖然還有三萬騎的兵力,但是由於喀爾喀盟友的叛變,再加上天山老家的喪失,全軍上下士氣低落,部衆星散,不復爲伍,未經一戰,便有上萬部衆相繼逃散。

安東大都督府所轄的東軍也適時地抵達戰場,給了僧格渾臺吉最後的致命一擊。

安東軍在叛降喀爾喀諸部的協助下,長驅直入,抵達和林,將準噶爾餘衆擊潰,生擒了僧格渾臺吉,將其押送回京,同多爾袞一樣發配山東修黃河去了。

大順軍蕩平準噶爾汗國的一役,用兵行軍快如閃電,劉芳亮的大膽挺進,爲收穫最後的全勝之功打下了定錘之音。

自此西域三路全部重歸中國版圖,朝廷得到戰勝之訊後,立刻聽從了劉芳亮的建議,任命李懋亨爲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

對於西域的東疆、西疆、南疆三個邊疆地區,則按照此前在黑水營戰死的果毅將軍呂澤遺策,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法。

東疆地區,即東天山南北的哈密、吐魯番和巴里坤等地。這一地區在東天山以北是遊牧地區,東天山以南的哈密、吐魯番是農耕地區。

大順在這一帶直接設置了郡縣州府,進行流官管轄。過去統治哈密一帶的回部土司、蒙古遊牧部落,其牧民被遷徙到青海放牧,農民則留居本地,由大順委派的官吏實行編戶齊民的直接管理。

爲了保障安定,李來亨下令改沙州爲敦煌府,將哈密府、敦煌府、瓜州、安定州都編入甘肅省的建制內,並將甘肅省的省會由蘭州遷至更靠西面的甘州(即張掖)。

在吐魯番一帶,則承認了當地回王的世襲權力,任命其爲火州都督府都督,封哈密郡王,並派遣大順流官出任火州都督府副都督實行監督責任。

西域的北疆是指天山以北地區,基本上以遊牧爲主;南疆則是指天山以南地區,基本上以綠洲農業爲主。

三疆之中,東疆地區最靠近中原,因而一般是比較親中原王朝的地區,同時通常也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橋頭堡。

漢代以降無不是從這裡開始進入西域的腳步的。唐代征服西突厥就是從伊吾歸附和滅高昌開始的。

當統治穩固下來之後,唐代在這裡設置了伊州、西州,所以大順也是首先在哈密一帶設置了大順流官直接掌控的敦煌府、哈密府,及其治下縣廳。

對於依附順朝,爲順軍遠征天山提供了大量幫助的哈密回王,則允許其世襲統治吐魯番地區,並封以世襲罔替的郡王頭銜,並且每年都會予以大量金銀賞賜,哈密回王的子女也多赴開封求學任官。

而在北疆地區,這裡主要是草原遊牧地區,古代唐軍進入之前是西突厥的核心地區,大順軍進入之前是準部的腹心之地。

唐廷在征服了北疆草原之後,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唐廷對於北庭地區的控制的反覆是比較多的。對於西突厥舊部(左右廂咄陸、畢失努各五部),唐廷一開始大體上能夠約束,到了高宗末年到開元中期的一段,突騎施部在可汗蘇祿的帶領下興起,受唐廷冊封去領導左右廂的興昔亡和繼往絕可汗這些阿史那家的後人竟然都不敢去繼位。

最後在玄宗中前期,還要聯合阿拉伯帝國一起去壓服突騎施人。所以總的來說,唐廷對於北疆的統治遠遠不如在東疆地區嚴密和鞏固。

順朝在消滅了準噶爾部及衛拉特聯盟之後,很快又鎮壓了在東疆一帶反覆叛亂的西蒙古餘部實力。

然後順軍就在伊犁修建城池,以駐屯軍的同時,將一批早年歸附大順,長期在朔方省內遊牧的漠南蒙古部落,遷徙到天山一帶放牧,用這些親近順朝的熟藩部落來控制衛拉特人的餘部。

最後是南疆:這裡作爲綠洲農業地區,唐軍進入之前主要是臣服於西突厥的各種印歐人建立的綠洲小國,大順軍進入之前主要是臣服於準噶爾的各種當時纏回土著部族。

當年唐軍征服了西突厥之後,主要是在這裡建立了安西四鎮(其中一鎮一度移到北疆),它們是唐廷在西域的戰略支撐,也是安西都護府主要直接管轄的地區,其他的地區仍然由各印歐人的城邦自治爲主。

在吐蕃與唐軍反覆爭奪西域之後,唐廷在西域的統治穩定下來,以四鎮爲核心,輔以印歐人城邦的政治體系由此確立下來,大體和平運轉了五六十年

順朝借鑑了盛唐經略南疆的統治經驗,在伊犁築城設置了安西大都督府的治所後,又在塔里木盆地邊緣建立統治,先後平定了白山派、黑山派在內的一大批準部和葉爾羌汗國的殘餘勢力。

然後便允許一批纏回土官成爲南疆綠洲小城的世襲統治者,爲其冊封了世襲罔替的伯爵、子爵頭銜。

順軍則在輪臺、阿克蘇、喀什等地修築屯田城池,分別駐紮數百名或一千名士兵,在當地屯墾,同時負責管理和協調各纏回土官之間產生的矛盾。

爲了起到衆建諸侯,其分其勢的效果。順朝在南疆衆土官中,首先規定其一律不許在本鄉本土任職。幾個大城市的土官,也都是由順軍選擇的傾覆大順的多名纏回土官共同擔任。

而在蔥嶺以西,唐軍在滅了西突厥之後,曾經短暫的將勢力延展到過中亞,但是很快發現力有不逮,於是最終經過十年左右的調整收縮到西域範圍內。

而對於哈薩克草原的遊牧民族和河中的印歐人城邦則是稱臣就好。後來,在八世紀早期,河中地區最終被古太白主持征服、整合。而在經過了上述唐阿共同在河中等地絞殺蘇祿汗所部之後,河中最終確定爲阿拉伯帝國的地盤。

大順軍在征服了準部以後,也有不少準軍殘部跨過蔥嶺,逃到了哈薩克人聚居區內,此外還有少數長期受到準噶爾部壓迫的哈薩克部落,在聽聞大順軍迅速擊滅衛拉特人的武功以後,主動舉族內附。

好大求全的李來亨遂直接授意安西大都督李懋亨,派兵巡視巴爾喀什湖和伊塞克湖兩湖之間的哈薩克人遊牧地區。

順軍進入此區以後,同當地的哈薩克人爆發了少量武裝衝突,但整體上是以和平貿易相處爲主,直到十餘年後,順軍才趁著哈薩克三玉茲內戰的機會,出兵干涉其內亂,將哈薩克三玉茲都併入都督府的轄區內。

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六章 裕州人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章 李公子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海原县| 南开区| 和林格尔县| 旬邑县| 灌阳县| 磐安县| 内丘县| 汶川县| 东至县| 吐鲁番市| 建宁县| 元谋县| 滨海县| 扎囊县| 苏尼特右旗| 刚察县| 庆云县| 安顺市| 宁安市| 民和| 临沭县| 南和县| 翼城县| 克东县| 东阿县| 台北市| 山西省| 乡宁县| 青海省| 开远市| 略阳县| 凤庆县| 兰考县| 乌审旗| 台南县| 阿图什市| 合作市| 广安市| 老河口市|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