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4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二)

見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李燁解釋道:“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某認爲太過於情緒化,失之偏頗,歷史是現在的我們用什麼眼光看待過去,纔會理解過去,不能正確的瞭解歷史,就無法正視未來。本朝太宗皇帝曾經說過: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可是當今有幾人真正瞭解和理解了歷史,又從歷史中學習和領悟了什麼”。

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差點被李燁繞暈了,睜著迷糊的雙眼看著李燁,好像不認識李燁似的,這話從一個年輕人的口中說出來,怎麼感覺都不是滋味。

李燁自己到沒有感覺自己說出來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看著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三人迷茫的眼神,不免有些得意道:“簡單的講以史爲鑑,可以知道一個朝代的興衰;熟讀歷史,可以讓人明智、聰明,少犯錯誤,人類很早就開始記錄歷史了,《尚書》是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所以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都應該瞭解和學習歷史”。

不僅是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被李燁講的迷迷糊糊,連一旁的張天成也不明白李燁爲什麼要講起歷史來,不由得問道:“歷史不就是一段時期事件的記錄嗎?怎麼跟國家的未來和個人扯上關係了呢”。

這個問題雖然是張天成問的,但是也是其他人心裡的問題,李燁回答道:“從國家來說,治久必亂、合久必分,這是爲什麼呢?其實是太平日久,朝野上下,不知祖宗創業的艱辛,守成的幸苦,時間一久,產生驕奢淫逸、縱慾敗度,所有先人的恩澤,全部消耗殆盡,難道不應該學習和了解歷史嗎?其實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些難道不是忘本嗎?”。

“某明白了,爲什麼三郎要到處收集書籍古典了,原來是爲了這個啊”,張天成恍然大悟道。

“這是那對那啊!”,李燁給張天成氣樂了。

一旁沒有出聲的葛從周道:“李典軍說的不錯,國治久必亂、合久必分,都是那些權貴不知愛惜人力,忘本所致,難道沒有破解之法嗎”。

“宇宙萬事萬物,有生就有滅,有興就有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就像人有快樂也有痛苦一樣,什麼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人的本質上喜好快樂的感受,厭惡痛苦的感受,因此,對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的事物充滿渴求,這個叫貪慾;對能夠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災禍的事物盡是厭惡,這個叫嗔恚

。好樂惡苦、趨利避害是一切矛盾產生的根本,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是朝代更替怪圈產生的根本”,李燁說道。

“這麼說來,就無法避免了嗎”,張歸霸悻悻然道。

“不能這麼說,某剛纔不是說了嗎?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道德傳家可傳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傳三代,這就是傳承的差距,裡面深層次是教育的問題。秦帝國建立之前已歷經三百餘年,爲何統一後,只傳了兩代便滅亡了嗎,這又是爲什麼呢?”,李燁問道。

張天成回答道:“秦前期歷代君王勵精圖治纔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而統一後兩代帝王而亡,卻因帝王驕奢淫逸、濫用人力,天下百姓不得不起義推翻****”。

李燁點點頭,說道:“要想天下長治久安其實也不難,一是尊重百姓、減免賦稅、消除徭役、鼓勵工商;二是朝綱整肅、吏治清明、消除特權、依法治國,能做到這幾點朝代更迭就不會頻繁,天下百姓就可以享受長期安寧,國家也能繁榮昌盛”。

李燁還有很多的話想說,但是知道他們一下子都無法接受,也就懶得多講了。

“縱觀前朝覆滅的原因,秦因嚴刑****二代而亡,西漢因外戚專權、後宮干政,東漢因宦官亂政、橫徵暴斂而亡,想來當權者都能潔身自好的話,何至於朝代覆滅、百姓生靈塗炭”,李燁接著道。

“所以,天下百姓才奮起推翻****,重新建立一個清明的政府,不就是這樣嗎”,張歸厚憤然的說道。

“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天下興亡,最後倒黴的還是老百姓,中原大地幾千年以來,朝代更迭,分分合合,百姓又能在新朝中得到什麼好處,還不是被一批又一批的官吏壓迫、剝削,這樣的起義、暴動有什麼意義,不過就是爲自己謀私利找藉口罷了”,李燁氣憤道。

張歸霸不明白李燁話中的意思,說道:“那天下的百姓就繼續被奴役、被盤剝,難道他們生來就要被特權壓制、欺凌一直到死不成”。

李燁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張嘴剛想回答,便看見阿布思利在堂外向李燁招手,李燁起身走到外面,阿布思利伏在李燁說了幾句,便又回到堂中坐下,看了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一眼,笑笑說道:“從古到今,起義推翻朝廷者不勝枚舉,比如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都成就不世霸業,但是爲什麼陳勝吳廣和西楚霸王項羽起義卻失敗了,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還真把堂中的人問住了,是啊,爲什麼別人能成功,自己卻失敗了,裡面的原因很少有人會考慮。

“陳勝吳廣和西楚霸王項羽起義失敗,不就是他們指揮失當、貿然用兵,才招致失敗,難道不是嗎”,張天成回答道。

“對手太強大,技不如人,怨不得別人”,張歸厚說道。

李燁沉吟道:“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可以找出許多的原因,但是有一條劉邦之所以能在秦末混戰中脫穎而去,最根本的原因是劉邦善待百姓,有了強大的後方支持,才最終取得了天下”

葛從周點點頭道:“李典軍說得對,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最終取得天下,秦末和漢末就是因爲失去了天下民心,才最終失去江山導致滅亡”。

“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古往今來有多少起義的人能真正領悟這句話的真諦,都是爲了一己之私,踏著累累白骨爬上權利的巔峰,最後還是從高高的聖壇上摔下來,到死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李燁看著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說道。

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心中納悶,李燁的話越來越聽不懂了,到底李燁這是要說什麼啊!

李燁話鋒一轉道:“不知幾位壯士是否聽過王仙芝和黃巢的名字”。

李燁的話不亞於晴天霹靂,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腦袋一下子炸開了,難道李燁什麼事情都知道了。葛從周、張歸霸和張歸厚雙眼不由得死死盯著李燁,心裡想著要不要現在就動手把李燁抓住,堂中的氣氛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諸位不要緊張,某今天來不是興師問罪的,只是希望諸位能把某今天的話帶給王仙芝和黃巢兩位,任何只爲私利而戰之人,必將覆滅,三位壯士跟隨王仙芝和黃巢某也不阻攔,路在自己的腳下,走什麼樣的路,結果如何還請三位壯士好自爲之,話已至此,感謝諸位的款待,希望今後不要在戰場上相見”,說完,李燁起身帶著張天成、李忠士和向姬往堂外走。

張歸霸和張歸厚一見事情已經敗露,跳起來抽刀想攔住李燁,回頭一看葛從周還坐在榻上,便急道:“葛兄,……”。

李燁回頭看了一眼張歸霸和張歸厚兄弟倆,把向姬護在自己身後道:“難道你們想留下某不成”。

葛從周擡頭看了看張歸霸和張歸厚一眼道:“李典軍,今晚一席話讓某茅塞頓開,現在怎麼敢留李典軍呢,還請李典軍自便吧”。

李燁笑笑,挽著向姬的手,慢慢退出了大堂。

這時,堂外阿布思利領著護衛已經等候多時,見李燁出來便問道:“李典軍,要不要某衝進來,捉拿這三名反賊”。

李燁搖搖頭道:“算了,先離開此地再說吧,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隨他們去吧”。李燁沒有想到今天自己竟然掉進了賊窩中,還跟反賊喝酒聊天,要不是有人將情況及時的通知阿布思利,自己今天能不能活著走出葛家莊還未嘗可知。

原來,李燁應葛從周之邀參加晚宴不久,葛家莊內一名僕人便找到阿布思利,把有人要謀害李燁的事情告訴了阿布思利。阿布思利一聽立刻帶人趕到大堂,因爲害怕打草驚蛇,便將李燁叫出來,誰知李燁知道後並不慌張,反而與葛從周等人繼續閒聊起來,讓阿布思利帶人在外監視、策應。

葛從周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莊內的僕人曾經在宋州逃難的時候受過李燁的恩惠,見有人想謀害李燁便把消息悄悄的告訴了阿布思利,纔有了阿布思利到大堂救李燁的一幕。

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875章 捅破窗戶紙第62章 女子服飾會所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535章 白崖城(一)第813章 誘敵深入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179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76章 馳援蘇州(三)第680章 來消息了第482章 陽澄湖之役(五)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638章 隱患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490章 蘇州陷落(八)第43章 伊府夜宴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868章 佐渡島第98章 出行(四)第94章 藍田縣之行(二)第733章 平妃琦夢(一)第546章 出兵沂州(二)第573章 真實的謊言(四)第302章 仁壽公主二進府(二)第477章 馳援蘇州(四)第97章 出行(三)第562章 新城上元燈節(八)第785章 拍賣(六)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483章 蘇州陷落(一)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540章 禍水西引第255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八)第832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四)第508章 虛驚一場第825章 僵局第251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四)第365章 招商引資(二)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139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34章 胡商伊凡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664章 遼東郡王(一)第473章 遠赴江南(八)第509章 契丹公主第618章 沂河大決戰(七)第74章 楊府夜宴(二)第952章 波斯復國(二)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286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一)第423章 重拳出擊(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682章 利弊得失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343章 新城見聞(五)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337章 海州救鹽犯(一)第15章 安置災民第76章 李儇閱兵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703章 陰雲密佈(一)第375章 執掌登州(二)第539章 功過相抵第667章 福禍相依第428章 家事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第839章 陰差陽錯第740章 金融創新第716章 李燕施恩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210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四)第963章 女間諜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615章 沂河大決戰(四)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619章 挖坑(一)第773章 平安時代(五)第448章 大快人心(三)第746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五)第958章 利用佛教第568章 天機(五)第138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791章 宋威的剿匪(六)第452章 體察民情(二)第614章 沂河大決戰(三)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523章 嫁雞隨雞第676章 秘密實驗基地(一)第151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879章 建軍(一)第224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八)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639章 鋼軌第437章 奚人聯姻(三)第689章 拉攏第150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一)
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875章 捅破窗戶紙第62章 女子服飾會所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535章 白崖城(一)第813章 誘敵深入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179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76章 馳援蘇州(三)第680章 來消息了第482章 陽澄湖之役(五)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638章 隱患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490章 蘇州陷落(八)第43章 伊府夜宴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868章 佐渡島第98章 出行(四)第94章 藍田縣之行(二)第733章 平妃琦夢(一)第546章 出兵沂州(二)第573章 真實的謊言(四)第302章 仁壽公主二進府(二)第477章 馳援蘇州(四)第97章 出行(三)第562章 新城上元燈節(八)第785章 拍賣(六)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483章 蘇州陷落(一)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540章 禍水西引第255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八)第832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四)第508章 虛驚一場第825章 僵局第251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四)第365章 招商引資(二)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139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34章 胡商伊凡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664章 遼東郡王(一)第473章 遠赴江南(八)第509章 契丹公主第618章 沂河大決戰(七)第74章 楊府夜宴(二)第952章 波斯復國(二)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286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一)第423章 重拳出擊(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682章 利弊得失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343章 新城見聞(五)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337章 海州救鹽犯(一)第15章 安置災民第76章 李儇閱兵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703章 陰雲密佈(一)第375章 執掌登州(二)第539章 功過相抵第667章 福禍相依第428章 家事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第839章 陰差陽錯第740章 金融創新第716章 李燕施恩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210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四)第963章 女間諜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615章 沂河大決戰(四)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619章 挖坑(一)第773章 平安時代(五)第448章 大快人心(三)第746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五)第958章 利用佛教第568章 天機(五)第138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791章 宋威的剿匪(六)第452章 體察民情(二)第614章 沂河大決戰(三)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523章 嫁雞隨雞第676章 秘密實驗基地(一)第151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879章 建軍(一)第224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八)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639章 鋼軌第437章 奚人聯姻(三)第689章 拉攏第150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兰西县| 响水县| 长治县| 淄博市| 和顺县| 汶上县| 儋州市| 辽中县| 鹤峰县| 那曲县| 普兰县| 江源县| 杭锦旗| 澄城县| 荣成市| 乐清市| 屯门区| 东辽县| 建昌县| 黑山县| 翁牛特旗| 临沭县| 江西省| 北辰区| 江陵县| 吴川市| 邢台县| 东安县| 巴马| 安乡县| 无极县| 莱芜市| 永昌县| 呼和浩特市| 阿尔山市| 思南县| 永安市| 沈丘县| 子长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