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5章 都在努力上進

話一出口,張四維從下意識中恢復過來,自己先忍不住笑了。

“遊七,對,還有一個遊七。張相寫信給老夫,託我撈人。可是不疑啊,當下這個情況,我們盡人事就好了。”

沈一貫擔憂地說道:“鳳磐公,學生擔心,張相會不會怪罪我們?”

張四維不在意地說道:“怪罪我們什麼?沒有打著他的旗號把遊七撈出來?

我們都是閒雜官員,無權無勢,下面的人誰認我們?想從魚鷹手裡撈人,老夫的分量不夠啊。

必須打著他張相的旗號,可是他願意讓我打出旗號嗎?”

沈一貫想了想,遲疑地答道:“張相只是在信裡叮囑老師,看看遊七涉案情況。”

張四維高深莫測地笑了。

沈一貫還是有些擔心:“老師,張相雖然沒有明說,但他信裡卻是有那麼些意思。我們不盡力,學生擔心啊。”

爲了給老師爭通政使這個位置,他沈一貫是鞍前馬後,百般唆使挑撥欒永芳。

現在事情告一段落,東南系卻開始報復起來,先從張相身邊的遊七開始下手。

沈一貫覺得事端起源在自己這邊,現在卻沒有幫張居正把遊七把人撈出來,張相肯定會記恨自己。

被內閣總理記恨上。

沈一貫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戰。

我沒做什麼啊,怎麼就怪到我頭上了?我只不過是想幫老師再進一步,這也有錯嗎?

看到沈一貫臉上變幻不定的神情,張四維笑了笑,“不疑,你怕什麼?張太嶽的相威壓下來,最先砸到的也是老夫,你怕什麼?”

沈一貫訕訕一笑。

你們做大佬的當然不怕,我們這些小嘍囉卻怕被殃及池魚。

張四維看著窗外,突然感嘆道:“王子薦好本事,湖廣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當年我們嘉靖三十二年同科,看來要出第二位國相了。”

沈一貫一愣,不敢置信地問道:“老師,你是說王督憲他?”

“皇上是少年天子,還有百年春秋。張太嶽在內閣總理這個位置上,不可能做一輩子。他比老夫還要大一歲,身體也不如老夫硬朗。

胡梅林、譚子理、張太嶽、趙大洲,都老了,能跟隨皇上奠定萬曆朝的基礎,已經十分難得了。

新朝新氣象,現在還多一個新時代。一切都要新。新的一來,老的就要去了。不疑,你要把握住。”

沈一貫遲疑地問道:“老師,學生應該怎麼把握?”

“不疑,你出自寧波,屬於江南一脈。可惜三大案後,江南一脈一蹶不振。江南終究成了他人的江南,不疑,你要另謀出路。”

“學生還請老師指點。”

ωωω◆ttka n◆c ○

“山河四省,不疑知道是那四省嗎?”

“直隸、山東、山西、河南。”

“對,山河四省,以前最富庶的是我們山西。有解池的鹽,有大同西口的商路,晉商甲山河。

皇上在給我們大臣開會時,說過一句話,經濟是政治的基礎。

而今老夫是深有體會。晉商富甲北方,於是從國朝開始,出了不少進士。日積月累,結成了晉黨,而後山河四省官員,大多數都成了晉黨。

倒查庚戌之變,晉商被一掃而空,沒有經濟基礎,這幾年山西科試是一蹶不振。

雖然太原有了煤鐵實業,卻成就了數十萬產業勞工,以及十幾家廠礦公司,隱隱成了開灤的聯營附屬,山西成了直隸的跟班。

山河四省的氣運,轉去了開灤天津,轉去了直隸。以後沒有晉黨,只有山河黨,或者是直隸黨。”

沈一貫很疑惑。

老師跟自己說這些幹什麼?

受什麼刺激了?

晉黨、山河黨和什麼直隸黨。

文官不結黨,就跟狗不吃屎、狼不吃肉一樣。老師突然提到這三個黨,難道又有新的結黨?

晉黨自從倒查庚戌之變,高拱倒臺等“修剪”後,確實已經支離破碎。

雖然朝堂上還有老師,老師的舅舅、刑部尚書王崇古,戶部尚書王國光等晉籍官員在,但他們不是依附新黨,就是成了楚黨爪牙,跟晉黨毫無關係。

還提它幹什麼?

山河黨,可以理解,可直隸黨是個什麼鬼?

有這麼一個黨嗎?

突然沈一貫想到,王一鶚是直隸廣平府曲周縣人。

他驚得心頭一顫。

王一鶚要自立山頭,還要拉老師入夥?

馬車顛簸,沈一貫的思緒也翻滾不已。

過了許久,他才遲疑地問道。

“老師,王督憲欲自立門戶,是不是急了些?”

張四維看著沈一貫笑了,“不疑,你能看出這點,老夫深感欣慰。沒錯,官員想上位,除了要得皇上器重外,還必須有自己的羽翼。

有了羽翼,才能藉著皇上的清風,扶搖直上。黨羽黨羽,就是這麼個意思。嚴嵩、徐階、高拱、胡宗憲、張居正,能身居高位,哪一位不是羽翼豐滿,展翅萬里?

怎麼,你覺得王魚鷹不夠格嗎?”

沈一貫連連搖頭,“老師,王督憲不夠格,天下誰夠格?”

張四維捋著鬍鬚,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高新鄭、徐少湖才倒下多久,新一輪黨爭又悄然開始了。

不疑啊,這官場就是一個鬥雞場,不鬥,你就老老實實地待在文廟裡,跟那些神像爲伍。看著光鮮,實際上全是泥塑,經不起風雨啊。”

沈一貫也轉頭看著窗外,“老師,學生知道了。”

“不疑,新時代,鬥雞場有了新的規矩。老夫總結了一下,第一必須在地方歷練過,縣、府、省,如果能做到撫臺,尚書正卿就有可能;如果能做到督憲,可能入閣。

第二就是政績,現在皇上最看重的就是政績。”

“政績?”

“對,政績!不疑,我們現在去武昌,就是奔著政績去的。”

沈一貫精神一振,“老師,有什麼吩咐請只管說,學生年輕,有精力,有衝勁。”

張四維哈哈大笑,“好,年輕好,年輕就是本錢!”

王一鶚離開沙鎮,在嘉魚縣赤壁山對岸上船,逆長江而上,過臨湘入城陵磯,穿過洞庭湖東部,在營田入湘江,過湘陰,風塵僕僕趕到長沙城。

趕到長沙城,他就直奔布政司衙門,找到了布政使胡僖。

見到滿身風霜的王一鶚,胡僖嚇了一跳。

“督憲,出了什麼事?”

“什麼出了什麼事?”

“督憲風塵僕僕而來,難道不是出了什麼急事?”

“不是。本督匆匆而來,一是嶽麓書院和鄴侯書院合併,改爲省級公學大學一事。”

“督憲,內閣設大學一事,只給了南邊四個名額,上海財大氣粗,在呂公公的牽頭下,自發捐助,成立了東南大學,硬多擠出了一個名額。

我們湖南可沒有他們那份財力。再說內閣在武昌設立一所大學,覆蓋湖廣江西,實屬難得了,我們湖南再想成立一所,恐怕是難於登天。”

“老胡,你給我說說,什麼叫難於登天?難於登天,在本督看來,都是給自己找的託詞藉口。”

胡僖跟王一鶚打交道多了,熟悉這位頂頭上司的脾性,早就沒有剛開始的畏手畏腳,不客氣地反問道:“大學,內閣只安排了九個名額,南北兩京佔去兩個。西安、濟南、太原、灤州佔去四個。

然後蘇州、武昌、成都又佔去三個名額。上海錢多人猛,硬生生多砸出一個名額。現在南昌沒有,廣州沒有,開封沒有,安慶沒有,連杭州都沒有,憑什麼讓我們湖南又擠進去一個?”

王一鶚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幾口。

胡僖繼續說道:“督憲,我知道,我們湖南多一個大學,肯定是大好事。從督臺到撫臺再到我們藩司,都是大大的政績一件。

更讓人心動的現在成立大學,三五年後科試全面改革,大學學子才能參加鄉試和會試。我們湖南有一所大學,佔多大便宜?這對於湖南的學子,多大的先機啊?對於我們來說,又是多大的政治資本?

督憲,好事歸好事,關鍵是名額,什麼理由再多佔一個名額?”

胡僖越說越激動,“督憲,只要你能把成立大學的名額拿來,我們湖南布政司,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把它辦起來。”

王一鶚把茶杯往桌面上一放,“老胡,你不用跟我耍滑頭。內閣公文裡早就說得清清楚楚,大學經費三七分。內閣出七成,省裡只需出三成。

就是因爲辦學錢款內閣要掏大頭,所以才把名額卡得這麼嚴。只要本督搞來了名額,用得著你砸鍋賣鐵嗎?輪得到你砸鍋賣鐵嗎?”

胡僖訕訕一笑,“督憲,三成也不少了,湖南比不得上海灤州,富得流油。下官還得東挪西借,到處拼湊呢。

不說這些,督憲,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搞來大學名額。”

王一鶚自信滿滿地答道:“本督想到理由了。”

胡僖眼睛一亮,“督憲,什麼理由?”

“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

“對!當前我大明的國策之一,西南改土歸流。只要往它身上靠,肯定是百無禁忌。”

胡僖想了想,還是覺得不靠譜,“督憲,好是好,可怎麼把湖南的大學跟改土歸流拉扯在一起?”

“改土歸流的經驗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建設一支能幹忠誠、勇於任事的官吏隊伍,尤其是本土官員。

土生土長的本土官員,他們有才識、有能力,心向大明,跟當地的苗、瑤、僮民天生親近,對於改土歸流後安撫百姓、收攏人心,比我們派下去的官吏好用多了。

可是這樣的本土官員不會地裡自己長出來,得培養。

怎麼培養?最好的培養場所當然是大學了。內閣在成都成立巴蜀大學,就有給川邊周邊改土歸流地區培養本土官員的用意。

廣西改土歸流初見成效,湘西也在改土歸流,思南城現在打起來,要是順利的話,拔掉播州這顆大釘子,貴州的改土歸流就成功了一半。

廣西、湘西、貴州,改土歸流需要那麼多本土官吏,怎麼培養?都送到武昌成都去培養?肯定不方便了。

武昌的江漢大學,原本就是照顧兩湖、安徽、江西四省,還有部分河南生源。再擠進來廣西、湘西和貴州的本土官吏培養生源,怎麼擠得下?”

胡僖一拍大腿,喜出望外,“督憲,你這主意真是太好了。這個理由找得好,正大光明啊!關乎改土歸流,必須特事特辦啊。”

王一鶚右手隨意揮了揮,“這份申請報告還得你們藩司寫,會同永順府、辰州府一起寫,在把廣西、貴州的要求也囊括進去,眼界要放高一些,不要盯著鼻子底下那些東西。

你們寫好了,總督衙門加批語,本督再想法子,送到西苑去。”

胡僖更加欣喜,“送到西苑去,那太好了。皇上點了頭,內閣再如何也得再加一個名額。”

“老胡,西苑好送,但是皇上那一關可不好過。皇上眼裡可容不得沙子,我們要想讓皇上同意,就得把功課做紮實了。

永順和辰州府有土司多少,改土歸流後新設多少縣,需要多少官吏。還有貴州那邊,也要打個預計,多少土司要改土歸流,預計新設多少縣,需要多少官吏。

這些數字,你布政司必須統計好,沒有的找姚丙周去要。”

“是,是,是!”胡僖連連點頭,“督憲放心了,我們一定把這申請文書寫好了,力爭把大學名額給拿下來。”

“現在大學名額能不能拿下來,你們的申請文書寫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思南城這一仗一定要打好。

它就像一個繫著湘西、貴州和川南的結,要是把這個結解開了,整個局面就全部打開,一順百順。

要是解不開,就是一個死結,後面是越搞越難受。”

胡僖默然了一會,對王一鶚說道:“督憲,朱師長和子明他們,一定會完成督憲交代的任務,把思南一仗打好。”

王一鶚抿了抿嘴,看了看西邊,“本督也希望如此。”

依山傍水的思南城,被東邊升起的朝陽凝視著,晨霧迅速褪去,現出全形,彷彿一座金光閃閃的寶塔。

烏江從它的南邊流過,如同飄動的一條錦帶。

整座山城,瀰漫著淡淡的硝煙味和血腥味。一隊隊士兵在城中巡邏,草鞋腳板踩過石板路,發出嘩嘩的聲音,打破寂靜。

思南城東南靠烏江邊,是一座官碼頭,目前還掌握在守軍手裡。在官碼頭附近,有一人坐在堤壩上,頭戴斗笠,披著霞光,正在垂釣。

丘棄濁穿著一身沒有肩章軍銜的陸軍軍裝,頭戴鐵盔,站在碼頭臺階上方左右看了看,看到了那位釣魚佬,急匆匆跑了下來,隔著老遠就喊道。

“子明,你怎麼在這裡?指揮司有急事找你!”

wωω? ttКan? ℃O

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444.第442章 王一鶚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649.第645章 你有怨過嗎?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199.第199章 太子出手,你還敢往前湊?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第43章 拙劣的楊選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第831章 固節驛站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596.第592章 三哥開門,自由貿易了第86章 潑天的富貴158.第158章 我說的話,你記住了?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第352章 終於來了第922章 戚繼光呢?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940章 一羣“義士”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27.第27章 父與子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第44章 癸亥之變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287.第287章 孤宣佈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
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444.第442章 王一鶚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649.第645章 你有怨過嗎?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199.第199章 太子出手,你還敢往前湊?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第43章 拙劣的楊選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第831章 固節驛站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596.第592章 三哥開門,自由貿易了第86章 潑天的富貴158.第158章 我說的話,你記住了?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第352章 終於來了第922章 戚繼光呢?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940章 一羣“義士”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27.第27章 父與子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第44章 癸亥之變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287.第287章 孤宣佈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海林市| 正安县| 合水县| 崇义县| 宝坻区| 汕尾市| 吴江市| 平山县| 芜湖市| 汝南县| 清水县| 彩票| 徐汇区| 平塘县| 饶阳县| 额济纳旗| 盱眙县| 肥西县| 东至县| 大关县| 兴和县| 井研县| 乌鲁木齐市| 西宁市| 太仆寺旗| 老河口市| 江孜县| 承德县| 张北县| 土默特右旗| 隆德县| 汉川市| 霍林郭勒市| 南陵县| 巨野县| 嫩江县| 太保市| 新乡县| 红原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