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幾天裡,盧薇變得特別繁忙,論文的格式更改丶英文版的翻譯都是必須的工作,尤其是後者。
一衆教授發現,翻譯成英文後,六頁變成了八頁。
數學的美感被收回扣了!
簡直倒反天罡!渣渣英語居然敢拖數學的後腿?!
教授們自然有發英文論文的經驗,但無論怎麼壓縮,最終也只到七頁。
於是召集了校內一個英語專八的老師,讓他幫忙潤色。
可憐的那位老師,當年就是因爲數學不行才轉文科的,結果年近四十,被幾個老頭摁著開始學習數學..:
沒辦法啊,這事兒得懂點基本邏輯,才能插得上手!
否則只是一味簡化用詞,可能會導致邏輯鏈條出現瑕疵,增加理解難度。
所以之後幾天小木頭都專注於此事,而翟達恪守家屬職責,每日拎著飯盒,
去數學系送飯!
感覺還挺有意思的,原來還能這麼玩兒?
而另一方面,《東陽往事》也進入了發售前的預熱期。
值得一提的是,陸思文一直拜託婁恩主編,和爸爸坦白這件事希望自己親口去說,結果就是一直拖到了樣書出現,陸澤濤纔得到這個喜訊。
據說陸澤濤讀了兩天兩夜,纔讀完這本二十八萬字的長篇小說,而後開了瓶酒,點了一根菸,上了一次墳。
我陸家三代從文的格局,從今日起已經確認下來了。
而後陸澤濤老帥哥,沒有去京北找女兒,而是殺向了金陵,來到了鳳凰傳媒首印只有五萬冊?
讓別人看到,還以爲我們印不起呢!
加印!自費加印!
最後這事兒還真被陸澤濤辦成了,畢竟他不掙這個錢,售出後也只收回印刷成本,相當於幫助出版社分攤風險。
於是首印數量翻倍達到了十萬冊,這樣可以第一時間鋪售在更多的渠道里更利於口碑發酵之後的滾雪球。
終於,萬事俱備的陸思文還是快了盧薇一步,在3月25號,《東陽往事》正式發售,出現在了許多書店中。
而盧薇的論文,則正在審稿中,數學年報還未給出回覆,但哈工大已經在託人催了。
金陵,某家書店中。
「你好,請問你們有一本書叫《東陽往事》麼?」
「東陽往事?你等一下,好像是新書對麼?」
店員在「新書推薦」區翻找了片刻:「奇怪,我明明記得昨天到貨了..:」
這時另一個店員道:「《東陽往事》就在門口啊!一進門就是。」
「就在門口?」
顧客和店員一起來到前方,果然看到了這本書,就在時下最暢銷的《超時空同居手冊》旁。
不過《超時空同居手冊》擺了數十本,壘成了一座寶塔一般,而《東陽往事》則只有七八本。
但這依舊是書店最好的位置,若不是銷量過硬,很難獲得這麼好的資源。
當然出版社強推也有可能,每個大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強勢地盤或參股書店,可以充分影響到擺放位置。
顧客是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女性:「抱歉,剛纔居然沒看到..」
書本的封面是深色調的,一個男人的背影正行走在一條剪影小路上,路兩旁有著樹丶房子丶自行車丶工廠等粉筆線條勾勒的事物,充滿年代感,而一個純白色的「小孩」形象,不斷出現在所有事物周圍,彷彿一個捉迷藏的幽靈。
僅僅從封面設計來看,就不難猜出這是一本懸疑向的作品,而其厚度也證明了不是那種快餐懸疑,偏向嚴肅風格。
這樣的結果讓顧客有些意外,本以爲「作家翟達」推薦的書籍會是戀愛輕鬆向這讓準備直接購買的她有些猶疑,最後決定先翻看一下。
四十多塊,不便宜呢!
然後一看就是一個小時..
再擡頭已是腰痠背痛。
優秀的文筆,細膩的時代感。
充沛的感情,和那恰到好處的懸疑氛圍。
這部作品...真的好厲害!
京大數學系,智華樓。
春光明媚的辦公室內,京大數學領軍人物之一,田綱打開了郵箱。
論文審覈離不開同行,你不能指望那些期刊的編輯,僅僅因爲發發郵件就變成了「數學家」,所以只要通過了初審,真正決定一篇論文是否合格,權力還是在同領域的各個專家身上。
同樣,這也使得優秀的論文在正式發表之前,就已經能在業界引起一定反響。
這次,哈工大的朋友催田綱加快這篇論文的審覈並給予《數學年報》反饋,
否則田綱不會在剛收到郵件的時候就打開,一般會任由他們躺在郵箱裡半個月甚至幾個月。
這也是論文審覈緩慢的原因之一,同行大佬根據自己的忙碌程度,已讀不回是常規操作,不過期刊只要收到足夠多丶足夠重量級的反饋就夠了,並不要求所有人都回復。
按照多年的習慣,田綱第一時間看向右下角...只有六頁..,
這編輯是發錯東西了吧?
但打都打開了,他還是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沒有一作丶二作丶通訊作者...是一份獨著論文。
年齡...十九歲?
翟達自上而下的策略還是有用,這篇論文乾乾淨淨,若是自下而上,說不得會因爲各種討論,多出一兩個名字..:人都是有私慾的。
田綱的興趣越來越濃,會發到他這裡,就說明至少是相關領域,或者可以向下兼容。
《敏感度猜想》...布朗函數方向麼...
然後一看就是一個小時。
再擡頭已經腰痠背痛。
天才般的構想,鬼斧神工的創意!
數學的美感展現的淋漓盡致!這絕對是今年他讀過最好的論文!
而且這個「矩陣追蹤工具」,感覺在代數領域還有不小的用途。
雖然說大部分數學家的主要成就,都誕生在30歲以前,但19歲依舊是個驚豔且誇張的年齡!
「這真是...妖孽啊...」
「但...這麼好的數學苗子,怎麼去了哈工大?這才大一吧?去年參加的高考?招生辦的人幹什麼吃的!」
另一邊,東陽縣。
因爲名字就帶本地名稱,《東陽往事》在這裡得到了更強的優待,堆貨數量直接拉滿,而且也擺在《超時空同居手冊》的旁邊。
不少顧客都會拿起翻看而後購買,畢竟名字在這擺著......一上午就賣掉了幾十本。
兩個店員站在角落偷懶閒聊:「《東陽往事》我昨天好奇也翻看了一下,居然是咱們這真實案件改編的?」
「怎麼樣?好看麼?」
「非常好看,不知不覺看進去了,裡面許多地名丶事件都有跡可循,據說是通過《東陽縣誌》研究的。」
「這年頭還有縣誌?講得什麼故事?這麼厚全是案件?」
「不......準確的說有點像年代劇的感覺,懸案是主線,但對那個時代的描寫也很出彩.......有點以前看《平凡世界》的意思,對70-90年講得很真實......而且特別感人厚重......」
「不對吧?我怎麼聽人說,是個小姑娘寫的?」
「小姑娘怎麼了?這不正說明有水平麼?」
角落裡,一個高大挺拔,穿著貴氣的身影正在偷聽。
心裡和吃了兩斤蜂蜜一樣舒爽。
只是再看向自己手上,因爲無人問津開始積灰的《槍桿子與槍套子》.:.心裡有些惆悵。
市場還是懂點文學的,但不懂我..::
哎.
哈工大,學生活動中心。
盧薇坐在攝像機前,清麗的面容沒有表情,瓷白的肌膚被補光燈打出了珍珠般的色調,什麼都不幹,坐在那裡就是一副美景。
這世上不缺「天才少女」,但顏值如此能打,實屬罕見。
負責拍攝的老師心道近距離拍攝...五官真是精緻啊!
但只有一旁的翟達知道,小木頭很不自在。
想跑。
情況是這樣的,雖然論文審覈還未結束,但哈工大數學系又不是讀不懂論文,早就認可了盧薇的成果,圈內消息反饋也非常好。
所以「哈工大數學天才少女」,是註定將會一飛沖天了。
這是狠狠給衰落中的哈工大數學系奶了一口!
電視臺來採訪也是必然的,新聞聯播整個三分鐘可不是瞎說說。
但學校也會主動發力,在學術界擴大戰果,所以自身也需要一些資料,盧薇之前在學校太乖了,一張正式照片都沒有,現在提前採訪一下,介紹一下這個年輕天才,日後學校自有用處。
採訪者:「盧同學,是什麼讓你選擇了哈工大。」
盧薇沒有任何猶豫:「因爲我要和翟達上同一所大學。」
「咳咳..這段先掐了,我們重新對一下...」
幾分鐘後,盧薇:「因爲哈工大是一所優秀的,具有歷史傳承的高校..:」
採訪者:「平時在課餘生活中,你喜歡做什麼?」
盧薇這次勘酌了片刻,她雖然木了點但畢竟不傻,心裡將那些不能說的剔除掉後道:「研究數學是最大的興趣..」
隨著時間推進,採訪也已經接近尾聲,整個採訪的風格都透露出一種「出塵」意味,好似落入凡間的精靈一般。
一個小時後,採訪者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你覺得這次取得如此成果,最想感謝的是誰?」
盧薇看向鏡頭外,目光帶著寵溺的翟達。
腦海中閃過了許多畫面...天臺的萬家燈火,一牆之隔的夜談,無數次響起的歌聲,一路來到這座冰城,卻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盧薇少見的,也是這次採訪唯一一次,露出溫暖的笑容。
發自內心的那種,不需要手指去推動,就已經爬上了嘴角:
「是翟達。」
已經數不清度過了多少時光。
但...一直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在背後..,
身後的青春,都是你。
另一邊,京大,亦是學生活動中心。
陸思文坐在攝像機前,臉上帶著親和的微笑。
但如果有熟悉她的人就能知道,小鹿有些緊張,
烏木般的髮絲垂落,遮住半隻秀氣粉嫩的耳朵,寶石般的大眼睛反射出補光燈的亮斑。
素手放在胸前微微撫平心跳,心想書纔剛剛發售,怎麼就要採訪了呢?
在確認了出版計劃後,陸思文猶豫幾天後,還是覺得可以和系裡老師說一下,因爲之後可能會有許多學業外的事分攤精力,得和學校打好招呼。
以後請假也好使不是麼.:,
於是帶著樣書,敲響了幾位關係不錯的老師辦公室。
而後就是不斷震驚,不斷擴散..:
在初步閱讀了《東陽往事》,確認了質量絕高丶出版社給力丶首印數量更是遠超常規,即將出現在全國各地後。
老師們果斷意識到,已經十餘年沒出過「值得一提作家」的京大中文系,即將被狠狠奶一口。
他們頂著最多的光環,卻也太久沒出成績了。
中文系又不是搞科研,就是要看作品丶作家!
最近這些年,一問就是名家雲集,一查全是50後和60後,斷層十年甚至更久,甚至一半都入土了.:
畢業生全都成了編輯丶記者.:.甚至GG從業者。
現在涌現了一個在校作家,這份殊榮必須大力宣傳!
於是系裡高度重視,京大的牌面相當給力,書的熱度還未完全發酵,「京北電視臺」已經先邀請來了學校。
所以這邊的採訪,要正規許多。
其實陸思文的首發數據,並不算如何驚豔,首日只售出了三千多本,遠不至於這麼大動干戈,可見京大的「標籤」帶了多少加成。
他們連選個校花都能上新聞。
記者提問道:「陸同學,當初是什麼原因,讓你來到了京大。」
這基本是個標準問題,每個京大學子都會說:「因爲這是一所久負盛名的學校,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如何如何..:」
但陸思文卻想了想道:「起初我的分數,沒想過有機會報考京大,是因爲一位同學輔導我高考前衝刺,之後又建議和規劃了一番,纔有機會來到這裡。」
記者立刻想到網絡上的義空互動,這位似乎是那位知名作家的同鄉好友,立刻追問道:「請問是翟達老遼麼?二位似乎是同一所學校的。」
「是的,我們都畢業於毛紡中學..:」
東陽就那麼大,這件事隱瞞沒有意義,只是「作家翟達」的熱度太高,很快記者就遵循著媒體之本能,不斷地詢問和翟達的問題。
有點跑偏了,連攝像機外的京大老遼都變咳幾聲..
你應該關注京大中文系的培養如何牛逼!
而不是問我們「京大女神」和翟達高中有沒有談戀愛這樣的狗屁話題!
採訪過程中間一度引叫停,後來勉強引了回來,漸漸放在了陸思文的作品上。
陸思文也越來越順溜,表情也越來越鮮活,如實的介紹了自己的靈感來源,
和從小對文學的喜愛。
整個採訪非要定一個感覺的話,那就是「明媚」。
最後,記者說道:「陸同學,年僅十九歲,就擁有了一本長達28萬字的小說作品,請問你最想感謝誰。」
陸思文溫暖的笑了笑,讓鏡頭後的攝影遼都微微失神。
這種引文學薰陶出的女孩,和引娛樂圈薰出來的,就是不一樣。
「感謝的人很多,我的爺爺,我的父仕,高中語文老遼...」
陸思文微微沉吟,似乎想到了什麼重要的回憶。
腦海中閃過了許多畫面...天橋上紅的落日,一次次夜裡的虧程寫作輔導,
將太陽握在手中的那個擊掌,讓她得以留在仕的堅定支持。
陸思文看向攝像機,彷彿在用溫柔的目光和某人對視:
「但最想感謝的,是翟達同學。」
一起度過的時光並不算多。
但..身後的青春,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