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空對月華
明帝召見秦王,並沒有依慣例安排在醒心殿,而是選在怡貴妃的芳華宮。
啓幀站在殿前踟躕很久,最終推門而入。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裡面的陳設依如從前,即便十五年間這裡一直被封鎖,從未有人得以踏入半步,但從紫檀花梨的書案,到緙絲冰封湖水的屏風,再到角桌上水晶瓶中插著的那枝他幼時親手爲母妃這折下的梅花枯枝,竟然都沒有一絲絲的灰塵和敗跡。
“你來了。”聽到了推門聲,明帝並沒有回頭,他背對著自己心愛的兒子,背影蒼老且孤寂,彷彿清晨荒原裡孤獨而立,死而不枯的胡楊木。
明帝右手背覆而立,左手細細的撫摸作案上刻有梅花紋飾的易水硯,硯臺上的墨汁已然乾涸龜裂,桌案上還有沒寫完的半闕詩文,這些擺設都是怡貴妃活著時最自然的樣子。
“兵符還你。”啓幀沒好氣打破沉默,他的母妃已不在人世,這個人現在回望嘆息實在是爲時晚已。
“拿著吧,反正都是要給你。”明帝沒有伸手去接,更沒想到啓幀能夠如此輕易的歸還赤金龜符。
江山尚未易主,兵權卻提前交出,此事曠古未有。
明帝此舉便也是把自己這條命親手交到秦王手上。
“是我的,早晚都會拿到,若是你對母妃愧疚,就早日昭告她的清白,還她八極清淨,用不著在這裡惺惺作態。”啓幀並不客氣,也不領情明帝拱手相讓江山的人情。
“小幀,無論你承不承認,你都是孤衆多兒子當衆最像孤的。那件事孤時刻記在心上,只是現在還未到時候,你心裡早也有了盤算,不是麼?”
明帝似答非答,似問非問,他也相信這個他千挑萬選的兒子也如他一般,能夠分清輕重緩急,不動聲色直至大局穩固。
“孤還有別的事,你願意多留幾刻便是幾刻。”說罷,明帝若有所思的環顧了整個芳華宮,然後才慢慢的踱出門外,留下啓幀一人。
啓幀見明帝走遠,才默默開始慢悠悠的在這個偌大的殿中逛蕩著,這裡藏著他迄今爲止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和記憶。
他的母妃在這裡教他讀書識字,他的父君在那裡教他投壺打拳,他在牀前聽過母妃唱歌,他在案前臨摹過古畫名帖。
那時候,他只是個一無所知的天真孩童,哪裡懂得這金碧輝煌下的殘酷和冰冷,每天盼望著的不過是飲食飯點母妃親手端上的糕點粥湯和下學後馬場上的肆意飛奔。
他不禁長長嘆息,也許這就是他不可逆轉的命數,註定要被推著走向那冰冷的高位,四下熙熙攘攘,卻無一人真心陪伴。
他知道皇權之極的孤寂和身不由己,但仍期盼著,能有一個如她母妃那樣知他冷暖的人,緊握著他的手,再不鬆開。
啓幀從那隻水晶瓶中抽出了那枚梅花枯枝,那一年大雪,宸園裡紅梅開的最爲繁茂,他的母妃跟在他的身後,叮囑他跑的慢一些。
這樣的記憶一直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他頹然靠在楠木腳牀上,發起呆來。
一直從寅時三刻坐到月朗星稀,啓幀什麼也沒有想,腦子裡空空蕩蕩,於他來說能有這樣的時間去放空一切,不去籌謀前路,不去算計人心,也算是好好休息了。
其實,這也是明帝召見他的用意,他最疼愛的兒子吃了太多的苦,揹負了太多太多難以想象的重擔,他看著眼裡,疼在心裡,也只能用這樣的方法嘗試去安慰一二。
啓幀拍了拍麻木的雙腿,輕輕的關上殿門,只是剛踏出芳華宮外,便發現肖廣立在廊上,他早已在殿外守候多時了。 “王爺。”肖廣雙手遞上了平齊軍令。
啓幀乾脆的接過後沒有說話。
“是聖上指定命我送來。”肖廣繼續補充道。
“知道了。”
肖廣已然榮升禁軍統領,卻還被明帝差遣過來特意給他送軍令,啓幀心中已然明白。
明帝表面昏聵,卻心如明鏡,對於自己的謀劃,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他都是清清楚楚。
這些年,明帝對他的無視或放任,掣肘或配合,不僅僅是刻意的關懷,更是考驗和歷練,若自己不符合他的預期和標準,即便是他最心愛女人的兒子,也會毫不留情的被放棄,就如啓嶔燁、啓嶔玨一般。
就明帝而言,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態度,他不僅僅是常欣怡的丈夫,還是東啓的一國之君,他有天下豔羨的權勢,更有他擺脫不掉的使命和責任。即便地動山搖,即使海枯石爛,他也要坐定先祖打下的江山。
如今他老了,鄰國虎視眈眈,兒子們爭心畢露,朝臣們各謀前程,他也無法剋制的開始多疑和猜忌。
即便他在治國理政上犯過錯誤,但他清楚的明白,這種失誤絕不能犯在儲君的選定之上。
所以,他仔仔細細的斟酌和培養著自己每一個兒子,審視歷練著東啓的下一代繼主,直到他能夠安心的退下神壇,放心的交出他的權利及全部。
………
啓幀回府已是深夜,臨月閣的燈卻還亮著。
她在等他,他也知道,可啓幀在內湖停留片刻,終究還是回了書房。
第二日,啓幀現身朝會,明帝向他詢問兵部對四大軍部重整的建議。
爲熟悉多種地形作戰,同聲相應、同氣向求,他建議四大軍部互換累計駐紮十年以上的二十名將領,調派至各軍任職,但東定軍水上作戰特殊、平齊軍需鞏固邊防,嚴防北凌、西戎侵犯,調任將領可減半。
此舉表面上是爲了打破將領盤踞一方、任人唯親的弊端,好集中皇權,更爲重要的是,可慢慢將鎮西老王的一方勢力蠶食瓦解,防止皇后一黨反撲。
這一變動,對武官來說利大於弊,雖打破原有的規則,但卻橫生出更多的機會。
而文臣們也大抵摸清了聖意,除了諫言在領選派上要做足功夫之外別無其他反對意見。
散朝之前,明帝特意關照秦王做好西北邊境的固防,彷彿之前壽宴手書、收繳軍令不曾發生過一樣,這便是默示朝野儲君最終的選擇。
(本章完)