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

俞巧蓮和董理來到院門口,看到門前站著兩人。

前面那人理著短髮,穿著現在流行的萬曆裝。

說白了就是另一個世界的翻領夾克裝,“處級以上公務員”基本配置,朱翊鈞做資深公務員時,做夢都想穿的衣裝。

萬曆元年後,新朝新政新風氣,大明的服裝風起雲涌,花樣百出。

朝廷廢除許多穿著禁令,比如商人不準穿綾羅綢緞。

完全不著實際。

商人有錢,不準穿綾羅綢緞。

良民可以穿綾羅綢緞,可是沒錢。

那些綾羅綢緞賣給誰?

與其讓那些商人外面穿著棉麻衣服,裡面穿著綾羅綢緞,大搞形式主義,還不如廢除這樣的規定。

朱翊鈞的詔令,除了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和賜服這些特殊服飾,以及少數特有顏色、花紋和制式不要碰之外,其餘一律放開。

於是大明衣著服飾迅猛發展,各種“奇裝異服”紛紛亮相。

首先是此前的“舊裝”。

男式直裰、曳撒,女式襖裙、霞帔等傳統服裝,萬曆年後顏色更加鮮豔,花紋更加繁瑣,華麗大氣,以配合萬曆年後煌煌大明的氣度。

這些舊裝也叫正裝,大明官民在正旦、祭祖、婚嫁、大考、壽誕等重大節日和正式場合穿著。

平日裡有時也會穿,只不過年紀大一些的人穿得多,年輕人穿得少。

正裝是好看,富麗堂皇、端莊大氣。

可是穿著太麻煩,還要配上頭飾冠帽,一收拾少說要半個小時。脫下來又得半個小時。

年輕人喜歡穿時新的“新裝”。

新裝分好幾種。一種是滬江一帶源起的滬裝。

滬裝以商業套裝爲主。

男式的叫經理裝。

有翻領和駁頭,三個衣兜,且衣長在臀圍線以下,顏色以黑、藏青、淺青色爲主,布料以羊毛料子最佳。

裡面配著淺色襯衣,脖子可以圍圍巾,或者打領帶。上衣口袋最好塞一個摺疊好的手帕。

最先從滬州上海市大商行和銀行的經理羣體流行,故而被稱爲經理裝,也叫滬裝。

說白也就是另一個世界的西裝。

可在這個時空叫滬裝,傳到全世界後也叫滬裝,連明裝都沒有資格叫。

在全世界人眼裡,那些華麗大氣、莊重典雅的正裝,才配叫明裝。

新裝第二種叫工裝。

源起灤州廠礦,流行於各廠礦、運輸、工程企業以及農墾農牧團,學校學生和城鎮許多年輕人也喜歡穿。

特點就是簡單,仿製了新式軍裝的某些特點。下褲上衣,略收腰、貼身、小翻領、配口袋,系木製、牛角或金屬鈕釦。

布料夏講透氣,冬講保暖,主打一個耐用。

顏色多樣,夏天多淺色,冬天多深色。

稍微正式一點的工裝,就是中山裝,小翻領變立領,氣質立即變得嚴肅。

第三種叫制裝,主要在官吏們中間流行。

一般的小吏,現在叫公事員,穿著沒有講究,穿舊裝、工裝、滬裝以及由此演化出來的更簡單的家常裝都可以。

但是七品以上堂官,也就是縣處級以上正職官,就必須重視衣裝。

舊裝官服太正式,日常穿誰都嫌麻煩。

工裝太簡單,滬裝太新潮,不夠莊重嚴肅。

於是一款有前門、有袖子、衣長在臀圍線上下、領臀袖口等地方略加緊固的衣裝悄然流行。

因爲這款衣服據說是西苑流傳出來,皇上親手設計,製作出來賜給資政局學士,所以也叫制裝,或叫資服。

資服分成正資服和簡資服。

正資服顏色都是黑色、藏青色,顯得莊重嚴肅,款式簡潔大方,布料一般是毛料或者棉毛混料。

這個所說的棉毛混料,是木棉、棉花、羊毛、兔毛以及其它纖維成分,按一定比例混紡而成,除了透氣、保暖等常規特點,關鍵是輕盈、順滑和筆挺。

貴!

正資服還必須用拉鍊。

對,新近冒出來的拉鍊,銅製、不鏽鋼或者牛羊角質硬膠製成的拉鍊。

裡面配上白襯衣,下穿黑色直褲,再穿一雙手工製作的新款皮鞋,那叫一個範。

海瑞最先穿,也最愛穿。

一是皇上賜下的,不用再花錢另外製作衣服。

其次是適合各種場合。

前一個小時還在視察工作,跟工農學商百姓們打成一片。

後一個小時可以把巡撫、布政使等省一級官員叫在一起開會,坐在一羣朱袍青袍官服中,不減威嚴。

其他資政學士和大學士很快也發現這個妙處,紛紛穿了起來。

坐衙、開會、視察工作,全都穿著它。

其它官員也眼熱,又發現這款衣服沒有被列爲“賜服”,於是百官們紛紛學著穿,覺得穿上它後,自己也成爲資政局學士了。

很快也形成了一個默契,正資服只有正七品以上堂官才能穿。

正五品,也就是地廳級以上官員的正資服才能配拉鍊。

其次就是官階越高,顏色越深。

至於正七品以下的小吏和公事員,也想穿啊,誰還沒有一顆期盼進步的心啊。

於是簡資服就出現了,顏色偏淺,布料一般,款式略有不同,比如翻領略大,袋口是正的不是斜的,袋口有翻蓋.

品階無處不在!董理一眼就看出來人穿的是一身正資服,藏青色,前面是拉鍊而不是鈕釦。

再看他年紀四十多歲,那應該是正五品以上官員。

董理在進京前做好了充分準備,專門找到黃梅戲資深票友、安慶郡行署長史,向他請教學習了官場上的規矩,看衣服識官就是重要一項。

京師裡大大小小的官太多了,比永定河裡的王八還要多啊。

要是一眼看不出底細,得罪人了都不知道。

董理上前拱手道:“上官大駕光臨,草民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來人微微一笑,對著董理和俞巧蓮客氣地拱手,氣質中正,目光在俞巧蓮明豔的臉上一掃而過,毫無邪光。

“在下沈一貫,忝爲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長史。”

俞巧蓮懵懵懂懂的,只覺得門口的官員應該是位大官,具體多大,她暫時沒有概念。

但是董理他懂啊。

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那是跟考成中央指導委員會並行的機構,擔任主任的張大人,在萬曆五年,補爲資政局學士。

委員會長史,官面上另一個說法是秘書長,簡而言之就是整個委員會的大管家,少說也是五品官起步。

大官啊,董理進京後見到的官職品階最高的官員。

楊金水不算,人家屬於少府監太監,一般人不會把他歸爲朝廷經制官員。

“沈長史大駕光臨,草民失禮失禮。不知.”

董理慌亂中話還沒說完,沈一貫右手在身前指了指院門。

“啊呀!”董理一拍額頭,“真是該死。草民沒見過世面,一時亂了方寸,請大人恕罪。

沈長史請。”

沈一貫進到院子裡,環視一圈,含笑和氣地跟衆人點頭示意,又客氣地對俞巧蓮拱了拱手,走在前面,由董理領著進到北屋正堂裡。

此時恢復正常的董理心裡有數,恐怕是張四維聞到什麼味了,這纔派出他的心腹,屈尊來到這小衚衕裡,來找自己戲班。

董理進京後拿著父老鄉親們的書信,拜訪過諸多皖籍京官。

比如少有的由商入仕、制定了大明珠算規範的戶部右侍郎兼管稽覈司的程大位;胡宗憲的老部下、兵部右侍郎兼管墾牧司吳成器;胡宗憲長子、戎政府樞密廳都事胡桂奇;禮部宗教司郎中吳肇東.

與他們閒聊時,有耳聞過當今朝中第一玻璃球當屬張四維張大人。

不僅有一顆九孔玲瓏心,還長著一對順風耳。

坐下來沈一貫直奔主題。

“我們文明建設委張大人,堅決執行皇上關於大明新文明建設新階段綱要的旨意,從小處入手,大力支持發展地方戲曲,讓它們成爲豐富大明百姓業餘生活的重要工具.”

他巴拉巴拉一通話,不要說俞巧蓮聽得暈頭轉向,就連董理也聽得蒙查查。

自己畢竟還是門外漢,官場的東西,以爲看懂了,實際上還差得遠呢!

兩人努力從沈一貫話中每一個都聽得懂的字裡,找到能夠完全理解的意思。

“文明建設委第一項工作,就是聯手太常寺和禮部,對大明文藝聯合會戲曲協會,進行改組”

朱翊鈞給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定位是協助編寫制定相關政策協,以及各機構協調議事機構。

也就是編寫相關的方略政策草案,交資政局審議通過,再由朱翊鈞以詔令形式頒佈,或者御批下發內閣,以內閣閣令或部令形式下發。

它本身沒有執行權力,完全靠拉著幾個相關部門,坐下來商議,想法督促它們去執行。

難度非常大,全靠主官的手段。

張四維剛開始擔任精神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時,連朝議大夫都不是,一點實權都沒有。

硬是憑著他的手段和心計,拉著幾個部門以及相關地方官署,連辦幾件大事,取得不菲的成績。

這才通過了朱翊鈞的考驗。

於是精神文化變成精神文明,先是朝議大夫,接著是資政局學士,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

現在他是資政局學士,說話有分量,有人聽了。

“張主任的意思是,戲曲協會被某些人把持著,只代表著少數人的意見,根本代表不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意見。”

王世貞要接任精神文明建設委主任,不管這股風是從哪裡吹來的,張四維必須要剎住這股“歪風”。

戲曲協會就是他下手的契機。

王世貞藉著自己的名氣,以及率先成立的戲曲研究院,操控著戲曲協會。

裡面大部分的成員是跟他親近的人,都是跟崑曲息息相關的人,後面才加了一部分徽劇編劇和演員。

其它劇種的人幾乎沒有。

這給了張四維極佳的藉口。

“張主任親自主持召開戲曲協會擴大會議,邀請在京的地方劇種戲班。

你們敢於進京展現地方風采,本身就具有萬曆新時代,勇於開拓、不拘一格的氣質,是地方戲曲以及大明基層文藝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張主任委託本官,邀請慶梅喜戲班俞班主,董管事,於明天上午九點整蒞臨大明門東會堂,恆山廳,準時參加戲曲協會擴大會議。”

沈一貫說完,一招手,跟來的小吏馬上進屋,雙手呈上兩份帖子。

“這是邀請函,屆時還請帶上身照,連同此邀請函去大會堂。”

寒噓幾句,沈一貫起身告辭。

送沈一貫兩人出門,又回到北屋正堂裡坐下,俞巧蓮和董理腦子還是嗡嗡的。

剛纔那位沈大官,巴拉巴拉說了些什麼?

好像是開會。

開什麼會?

俞巧蓮和董理對視迷糊了好一會,這纔拿起桌子上放著的邀請函。

是明天早上九點整去大明門東會堂開會。

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716章 神火準備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301.第301章 禍起蕭牆,竟制其國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15章 敲打徐階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804章 奧葡波三國使節問,我們該怎麼辦?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81章 有本事你燒我撒!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919章 朕今天好好批評你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474.第472章 京城不僅是心臟啊!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840章 扶桑羣島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著!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
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716章 神火準備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301.第301章 禍起蕭牆,竟制其國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15章 敲打徐階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804章 奧葡波三國使節問,我們該怎麼辦?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81章 有本事你燒我撒!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919章 朕今天好好批評你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474.第472章 京城不僅是心臟啊!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840章 扶桑羣島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著!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罗甸县| 石狮市| 安多县| 齐河县| 定远县| 乌拉特后旗| 平泉县| 且末县| 永州市| 兴隆县| 五莲县| 灵寿县| 沐川县| 仙居县| 宣威市| 高淳县| 巴青县| 武邑县| 泗水县| 宜都市| 白水县| 古田县| 齐河县| 南澳县| 青神县| 兴文县| 赤水市| 疏附县| 巴南区| 隆德县| 平罗县| 亚东县| 和静县| 太白县| 平塘县| 南康市| 清原| 剑阁县| 河南省|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