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6章 奚人嫁女(二)

李燁離開登州的時候,還是金色滿地、秋風瑟瑟、一派收穫的季節,等回來的時候,已經是白雪皚皚、寒風刺骨、萬物凋零的冬季。

經過近三個多月的往返,乾符二年十一月二日,李燁終於又回到了登州。

李燁回府後,立即找來了狄慶江、敬翔和張天成詢問登州的情況。“狄別駕幸苦了,某不在登州的這段時間裡,可有什麼大事情發生”,李燁問道。

狄慶江回答道:“李刺史,今年的秋糧收成比夏糧提高不少,各縣都在進行水利建設,今年登州下了幾場大雪,都說瑞雪兆豐年,看來明年的收成應該不錯。棲霞、東萊、成山和乳山四鎮的移民工作已經在進行之中,四鎮總共已經移民十幾萬以上,明年預計能達到二十萬以上”。

李燁很高興道:“不錯,這些都是狄別駕的功勞,這次某從江南帶回來不少好食材,晚上留下來赴宴”。

“多謝李刺史,這裡有一份朝廷對李刺史封賞的公函,表彰李刺史在江南擊退王郢叛軍的功勞”,說著狄慶江從袖中拿出一卷詔書,目無表情的遞給李燁。

李燁在江南偷襲王郢叛軍,請賞的奏摺先一步送往朝廷,估計朝廷現在還不知道蘇州已經陷落的消息。朝廷能給李燁什麼獎賞,李燁並沒有看中,畢竟自己已經是登州刺史,再進一步豈不是要回朝廷,估計朝廷上的大臣也不會願意見到這種情況。

李燁打開詔書,哼哼一笑將詔書丟在了書案上,朝廷的封賞還真的被李燁猜中了,一個正四品的武散官——忠武將軍,就把李燁給打發回家了。

“三郎,你在江南爲朝廷出生入死,朝廷就拿了一個不疼不癢的四品武散官,這也太讓人寒心了”,張天成睜著眼睛咕噥道。

一旁的敬翔呵呵一笑道:“這是朝廷諸公不想看見李刺史升的太快,又不能不封賞,纔出了這個權宜之計,想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誰說不是呢?李刺史可知,京兆尹楊知至奏報‘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滿朝宰相皆上表稱賀,殊不知這是楊國忠言霖雨不壞稼,韓晃言霖雨不壞鹽者,聖上大喜,以爲祥瑞之兆,欺瞞聖上竟然是滿朝袞袞諸公,可悲、可嘆……”,狄慶江面帶憂傷道。

原來公元875年秋,大批蝗蟲向京畿之地飛襲而來,遮天蔽日,所過之處,一切綠色植物瞬間被啃光。然而,這時的京兆尹楊知至害怕承擔責任,便硬著頭皮上奏朝廷說:“這次蝗災,波及全國,託皇上的恩庇,獨京畿一帶,蝗蟲雖然也飛來了,但一隻只都抱著荊棘,寧肯餓死也不吃田裡的稼禾”。說實話,在楊知至的心裡,對這樣的謊言究竟能否矇騙過關也沒有底。

話說深居宮禁的唐僖宗李儇雖天資稟賦尚可,卻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木偶,看到楊知至的奏摺後,真的就信以爲真,簡直高興壞了。而那些大臣呢?他們誰都不敢掃皇帝的興,便順水推舟,紛紛上殿道賀,甚至有人還寫詩作賦,歌頌皇帝英明聖德,一起聯手將唐僖宗這個傻小子忽悠得心情爽極了,根本不知國禍將至。

蝗蟲不吃莊稼,楊知至撒下如此彌天大謊,非但沒有受到處罰,還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的呼應,真可謂千古奇聞。楊知至爲什麼能夠得逞呢?究其原因,是因爲唐僖宗是個只愛聽好話而不願聽壞消息的偏執狂似的傢伙,所以,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們便都投其所好,共同用謊言爲他編織著虛假的繁榮,而楊知至只不過是衆多說謊者中的一個而已。

培根曾說過:“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爲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爲他們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楊知至之流說謊,圓謊,以謊求榮,雖有迫於無奈的成分,但終歸是該唾罵的惡俗者,因爲他們喪失了最起碼的社會責任感。

這讓我們想起大躍進、放衛星的年代,那畝產萬斤糧,爐煉萬噸鋼,超英又趕美,公社萬年長的現代神話。到了恢復理智後的現在,假如從圖書館,翻出當時的舊報紙,看到那些沸沸揚揚的套紅大字標題,無論編造奇蹟的人也好,相信奇蹟的人也好,一定會覺得那種行徑是很可笑的了。

李燁苦笑道:“這恐怕只有謊言才能掩蓋真相,想來這些也不是我等能夠煩神的事情,隨他去吧”,李燁不好當著狄慶江的面批評朝廷,雖然狄慶江跟李燁現在是站在一條船上,誰會保證就不會投靠別人。

狄慶江見李燁並沒有生氣,便又說道:“李刺史,宋節度使發來公函,說讓平盧鎮各州準備兵馬剿匪,已經奏請朝廷加封李刺史爲東面行營招討草賊副使,這件事情不知李刺史如何處理”。

原來,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已經發展到數萬人,攻鄆州(今山東東平),襲沂州(今山東臨沂),兵鋒直指平盧藩鎮。見王仙芝和黃巢就要打到自家門口了,這時宋威在也做不住了,主動上表要求平亂,隨便想把李燁捎帶上。

王仙芝和黃巢之所以東進到沂州,一是因爲沂州有龐勳的舊部作亂,想合兵一處,壯大聲勢,沒有想到激怒了宋威。二是因爲僖宗下詔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等五個節度使對草軍“亟加討捕及招懷”,讓王仙芝和黃巢走投無路,只能東進。

按說這個方案是十分英明的,非常正確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大唐王朝到了這時雖說是氣數已盡,但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唐朝開國將近三百年,已經深入人心,臨死前蹬上一腳,也能把王仙芝和黃巢踹成個植物人、半身不遂。

哪知道這五路大軍也真是不給僖宗李儇長臉,接到旨意後你看我、我看你,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大眼瞪小眼。唐朝的藩鎮自安史之亂後是典型的尾大不掉,地盤是自己的,兵也是自己的,節度使能把自己的地盤看好就行了,一般不愛管別人的閒事兒。草軍此時主力在山東,這五鎮節度使,一個在江蘇,三個在河南,只有天平軍的轄境在山東,而且還不受王仙芝和黃巢的威脅,所以他們對出境剿匪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雖說兵是出了,但都在互相觀望,等著別人先動手,誰也不想用自己的兵替別人打仗,僖宗乾著急也沒辦法。

王仙芝眼見這五路大軍從南、北、西三面向自己慢慢悠悠地趕過來,也不敢掉以輕心,轉過頭揮師東進,直奔沂州(今山東臨沂),準備跳出包圍圈。這一下平盧節度使宋威坐不住了,立刻上書朝廷,請求率本道兵出擊,並要求朝廷另外撥給步騎五千,再專門設置一個使職,以統轄進剿事宜。

奏章送上去了,還沒有批下來,內部就已經開始調動起來,讓宋威所轄的平盧藩鎮(轄淄,青,齊,登,萊五州)中各州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不又想到了剛剛在江南立功的李燁。

李燁的眼光從狄慶江的臉上移到張天成的臉上,最後停留在敬翔的臉上,悠悠的說道:“如今登州水師剛剛重建,便到江南平亂,登州馬步軍又遭遇駱樂兵變,元氣大傷,這時候實在是不宜出兵,不知諸位怎麼看待此事”。

李燁雖然講的都是實情,但是從心裡上講不想出兵平亂,宋威懷恨李燁已久,處處與李燁做對,這次如果跟著宋威一起出兵,又不知道會搞出什麼蛾子。

狄慶江當然也不贊成李燁現在出兵,“李刺史,如今登州剛剛穩定,不易再出兵平亂,不如多撥些糧草給宋節度使,與宋節度使澄明原委”,狄慶江說道。

張天成一看狄慶江反對出兵,便不樂意道:“拿糧草白白便宜了他們,不如讓某帶上幾百人馬,也好訓練一下新招募的牙兵”。

一旁的敬翔搖了搖頭道:“這次宋節度使點名讓李刺史爲東面行營招討草賊副使,就是防了李刺史一手,如果這時登州不出兵,正好讓宋節度使找到藉口,彈劾李刺史抗旨不尊,某看李刺史不如就帶上一些新兵,轉上一圈,宋節度使也無話可說”。

李燁剛回到登州,還不清楚王仙芝和黃巢的情況,到底應不應該出兵,出多少兵,怎麼出兵,心裡都沒有數。“此事等朝廷有了決斷之後再議,某兩天後要去一趟遼東半島,可能十天半個月就回來,回來以後朝廷的旨意也應該到了,再從長計議不遲”,李燁說道。

留狄慶江、敬翔和張天成吃過晚膳後,李燁又把阿布思望找來詢問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的情況,雖然阿布思望一直盯著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可是這次也是跟李燁剛剛從江南迴來,根本還沒有來得及調查清楚,根本給不了李燁什麼有用的消息。

第596章 沂水再戰(三)第451章 體察民情(一)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300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八)第860章 親迎(三)第598章 水淹太平鎮(一)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570章 溫泉池第58章 訓練大綱第816章 沙世平出兵(一)第379章 整頓登州水師(二)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193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九)第351章 玄機道長的心事(三)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480章 陽澄湖之役(三)第33章 西域鉅商第829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一)第3章 前世今生第878章 推心置腹第271章 生死攸關大行城(三)第611章 譁變(四)第751章 跨海東渡(一)第140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711章 開發夷洲(一)第182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595章 沂水再戰(二)第688章 母雞變鳳凰第601章 水淹太平鎮(五)第284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二)第288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三)第729章 投誠(二)第339章 新城見聞(一)第125章 猛龍過海(一)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633章 安撫人心第80章 晚唐軍人第700章 鴻門宴(七)第40章 小兒坊救駕第152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288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三)第962章 飛龍騎兵(二)第478章 馳援蘇州(五)第38章 智鬥仁壽公主第599章 水淹太平鎮(二)第135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519章 迎娶奚女(三)第465章 登州兵變(四)第689章 拉攏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195章 朝堂紛爭救遼東(二)第441章 大興冤獄(四)第631章 拍馬屁第87章 臨行前安排第510章 想自殺很難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500章 步兵與騎兵(一)第611章 譁變(四)第298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六)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487章 蘇州陷落(五)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28章 山中寶藏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651章 經略南海第838章 錯失戰機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890章 建功立業第54章 驪山大雪第3章 前世今生第683章 嫁公主第457章 體察民情(七)第379章 整頓登州水師(二)第325章 李燕失蹤之謎(三)第76章 李儇閱兵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8章 忽悠人的扳指第946章 寅吃卯糧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855章 金蟬脫殼(一)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264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二)第661章 雀佔鳩巢第254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七)第751章 跨海東渡(一)第345章 李建婚事(一)第630章 四面楚歌第141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675章 銅本位第691章 近衛旅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758章 颶風來襲(一)第338章 海州救鹽犯(二)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
第596章 沂水再戰(三)第451章 體察民情(一)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300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八)第860章 親迎(三)第598章 水淹太平鎮(一)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570章 溫泉池第58章 訓練大綱第816章 沙世平出兵(一)第379章 整頓登州水師(二)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193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九)第351章 玄機道長的心事(三)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480章 陽澄湖之役(三)第33章 西域鉅商第829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一)第3章 前世今生第878章 推心置腹第271章 生死攸關大行城(三)第611章 譁變(四)第751章 跨海東渡(一)第140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711章 開發夷洲(一)第182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595章 沂水再戰(二)第688章 母雞變鳳凰第601章 水淹太平鎮(五)第284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二)第288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三)第729章 投誠(二)第339章 新城見聞(一)第125章 猛龍過海(一)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633章 安撫人心第80章 晚唐軍人第700章 鴻門宴(七)第40章 小兒坊救駕第152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288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三)第962章 飛龍騎兵(二)第478章 馳援蘇州(五)第38章 智鬥仁壽公主第599章 水淹太平鎮(二)第135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519章 迎娶奚女(三)第465章 登州兵變(四)第689章 拉攏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195章 朝堂紛爭救遼東(二)第441章 大興冤獄(四)第631章 拍馬屁第87章 臨行前安排第510章 想自殺很難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500章 步兵與騎兵(一)第611章 譁變(四)第298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六)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487章 蘇州陷落(五)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28章 山中寶藏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651章 經略南海第838章 錯失戰機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890章 建功立業第54章 驪山大雪第3章 前世今生第683章 嫁公主第457章 體察民情(七)第379章 整頓登州水師(二)第325章 李燕失蹤之謎(三)第76章 李儇閱兵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8章 忽悠人的扳指第946章 寅吃卯糧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855章 金蟬脫殼(一)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264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二)第661章 雀佔鳩巢第254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七)第751章 跨海東渡(一)第345章 李建婚事(一)第630章 四面楚歌第141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675章 銅本位第691章 近衛旅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758章 颶風來襲(一)第338章 海州救鹽犯(二)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弥渡县| 广东省| 虹口区| 襄汾县| 时尚| 施甸县| 庄河市| 枝江市| 温州市| 宁远县| 红桥区| 晋江市| 尼玛县| 呼和浩特市| 哈密市| 德兴市| 松桃| 湾仔区| 额济纳旗| 永兴县| 毕节市| 屯留县| 乐平市| 漯河市| 勐海县| 东乡族自治县| 遂昌县| 方山县| 明水县| 蛟河市| 金溪县| 阳谷县| 汉中市| 奎屯市| 水城县| 海原县| 和平县| 南充市| 神农架林区|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