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

“楚人有一妻一妾,妾年少貌美,自不待言,妻雖年長,卻也風韻不減。有客至,居楚人之家,戲楚人妻,遭妻唾罵,復勾其妾,妾半推半就,未幾,遂得手。客居不久,楚人死,其友問客,‘你今如願以償,我且問你,娶下哪一個了?’客應道,‘已娶其妻矣。’其友愕然,‘咦,其妻辱罵你,其妾迎合你,你爲何不娶其妾,反娶其妻呢?’客笑道,‘此時與彼時,所想不同而已。客居其家時,我想的是誰能迎合我。而今居家娶妻,我想的則是誰能爲我而辱罵其他男人。’”

陳軫於眨眼間對出這個故事,秦王大是歎服,豎拇指讚道:“愛卿真急智也。”

“謝大王誇獎,”陳軫應道,“非微臣急智,此故事在楚地廣爲流傳,微臣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

“愛卿心跡,寡人知矣。只是,寡人甚想知道,有人預測你去秦適楚,寡人也忖知你將去秦適楚,你其實也心如肚明,爲何仍要對寡人明言去秦適楚呢?”

“回稟大王,”陳軫苦笑一聲,“除去楚地,微臣真還不能再去其他地方了。”

“咦?”秦王怔了,“愛卿何出此言?天下之大,難道愛卿只有楚國一地可去嗎?”

“正是。”陳軫再出一聲苦笑,“大王試想,未來國相既已預測,大王既已忖知,微臣若是另適他地,豈不有失大王和國相所望嗎?至於微臣是否會以國情輸楚,方纔那個掌故已代臣言明。想必大王已知,楚王不算昏主,昭陽亦不爲庸相。微臣若以秦之國情輸楚,則與楚人之妾一般無二,大王難道相信楚王、昭陽會重用微臣嗎?”

“好辭令啊!”秦王脫口讚道,“陳愛卿,寡人相信你,也請你相信寡人。這樣吧,愛卿既然動念再去楚地,寡人理當成全,這就予你車二十乘,金百鎰,歌伎二十,依舊持大秦使節,如何?”

“大王——”陳軫由衷感動,叩地泣道,“微臣……微臣……”

“愛卿請起,”秦王親手扶他起來,“愛卿此去,在楚地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何時待得悶了,你再回來。無論愛卿身在何處,寡人必定念著你。記住,秦地,永遠是你的家。寡人,永遠是你的親人。”

“大王,”陳軫哽咽,“軫……記下了!”

從宮中回來,陳軫擔心夜長夢多,安排僕從翌日出行。

陳軫正自收拾細軟,宮中賞賜之物並二十歌伎送達。一番迎送過後,天色已黑。陳軫剛要喘口氣,猛然想起一事,遂讓僕從端起菜餚,自提一罈陳釀,緩步走進府內一處偏院。

在此院寄住的是公子卬。

聽到腳步,公子卬迎出房門,拱手揖道:“一聽聲音就知是陳兄來了。”

陳軫放下酒罈,回揖道:“卬兄,在下與你話別來了。”

“話別?”公子卬怔了,“陳兄這是——”

“吃著說吧。”

陳軫提酒罈進屋,支走僕從,擺下酒菜,斟滿酒,與公子卬一邊喝酒,一邊將與張儀如何結怨等事,由頭至尾,根根源源地全都倒給公子卬,末了嘆道:“唉,想我陳軫,真就是個苦命之人,在魏辛苦多年,尚未有個出頭之日,卻無端得罪龐涓,被逼入秦,剛剛有個開端,這又遇到張儀。鬼谷子的門下弟子,真就是在下的剋星啊!”連連搖頭,舉爵,“來來來,卬兄,幹!”

公子卬卻放下酒爵,兩眼呆滯。

“卬兄?”陳軫一怔,斜望過來。

“好好好,”公子卬一下子回過神,舉起酒爵,臉上起笑,語氣卻是傷感,“楚地廣博,陳兄此去,定如蛟龍入海,可喜可賀,來來來,魏卬恭賀了!”仰脖飲盡。

“卬兄,”陳軫沒有喝,放下爵,兩眼盯住他,“在下請示大王,已得大王口諭,這處宅院從明日起,就歸入卬兄名下。至於卬兄名分,大王擇日另行詔命。”陳軫嘴角現出笑,多少有些苦澀,“有朝一日,山不轉路轉,軫若有幸再來秦地,再入此門,就是卬兄門下客了。”

“陳兄,你——”倒是公子卬怔了。

“今宵訣別,在下有幾句話欲問卬兄。”

“陳兄請講!”

“卬兄可曾想過前路?”

“想過。有朝一日,嬴駟或會召我,待見他時,在下就請命回國!”

陳軫連連搖頭。

“有何不妥嗎?”

“不瞞公子,”陳軫改過稱呼,“據在下所知,公子已經回不去了!”

“爲什麼?”公子卬驚問。

“因爲所有魏人都已認定公子戰死沙場,龐涓爲公子請功,魏王陛下也旨令太廟在正殿立公子牌位,公子頭盔與二十勇士之盔合葬於臨晉關了。公子若回,人也?鬼也?”

公子卬手中的空爵掉在地上,整個驚得呆了。

“公子,”陳軫的聲音不急不緩,“於世人而言,於大魏而言,曾經的上將軍公子卬已經殉國,不可復生,不過,公子眼前仍有三條路可走。”

公子卬目光呆滯。

“第一條,茍活。第二條,求死。第三條,爲秦效力。”

公子卬的眼珠子動了下,望過來。

“如果公子求全性命,可走第一條,在下明日即捎帶公子入楚,你我二人忘情於江漢之間,優哉遊哉,不亦樂哉。如果公子認命,滿意於現今功名,可走第二條,真心求死之人,天下無藥可救。如果公子不認命,不服輸,仍想做一個真正的將軍躍馬沙場,驗證自己將軍本色,憑自身本領建功立業,揚名於後世,可走第三條。”

時光凝滯。

不知過有多久,公子卬活轉過來,拱手道:“謝陳兄。在下不才,願走第三條。只是,此路如何走,還請陳兄指點。”

“公子若選此路,可分三步去走,一是改換名姓,二是結好張儀,三是與紫雲公主重修舊好。”

公子卬再次驚呆。

“公子,”陳軫身子湊前,言辭懇切,“這三步你必須走。改換名姓,你可拋棄過往包袱,一身輕鬆上陣殺敵。結好張儀,因張儀未來必得秦相。將相和,方可建功。至於與公主重修舊好,箇中利害,在下就不必多講了。”

公子卬長吸一口氣,憋在胸中,良久,緩緩吐出。

“更名之事,在下也爲公子想好了,公子可姓魏名章,姓魏可不必更姓,根基永在,至於這個章字,倒是頗有講究。”

“是何講究?”

“章字從音從十,音者,樂也,十者,數之末也。章即音樂之終,爲終曲也。將軍戎馬半生,樂曲未竟,此名或可有助將軍完整此生,建不世之功,譜不朽之曲!”

陳軫一席話講完,公子卬情緒亢奮,擊案叫道:“好釋義!”拱手,“魏章謝陳兄賜名!”

“來,”陳軫舉酒道,“爲魏兄浴火重生,幹!”

“幹!”

百官薦舉國相的奏章陸續呈送大良造府,所薦之人五花八門,但過八成是現任大良造公孫衍。由於秦國此前沒國相,大良造即前商君任職,是秦國實質上的百官之首,公孫衍自入秦後,一直擔任此職,得到衆臣公推,也是自然。

由於事關自己,對所薦奏摺公孫衍並沒有在大朝時奏報,而是在大朝之後專程覲見。

秦惠王將所有薦奏翻閱一遍,順口問道:“咦,爲何不見薦舉右庶長的?”

“微臣不知,”公孫衍吸口涼氣,拱手應道,“想必是右庶長爲人平實,軍功不彰,百官知之不多吧。”

爲人平實即不張揚,是肯定張儀的品性,但軍功不彰則一語點中張儀死穴,因秦國任命官職、賜地封爵,歷來就是軍功至上,即使公孫鞅,若是沒有河西大戰時主將之功,只能是大良造,斷不會被封爲商君。

“嗯,”秦王不好再說什麼,微微點頭,“愛卿所薦何人?”

“這……”公孫衍略是一怔,“微臣尚未想過。”

“寡人詔命百官舉薦,愛卿緣何不想?”惠王目光直射過來。

“微臣以爲,”公孫衍這也尋到說辭,“國相乃佐君輔國之才,非天下大才不可。就微臣目力所及,有一人堪當此職,只是……此人眼下並不在秦,微臣是以沒有舉薦。”

“愛卿是指蘇秦吧?”惠王笑了,以問代答。

“大王聖明。”公孫衍這也鬆出一口氣。

“唉,”惠王斂起笑,長嘆一聲,“愛卿所薦甚是。寡人一念之誤,放走大才,使天下合縱,終成今日災變!”

“此乃天意,非大王之誤!”

“好了,不講這個。”惠王迴歸話題,“除去蘇秦,就眼前朝臣中,愛卿可有薦舉?”

“回稟大王,”公孫衍拱手道,“微臣並無薦舉,聽憑大王聖裁!”

公孫衍告退之後,秦王又將所有奏章細審一遍,閉目長思。

秦王心中的不二人選本爲張儀。然而,近日之事,尤其是張儀對待陳軫的小肚雞腸,卻又讓他不無顧慮。國相乃百官之首,若無容人之量,何以轄制百官?就治國而言,能夠轄制百官的首推公孫衍。近年秦政張弛有度,內外有治,公孫衍功不可沒。

公孫衍始終不薦張儀,顯然並不認可張儀。若用張儀爲相,公孫衍必定不服。反過來講,若用公孫衍爲相,張儀亦必不服。蘇秦、張儀同爲鬼谷子高徒,蘇秦身掛六印,張儀千辛萬苦至秦,若連一印也不讓他掛,叫他情何以堪?

既然稱王,不可無相。一邊是公孫衍,一邊是張儀,秦惠王左想不是,右想不是,一連折騰數日,正煎熬時,猛然想到寒泉子,全身一振,吩咐擺駕終南山。

“敢問君上,”寒泉子聽完陳述,呵呵幾聲笑問,“是想治一隅呢,還是想治天下?”

“這……”秦惠王心頭一顫,拱手應道,“敢問前輩,嬴駟不才,治天下可乎?”

“欲治天下,必抗縱親,而縱親爲蘇秦發動。天道制衡,可制蘇秦者,唯有張儀。”寒泉子的語氣毋庸置疑。

“謝前輩決疑!”秦惠王長舒一口氣,再次拱手,“只是,二馬不可同槽。若用張儀,何以安置公孫衍呢?”

“既然不可同槽,何不分槽養之?”

好一個分槽養之!

秦惠王豁然開朗,連聲稱妙。如此難題,寒泉子竟以寥寥數語輕鬆化解,著實令惠王歎服。接後一個時辰,一君一民一邊品茗,一邊聊些天地陰陽、修身養性等無關緊要話題,看看天色向晚,惠王辭別。

寒泉子也未挽留,禮送出谷。

秦惠王其他不問,單問張儀,公孫衍越想心裡越不踏實。

顯然,自己並不是秦王心目中的相才。公孫衍對國相一職並不貪戀,但入秦以來,他已在不知不覺中將大秦國勢視作人生大業苦心經營。就如種樹,他挖坑,他培土,他澆水,他施肥,如今終於結出果子來了,摘果的人卻不是自己,任誰心裡也不是滋味。

秦王進山,伴行的是司馬錯,樗裡疾因義渠使臣來訪而未能成行。

這日晨起,樗裡疾至大良造府稟報義渠諸事,正事議完,樗裡疾起身欲辭,公孫衍伸手笑攔道:“樗裡兄且慢,在下順便問句閒話。”

樗裡疾復坐下來,拱手道:“下官謹聽大良造吩咐!”

“大王詔令五大夫以上吏員舉薦國相人選,在下遍覽薦奏,未見樗裡兄的,敢問樗裡兄可有薦奏?”

“下官尚未想定,是以未能成薦。”樗裡疾略頓一下,“怎麼,大王催得急麼?”

“呵呵呵,”公孫衍笑道,“沒有的事。大王只讓舉薦,並未限定具體時日,樗裡兄儘可慢慢想定。”

“這就好,”樗裡疾鬆一口氣,“下官敢問大良造所薦何人?”

“在下也未舉薦。不過,前日大王問起此事,在下倒是提起一人。”

“哦?”樗裡疾直望過來,“敢問何人?”

“蘇秦。”

樗裡疾豎下拇指,湊過身子:“敢問大王何應?”

“蘇秦乃大王之傷,在下薦畢,也自後悔了。好了,不講這個。樗裡兄,你我隨便閒聊,若是你必須馬上舉薦,敢問舉薦何人呢?”

“這……”樗裡疾略一遲疑,“在下真的尚未想定,這也正好請教大良造,若是舉薦張儀,妥否?”

“呵呵呵,”公孫衍笑道,“樗裡兄舉薦任何人皆可,若是舉薦張儀,當是獨樹一幟了。”

“哦?”

“就報上的所有薦奏看,沒有一人舉薦張儀,樗裡兄若舉薦了,豈不是獨樹一幟麼?”

“敢問薦舉的多是何人?”

“倒是不少,有薦樗裡兄的,有薦公子華的,有薦甘茂兄的,有薦陳上卿的,也有不少是薦在下的。”

樗裡疾這也聽出話音,拱手道:“自商君之後,朝中諸務、百官轄制皆由大良造兼理,今百官皆舉大良造爲相,實乃衆望所歸,下官預賀了。”

“這這這……”公孫衍亦忙拱手道,“謝樗裡兄美言,只是,相國乃佐國輔君要職,非大才不能爲也。在下不才,豈敢望此高位?”

“公孫兄不必自謙,待大王回宮,下官這也舉薦去。”

兩雄內爭,必傷其國。一向並不重視功利的公孫衍竟然在意這個相位,且與張儀公開起爭,這讓樗裡疾深爲憂心。

樗裡疾左想不是,右想不是,遂將憂思講給公子華。公子華近日在爲紫雲公主跑腿,有事沒事就扯張儀喝酒,由不得把話透給張儀了。

秦王在終南山中悟到的兩槽之法就是設左右雙相,一是左相,張儀,主外交,二是右相,公孫衍,主內政。

秦王已知公孫衍心思,回來之後,決定先召張儀徵詢。

張儀進宮,屁股尚未坐定,即拱手賀道:“臣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哦?”秦王似吃一怔,“愛卿因何而賀?”

“大王得到賢相,此爲秦國大喜,大王大喜,微臣是以恭賀!”

“賢相?”秦王忖思自己回宮,尚未對任何人講起此事,極是震驚,“愛卿呀,你這講講,寡人得到何人爲相了?”

“大良造呀!”張儀脫口而出。

“嗬!”秦王呵呵朗笑起來,“愛卿這是長了千里眼、順風耳啊!”

“非也。”

“咦?”秦王歪頭看著他,“既然未長,愛卿何以曉得寡人已得大良造爲相?”

“是大良造自己講的。”

“哦?”秦王震驚了,“他是如何講的?”

“大良造講給上大夫,上大夫講給公子華,滿朝文武這也全都知道了。大家都在爲大王欣喜,爲大秦慶幸。”

秦王眉頭緊皺,沉思良久,揮退張儀,密召公子華,查問張儀所言果然屬實,心甚不悅,決定暫先晾公孫衍幾日,讓他多個思量。

翌日上朝,秦王頒旨設立左相府,拜張儀爲左丞相,但未明確左相職責,更未旨令他轄制百官。明人一眼可見,既設左相府,就會有右相府。

公孫衍卻不這麼想。

三日之後,當公孫衍的辭呈擺在案頭時,秦王方纔追悔,反思自己身爲君王,氣量確實小了,趕忙召來樗裡疾,讓他前去勸留。

樗裡疾趕往大良造府時,已遲一步。公孫衍將大良造府印等物及秦王所賜盡數封存,僅帶身上佩劍及兩個簡陋行囊驅車往投東門去了。

樗裡疾馳至東門,說是大良造已於一個時辰前出城。

樗裡疾大驚,當即調轉馬頭,趕回宮裡。

“大王,”樗裡疾詳細稟過,諫道,“大良造不是性急之人,想必不會走遠,若是快馬追攔,尚來得及。”

秦王閉目有頃,嘆道:“此人實意欲走,就讓他去吧。”

“萬萬不可呀,大王!”樗裡疾急赤白臉,“大秦國情,此人瞭如指掌。以此人之才,無論他去何國,都將是我大敵啊,大王!”

“以你之見,又該如何?”

“大良造掛印而去,不爲爭官,只爲爭個面子。如果大王能夠屈駕請他,說句軟話,成全他個面子,想他不會不念君臣之義吧?”

“你呀,”秦王苦笑一聲,“真把公孫衍看作陳軫了!”

咸陽郊外,三十里亭,一車一馬,轔轔而來。

一人駐足亭前,翹首以待。

車馬近前,頓住。

見拱手而立的是張儀,公孫衍這才跳下車子。

“公孫兄,”張儀伸手指向亭子,“在下略備薄酒一樽,難成敬意,權爲公孫兄餞行。”

公孫衍目光掃向亭子,見那裡果然設有幾案,案上菜餚齊備,一樽二爵均已擺好,嘴角浮出一笑,拱手道:“張兄好雅興呢!只是,在下前路迢遙,無此閒暇,還望張兄諒解。”

“公孫兄不會連一樁趣聞也不想聽吧?”張儀臉上掛著笑,伸手禮讓道。

公孫衍哈哈長笑幾聲,大步走上亭子,撩起衣襟,在案前坐下。張儀亦笑幾聲,在他對面坐定,將一隻斟滿酒的爵遞過去,自己端起面前一爵:“公孫兄,請。”

公孫衍接過酒爵,放在面前,目光直逼張儀:“在下好奇,還是先聽張兄的趣聞吧!”

“好好好,公孫兄果是爽快人!”張儀亦放下酒爵,“這樁趣聞是,公孫兄之所以駕車至此,是因爲在下的一句話。”

“是嗎?說來聽聽!”

“在下聽說大王欲拜公孫兄爲相,先一步向大王賀喜了!”

“哦?”

“大王問在下何以知之,在下說,是大良造親口所講,大良造講給上大夫,上大夫講給公子華,滿朝文武無人不知了。”

“哈哈哈,”公孫衍放聲長笑,“張兄所講,果是奇趣,在下佩服!”舉起酒爵,一飲而盡,忽地站起,幾步下亭,跳上車馬揚長而去。

望著一溜漸行漸遠的塵埃,張儀拱手作別,長嘆一聲:“公孫兄,非在下不容你,是在下不能容你,因爲你我所志不同啊!”

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24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3)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4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1)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24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3)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5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4)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4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1)
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24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3)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4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1)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24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3)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5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4)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4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淅川县| 景谷| 伊吾县| 宿松县| 蓝田县| 巫溪县| 白山市| 乐陵市| 农安县| 安仁县| 三穗县| 永善县| 汉源县| 金塔县| 丹阳市| 弋阳县| 吉首市| 无为县| 宁津县| 平度市| 故城县| 穆棱市| 罗江县| 漳浦县| 青阳县| 河东区| 郎溪县| 高密市| 确山县| 河东区| 广东省| 马鞍山市| 卢氏县| 延安市| 南溪县| 炎陵县| 民县| 开化县| 抚远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