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九號樓的一層,精釀設備廠,這裡有齊全的金屬加工設備,不乏一些價值上百萬的好東西。
作爲項目組中「不那麼重要」的電機部分負責人,齊林從一開始的工作就是設計匹配碳化矽功率器件的電機,按道理這個活應該由更具經驗的翟達親自負責,但考慮到精力分配問題,翟達還是交給了齊林。
不會帶團隊,就只能幹到死。
而齊林也沒有辜負希望,作爲機械設計天才的他在初期摸爬滾打後,迅速上了正軌,
在有意識的引導下進步飛速,翟達還提醒他有事兒沒事兒去諮詢許學軍。
在二人合力之下,根據規劃的碳化矽功率器件,已經成功設計好了對應的電機結構,
並且有許多獨特的巧思。
然後就遇到了新的問題:造不出來。
「會長,能搞定麼?」
齊林有些緊張,會長已經拿著材料比劃半天了。
一身金工套裝,好似廠裡任何一個工人的翟達,只是專注的看著設計圖:
「放輕鬆點,很簡單。」
我搓過的精密東西多了,一個電機算什麼。
許學軍撇撇嘴:「要不是我手有點老毛病,這點活輪得到他?」
雖然許多結構都是直接採購,但也少不了需要特質化加工的地方,畢竟這是第一臺樣機,手搓是避免不了的。
不過許學軍手幹不了精細活,齊林則是隻會設計弄不了實操,最後還是得由翟達御駕親征。
等樣機確定成功,技術參數總結之後,就可以批量訂購了,有量支撐,大部分供應商都願意定製化,畢竟電機主體算不上碳化矽電機的技術難點。
翟達準備完成後,已經胸有成竹,開始在一樓各個設備間遊走,有一些部件只需要修個邊角,有一些則是從材料開始手搓。
轉子丶定子丶軸承丶陶瓷材料丶矽鋼,都難不倒他。
早在一年前,他的手搓精度就已經非常恐怖,現在他還有額外的幫助。
由於光顯就集成在銼削工作臺上,在他人肉眼看不到的領域,還能用念動力微調。
兩相加成之下,翟達也很難描述自己的手搓水平,總之作一個電機原型機,綽綽有餘。
而且工作過程中,用念動力輔助手搓的熟練度,正在快速增加,好似有了第三隻..,
不,是無數隻手。
上能補足力量,下能補足精度!
沒文化的拿到「念動力」也就是推來推去,或者打架互毆,有文化的已經融合在生產和科研中了。
若不是身邊有人,翟達恨不得工具漫天飄著幹活,那場面一定很攢勁。
人手相當於27軸,這個加成有多大可想而知,日後若更加熟練的掌握,能達到什麼程度他也不敢想像。
《魔術達人秀》還在最後的剪輯階段,預計下週播出,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信徒」數量也自然增長到了三萬多人,並且能力參數都有了不小的升級。
僅僅三個小時,電機主體各部件就加工完成了,中間還抽空吃了個飯。
齊林比對著桌面上尚未組裝的金屬部件,感覺每一個都精美標準,拿到檢測儀器下校驗,居然部分還超出了他的設計需求......
許學軍老臉板著,但嘴角卻忍不住帶了些笑意:「學著點吧,光會設計走不遠的,手上要有功夫,你這娃娃腦子靈光的很,手不會笨的,就是沒練過。」
翟達的手藝是他在東陽縣起手把手教的,雖然現在已經越來越看不懂,但不妨礙他自豪。
師父的外孫,成長的很高,他雖然只是其中一小段的引路人,但也頗爲欣慰。
齊林抿了抿嘴,誠懇的對許學軍說道:「許師傅......我以後能來請教您麼?」
許學軍沒拒絕,不過還是習慣性嘴臭:「來我肯定不趕你,但笨我是要罵人的。」
「沒事兒!我習慣了...這段時間您也沒少爆粗口..」
許學軍......
翟達完成了最後一項工作,正準備脫了橡膠圍裙,一個身影猶猶豫豫的走了進來:「學長,我來了。」
周墨擡頭看著那巨大的倒吊樹冠,不管是誰第一次都得懵逼,老榆雖然被翟達嘲諷「光吃不長」,但實際上本體也是變得粗壯了許多。
剛來的時候,樹冠直徑大概七八米,現在已經接近十米,在室內看到這麼獨特的景緻,新來者必須在一樓就交出自己的「臥槽」。
然後二樓再交一次。
翟達拍了拍手,招呼了一聲:「你來的正是時候,等我換個衣服,我們一起上二樓進行下一階段。」
繼而給齊林和許學軍介紹道:「這是『π』的新成員,代號『小飛棍」。」
周墨臉色一垮:「學長......是小飛俠。」
「這是『飛艇」齊林,你們都是飛字輩兒了,這是許師傅......」
短暫的介紹了一下彼此,齊林對這個高考狀元很好奇,隱隱也有了更多的危機感。
研究院在快速成長,「π」被啓用的人員越來越多,他很希望自己能如程墨那樣佔據先機,奈何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機會,碳化矽項目組裡他也算不上重要。
比如這個電機設計,其實許多都來自於會長的奇思妙想,而且是特別具體的奇思妙想翟達換了一身裝束,帶著衆人又馬不停蹄的來到二樓。
在這裡,孫婷和葛巧巧正在等候。
在長達近三個月時間裡,項目組從熟練設備,到設計器件,再到確定參數,已經進行過無數次。
數萬元的襯底,早已經用了三打了,初期自然是都打水漂了,給德國供應商創造GDP去了,但後期越來越好,也積讚了一些符合要求的合格品。
且不提周墨對二樓獻上的第二句「臥槽」,目前這裡的東北角是供給碳化矽項目使用的,包括三設備試驗室。
必須用昂貴設備的流程,都已經在哈工大完成,甚至連封裝切割都已搞定,拿到這邊來的是一個個功率模塊。
可以粗暴的理解爲一個個陶瓷方塊,由「基板」和「晶片」集成。
他們一直以來做的東西,只是裡面晶片的部分(微米級,理解爲集成電路也可以),從襯底沉積開始,一個四英寸的圓形襯底大概可以切割出來64個,而一個模塊根據目前的設計需要16個。
反倒是陶瓷基板方便,國產採購就行。
這些模塊都已經是經過測試的合格品,今日翟達的工作,是用他們代替傳統原件,製作電機系統最主要的「逆變器」。
這可不是個小盒子,六七公斤重,體積接近一箱「六個核桃」。
是的,又是研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搓過程,不過翟達可比一般的實驗室人員要強多了,這大概就是許學軍說的:
有腦沒手,處處肘,有手沒腦,傻幹到老。
如果是隻從「就業」的角度,和人打配合搞分工也成,但若是致力於開疆拓土,腦子和手都要有。
原則上這活翟達自己做就行了,但爲了加深大家的項目理解,翟達希望所有人都參觀且學習。
孫婷丶葛巧巧丶齊林丶許學軍包括周墨,都成了實驗室裡的學生,這裡面除了許學軍屬於「手腦都有,但手被自己玩壞了」,其他人對實際操作都比較生疏。
紙面上的名字丶原理丶公式,化作了現實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這種知識聯動對所有人都助益頗多。
逆變器的設計是翟達親自完成的,之前就說過碳化矽電機並未更改傳統電機邏輯,只是以有更高物理性質的碳化矽模塊替代傳統模塊。
這裡面唯一的新人周墨並未出聲,只是認真的望著翟達的背影,甚至有些出神,
葛巧巧以爲他緊張了,用胳膊肘頂了頂對方的大腿:「別怕學弟,會長不是那麼嚴厲的人。」
翟達頭也不擡:「再交頭接耳打屁股。」
葛巧巧:......
怕什麼......又不是沒被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